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18)
2023(9767)
2022(8207)
2021(7653)
2020(6297)
2019(13885)
2018(13713)
2017(26301)
2016(14319)
2015(15522)
2014(14953)
2013(14763)
2012(13500)
2011(12419)
2010(12309)
2009(11355)
2008(11006)
2007(9894)
2006(8967)
2005(7675)
作者
(42684)
(36526)
(35740)
(33565)
(22426)
(17635)
(15858)
(14092)
(13723)
(12428)
(12289)
(11841)
(11347)
(11086)
(11044)
(10974)
(10914)
(10480)
(10379)
(10105)
(9169)
(8807)
(8735)
(8408)
(8192)
(8069)
(8043)
(7756)
(7374)
(7326)
学科
(60118)
经济(60050)
(50395)
(45361)
管理(41080)
农业(30074)
(29111)
企业(29111)
方法(23483)
数学(20705)
数学方法(20511)
业经(18384)
中国(13943)
(13562)
环境(13201)
(12941)
地方(12537)
(12078)
贸易(12073)
(11945)
(11832)
技术(10894)
(10514)
(10073)
农业经济(10069)
(9682)
(9017)
农村(9008)
(8762)
发展(8478)
机构
学院(207180)
大学(203200)
(87927)
经济(86468)
管理(82996)
理学(73444)
理学院(72724)
管理学(71644)
管理学院(71314)
研究(69531)
(61709)
中国(53081)
农业(47904)
科学(45018)
业大(42071)
(40814)
(36045)
(34510)
中心(33318)
研究所(33299)
(30540)
农业大学(30104)
财经(28334)
(26029)
经济学(25747)
经济管理(25559)
(25556)
师范(25174)
(24286)
北京(23935)
基金
项目(148855)
科学(117625)
基金(110505)
研究(104316)
(98995)
国家(98093)
科学基金(83680)
社会(69709)
社会科(65851)
社会科学(65832)
基金项目(60013)
(58674)
自然(54754)
自然科(53521)
自然科学(53505)
自然科学基金(52597)
(48523)
教育(44854)
资助(42559)
编号(42033)
(34786)
(32826)
(32692)
重点(32596)
成果(31798)
(31588)
(29981)
国家社会(29793)
创新(29551)
科研(28615)
期刊
(97042)
经济(97042)
(64835)
研究(51511)
农业(43889)
中国(39236)
学报(39040)
科学(35039)
大学(29210)
学学(28319)
管理(24767)
(23995)
业经(23342)
(21312)
(19099)
金融(19099)
技术(14756)
问题(14407)
农村(13640)
(13640)
经济研究(13610)
农业经济(13524)
财经(13299)
教育(13287)
(12955)
业大(12073)
世界(11691)
(11402)
资源(11387)
科技(10851)
共检索到294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露   罗必良  
已有研究偏重从政府和市场视角探究农户亲环境生产行为的塑造问题。关于家庭人力资本的研究文献也相对忽略农户行为的本源性动因,未能对代际知识转移的内在影响予以足够重视。本文以农业化肥施用量为例,利用湖北省水稻主产区1470户稻农的问卷调查数据,讨论三代同堂农户亲环境行为的生成机理,研究表明:(1)三代同堂能够显著降低农户生产经营中的化肥施用量,诱导其亲环境行为;(2)三代同堂诱致亲环境行为的内生路径在于改善人力资本,并与耕地质量和机械作业紧密关联;(3)家庭第一代成员的饥荒记忆,会强化其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从而显著增进家庭的亲环境行为;(4)家庭第三代成员的外出务工经历,会扩展其社交网络的宽度和层次,继而驱动农户家庭的亲环境行为。本文认为,农业领域的传统知识并不等同于落后经验,特定历史情景下父辈所积累的农业生产知识,往往具有亲环境的先进性;子代也存在对家庭知识积累的补充与更新,并能够成为亲环境行为的重要驱动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悦楠  李世平  张娇  
面对日益严峻的农业环境污染,如何激励农户自主向亲环境行为转变已成为农业环境质量提升的关键。基于信息获取的角度,探索性地构建农户亲环境意愿向行为转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加以检验。结果表明:信息获取对农户亲环境行为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并在农户亲环境意愿向行为转化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导致农户亲环境意愿高于行为。据此提出:应加大亲环境行为的信息宣传力度,加深农户环境认知促使农户主动实施亲环境行为,针对本身对亲环境行为了解程度较高的农户,应注重普及亲环境行为的长期收益及相关技术信息。在今后对农户亲环境行为进行研究时应将农户意愿和行为加以区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慧  赵凯  
本文根据农户亲环境行为实施的动态优化模型理论分析了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实施的可能影响,并利用山东省549户农户1417块地块的样本数据,运用Opr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从家庭层面和地块层面分别实证检验了耕地经营总规模和地块经营规模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实施的影响及其差异,以期为制定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农户耕地经营总规模和地块经营规模与农户总体亲环境行为实施之间均存在稳健的倒"U"型关系;但上述关系因地块属性不同而呈现差异,自家地的地块经营规模与农户总体亲环境行为实施呈倒"U"型关系;而转入地的地块经营规模与农户总体亲环境行为实施呈"U"型关系。最后,提出政府应积极推进农地流转,促使农户耕地连片规模经营中应注意其适度性,以及加强规范农地流转程序和管理等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丹  陆佳瑶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基于代际差异的视角,采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知识对农户信贷行为的影响。在前人对"代"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将农户划分为共和国创立一代(1949年及以前)、社会主义建设一代(1950—1966年)、文革一代(1967—1980年)和新生代(1980年以后)。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有助于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的提高,具体来说,文革一代农户金融知识的提高对其正规信贷可得性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对共和国一代农户的正规信贷可得性影响不显著。为此,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政府相关部门应从代际差异的视角,避免"一刀切"方式,对不同代际群体的农户进行针对性的金融知识教育,提高其在正规信贷市场中的参与率,以此缓解农户信贷约束,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素琼  李杨  张广胜  
