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25)
2023(6003)
2022(5247)
2021(4850)
2020(4109)
2019(8905)
2018(8852)
2017(15992)
2016(8469)
2015(9099)
2014(8551)
2013(8324)
2012(7713)
2011(7069)
2010(7249)
2009(6710)
2008(6591)
2007(5900)
2006(5355)
2005(4726)
作者
(24118)
(20386)
(19990)
(18833)
(13115)
(9698)
(8993)
(7697)
(7638)
(7152)
(7019)
(6884)
(6670)
(6451)
(6374)
(6290)
(6051)
(5911)
(5909)
(5684)
(4943)
(4779)
(4650)
(4646)
(4548)
(4513)
(4387)
(4385)
(4060)
(3946)
学科
(31237)
经济(31209)
管理(29073)
(28361)
(25767)
企业(25767)
技术(14640)
技术管理(11395)
方法(11307)
中国(8938)
数学(8913)
数学方法(8608)
(8244)
地方(8024)
业经(7780)
(6970)
(6943)
理论(6388)
(6008)
(5513)
(5429)
(5133)
(5111)
金融(5111)
(4977)
银行(4964)
农业(4907)
(4786)
(4748)
贸易(4740)
机构
大学(115519)
学院(114418)
管理(44977)
(43675)
经济(42536)
研究(42353)
理学(38312)
理学院(37779)
管理学(37005)
管理学院(36753)
中国(31364)
科学(26600)
(25635)
(21457)
研究所(19492)
(19378)
(18959)
中心(18656)
(17491)
(16517)
业大(16456)
北京(16240)
(15822)
师范(15667)
(15065)
财经(14967)
农业(13801)
技术(13625)
(13500)
(12942)
基金
项目(78470)
科学(63002)
研究(56821)
基金(56311)
(50161)
国家(49782)
科学基金(43177)
社会(35752)
社会科(33978)
社会科学(33967)
(31606)
基金项目(29309)
自然(28561)
自然科(28009)
自然科学(28004)
(27680)
自然科学基金(27487)
教育(25952)
(22795)
资助(21904)
编号(21883)
创新(20204)
重点(18060)
成果(17647)
(17062)
(16452)
课题(16371)
(15143)
计划(15134)
国家社会(14815)
期刊
(50554)
经济(50554)
研究(35977)
中国(29734)
管理(20750)
科学(17607)
教育(17066)
学报(16984)
(14939)
(14903)
大学(12524)
技术(11955)
学学(11424)
农业(10484)
(9268)
金融(9268)
科技(8966)
经济研究(7820)
业经(7494)
(7047)
技术经济(7005)
(6936)
图书(6843)
(6754)
论坛(6754)
财经(6705)
资源(6218)
统计(6152)
(5945)
问题(5789)
共检索到182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翟宁  
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现滨海岸线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规划理念和方法上进行系统创新。在理念上强调绿色、人文和内涵发展,要从"重开发、轻保护"转向"保护优先、适度开发",从"重盈利、轻公益"转向"以人为本、开放共享",从"重形式、轻内涵"转向"活力导向、内外兼修";在方法上强调活力导向,要通过多元人群的需求调查以探究活力主体,通过资源价值的充分挖掘以理清活力基底,通过空间节点的准确判识以划定活力载体,在修复生态本底和彰显地域文化的基础上,以激发活力为目标,优化滨海岸线的功能、设施与景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翟宁  
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现滨海岸线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规划理念和方法上进行系统创新。在理念上强调绿色、人文和内涵发展,要从"重开发、轻保护"转向"保护优先、适度开发",从"重盈利、轻公益"转向"以人为本、开放共享",从"重形式、轻内涵"转向"活力导向、内外兼修";在方法上强调活力导向,要通过多元人群的需求调查以探究活力主体,通过资源价值的充分挖掘以理清活力基底,通过空间节点的准确判识以划定活力载体,在修复生态本底和彰显地域文化的基础上,以激发活力为目标,优化滨海岸线的功能、设施与景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艳红  曾成杰  陆培东  陈可锋  
海岸侵蚀是当前沿海地区普遍所面临的挑战之一,许多城市景观海滩区沿海景观和旅游休闲功能已受到海岸侵蚀的直接影响,侵蚀性景观海滩的人工养护对保持海滩品位和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三亚湾东段动力泥沙环境和岸滩自然特征基础上,根据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固定断面测量资料对比分析了该岸段的侵蚀特征和成因,提出以增加沙源有效供给和增强海滩抗冲刷能力为目标的海滩养护修复途径,设计了海滩养护方案。根据海滩养护工程实施后的地形断面监测对比,海滩养护后海滩范围扩大,达到修复目标。补沙工程一年半后,岸滩整体较为稳定,补沙后的泥沙流失量未有显著增加,达到预期效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学军  陈雯  朱红云  王书国  
长江岸线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依据其资源条件,按照一定的区划原则,确定分段岸线使用的适宜性,合理安排港口、工业、城市生活以及生态保护等各项功能,实现岸线水域和陆域利用的合理布局,对长江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功能区划必须坚持可持续开发作用、深水深用与浅水浅用、集约布局与纵深发展结合、上下游及左右岸利用方式协调、开发规模和时序与城市和产业发展适应等五条基本原则,区划过程一般包括4个步骤,即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岸线资源条件、分析岸线利用现状及需求、分析岸线利用适宜性并完成功能分区。提出了基于遥感与GIS的岸线资源条件和利用现状评价思路,引入了构造联表的岸线开发适宜性分析方法,并且...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亚芳  杜飞雁  王亮根  王雪辉  宁加佳  
根据2014年3月在海南三亚湾及湾内东、西琩洲岛获取的9条潮间带断面(3条砂质和6条岩礁)中潮区生物调查数据,分析底质类型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移动能力弱、掘洞型和滤食性的底栖动物在砂质海滩有较多分布,而不移动、移动能力强、固着型、爬行型以及植食性和捕食性的底栖动物在岩礁海岸分布较多;(2)主坐标典型性分析(CAP)显示,9条潮间带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可明显分为岩礁和砂质2群,不同底质的潮间带断面大型底栖动物具有不同的性状模式,其中迁移能力、栖息方式和食性是造成其差异的主要原因;(3)大型底栖动物的香农多样性指数(H′)和功能多样性指数(FD)均呈岩礁潮间带断面高于砂质潮间带断面;(4)2种底质海滩的大型底栖动物均具有较高的功能冗余,但砂质海滩略高于岩礁海滩。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郝康理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旅游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明确提出"在新常态下,旅游业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是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是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是繁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对外交往的重要桥梁",旅游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雅竹  段学军  
