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35)
2023(12658)
2022(11100)
2021(10310)
2020(8509)
2019(19539)
2018(19354)
2017(36110)
2016(20079)
2015(22457)
2014(22236)
2013(22026)
2012(20281)
2011(18192)
2010(17893)
2009(16272)
2008(15482)
2007(13452)
2006(11680)
2005(9994)
作者
(60593)
(50725)
(50219)
(47707)
(32087)
(24375)
(22618)
(19946)
(19323)
(18067)
(17311)
(17119)
(16035)
(15778)
(15727)
(15532)
(15391)
(15127)
(14563)
(14328)
(12875)
(12364)
(12288)
(11452)
(11364)
(11151)
(11117)
(11051)
(10320)
(10052)
学科
(77643)
经济(77561)
管理(54577)
(52755)
(43526)
企业(43526)
方法(36104)
数学(31308)
数学方法(30943)
(24149)
中国(20059)
(19779)
(19385)
业经(19205)
地方(17246)
农业(16531)
(13021)
贸易(13013)
理论(12818)
(12748)
(12602)
环境(12281)
(12105)
技术(12005)
(11502)
财务(11443)
财务管理(11420)
企业财务(10799)
(10790)
(10608)
机构
大学(283113)
学院(281502)
管理(110268)
(105360)
经济(102908)
研究(97261)
理学(96392)
理学院(95232)
管理学(93443)
管理学院(92958)
中国(68422)
科学(65469)
(60104)
(55664)
(50249)
业大(49157)
(46796)
研究所(46576)
农业(43766)
中心(43324)
(40857)
财经(38015)
北京(37321)
(36899)
师范(36451)
(35622)
(34714)
(32963)
技术(31255)
经济学(31246)
基金
项目(204482)
科学(158239)
基金(147249)
研究(143389)
(131537)
国家(130470)
科学基金(110038)
社会(88231)
社会科(83471)
社会科学(83449)
(81135)
基金项目(79194)
自然(74268)
自然科(72514)
自然科学(72486)
自然科学基金(71157)
(68776)
教育(64929)
资助(60098)
编号(57395)
重点(46471)
成果(45785)
(43830)
(43593)
(42604)
课题(39967)
科研(39777)
计划(39749)
创新(39735)
大学(37101)
期刊
(112860)
经济(112860)
研究(78664)
学报(55788)
(52251)
中国(51879)
科学(48242)
大学(40744)
管理(39234)
学学(38839)
农业(36326)
(34248)
教育(29797)
技术(22876)
(20369)
金融(20369)
业经(19320)
(18242)
财经(17823)
经济研究(17436)
业大(15917)
科技(15613)
(15512)
(15167)
图书(15029)
问题(14826)
林业(13901)
理论(13553)
技术经济(12856)
农业大学(12670)
共检索到399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彩颜  康丽华  江业根  王胜坤  
对三个乡土树种苗木进行微生物菌肥施肥试验,研究菌肥对不同树种苗木的生长、生物量和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菌肥可显著提高苗木的生长,苗高生长比对照提高了9.0%~14.5%;菌肥可极显著增加苗木生物量,尤其是施固氮溶磷肥处理比对照在地上部分干重、地下干重部分和全株干重分别增加了89.3%、50.2%和67.8%,效果极显著;施用菌肥极显著增加了苗木的N和P养分积累,尤其是施固氮溶磷肥在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全株的N养分积累量方面分别比对照的极显著增加了85.0%、71.0%和78.8%,而P养分积累量分别比对照的极显著增加了75.5%、51.7%和63.5%。树种在苗高生长、生物量和养分积累方面...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桂华  梁坤南  周再知  马华明  林明平  
针对肯氏南洋杉苗期生长缓慢的问题,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通过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大量营养元素N、P、K 3因素3水平及其不同配比的施肥试验,分析了各元素及其水平对肯氏南洋杉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确定了肯氏南洋杉苗期生长的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1~8个月不同处理间都呈极显著差异,低水平的营养元素对促进肯氏南洋杉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好于高水平,以处理1即N1P1K1为施肥效果最好,且与其它处理呈极显著差异;对肯氏南洋杉苗高生长的影响为N>P>K,对肯氏南洋杉地径生长的影响为P>K>N。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岳宏忠  张东琴  侯栋  李亚莉  姚拓  黄书超  
[目的]研究微生物菌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日光温室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黄瓜产量的影响,为黄瓜生产中化肥减量及提质增效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黄瓜“甘丰袖玉”为试材,设置100%化肥(2 400kg/hm~2,T1)、60 kg/hm~2微生物菌肥+80%化肥(T2)、60 kg/hm~2微生物菌肥+60%化肥(T3)、60 kg/hm~2微生物菌肥+40%化肥(T4)、对照(T5,不施任何肥料)、单施微生物菌肥(60 kg/hm~2,T6) 6个施肥处理,于黄瓜拉秧后采集土样,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对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及在门、纲、目、科、属水平上的优势菌及其相对丰度进行比较,并基于细菌属水平上的相对丰度进行主成分分析,基于细菌门水平上的相对丰度进行聚类分析,最后比较了不同处理的黄瓜产量。