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42)
- 2023(15309)
- 2022(13103)
- 2021(12283)
- 2020(9920)
- 2019(22816)
- 2018(22636)
- 2017(43535)
- 2016(23255)
- 2015(26311)
- 2014(26495)
- 2013(26286)
- 2012(24284)
- 2011(22072)
- 2010(22470)
- 2009(21208)
- 2008(19731)
- 2007(17605)
- 2006(15846)
- 2005(13935)
- 学科
- 济(94128)
- 经济(94016)
- 业(66390)
- 管理(64180)
- 企(51073)
- 企业(51073)
- 方法(40024)
- 农(35917)
- 数学(35032)
- 数学方法(34635)
- 中国(33549)
- 融(27879)
- 金融(27877)
- 银(27260)
- 银行(27224)
- 行(26301)
- 财(25443)
- 业经(24134)
- 农业(23711)
- 地方(23202)
- 制(22796)
- 学(18422)
- 贸(17273)
- 贸易(17255)
- 易(16815)
- 理论(15240)
- 务(15082)
- 财务(15017)
- 财务管理(14982)
- 企业财务(14237)
- 机构
- 学院(334133)
- 大学(333028)
- 济(133359)
- 管理(131039)
- 经济(130205)
- 理学(112805)
- 理学院(111576)
- 研究(111061)
- 管理学(109737)
- 管理学院(109132)
- 中国(89370)
- 京(70704)
- 科学(67027)
- 财(64265)
- 农(55161)
- 所(54844)
- 中心(52125)
- 财经(50764)
- 研究所(49606)
- 江(49046)
- 业大(48598)
- 经(45990)
- 北京(44986)
- 范(44405)
- 师范(44040)
- 农业(41960)
- 州(40582)
- 院(40261)
- 经济学(40071)
- 财经大学(37626)
- 基金
- 项目(223470)
- 科学(174860)
- 研究(168248)
- 基金(160036)
- 家(137929)
- 国家(136675)
- 科学基金(116972)
- 社会(105378)
- 社会科(99633)
- 社会科学(99608)
- 省(88078)
- 基金项目(85272)
- 教育(76228)
- 自然(73520)
- 划(73399)
- 自然科(71726)
- 自然科学(71711)
- 编号(70587)
- 自然科学基金(70378)
- 资助(65113)
- 成果(58134)
- 重点(49608)
- 部(49062)
- 发(49017)
- 课题(48497)
- 创(46441)
- 创新(43196)
- 项目编号(42999)
- 国家社会(42683)
- 教育部(42144)
- 期刊
- 济(151677)
- 经济(151677)
- 研究(102186)
- 中国(65889)
- 农(54782)
- 学报(50618)
- 管理(47149)
- 科学(47121)
- 财(46249)
- 融(44517)
- 金融(44517)
- 大学(39106)
- 教育(37591)
- 学学(36926)
- 农业(36519)
- 技术(28154)
- 业经(27234)
- 财经(24194)
- 经济研究(23169)
- 经(20557)
- 问题(20294)
- 理论(17979)
- 图书(16582)
- 实践(16551)
- 践(16551)
- 业(15899)
- 版(15645)
- 科技(15625)
- 现代(15526)
- 技术经济(15489)
共检索到501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莉
产业兴则农村兴。发展农村三产融合既提升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价值,也是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有力举措。当前农村三产融合存在融合总体水平不高、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滞后、新业态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为此提出推进本土品牌企业建设,挖掘农村特色资源,提升三产融合水平;构建三产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新业态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现全面的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海洋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首要任务,也是解决我国农村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我国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着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基本要素供给不足;产业相对单一,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度较低的现实困境。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要以农业不断优化升级、三产深度融合为现实路径。应通过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保障食品安全,优化农业结构、推进生态保护,突出地域特色、形成优势品牌等措施提升农业质量;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产业信息化,发展外向型农业经济等措施加强乡村产业振兴支撑;通过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挖掘新时代农业的社会功能,发展乡村新型业态,打造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关键词:
农业 乡村 产业振兴 优化升级 三产融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康晓梅
农村三产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的根本路径,是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格局的关键环节。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进行农村三产融合路径的研究,就要从二者的逻辑关系入手,剖析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实现三产融合存在的困难,从实践中探索融合路径,为乡村振兴助力。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三产融合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学云 程长明
本文对农村三产融合必然性和可行性作理论解释和实证判定,分析了三产融合的应然性。分析表明,由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作用,加法效应和乘法效应能促成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工序性融合"和"结构性融合",从而实现利益的再分配,使产业振兴成为可能。实证研究表明,农村三产融合度不高、提升缓慢与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水平滞后有关。但总体来说融合水平呈上升走势,有进一步融合的动力。农村三产融合既有理论支持又有实践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必然和可行路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群 张恩英 刘增凡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策与实践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村居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利契机,促进并引导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并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仿真模拟不同支持政策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农业保险保费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对产业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显著,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保险保费增长速度应保持在合理区间。因此,应因地制宜制定支持乡村旅游发展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以优化结构为主导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拓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乡村振兴 产业政策 系统动力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博 刘伟伟
