- 年份
- 2024(5861)
- 2023(7510)
- 2022(6392)
- 2021(5838)
- 2020(4953)
- 2019(11089)
- 2018(10699)
- 2017(19767)
- 2016(11223)
- 2015(11980)
- 2014(11741)
- 2013(11372)
- 2012(10298)
- 2011(9242)
- 2010(9045)
- 2009(8454)
- 2008(8173)
- 2007(6917)
- 2006(5844)
- 2005(5063)
- 学科
- 济(46412)
- 经济(46367)
- 管理(30519)
- 业(30248)
- 方法(25838)
- 企(24515)
- 企业(24515)
- 数学(23744)
- 数学方法(23367)
- 农(11456)
- 学(11049)
- 中国(10284)
- 财(9987)
- 贸(9673)
- 贸易(9667)
- 易(9431)
- 业经(9372)
- 地方(8496)
- 农业(7902)
- 环境(7357)
- 技术(7283)
- 制(6447)
- 划(6418)
- 务(6235)
- 财务(6218)
- 财务管理(6206)
- 理论(6061)
- 企业财务(5873)
- 银(5592)
- 和(5582)
- 机构
- 大学(158783)
- 学院(158746)
- 济(62354)
- 经济(61339)
- 管理(60925)
- 研究(56755)
- 理学(54647)
- 理学院(54008)
- 管理学(52589)
- 管理学院(52344)
- 农(40850)
- 科学(40815)
- 中国(39570)
- 业大(33447)
- 农业(33225)
- 京(32683)
- 所(31234)
- 研究所(29494)
- 中心(24702)
- 财(24444)
- 江(23105)
- 农业大学(22168)
- 财经(20556)
- 院(20384)
- 省(19603)
- 北京(19345)
- 经(18934)
- 经济学(18918)
- 室(18546)
- 科学院(18537)
- 基金
- 项目(121361)
- 科学(94318)
- 基金(89449)
- 家(83639)
- 国家(83034)
- 研究(75441)
- 科学基金(69371)
- 自然(49677)
- 社会(48827)
- 省(48741)
- 自然科(48646)
- 自然科学(48630)
- 自然科学基金(47767)
- 基金项目(47596)
- 社会科(46456)
- 社会科学(46444)
- 划(41948)
- 资助(37036)
- 教育(34649)
- 重点(28296)
- 计划(27173)
- 编号(26995)
- 创(25644)
- 部(25561)
- 发(25425)
- 科研(24625)
- 科技(24507)
- 创新(24011)
- 业(22811)
- 大学(20953)
共检索到213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庄永林 沈晋良 陈峥
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三唑磷对褐飞虱的毒力, 并用其亚致死剂量 (约为 L C1 ) 处理褐飞虱三龄若虫, 存活若虫饲养至羽化后按翅型分成单对继续饲养, 观察并记录其繁殖力。结果表明, 三唑磷处理三龄若虫对其存活的长翅型和短翅型成虫的产卵均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如施用三唑磷防治水稻螟虫会促使褐飞虱在本地和迁入地猖獗发生。为此, 对如何科学合理地应用三唑磷防治水稻螟虫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三唑磷 褐飞虱 繁殖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树广 程遐年 张孝羲
研究了褐飞虱的生物学特性在 9个水稻品种上的变化。结果显示 ,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若虫期的存活率和成虫期的产卵量及产卵量的日分布规律上 ,对若虫的发育速率和成虫的寿命影响不明显。各生物学参数在不同抗性品种上的表现不一致 ,说明水稻的抗褐飞虱机制是非常复杂的
关键词:
褐飞虱 水稻品种 抗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清 王荫长 韩召军 顾正远 高家骅
应用稻苗生物测定法,比较了水稻抗虫品种南京14号、IR28,感虫品种南京11号、TN1和汕优63,非寄主植物种草对褐飞虱定向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用多聚乙烯膜包被以阻断寄主挥发物时,褐飞虱栖息率在稗草上增加,在感虫品种南京11号、TN1和汕优63上减少,在抗虫品种南京14号和IR28上无变化,推断稗草上有挥发性驱避物质,三个感虫品种上有挥发性引诱物质,而两抗虫品种上缺少引诱褐飞虱栖息的挥发物;南京14号显著影响了褐飞虱的产卵行为和卵孵率,这是由于叶鞘内营养因子对成虫不适所致。
关键词:
褐飞虱 水稻品种 抗性 定位 产卵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凤宽 韦素美 罗善昱 黄所生 李青