[结果]不同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不同,其中T4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不同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也有差异,随着微生物菌肥比例的增加,厚壁菌门、芽孢杆菌纲、乳杆菌目、链球菌科、乳球菌属细菌的相对丰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T3处理优势菌的相对丰度占比总体较高。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微生物菌肥与化肥配施能够显著改变土壤细菌群落属水平组成,而门水平基本组成保持稳定。各处理黄瓜产量由大到小依次为T2>T3>T4>T1>T6>T5,表明微生物菌肥与化肥配施可提高黄瓜产量。[结论]微生物菌肥替代部分化肥可促进土壤细菌多样性,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消除化肥对土壤的不良影响;在黄瓜生产中用微生物菌肥(60 kg/hm~2)替代20%~40%的化肥,能够达到一定的增产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辜运富  云翔  张小平  涂仕华  孙锡发  Kristina Lindstrm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施肥制度下的微生物数量和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特点,认识长期施肥对石灰性紫色水稻土培肥和肥力演化的重要作用。【方法】利用稀释平板法以及最大或然法(MPN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DGGE)分别研究农家肥(M),氮肥+农家肥(NM),氮磷肥+农家肥(NPM),氮磷钾肥+农家肥(NPKM),无肥(CK),氮肥(N),氮磷肥(NP)和氮磷钾肥(NPK)等不同施肥制度对微生物数量和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与对照无肥处理相比,施肥能增加微生物数量并改变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结构。无机肥配施农家肥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结构丰富度均比施用无机肥的处理高。主成分分析将8种施肥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陶伟  叶长东  苏天明  李恩东  刘美卿  王吉平  叶长成  张野  何铁光  李嘉维  王瑾  
【目的】分析复合微生物菌肥配施化肥对芥菜生长及菜地土壤环境的影响,为复合微生物菌肥及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在芥菜栽培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田间设单施100%化肥(T1)、70%化肥+复合微生物菌肥(T2)、85%化肥+复合微生物菌肥(T3)和100%化肥+复合微生物菌肥(T4)4个施肥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CK),测定分析各处理芥菜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及菜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T3处理芥菜的株高最高,且显著高于CK(P0.05,下同);粗纤维含量为0.70%,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总酸含量(0.10 g/100g)低于其他处理,总糖含量(1.33 g/100g)显著高于T2和T4处理。T3处理菜地土壤中的3种酶活性均最高,其中蔗糖酶活性为110.1 mg/gDW,土壤脲酶活性为0.125 mg/gDW、酸性蛋白酶活性为67.9μg/gDW,与CK和T1处理相比,分别显著提高629.14%和80.79%、135.85%和35.87%及63.22%和5.43%。T3处理菜地土壤的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均最低,水解氮含量为136 mg/kg,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较T1处理降低9.33%;有效磷含量(19.7 mg/kg)较T1处理显著降低29.64%;速效钾含量(176.0 mg/kg)较T1处理显著降低57.89%,较CK降低58.97%;T3处理能更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减少土壤磷的潜在污染风险。【结论】芥菜栽培采用85%化肥+复合微生物菌肥(600 kg/hm~2)施肥模式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及改良土壤环境、降低水体和土壤磷污染风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聂军  周健民  王火焰  陈小琴  杜昌文  
通过长期定位肥料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均能明显增加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N,P,K肥配合稻草还田对提高土壤微生物活度的效果显著;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碳和生物氮量的作用显著,并可降低土壤微生物碳氮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符菁  赵远  赵利华  张玉虎  荆玉琳  胡茜  张艺  张晟  卫国华  申荣艳  朱雅红  
【目的】为探究在水稻各个生长时期复合微生物菌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盆栽种植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CK)、光合菌剂配施化肥(P1)和复合微生物菌肥(P2)作为供试肥料施用于水稻作物对水稻产量、产量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对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P2处理和施用P1处理分别比CK处理的水稻产量提高了57.26%和13.54%;当4种酶活性达到峰值时,施用P2处理与P1、CK处理相比可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FDA水解酶,分别为47.39%和67.21%、9.77%和6.51%、45.60%和409.61%、17.09%和18.42%;施用P1处理的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亦显著高于CK处理,分别高出2.87%~48.29%和3.98%~44.56%,其余2种酶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因此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光合菌剂均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酶活性,其中P2处理对土壤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处理效果始终优于P1、CK处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娴  桂一峰  朱艳  符菁  朱雪松  朱显  赵远  