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也是引领农村创业创新的重要着力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速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入新时代,立足高质量,追求高标准,实现高效能必须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理念,不断用高质量、高标准、高效能的三产融合高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
三产融合 乡村振兴 引领 带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凌云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讨论乡村旅游发展与三产融合之间的具体融合路径,既关系到乡村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施。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之下,三产融合成为乡村旅游的必然发展路径,研究此课题就显得意义非凡。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三产融合 乡村旅游 发展模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强
农旅融合是在尊重农业产业功能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将农业农村发展与旅游产业的建立与推广相结合,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之路。近年来,我国各地探索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尽管农旅融合的发展取得的成果很多,但鲜有对其系统分析,且缺乏对其从数据和实证方面的研究。由钟头漪萍所著的《农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机理与实证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1年3月)一书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将乡村振兴引导下农旅融合积极融入实践,通过对这一系列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研判来探索多种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秀慧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振兴需融合发展,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内在统一。目前乡村振兴过程中还存在着盲目向“城镇化”看齐、盲目追求产业“规模化”、乡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及乡村振兴相关政策亟待加强等难题,需要通过强化乡村振兴产业政策的融合性服务功能、完善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培育乡村产学研融合发展体系及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路径促进乡村产业融合,以产业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乡村振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田真平 王志华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推动农村三产融合进程,农村三产融合反哺职业教育发展,二者存在着相互促进、交互耦合的关系。通过分析职业教育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揭示要素、结构和系统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耦合所存在的阻力,提出增强内生动力、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与专业结构、多渠道建设服务农村产业融合的职教师资队伍、构建区域协同的紧密型农村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的耦合路径,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 农村三产融合 耦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星海
到2020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万元/年,同期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1万元/年;全国上网人数为9.89亿,其中移动互联网人数占比达99.7%。表明“互联网+”在产业体系中的应用已拥有了广泛的“消费购买力和消费用户群”基础。通过对“‘互联网+’茶旅融合的政策”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在进入“城乡中国”乡村振兴阶段,已经为“互联网+”茶旅融合构筑了相对完善的政策体系。从“互联网+”内涵、美丽乡村建设、茶产业转型升级、延伸茶产业链功能等四个角度,阐述了“互联网+”茶旅融合的现实意义;结合以上情况,从“数字化、智慧化、持续化、平台化”角度,给出了互联网+茶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四条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志红
人与自然本是生命共同体,然而工业文明割裂了此种联系,对人的心灵产生了创伤,唯有乡村旅游才能够医治,这是乡村旅游的人本意义。因此,乡村旅游大有可为。目前,旅游业已经进化到全域旅游阶段,全域旅游作为纽带,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探寻旅游业与农业的结合方式,创新旅游业与乡村工业链接方式,研究旅游业与乡村服务业融合方式,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全域旅游 乡村振兴 系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殷晓茵 李瑞光 何江南 李静贤
乡村振兴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产业融合加速产业重组,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各项政策的落实为农村三产融合创造了有力的支持环境。在实践过程中,为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协调推进,需加强政策的宏观指导,各地结合具体实际探索协同发展之路。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三产融合 实践逻辑 协调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怡凡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而高校是技能型人才的孵化基地。本文介绍了产教融合于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及重要性以及现阶段我国乡村振兴人才流入流出的现状,分析了乡村振兴和职业教育的人才缺乏拟合度,构建并提出了产教融合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路径,以期为乡村经济发展及职业教育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乡村振兴 人才培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爱君 宋李毅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实现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是我国当前的重点任务。县镇具有同时连接城乡的重要功能,和谐的城乡关系能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对乡村生态振兴有重要推动作用。通过研究县域城乡融合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条件及县域城乡产业、地域及社会融合对乡村生态振兴的推动作用,提出县域城乡融合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路径,为我国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县域城乡融合 乡村生态振兴 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