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15)
- 2023(4469)
- 2022(3735)
- 2021(3546)
- 2020(2896)
- 2019(6348)
- 2018(6415)
- 2017(12696)
- 2016(7129)
- 2015(7970)
- 2014(8143)
- 2013(8336)
- 2012(7796)
- 2011(7125)
- 2010(7390)
- 2009(7047)
- 2008(7047)
- 2007(6662)
- 2006(6316)
- 2005(5744)
- 学科
- 农(44294)
- 济(33443)
- 经济(33394)
- 农业(29417)
- 业(29055)
- 管理(13775)
- 业经(12838)
- 农业经济(9907)
- 中国(9297)
- 地方(9169)
- 制(9101)
- 村(8941)
- 农村(8936)
- 企(8682)
- 企业(8682)
- 发(8121)
- 方法(7596)
- 土地(7320)
- 劳(7012)
- 劳动(7009)
- 发展(6949)
- 展(6937)
- 收入(6929)
- 数学(6814)
- 数学方法(6651)
- 体(6569)
- 财(6567)
- 人口(6399)
- 策(6356)
- 农业劳动(6310)
- 机构
- 学院(105441)
- 大学(98846)
- 济(46423)
- 经济(45462)
- 农(41399)
- 管理(39468)
- 研究(37908)
- 理学(33285)
- 理学院(32970)
- 管理学(32439)
- 中国(32399)
- 管理学院(32272)
- 农业(31081)
- 业大(23073)
- 科学(22637)
- 京(20745)
- 所(20313)
- 财(19495)
- 中心(19021)
- 江(18572)
- 农业大学(18554)
- 研究所(17831)
- 省(15486)
- 业(15115)
- 经济管理(14664)
- 财经(14317)
- 州(14192)
- 范(14070)
- 师范(13994)
- 发(13725)
- 基金
- 项目(64209)
- 研究(50965)
- 科学(50037)
- 基金(44894)
- 家(38514)
- 国家(38010)
- 社会(32446)
- 科学基金(31863)
- 社会科(30127)
- 社会科学(30118)
- 省(27164)
- 农(25533)
- 基金项目(23962)
- 编号(23392)
- 教育(21221)
- 划(21004)
- 成果(18825)
- 自然(18512)
- 自然科(18014)
- 自然科学(18011)
- 自然科学基金(17656)
- 资助(17348)
- 发(15818)
- 课题(15161)
- 部(14418)
- 重点(14091)
- 业(13902)
- 性(13883)
- 制(13483)
- 发展(13299)
共检索到175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洪银兴
农民增收,不是孤立的农民收入问题,而是一个要在农业、农村、农民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够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寻求三农内生性增长的途径:要大力发展优质、高效、高附加的农业;要解决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问题,使等量资本在农村能够得到等量收益;要改善城乡基本生活条件,特别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农民和城市居民享受平等的政策和权利;还需要解决工业和城市对三农的反哺等,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富裕问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万艾琳 庄天慧 杨浩
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中国迈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研究了生计资本对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影响,分析了低收入群体的异质性,验证了生计策略多样化在生计资本影响农民“三感”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生计资本在存量促进与增量带动两个维度上均对农民“三感”有显著正向影响;(2)生计资本对“三感”的带动作用在低收入群体中更加凸显,但物质资本的带动作用是有限的;(3)生计策略多样化减缓了生计资本对农民“三感”的提升效果,呈现负向调节作用。因此,需要针对中低收入农民重点强化生计能力,针对中高收入农民重点强化精神富有,正视生计多样化可能带来的阻滞作用,积极探索城乡融合的农民支持政策。
关键词:
精神富裕 农民生计资本 “三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永蓉
文章以农村家庭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农村三产融合、农民共同富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双重差分结果同样证实三产融合政策提出与规划实施有利于农村三产融合发挥共同富裕促进效应。影响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是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从农村家庭异质性特征与不同收入层次群体来看,农村三产融合更有助于提升在“三大资本”处于劣势、低收入层次家庭的收入水平,间接缓解农民收入不平等现象,促使农民收入分配状况得以改善。利用一系列收入不平等指标进行检验,亦证实了三产融合的收入分配改善效应。据此,提出“三链同构”助推农村三产融合、“多措并举”优化三产融合环境、“双向嵌入”巩固三产融合致富成果等建议,以期为三产融合政策在农村地区扎实推进、进一步优化调整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岱宁
文章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间存在显著的“N”型非线性关系,经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促进三产融合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存在“倒N”型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会受到相邻地区数字经济总体发展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永蓉
文章以农村家庭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农村三产融合、农民共同富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双重差分结果同样证实三产融合政策提出与规划实施有利于农村三产融合发挥共同富裕促进效应。影响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是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从农村家庭异质性特征与不同收入层次群体来看,农村三产融合更有助于提升在“三大资本”处于劣势、低收入层次家庭的收入水平,间接缓解农民收入不平等现象,促使农民收入分配状况得以改善。利用一系列收入不平等指标进行检验,亦证实了三产融合的收入分配改善效应。据此,提出“三链同构”助推农村三产融合、“多措并举”优化三产融合环境、“双向嵌入”巩固三产融合致富成果等建议,以期为三产融合政策在农村地区扎实推进、进一步优化调整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靖