【目的】探究单一及复合微生物菌群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细菌群落产生的影响。【方法】基于盆栽试验,通过设置空白对照、施用单一沼泽红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及其混合菌群4个处理,分析水稻产量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差异。【结果】微生物菌肥的施用可以有效提升水稻产量,其中混合菌群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产量提高了约17.71%。施用微生物菌肥有效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酶活性。通过对土壤细菌16S rDNA扩增子测序分析发现,微生物菌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显著改变了土壤群落组成。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土壤氮素对土壤酶活性(r=0.771,P<0.05)存在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α-多样性通过影响参与土壤碳、磷循环的微生物酶活性间接的影响水稻的产量。【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微生物菌肥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提供参考价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启尧  赵庚星  赵永昶  杨婧文  张术伟  李涛  李建伟  潘登  涂强  
为探究滨海盐渍棉田施用微生物菌肥的降盐效果及棉花长势响应,选择黄河三角洲滨海轻度、中度盐渍棉田,布设不同种类生物产品、不同用量微生物菌肥的棉花田间试验,采集土壤盐分、棉花株高、SPAD值、冠层NDVI等数据,以各处理间的对比分析及方差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微生物菌肥对盐渍棉田的降盐效果及其棉花的长势响应。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生物产品处理均有一定降盐效果,表层和下层、根际和垄间含盐量均有所下降。轻度盐渍棉田土壤含盐量降幅7.03%~35.06%,株高增幅9.76%~15.40%,SPAD值增幅12.97%~22.64%,NDVI值增幅12.58%~19.85%,微生物菌肥处理效果最佳;中度盐渍化棉田土壤含盐量降幅6.18%~31.85%,株高增幅10.02%~17.12%,SPAD值增幅13.67%~15.55%,NDVI值增幅9.22%~18.69%,微生物菌肥的降盐效果最为明显。综合看,施用微生物菌肥的降盐和长势促进效果,优于有机物+有益微生物处理,优于商品有机肥处理,微生物菌肥的推荐施用量1 500 kg/hm~2。本研究证明滨海盐渍棉田施用微生物菌肥有明显降盐效果,并对棉花的长势有积极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为滨海盐渍农田生物改良提供了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玉倩   米俊珍   赵宝平   徐忠山   陈晓晶   李英浩   张碧茹   刘景辉  
为探究秸秆与微生物菌肥对盐碱地土壤和作物盐分含量的影响,试验于内蒙古达拉特旗重度盐碱地,分别设不施秸秆不施微生物菌肥(CK)、秸秆单施(G)、微生物菌肥单施(F)、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GF)4个处理,分别种植燕麦、高丹草、黍子、油用向日葵4种作物,分析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对盐碱地土壤和作物盐离子浓度及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能显著降低土壤含盐量,提高作物生物量及作物体内盐离子积累量,其中土壤全盐量在种植油用向日葵的土壤中最低,为4 400.41 mg/kg,较CK显著降低了13.85%;作物生物量及盐离子积累量以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处理下的高丹草最大,生物量和盐离子积累量分别较CK提高了68.32%,108.28%。此外,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增强了各作物对盐离子的选择吸收能力,配施处理下燕麦对Mg~(2+)、Cl~-、SO_4~(2-)有较强吸收能力,分别较CK提高50.51%,72.74%,56.39%;高丹草对Ca~(2+)有选择吸收能力,较CK提高76.01%;油用向日葵则主要吸收K~+,其含量较CK提高12.90%。综上,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能显著提高作物生物量、盐离子积累量及对盐离子的选择吸收能力,并且能有效降低盐碱地土壤全盐量,4种作物中,以高丹草和油用向日葵表现较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逸  杨悦  易欣欣  石延霞  钟连全  徐全明  胡灿丽  高秀芝  