长江岸线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突出,划分长江岸线的生态红线对于长江生态保护以及岸线的有序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梳理生态红线的概念和内涵,概述生态红线的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从生态敏感性、生态功能重要性、禁止开发区3个方面,建立长江岸线生态红线评价指标体系,最终阐明长江岸线生态红线的划定技术方法和流程。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岸线生态红线一级保护区长度为597.11 km,占长江岸线长度的7.55%,包括荆州、咸宁、安庆等部分岸段。生态红线一级保护区实施最严格的管控措施,禁止任何开发建设的活动。长江岸线生态红线二级保护区长度为1 171.29 km,占长江岸线总长度的14.81%,包括岳阳、池州、苏州等部分岸段。生态红线二级保护区应严格空间开发活动的强度,确保生态红线功能不降低,红线面积不减小,且不超过资源利用上线。该研究对于岸线科学合理利用和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银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主题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主线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灵魂是改革创新。《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理念与政策创新表现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以人为本、坚持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提高教育质量、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信息化带动现代化、教育内外形成合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等方面。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栗伟迪   张瑞红  
<正>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我国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然而,这种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不可持续。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而国土空间规划是将这一理念落实到空间上的主要手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不仅关系“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的综合治理,也涉及城市规模、土地综合利用、城市结构优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等诸多问题。
关键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杨帆  向枝远  杨奕  王泉力  李艺  
生态修复是海岸带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韧性理念中有关规划—吸收—恢复—适应的演化规律对于海岸带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沙化较为典型的海南木兰湾海岸带区域为例,开展海岸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方法及应用研究,基于沙化脆弱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耦合分析划分不同类型空间,并分区制定生态修复规划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沙化脆弱性高的区域主要是旱地和沙地,面积达21.8%,生态系统服务高的区域主要是林地、水域、湿地,面积达67.5%。(2)重建修复区主要位于鱼塘、旱地一带,占总面积的16.4%;人工辅助修复区主要位于旱地以及迎风面一带,面积达5.5%;适度开发区多为基本完全沙化区域,面积为15.8%。相关评估结果和生态修复规划方案能够揭示生态系统各关键因子之间的胁迫—响应机理,为海岸带沙化区域的生态修复及恢复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传胜  李建海  孙小伍  
选择九江—新济洲段长江干流为研究区域 ,该文在进一步扩展长江岸线资源研究的区域范围的同时 ,通过建立包括岸前水深、岸线稳定性、岸线陆域宽度、岸线集疏运条件和岸线城市依托条件为主要评价因子的指标体系 ,运用GIS手段和定量方法 ,探索了长江岸线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分等结果显示 ,九江—新济洲段长江干流岸线资源质量存在明显的岸别差异 ,而且各项指标组合好的、质量高的岸线资源有限 ,说明岸线资源的开发要以治理和保护为基础。此外 ,以评价结果和岸线利用现状为依据 ,在深入分析各地市长江岸线的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适宜岸段后 ,提出了港口、工业、仓储和桥梁 4种岸线主要利用方式的重点开发岸段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毛锋  朱高洪  
生态城市是当今国内外众多城市发展的新追求,而以何理念和规划方式促进其健康发展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系统学角度探讨了生态城市的基本理念与目标要求,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所须遵循的基本原理;利用系统生态学方法论,构建了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模拟模型;进而,形成了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内容、过程和方法综合集成体系,较好地解决了生态城市或区域综合协同发展的科学规划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智凯  
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我国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推出了各种政策引导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然而,在我国城乡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振兴面临各种问题,乡村让位于城镇、城乡发展不均衡严重等,不利于乡村可持续发展。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需要开展乡村振兴深度分析,做好新时期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从乡村经济、乡土社会以及乡村文化等各方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段学军  邹辉  陈维肖  闵敏  
岸线资源由于其所处水陆交互带的特殊地理位置,成为国土空间和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引起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而依托于长江黄金水道长江岸线资源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价值,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其生态价值愈加凸显。从岸线资源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分类出发,构建岸线资源价值评估的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以长江岸线为例开展岸线资源经济功能价值和生态功能价值评价,并探索岸线资源分区管控方案,提出空间管控分区对策建议,以期丰富和拓展自然资源理论体系及研究范例,为长江经济带及全国其他地区岸线资源调查评估及管控分区提供参考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