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63)
- 2023(2676)
- 2022(2244)
- 2021(2045)
- 2020(1715)
- 2019(3702)
- 2018(3891)
- 2017(6711)
- 2016(3974)
- 2015(4537)
- 2014(4866)
- 2013(4377)
- 2012(4093)
- 2011(3706)
- 2010(3721)
- 2009(3419)
- 2008(3274)
- 2007(3083)
- 2006(2654)
- 2005(2380)
- 学科
- 济(11598)
- 经济(11572)
- 管理(10253)
- 业(7507)
- 企(5927)
- 企业(5927)
- 制(4922)
- 体(4771)
- 学(4588)
- 中国(4435)
- 农(4180)
- 理论(3523)
- 财(3500)
- 地方(3285)
- 方法(3209)
- 银(3138)
- 银行(3123)
- 教育(3058)
- 行(3047)
- 融(3005)
- 金融(2998)
- 业经(2716)
- 体制(2664)
- 数学(2475)
- 农业(2437)
- 数学方法(2425)
- 教学(2245)
- 制度(2234)
- 度(2234)
- 和(2074)
- 机构
- 学院(53547)
- 大学(52672)
- 研究(21067)
- 济(17527)
- 管理(17185)
- 经济(16935)
- 中国(15694)
- 理学(14113)
- 科学(13965)
- 理学院(13911)
- 管理学(13539)
- 管理学院(13440)
- 农(12688)
- 京(12162)
- 所(11381)
- 研究所(10409)
- 农业(10110)
- 中心(9505)
- 业大(9481)
- 江(9480)
- 财(9286)
- 技术(8476)
- 院(8015)
- 范(7781)
- 师范(7625)
- 省(7597)
- 北京(7561)
- 州(7290)
- 财经(6717)
- 部(6486)
共检索到871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慧 吴志昊 李桢 朱香萍 尤锋 宋宗诚 李军 胡金伟
采用微卫星遗传标记技术对三倍体牙鲆群体及二倍体对照群体进行比较分析。取2012年冷休克诱导和培育至11月龄的三倍体及同期二倍体对照牙鲆个体各32尾,通过高盐法提取肌肉组织总DNA;利用筛选得到的21对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并经14%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型后,进行人工判读和分析。结果显示,21个微卫星位点均为多态,二倍体和三倍体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基因型总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5.6和5.0、190和142、3.7和2.8、0.613和0.868、0.681和0.629。二倍体和三倍体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田吉腾 刘志鸿 杨爱国 吴彪 周丽青
利用多态性好的20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日照、黄岛、蓬莱和韩国的4个魁蚶地理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0个位点在4个群体中的等位基因数为3~17,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3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6.230 6;观测杂合度(Ho)为0.466 7~0.966 7;期望杂合度(He)为0.619 8~0.931 8;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30 1~0.909 3,表现出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4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在0.013 2~0.031 4之间,呈现出较低的遗传分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125 5~0.245 8之间;通过构建UPGMA聚类树,显示日照群体和黄岛群体...
关键词:
魁蚶 微卫星 地理群体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志伟 陈爱华 张志勇 陆勤勤 张朝晖 姚国兴 蔡永祥 吴杨平 曹奕 张雨
运用微卫星标记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辽宁丹东(DD)、河北秦皇岛(QHD)、山东日照(RZ)、江苏吕四(LS)和广西北海(BH)近海5个不同地理野生群体共计150个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4个位点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696~0.853,均呈现高度多态性,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8~22个,共检测到199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4.2,等位基因丰富度为11.05,5个群体的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69(DD),0.791(QHD),0.826(RZ),0.815(LS),0.785(BH),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837(DD),0.812(QHD),0.875...
关键词:
大竹蛏 微卫星 野生群体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侯仕营 马爱军 王新安 黄智慧 薛宝贵 杨志 曲江波
利用12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4个引进地理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等位基因数(A)为2~10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3,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6~6.1,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7,各位点的杂合度观测值(Ho)为0.0000~0.5625,杂合度期望值(He)为0.3823~0.8416。各群体之间无偏倚杂合度期望值由小到大依次为丹麦群体、英国群体、法国群体、挪威群体,运用SPSS软件对无偏倚杂合度期望值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其结果(H=4.438,df=3,P=0.218)表明,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不显著。群体间...