为研究生菜的种植(种菜)与混合菌肥T1对设施生菜生长土壤中微生物结构影响,设计菌肥(T1)处理与空白对照处理,利用16SrRNA基因与ITS基因高通量测序解析生菜生长土壤中微生物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同时测定生菜产量及病株率。结果表明:1)种菜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细菌与真菌Shannon指数,而T1处理不明显改变土壤中Shannon与Sobs指数。2)T1处理降低由种菜提高的假霉样真菌属、烟草镰刀菌属、丝孢菌属与赤霉菌属在土壤中丰度,同时提高毛壳菌属、支顶孢菌属、粪壳菌目Sordariales中未分类属、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中未分类属、火丝菌科(Pyronemataceae)中未分类属与拟盐杆菌科(Halobacteroidaceae)中未分类属在土壤中丰度。3)种菜对土壤中细菌真菌OTU总量改变不明显,但T1处理可以明显改变土壤中真菌OTU总数。4)T1处理后生菜产量增加11%,生菜病株率降低2.5%(P<0.05)。因此,设施生菜种植时用T1菌肥处理,在不明显改变土壤微生物生物多样性情况下,能够富集部分有益菌属,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提高生菜产量,降低生菜病株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晓芬  李忠佩  刘明  江春玉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组成、不同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含量与分布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为揭示施肥对土壤肥力形成演变的影响机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依托鹰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已进行了2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试验包括9个处理:对照(不施肥,CK)、有机质循环(C)、化学氮肥(N)、氮肥+有机质循环(NC)、化学氮磷肥(NP)、化学氮磷钾肥(NPK)、化学氮磷钾肥+有机质循环(NPKC)、化学氮磷肥(NK)和化学氮磷钾肥+1/2秸秆回田(NPKS)。采集各小区耕层土壤,利用湿筛法得到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测定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含量及土壤微生物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建莉  姜昕  关大伟  马鸣超  赵百锁  周宝库  曹凤明  李力  李俊  
【目的】为表征长达35年轮作与施肥条件下东北黑土微生物群落特征,解析长期施肥及作物对土壤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探讨东北黑土微生物群落变化与施肥及不同作物间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改良耕作制度与施肥方式提供依据。【方法】依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长期定位试验站,选取玉米和大豆两种作物季的4个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CK)、有机肥处理(M)、无机肥处理(NPK)和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处理(MNPK)的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处理前加字母M表示玉米季样品,加字母s表示大豆季样品。借助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和Real-tIMe PCR技术,以16s RRNa基因为分子标靶,研究作物与施肥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羽  仲崇禄  周光益  张勇  陈珍  
In the greenhouse experiment,the growth effect on Carnegiea gigantea seedlings which was applied with AM fungi and fertilizers was studied by Split plot design experi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centage of mycorrhizal infection of 3 AMF isolates in Carnegiea gigantea were high,but the Mycorrh...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曾平  周晓罡  汉瑞林  姚春馨  乔琦  王奕文  曾黎琼  杨自光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肥效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对魔芋品质和产量及其栽培土壤的影响,为魔芋绿色健康种植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4个处理:T1为不施微生物菌剂对照;T2、T3、T4分别为施用稀释100、300、500倍微生物菌剂。用量为200 mL·株~(-1),施用3次。定期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养分含量和魔芋长势、产量以及品质。【结果】施用微生物菌剂后15、30和60 d时T2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T1(CK)。60 d时T2的蛋白酶活性最高,为772.8 U,比T1(CK)提高了44.6%;15、30和60 d时T2的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均最高,分别比T1(CK)提高了104.3%、88.71%、224.95%,35.29%、34.91%、20.00%,56.93%、9.36%、28.90%。施用微生物菌剂后魔芋根际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比对照有所提高,尤其是T2表现最为明显,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最高,比T1(CK)分别提高了5.21%、18.91%、18.74%、4.42%。T2的株高、根状茎数、最大根长、地下部分重量都最大,分别比T1(CK)增加4.5 cm、4.5个、6.5 cm、92.17 g。T4单株产量最高为0.432 kg,生长系数为6.55,折合单产为31 455 kg·hm~(-2),比T1(CK)增产12.41%。T2的烂芋和死株占比最大,为29.17%。T2鲜芋粘度和葡甘露聚糖含量在4个处理中最大,分别为1950 mPa·s和18.51%,比T1(CK)提高了600 mPa·s和4.45%;T4蛋白质含量在4个处理中最大,为10.79%,比T1(CK)提高了3.76%。【结论】施用肥效微生物菌剂后提高了魔芋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蛋白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中性磷酸酶活性,加快了土壤有机物质的分解转化,进而促进了魔芋的生长,提高了魔芋球茎的粘度、葡甘露聚糖和蛋白质含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