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20)
2023(12655)
2022(11198)
2021(10611)
2020(8806)
2019(20337)
2018(20547)
2017(39072)
2016(21471)
2015(24375)
2014(24621)
2013(24325)
2012(22687)
2011(20308)
2010(20319)
2009(18806)
2008(18249)
2007(16240)
2006(14370)
2005(12252)
作者
(62168)
(51905)
(51255)
(48970)
(32964)
(25086)
(23435)
(20409)
(19772)
(18473)
(17952)
(17236)
(16338)
(16149)
(15776)
(15714)
(15533)
(15194)
(14845)
(14574)
(12807)
(12744)
(12488)
(11938)
(11653)
(11563)
(11421)
(11384)
(10474)
(10289)
学科
(86019)
经济(85911)
(60381)
管理(59017)
(45880)
企业(45880)
方法(37467)
(35753)
数学(32102)
数学方法(31645)
农业(23965)
中国(21784)
业经(21496)
地方(21121)
(20228)
(19467)
(16249)
理论(14486)
(14086)
贸易(14076)
(13600)
(13377)
环境(12797)
技术(12380)
(12376)
财务(12311)
财务管理(12279)
教育(12243)
(12077)
银行(12040)
机构
大学(303112)
学院(302511)
管理(121191)
(113258)
经济(110405)
理学(105126)
理学院(103905)
管理学(101996)
管理学院(101445)
研究(99088)
中国(74354)
(65163)
科学(63772)
(54984)
(50940)
(49498)
业大(48095)
中心(46348)
(45359)
研究所(45123)
(42494)
师范(42139)
农业(41759)
北京(40820)
财经(40637)
(37054)
(36738)
(35840)
师范大学(33970)
经济学(32052)
基金
项目(208617)
科学(162810)
研究(154077)
基金(149558)
(129564)
国家(128391)
科学基金(110173)
社会(94912)
社会科(89391)
社会科学(89366)
(82498)
基金项目(80780)
自然(71945)
自然科(70219)
自然科学(70202)
教育(70042)
自然科学基金(68908)
(68626)
编号(65083)
资助(60848)
成果(52923)
重点(45732)
(45107)
(44337)
课题(44014)
(42534)
创新(39539)
科研(39431)
项目编号(38871)
大学(38797)
期刊
(131832)
经济(131832)
研究(87093)
中国(59892)
(55374)
学报(49822)
科学(46022)
管理(42255)
(38147)
大学(38004)
农业(37436)
教育(36095)
学学(35519)
技术(26717)
(25896)
金融(25896)
业经(24421)
财经(18768)
图书(18668)
经济研究(17984)
问题(17554)
(17029)
(16356)
(15865)
理论(15105)
科技(15045)
资源(14731)
技术经济(14555)
实践(14072)
(14072)
共检索到445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海龙  
本文首先提出村民自治就是上级利益、村民利益与村干部自身利益的"三元利益"博弈的过程。然后从现实案例出发,以激励控制手段为分析视角,阐述了在村财乡管以后,在村干部选举与任职阶段,广大村民与上级部门"错位博弈"现状。最后提出用"双评议"的办法对村干部进行"反控制"是破解村民自治困境、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关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毅  
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以前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一是分田单干阶段,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其二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阶段,解决了商品短缺问题;其三是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解决了农村资源和劳动力剩余问题。这三个阶段的改革虽然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农民得到了实惠。但是,整体农村却没有真正富起来,农村的人居环境并没得到根本改善,农业增效也不很高。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现今,我们认真反思回顾曾经走过的改革之路,其经验和教训的实践证明,仅依靠分散的农民家庭经营,或单纯的政府性乡村集体经济,或者单一的政策扶持为主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制度,只能解决"三农"的局部问题。而要解决"民富、村强、业丰"的"三农"整体问题,只有让农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姣  
税费改革后,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征地拆迁、国家向农村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以及我国部分村庄内生利益的存在形塑了中国农村的利益密集性特征,利益分配成为村庄治理的核心任务,这为村民自治制度提供了施展空间。基于对既有文献和村民自治制度运行状况的反思,结合浙江宁海地区"村级权力清单36条"的村庄实践,研究认为可通过自上而下强制性制度输入方式来激活村民自治制度的规范化运行,发挥其治理功能,促使村庄形成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秩序,缓和日益显见的村庄利益冲突和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仕新  赵爱明  
文章从博弈的视角,阐述了利益对村民民主选举的影响,并以实际调查数据对利益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村民在民主选举这个无穷次重复的利益博弈中,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能实现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贾勇宏  
教育政策的执行是政策推行者与接受者之间利益博弈的过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点使村民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与冲突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利益不同,地方政府与村民作为两个独立的利益主体以"讨价还价"形式出现的政策博弈就在所难免。协调双方利益冲突的关键是要适度满足村民的正当利益,实现利益均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志军  张治荣  