关键词:
大菱鲆 地理群体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冯建彬 马克异 李家乐 华雪铭 丁怀宇
采用(CT)15、(CA)15两种生物素标记及磁珠富集法构建了太湖日本沼虾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120个微卫星克隆中83个位点的核心序列重复在10个以上,长度介于191~580bp,平均为311bp;重复类型中,(CA/GT)n及(AG/TC)n分别占59.09%及20.45%,还检测到(GC)n、(AAG)n、(ACAA)n和(GGCAGA)n等17种类型,包括25.75%完美型、20.45%非完美型和53.80%复合性。用其中12条微卫星引物扩增吴江、滨湖、宜兴和吴兴4个群体240个个体的基因组DNA,各位点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除Mni86、Mni103和Mni114外,其它群体位点大...
关键词:
日本沼虾 微卫星引物 筛选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春妮 李健 刘萍 陈萍 高保全
利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我国大连黑石礁(DL)、莱州湾(LZ)、青岛鳌山湾(QD)、海州湾(HZ)4个日本蟳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引物获得的等位基因数从11~17不等,10个位点其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3.600 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8.592 0;各位点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318 2~0.858 4,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846 6~0.923 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828 0~0.914 0,说明各位点在4个日本蟳野生群体内均表现出很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各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大,基因分化指数(FST)为0.032 74~0.088 03。群体...
关键词:
日本蟳 野生群体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广泰 刘贤德 王志勇 蔡明夷 姚翠鸾
利用13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分析了大黄鱼"官井洋优快01"品系F1到F44个选育世代的遗传结构与遗传多样性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随着选育的进行,4个世代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标值渐次下降,F1到F413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从0.638下降到0.524,平均等位基因数从5.462下降到4.308,平均观测杂合度从0.779下降到0.532,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从1.356下降为1.092。F1与其后各代遗传相似系数逐渐减小(从0.7194到0.5813),遗传距离逐渐增加,而相邻世代间的遗传相似性逐步升高,遗传分化指数(FST)渐次变小(F1~F2为0.0619,F2~F3为0.0511...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燕平 覃川杰 吕云云 龚全 王均 颉江 文正勇
为研究14个不同养殖群体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采用8对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对14个群体的209尾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14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在8~10之间,平均有效等位基因在5.160~6.882之间,平均观测杂合度在0.633~0.717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在0.358~0.749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在0.594~0.681之间,均大于0.5。分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69%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3.93%来自群体内个体间,92.38%来自所有个体间,变异来源主要来自个体间,其中RB群体和WH群体的遗传分化最大(F_(st)=0.116),ZL群体和XB群体的遗传分化最小(F_(st)=-0.009)。基于遗传距离构建了UPGMA系统树,发现14个群体共分为5个聚类支,HJ、YZ、YH、YB 4个群体聚为一支,HQ和LG单独各自聚为一支,LZ和RB 2个群体聚为一支,DB、ZJ、WH、XH、XB和ZL 6个群体聚为一支。基于贝叶斯的Structure聚类分析同样支持14个黄颡鱼群体可分为5个聚类支,与聚类树的结果吻合。14个黄颡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处于高度多态水平,遗传分化处于低等分化水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梁业松 张维炜 宋飞彪 张娴 刘伊凡 刘晓春 林浩然 骆剑
遗传多样性下降被认为是水产生物经济性状降低的常见原因。虎龙杂交斑作为养殖规模最大的石斑鱼品种,近年来病害增多。为了探究是否由于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改变而影响虎龙杂交斑的养殖性状,本研究选用27个EST-SSRs标记,对苗种主产区6个虎龙杂交斑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6个群体其平均等位基因数(N_(a))为6.666 7~8.555 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 3.511 6~3.959 0,平均观测杂合度0.764 6~0.794 3,平均期望杂合度(H_(e))0.709 1~ 0.750 4,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0.662 2~0.706 4。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5.70%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0.00%来自群体内个体间,94.3%来自所有个体间。主坐标分析(PCoA)也显示差异主要来源于个体。群体间F_(ST)(遗传分化指数)、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显示,HB和XC群体先聚为一支,再与WT群体聚为一支,GC和QT群体聚成一支,FP群体为独立一支。遗传结构分析显示,所有样本被分为5(K=5)个理论群体,HB群体由FP、WT、XC、GC群体集合而成。研究表明,杂交石斑鱼群体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具有清晰的分群,杂交品种受亲本近交影响而出现衰退的可能性不高;病原生物的变异和养殖管理不规范可能是导致病害频发的原因。本研究为石斑鱼种质管理和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可 马徐发 谢鹏 高萌 郭焱 谢从新 侯杰