将农户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劳动力转移农户,通过对辽宁省501个农户的调研数据,研究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显示,无劳动力转移的农户更倾向于土地转入,土地转出农户中所占比重更大的是有老一代劳动力转移的农户。进一步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外出务工人员比例、村到乡镇的距离对农户土地转入行为产生负向影响,而人均耕地面积则有利于农户土地转入行为的发生;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年人均收入水平、村到乡镇的距离均与农户土地转出行为成显著的正相关,而务农劳动力总量对土地转出行为产生负向影响。不同类型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关系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利京  赵瑾  
本文应用建构扎根理论,以秸秆处理行为为例,厘清了影响农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深层次因素。研究发现,心理认知、行为成本、社会约束和法规产业状况四个主类属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存在显著影响。以此为基础,建构了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即心理认知—情境—行为模型,并提出了对农户行为进行干预的政策建议和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志恒   于世捷  
为厘清农户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观影响因素,基于甘肃省795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在“意识—情境—行为”模型的框架下,通过构建有序Logit模型,探讨亲环境意识各维度及其交互效应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进一步分析约束型规制与引导型规制在“亲环境意识—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关系中存在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1)在亲环境意识的各维度中,环境情感和环境知识对农户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环境情感与环境知识、环境责任与环境态度的交互项对农户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有显著正向影响。3)约束型环境规制和引导型环境规制均在“意识—行为”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且调节作用的发挥因具体路径而异。亲环境意识和环境规制是影响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手段进行创新,有效提升农户的环境知识和环境情感;丰富宣传活动的形式,充分发挥亲环境意识内部各维度间的“放大器”作用;强化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潜移默化地带动农户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进一步优化环境规制政策,通过营造宽严相济的环境政策情境来促进农户更广泛和深入地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践中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哲  齐振宏  杨彩艳  陈雪婷  
基于社会嵌入理论和声誉机制,利用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560个农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网络嵌入与声誉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路径及其群组差异,并运用变量替换和多元统计回归分析检验了结构方程模型的稳健性。结果表明:(1)网络嵌入和声誉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声誉在结构嵌入、认知嵌入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在关系嵌入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2)在影响农户亲环境行为采纳程度中,认知嵌入大于结构嵌入大于关系嵌入(3)家庭实际种植面积在网络嵌入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影响中的作用更为明显,农户家庭实际种植面积增强声誉激励的中介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应重视种植大户的声誉机制构建,引导种植大户亲环境行为,为小规模农户提供示范效应。同时,政府还应为农户提供学习、合作平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清卉  李世平  李昊  
为深入研究社会规范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从社会规范一致和冲突的双重视角出发,利用山西、陕西、山东、甘肃、安徽和江苏6省1 241份农户调查数据,通过ordered probit模型、ordered logit模型和层次回归方法对描述性社会规范和命令性社会规范在农户亲环境行为中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1)当描述性社会规范和命令性社会规范一致时,二者均会直接促进农户对亲环境行为的实施,同时二者还可互为调节变量促进彼此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正向影响。2)当描述性社会规范和命令性社会规范冲突时,描述性社会规范会对农户亲环境行为产生直接促进作用,而命令性社会规范则对农户亲环境行为不产生直接影响或影响不大。3)无论是在描述性社会规范和命令性社会规范一致亦或冲突的情境下,感知行为控制和亲环境行为认知均可促进农户对亲环境行为的实施。据此提出制定合理的亲环境行为实施标准、设立"亲环境行为实施模范户"等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薛彩霞  李桦  