本文从严重影响当前社会发展的"三农问题"着手,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提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善待农民"。
关键词:
农业 农村 农民 社会公平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郑淋议 钱文荣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中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突破口,然而,长期乡村制度供给的滞后成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发展掣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和“三农”问题现状,文章认为,要坚持底线思维和发展思维,建立健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制度供给体系,一方面从农业、农民和农村分别入手,健全以生产者为导向的农业支持保障制度,完善以提升发展能力为核心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以城乡资源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农村公共保障制度,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关键性制度安排;另一方面从农业、农民和农村整体出发,巩固和完善以共同富裕为旨归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协同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构筑根本性制度保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君国 胡依洁
推动共同富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所在。金融服务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特色农村金融发展的重大职责和首要任务。金融服务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文
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沈阳是一座现代工业的大城市,但农村居民仍占很大比重,据沈阳市2002年底统计,农业人口250万人,占全市人口的36.4%。当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3500元,仅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9.6%。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与城市居民收入过分悬殊,这不仅不利于逐步减少城乡差别,消除贫富悬殊的矛盾,而且也成为影响和制约我们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因素。因此,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是我们面临的最紧迫任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炜玲
生活富裕涉及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最终评价标准。本研究通过对五个省的10个村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考察农民生活状况,了解农民对生活富裕的理解、评价和需求。研究发现,农民家庭生计呈现出一定的结构性困境,家庭收入来源以本地务农和在外务工为主,收入较低且不稳定,教育、医疗等支出构成沉重负担,导致农民增收预期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仍存在诸多短板,教育资源上移、医疗资源匮乏、养老服务缺失、就业机会短缺等现状不符合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影响农民的生活富裕感知。农民视角的生活富裕,既要求家庭生计的可持续性与物质生活的富足,更需要基本公共服务来提供安全感和幸福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炜玲
生活富裕涉及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最终评价标准。本研究通过对五个省的10个村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考察农民生活状况,了解农民对生活富裕的理解、评价和需求。研究发现,农民家庭生计呈现出一定的结构性困境,家庭收入来源以本地务农和在外务工为主,收入较低且不稳定,教育、医疗等支出构成沉重负担,导致农民增收预期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仍存在诸多短板,教育资源上移、医疗资源匮乏、养老服务缺失、就业机会短缺等现状不符合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影响农民的生活富裕感知。农民视角的生活富裕,既要求家庭生计的可持续性与物质生活的富足,更需要基本公共服务来提供安全感和幸福感。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轶 刘蕾
本文在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背景下,基于2019年和2022年返乡创业企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返乡创业质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而回答返乡创业高质量发展对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返乡创业质量显著提高了农民收入,返乡创业质量每提高1个标准差,农民收入增加1.111%。调节效应表明,营商环境强化了返乡创业质量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且这一效应在第三产业和中部、西部地区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返乡创业质量显著促进了低收入群体增收,并提高其进入中高收入群体的概率,缩小了农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本文结论为全面认识返乡创业行为的影响效应提供新证据,对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具有政策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燕
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农民的投资方向值得关注。调查发现,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后,住房仍是农民的主要投资方向,且投资已经过度。导致农民住房投资过度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缺少有效的投融资渠道和落后的消费与投资观念。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长期性治本的政策措施和短期相机选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浙江 农村住房 投资过度 城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