利用16对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新疆额尔齐斯河干流北湾河段、支流哈巴河以及乌伦古湖拟鲤(Rutilus rutilus)3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6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期望杂合度He和等位基因数AN分别为0.902 9、0.916 8和18.937 5,遗传参数均反映出3个群体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乌伦古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略低于哈巴河和北湾群体。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乌伦古湖群体与哈巴河和北湾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因素可能为盐度。遗传分化指数和UPGMA聚类分析显示3个群体间均未发生种群遗传分化。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个体间的变异贡献率为88.47%,仅少部分变异来源于群体间(1.83%),表明拟鲤3个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水平较低。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郑义 鲁翠云 郑先虎 那荣滨 唐富江
为研究移植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本研究从大银鱼基因组中筛选了18对多态微卫星引物,对2016—2020年采集的4个水系(8个水体)大银鱼共计281个样本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共得到172个等位基因,其中等位基因数(N_a)为3~24,平均值为9.600;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1.039~4.595,平均值为2.384;期望杂合数(H_e)为0.035~0.804,平均值为0.507;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034~0.775,平均值为0.469,其中10个位点属于高度多态位点(PIC>0.5)。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N_a)为3.389~5.389,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73~0.479,8个水体的群体均处于中度多态水平(0.250.15)。为防止群体遗传衰退,建议将南方和北方作为不同群体进行保护,连环湖作为大银鱼的主要产地,应当进行重点保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可为 宋文 王青云 夏儒龙 王守荣 邓国乔 成为为 曹小娟
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鳜(Siniperca chuatsi)性腺转录组进行分析,筛选获得可设计引物的微卫星序列4 986条。随机合成239对微卫星引物,其中27个微卫星标记(11.30%)在12个鳜群体中呈现多态性,等位基因数2~8(5.63±1.84),有效等位基因数1.86~6.80(3.99±1.56),观测杂合度0.21~0.78(0.49±0.16),期望杂合度0.46~0.85(0.71±0.12),平均多态信息量0.37~0.84(0.66±0.15),基因流0.11~2.14(0.67±0.45)。在12个鳜群体中,嘉鱼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最大;武汉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高;12个群体遗传距离为0.103 0~1.511 7,遗传相似系数为0.220 5~0.902 2;抚远群体和顺德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大(1.511 7),遗传相似系数最小(0.220 5);韶关群体和顺德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103 0),遗传相似系数最大(0.902 2);UPGMA聚类分析显示珠江水系一支与长江水系一支先聚集后再与黑龙江水体支汇聚;12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_(ST)介于0.041 8~0.611 0,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邵长伟 廖小林 田永胜 陈松林
采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技术,用5个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来自3个不同国家(中国、日本和韩国)的牙鲆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个牙鲆群体平均等位基因在4.8~5.6之间,平均观测杂合度(H0)在0.3917~0.5643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HE)在0.5981~0.6264之间。有多个位点在不同的群体中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遗传距离分析表明,中国群体与日本群体遗传距离最近,韩国群体与日本群体遗传距离最远。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群体内遗传变异与群体间遗传变异分别占总遗传变异的92.44%和7.56%,固定系数(Fst)为0.0752(P<0.001),表明牙鲆3个养殖群体...
关键词:
牙鲆 养殖群体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达博 牛东红 冯冰冰 钟玉民 李家乐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我国浙江乐清湾翁垟(ZWY)、乐成(ZYC)、南岳(ZNY)、南塘(ZNT)、清江(ZQJ)、湖雾(ZHW)、坞根(ZWG)、海山(ZHS)和芦浦(ZLP)9个群体和福建三沙湾漳湾(FZW)、梅田(FMT)、三都(FSD)、渔江(FYJ)、白招(FBZ)、霞塘(FXT)、长春(FCC)、沙江(FSJ)和溪尾(FXW)9个缢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以期评价乐清湾和三沙湾内缢蛏群体的遗传结构差异,为我国缢蛏主要原产地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育种提供基础资料。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浙江乐清湾和福建三沙湾内的缢蛏群体中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变化范围分别为8.146~10.457...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司飞 孙朝徽 于姗姗 赵雅贤 宋立民 王树亮 王青林 姜秀凤 王玉芬 于清海
本研究利用12对微卫星标记对秦皇岛近海增殖放流区内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回捕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与放流用牙鲆亲本群体和放流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3个群体中,等位基因数(N_a)为11.917–22.167个,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800–0.836,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814–0.84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75–0.818。其中,回捕群体的平均N_a最多,为22.167,放流前群体的平均N_a最少,为11.917。
关键词:
牙鲆 回捕群体 增殖放流 遗传多样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