通过实地考察和思考,认为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应由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定位为村集体事务决策和执行机构;“两委”权责中关于党支部权责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变为党支部只把握政治方向及在党内活动,不干预村民委员会的具体事务;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应明确规定其具体内容为计划生育、征兵、公共设施及遵纪守法方面的监督。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海波  
实践中,自治单元内的社会关联、利益相关与精英收益是村民自治的三重社会动力机制,决定着村民自治的效果。在湖北秭归的双层村民自治实践中,社会动力机制在行政村和村落两种自治单元内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村落较行政村更能保存社区记忆和建立现代社会关联;在公共品供给、土地产权和产业发展三个方面,行政村很难形成一致性利益,而村落内具有高度同质性利益;相较于村庄内的面子、权威等社会性收益,村干部更关注来自县乡的经济性收益,但村落的"两长八员"需要面子、声誉、权威等社会性收益以及低保等经济性收益。三重自下而上的社会动力机制对村落村民自治的推动力更为充足,村民自治在村落自治单元可以更好地发挥基层民主的治理功能。因此,村民自治应与村庄社会基础相适应。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玉龙  
本文从村民自治过程中所出现的由于自下而上的监督弱化甚至虚化而导致的农民负担过重、村务决策专制、管理非规范化以及乡镇政府权力失控等现象 ,提出了无党性派别的民监会 ,并对其概念、功能、成立目的、组成人员及运作过程等进行了初步界定和描述 ,进而分析民监会与村民、村“两委”、乡镇政府之间的关系 ,由此得出民监会成立及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水  陈春  
研究通过对在乡村治理结构中村民自治组织发展情况的考察,分析乡村治理过程中村民自治组织发展遭遇到的困境及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整合村两委资源、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组织架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等对策破解我国村民自治组织发展的困境,从而促进乡村治理,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进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丽美  张红扬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状况决定了国家、基层政府推行村民自治的利益动机,并因此影响着村民自治的实际绩效。在整个20世纪国家内向式积累的宏观历史背景下,基层政府对村民自治的"逆民主"践行,一方面基本保证了国家低成本地汲取乡村资源、维持乡村秩序的利益动机的实现,另一方面违背了国家在农村实现"民主"现代化的动机,致使村民自治制度设计追求的"民主政治"效果并不明显。农业税时代的村民自治,是基层政府以"逆民主"的方式代表国家低成本地汲取乡村资源、维持乡村秩序的制度和组织载体。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小平  卢福营  
在中国社会转型中 ,农村居民呈现出多元分化的态势。本文从村治的角度出发 ,把  现今的村民分为管理者、非管理精英和普通村民三个群体 ,认为当今农村已基本形成由管  理者群体———非管理精英群体———普通村民三个层面构成的社区权力结构。根据三个群  体在村治中所起作用的组合状况 ,村民自治大致可分为非充分自治、准充分自治和充分自  治三种模式 ,它们分别代表着村民自治纵向发展的三个阶段。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雄  
文章在以县域为分析单元的基础上认为,在城乡差距现状尚未根本扭转的现实下,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出导致农村基层组织出现了"虚置"状态。村干部权力来源合法性缺失,权力日常运作缺乏农民的有效监督,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缺乏农民有效参与。以村民自治制度为支撑的农村治理体制与变动的农村社会不相适应,村民自治制度文本与日常实践存在着较大的张力。在村民自治研究热潮冷却之后,重新回顾和反思这一制度,犹未过时。文章提出,国家制度设置应与转型期农村社会基础相适应,以政党下乡和干部下乡为主要途径,实现村干部专职化,强化国家基层政权建设力度和国家基层治理能力,有着强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艳妮  吕翔  
以陕西省S县的实际调查为依据,对该县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实施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粗略的分析和探讨,认为S县村民自治机制的良好运行固然与很多因素有关系,但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经济建设是村民自治机制良好运行的根本基础,制度建设是村民自治的有力保障,转变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是新形势下村民自治的必然选择,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的积极性和基本能力是对村民自治主体群众的培养,也是S县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贺雪峰  
本文认为 ,目前学术界在研究农村村民自治的问题中 ,存在着种种似是而非的认识和判断 ,已严重影响了村民自治研究的深入 ,亟待澄清。因此 ,本文针对人们在农民的民主素质、宗族因素和黑金势力、制度供给与裁量手段、经济发展水平与村民自治状况、村民自治制度对国家层面民主的贡献、地方领导人的作用等方面的认识和判断 ,阐述了自己的不同观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涛  李双奎  韩建民  
通过介绍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草岔沟村经济发展和村民自治现状,从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两个角度深入分析弱经济基础是如何支撑村民自治上层建筑的,弱集体经济对村民自治的支撑分析包括三个方面:弱集体经济导致村民自治物质基础薄弱;弱集体经济弱化村民政治参与;弱集体经济影响乡村关系,扭曲村级自治主体价值。村民低收入对村民自治的支撑分析也包括三个方面:村民低收入削弱政治参与动机;村民低收入制约村级社会层次分化,村民民主政治诉求淡化;村民低收入影响教育投资,构成村民自治可持续发展的文化障碍。因此说明西北民族地区经济贫困制约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