以稻褐飞虱生物型Ⅱ、盂加拉型、九龙江型的长翅型(M)、短翅型(B)的遗传纯系为试验材料,观察了生物型的亲代翅型对子代的遗传效应以及水稻生育期和虫口密度对翅型遗传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褐飞虱3种生物型子代的翅型表型与亲代的遗传关系密切,但各生物型子代的翅型表型存在差异;在多头饲养条件下,水稻生育期对3种生物型翅型遗传的调节作用较为明显,但这种影响同亲代翅型和褐飞虱所属生物型有关;在单头饲养条件下,稻株生育期对不同生物型翅型分化几乎没有影响,但亲本遗传的制约依然存在。
关键词:
稻褐飞虱 生物型 翅型分化 遗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长春 赖明惠 陆高 蔡道尧 周成枚 赵锦年
2001年于浙江象山以不同年龄马尾松枝为补充营养材料,对松褐天牛雌成虫繁殖力进行室内笼养试验。结果显示,补充营养材料对松褐天牛雌成虫繁殖力存在显著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影响雌成虫寿命、平均产卵前期、日均产卵量及卵的孵化来实现,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雌成虫寿命和日均产卵量。除马尾松当年生枝条饲养日均产卵量大于混合枝饲养外,单龄级枝条饲养各项指标均小于混合枝饲养,并随饲养单龄枝枝龄增加而显著降低。各指标综合作用的结果表现为,每头雌成虫实际子代幼虫数量随饲养枝龄增加而减少,即为82 07头(混合枝)、76 62头(当年生枝)、8 82头(2年生枝)和0 16头(3年生枝)。
关键词:
松褐天牛 成虫存活期 补充营养材料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珊珊 孟玲 李保平
迄今针对CO2浓度和氮肥对刺吸式口器昆虫的影响研究出现截然不同的结论。本研究旨在检验假说:CO2浓度升高和氮肥增加将不利于褐飞虱的个体发育和生殖。利用智能人工气候箱设置CO2水平(390和780μL.L-1)和氮肥水平(20、40、80、120和160 mg.L-1),观察其对褐飞虱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和氮肥量对褐飞虱卵和若虫历期、若虫存活率、雌虫生殖力以及雌虫寿命等生物学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与当前CO2浓度(390μL.L-1)相比,在CO2浓度升高处理下褐飞虱生长和生殖随氮肥量的增加表现为:1)卵历期显著延长;2)若虫存活率降低,从低氮肥水平(20 mg.L-1)下的77...
关键词:
气候变化 CO2 氮肥 褐飞虱 生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段国庆 江河 胡王 潘庭双 胡玉婷 凌俊
比较不同来源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个体繁殖力,研究了其个体繁殖力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以怀卵量作为绝对繁殖力的表征参数,对雌性黄鳝进行解剖测定。结果显示,野生黄鳝绝对繁殖力(F)为181–729粒,人工培养黄鳝F值为165–589粒,人工繁育黄鳝F值为135–352粒;野生黄鳝基于体重的相对繁殖力(FW)为5.4–11.8粒/g,人工培养黄鳝FW为3.5–9.3粒/g,人工繁育黄鳝FW为4.96–8.55粒/g;野生黄鳝基于体长的相对繁殖力(Fl)为5.8–17.2粒/MM,人工培养黄鳝Fl为4.85–15.00粒/MM,人工繁育黄鳝Fl为4.35–9.0...
关键词:
黄鳝 繁殖力 来源 体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碧球 黄凤宽 黄所生 韦素美 龙丽萍
以褐飞虱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为研究对象,探讨苗龄和施氮量对水稻品种抗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苗龄和施氮量对水稻品种抗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影响较明显,但影响程度有差异。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的抗性,在品种和苗龄、品种和施氮量以及品种、苗龄、施氮量三者间均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但苗龄和施氮量间对褐飞虱孟加拉型的抗性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而对生物型Ⅱ的抗性互作效应不显著。
关键词:
褐飞虱 生物型 苗龄 施氮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丽 程遐年
同期从虫源迁出地和迁入降落地采集待迁出与迁入、尚未产卵的成虫,分别在实验室单对接虫、饲养、产卵及田间笼罩繁殖,比较了褐飞虱迁飞对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虫源地迁出个体的平均产卵量为(233.7±78.6)粒,迁入种群个体的平均产卵量为(379.5±63.2)粒,经长距离迁飞后平均产卵量增加62.4%。田间笼罩饲养,在分蘖期和拔节期稻株上二者的单对繁殖量分别为(53.5±37.9)头、(186.7±72.8)头和(139.0±73.2)头、(264.8±70.9)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初步说明,长距离迁飞对褐飞虱的生殖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褐飞虱 迁飞 生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凤宽 韦素美 黄所生 罗善昱 李青