在将环境知识分为系统知识、行动知识和效用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秦巴山区498户茶农的调查数据,运用Bootstrap方法探讨社会规范情境下环境知识、环境能力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规范在系统知识影响农户减少污染行为过程中,以及在行动知识影响农户减少污染行为和改善环境行为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环境能力在行动知识影响农户减少污染行为和改善环境行为的过程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社会规范在行动知识通过环境能力影响农户减少污染行为和改善环境行为过程中的调节效应为正。由此提出政府应全面提高农户的环境知识和环境技能,并塑造亲环境的社会规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清卉  李世平  南灵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中国最为重大和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成为制约中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一现实背景下,转变已有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户实施以绿色、可持续为目标的亲环境农业生产行为,减少农业环境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环境素养划分为环境认知、环境责任感、环境知识与技能3个维度,在考虑社会规范这一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下,利用江苏、安徽、甘肃、陕西和山西5省1023份农户调查数据,对农户的亲环境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环境责任感、环境知识与技能均可促进农户的亲环境行为,且环境知识与技能的促进作用更强,环境认知对农户的亲环境行为未发挥显著影响,在考虑了可能会因为反向因果以及遗漏变量而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②社会规范可正向调节环境责任感、环境知识与技能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③文化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多、地块细碎化程度越低的农户,越有可能实施亲环境行为;同时,相较于男性、兼农户和租用别人土地的农户,女性、纯农户和种植自家土地的农户更可能实施亲环境行为。依据结论提出培育农户的环境责任感、开办田间学校、设立亲环境行为实施的模范与标杆等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鹏   白福臣   郑沃林  
促进农户向绿色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变对推进中国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意义重大,这决定了剖析农户亲环境行为逻辑的重要性。论文基于构建的“环境规制—数字化信息渠道—农户亲环境行为”分析框架,运用中国土地经济调查中的农户数据和二元Pr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约束型与激励型环境规制正向引导农户亲环境行为,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而且,约束型与激励型环境规制在不同情境下对引导农户亲环境行为存在明显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拓宽农户的环境规制信息获取渠道,增强农户的信息获取能力,促进农户环境规则感知,进而促使农户采取亲环境行为。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环境规制对激励农户亲环境行为是重要的,但数字化赋能环境规制的内生逻辑则是关键一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鹏   白福臣   郑沃林  
促进农户向绿色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变对推进中国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意义重大,这决定了剖析农户亲环境行为逻辑的重要性。论文基于构建的“环境规制—数字化信息渠道—农户亲环境行为”分析框架,运用中国土地经济调查中的农户数据和二元Pr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约束型与激励型环境规制正向引导农户亲环境行为,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而且,约束型与激励型环境规制在不同情境下对引导农户亲环境行为存在明显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拓宽农户的环境规制信息获取渠道,增强农户的信息获取能力,促进农户环境规则感知,进而促使农户采取亲环境行为。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环境规制对激励农户亲环境行为是重要的,但数字化赋能环境规制的内生逻辑则是关键一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利京 赵瑾  
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与环境问题相关的挑战.构建亲环境行为的非正式制度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命题。农户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实施亲环境农业的主体.亲环境农业政策最终要落实到改变农户经营意愿和提高农户亲环境农业行为上来.才能达到改善农业环境的目的。文章使用通径分析方法.基于江苏、安徽农业主产区9个产粮大县7%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在系统梳理非正式制度与亲环境行为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全面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不同类型的非正式制度与农户亲环境行为之间存在多样化的理论联系.而不仅是递进式、间接地影响农户亲环境行为。(2)农户搭便车行为与对同伴亲环境行为高度怀疑之间相...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柴若熔   杨阳   祝宏辉  
已有研究发现,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对农户亲环境行为产生影响。但当前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研究都比较单一,没有考虑到信息源的整体效应。从媒介信息传播视角出发,通过对甘肃省秦安县588个农户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农户亲环境行为整体上并不积极,但农户更倾向于参与低成本的亲环境行为,而不是高成本的亲环境行为。信息源对于农户亲环境行为有促进作用,但目前电子信息源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尚不显著。此外,与人际信息源相比,传统实体信息源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尤其对高成本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此外,生态认知在信息源对于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中发挥着中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