在稻褐飞虱田间种群生物型和翅型分化个体测定的基础上 ,应用聚类分析法对生物型的个体测定结果进行分析 ,并比较属于不同生物型个体的翅型分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稻褐飞虱生物型的个体测定结果可分为 3类 ,分别表现生物型Ⅰ、生物型Ⅱ、孟加拉型的致害力 ,即分别属于生物型Ⅰ、生物型Ⅱ、孟加拉型。属于孟加拉型个体的短翅率显著高于生物型Ⅰ、生物型Ⅱ的个体 ,而属于生物型Ⅰ和生物型Ⅱ的个体则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稻褐飞虱 生物型 翅型分化 聚类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冬杰 魏景芳 王淳 李世杰
采用AS系列负氧离子 (O- 2 )发生器 ,使蓖麻蚕、家蚕 1~ 5龄生活在空气富含O- 2 (浓度 >5× 10 4 N/cm2 )的蚕室中 ,按蛹、蛾、卵、蚁蚕、蚕系列生殖发育顺序 ,系统地研究了负氧离子对它的影响与作用。结果表明 :处理组比对照组出蛾齐一 ,羽化率增高 ,产卵速度加快 ,总产卵量增多 ,良卵率加大 ,不受精卵率减少 ,胚子发育整齐 ,孵化齐一 ,孵化率增高 ,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增进次代蚕的强健度。另外 ,幼虫期和卵期环境中都补充O- 2 ,可使实用孵化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 11 38个百分点 (家蚕 )和 9 0 8个百分点 (蓖麻蚕 ) ,而只在卵期补充负氧离子 ,也可有...
关键词:
负氧离子 家蚕 蓖麻蚕 繁殖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朱新平 陈永乐 魏成清 刘毅辉 黄善衔 陈炎星
在自然温度、人工环境及人工饲养条件下 ,黄喉拟水龟可以自然产卵 ,产卵高峰期在 5~ 6月份。产卵时间有逐年集中并前移的趋势。饲养 2年半中 ,产卵次数、产卵量及受精率逐年提高 ,产卵量增长了134 % ,受精率提高了 7.8% ,产卵次数增加了 99%。产卵高峰期、受精率高峰期与日粮需求高峰期时间一致。环境的适应及饲料的质和量是决定繁殖力高低的主要因子。
关键词:
黄喉拟水龟 人工饲养 繁殖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 张开军 洪晓月
以褐飞虱海南三亚种群为试验材料,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感染Wolbachia品系的长翅雌虫、长翅雄虫、短翅雌虫和短翅雄虫体内Wolbachia的密度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雌虫中Wolbachia的密度一般都高于雄虫,短翅雌虫中Wolbachia的密度要显著高于长翅型雌虫。进一步对虫体头部、胸部、腹部和足4个组织的Wolbachia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其在寄主各个组织中含量分布的差异。4个组织中,由于褐飞虱的生殖组织在腹部,而Wolbachia主要集中于寄主的生殖细胞中,所以腹部的Wolbachia含量最高;在非生殖组织中,同样存在Wolbachia,胸部含量比头部和足的含量都要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亦红 韩召军 张小敏 庞超
用水稻敏感品种TN1和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品种Mudgo ,ASD7和RathuHeenati饲养稻褐飞虱 (Nilaparvatalu gens) ,研究不同品种对褐飞虱体内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氧脱甲基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褐飞虱在 3种抗性品种上饲养一代后 ,其酯酶活性与敏感品种上的试虫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然而 ,取食Mudgo和ASD7的雌成虫之间酯酶活性达到显著性差异 ;取食Mudgo和RuthuHeenati的雄成虫酯酶的Km 值分别为取食TN1的 2 78和 2 5 8倍。褐飞虱体内酯酶活性还因其生物型的不同而异。对褐飞虱生物型 1和生物型 2个体酯酶活力分布的测定...
关键词:
褐飞虱 生物型 水稻品种 代谢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宏伟 王竹红 王联德 黄建
分别提供6种寄主植物上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供小黑瓢虫[Delphastus catalinae(Horn)]捕食.结果表明:寄主植物显著影响小黑瓢虫的发育、存活和繁殖.捕食花椰菜上粉虱的小黑瓢虫的发育速度、存活率和繁殖力都占有明显优势,瓢虫种群增长的大小表现为花椰菜(rm=0.0771)>胜红蓟(rm=0.0722)>豇豆(rm=0.0714)>一品红(rm=0.0677)>甘薯(rm=0.0640)>烟草(rm=0.0540).由此可见,人工大量繁殖小黑瓢虫可采用的寄主植物有花椰菜、胜红蓟、豇豆和一品红,其中花椰菜为首选.
关键词:
寄主植物 小黑瓢虫 烟粉虱 生长发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