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88)
- 2023(5927)
- 2022(5358)
- 2021(4899)
- 2020(4475)
- 2019(10517)
- 2018(10370)
- 2017(20118)
- 2016(11413)
- 2015(12960)
- 2014(13268)
- 2013(13421)
- 2012(12860)
- 2011(11769)
- 2010(11824)
- 2009(11071)
- 2008(11315)
- 2007(10358)
- 2006(8861)
- 2005(7946)
- 学科
- 济(50183)
- 经济(50133)
- 管理(29188)
- 业(29077)
- 方法(25648)
- 数学(23029)
- 数学方法(22821)
- 企(22510)
- 企业(22510)
- 农(14116)
- 学(12292)
- 财(12247)
- 中国(11983)
- 地方(11036)
- 贸(9363)
- 贸易(9361)
- 农业(9307)
- 业经(9151)
- 易(9052)
- 制(8642)
- 和(7548)
- 务(7265)
- 财务(7251)
- 财务管理(7223)
- 银(6914)
- 银行(6877)
- 企业财务(6771)
- 融(6719)
- 金融(6716)
- 理论(6669)
- 机构
- 大学(172386)
- 学院(170428)
- 济(69095)
- 经济(67600)
- 管理(62154)
- 研究(61316)
- 理学(53472)
- 理学院(52794)
- 管理学(51813)
- 管理学院(51485)
- 中国(44589)
- 科学(40714)
- 农(37934)
- 京(36692)
- 所(33362)
- 财(30906)
- 研究所(30708)
- 农业(30456)
- 业大(30125)
- 中心(28111)
- 江(27066)
- 财经(24730)
- 北京(22789)
- 范(22566)
- 经(22325)
- 师范(22243)
- 经济学(21708)
- 院(21289)
- 州(20848)
- 省(19929)
- 基金
- 项目(113986)
- 科学(87195)
- 基金(81262)
- 研究(78401)
- 家(73094)
- 国家(72516)
- 科学基金(59585)
- 社会(48169)
- 社会科(45551)
- 社会科学(45531)
- 省(45243)
- 基金项目(43464)
- 自然(39884)
- 自然科(38925)
- 自然科学(38908)
- 划(38799)
- 自然科学基金(38184)
- 教育(36424)
- 资助(33825)
- 编号(31533)
- 重点(26735)
- 成果(25854)
- 部(25451)
- 发(24946)
- 创(23160)
- 计划(23136)
- 科研(22720)
- 课题(22153)
- 创新(21773)
- 教育部(21001)
共检索到248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梁宏伟 曹力欢 李翔 童苗苗 蒋业林 李忠 罗相忠 邹桂伟
通过测量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淮河品系(3龄)、黄河品系(8月龄)和日本品系(8月龄)的10项形态参数,对不同品系和性别的形态差异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表明,3个品系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0.5%,其中第1主成分是中华鳖的体型因子,贡献率最大,3个品系的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体型上。通过逐步判别法建立了3个品系的判别函数,淮河、黄河和日本品系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1.7%、75.0%和73.8%,淮河鳖的形态与其他品系的中华鳖存在较大的差异。3个品系中不同性别的判别分析显示,淮河品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超 张海琪 许晓军 何中央 王春琳
以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日本品系、清溪乌鳖两个国家水产新品种为研究对象,并以中华鳖黄河群体和台湾群体为对照,克隆测序获得了其16S rRNA基因全长序列1 606 bp,并对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4群体共8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53个变异位点,包括9个群体特异性位点,其中清溪乌鳖3个,中华鳖日本品系和黄河种群各1个,台湾群体4个;共发现16种单倍型,其中清溪乌鳖8个、中华鳖日本品系2个、中华鳖黄河群体和台湾群体各3个,群体间无共享单倍型。中华鳖不同群体的16S rRNA基因多样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清溪乌鳖(0.821)、中华鳖台湾群体(0.484)、中华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林 吴涛 何力
为探讨不同地理群中华鳖的pomc基因的多态性,建立区分中华鳖不同地理群的分子遗传标记,采用PCR-RFLP的方法扩增得到4个不同地理群(太湖鳖群体、沙鳖群体、台湾鳖群体和黄河鳖群体)中华鳖的pomc基因,比较4个地理群中华鳖的pomc基因的同源性,构建遗传进化树,对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并用AccⅡ、BscBⅠ、AsuⅠ和TscⅠ4种限制性内切酶对pomc基因进行酶切分析。结果显示:4个不同地理群的中华鳖均能扩增出786 bp的pomc基因。亲缘关系分析表明:在遗传上台湾鳖和沙鳖亲缘关系较近,而太湖鳖与黄河鳖亲缘关系较近。用酶切分析pomc基因扩增产物,结果表明:用AccⅡ内切酶对4种中华鳖po...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林晓红
对三个中国水仙变异品系(株系)与漳州栽培的2个中国水仙品种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比较,并应用显微技术对叶、花的不同部分的结构进行比较及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金盏’、‘玉玲珑’、‘金三角’、‘绿玉玲珑’与‘金边’五个中国水仙品种(株系)的叶片在叶色上有差别,前四种叶片的内部结构间差异不大,但都与‘金边’水仙存在显著差异;而对花器显微结构的比较表明‘金盏’、‘金三角’、‘金边’的子房、花药及胚珠完好,结构相似,而‘玉玲珑’及‘绿玉玲珑’均已退化成瓣状结构。从而推出‘金盏’、‘金三角’和‘金边’水仙亲源关系较近,而‘绿玉玲珑’则与‘玉玲珑’的亲源关系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朝臣 姜涛 骆仁军 陈修报 刘洪波 杨健
为了解长江水系的太湖、洪泽湖、高宝湖、长荡湖、阳澄湖以及巴城、兴化"泓膏"养殖水域和长江口崇明自然水域等知名产区产中华绒螯蟹形态上的差异,首次运用地标点法研究其形态的产地差异性。背甲以及腹甲的形态使用地标点法进行分析,经图像处理后提取地标点坐标,进行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以及判别分析,利用薄板样条分析和网格变形将其形态变异矢量可视化。结果显示,在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中,提取了许多Ⅱ型地标点,其贡献率为82.637%97.698%,作用较大,解释了主要形态变异。特别是相对扭曲主成分的判别分析对雄性以及雌性蟹背甲的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形态 地标点法 产地 差异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唐永成 彭姣 赵运林 徐正刚 丁一 吴良
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当前的主要生产方式,为了解池养中华绒螯蟹形态指标参数,分别测定了中华绒螯蟹幼体和成体的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高、体质量和各部位的质量及含水率,计算了肝胰腺指数和肌肉指数,旨在了解池养中华绒螯蟹形态指标及质量参数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幼蟹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高、肌肉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而体质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性别成蟹各形态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幼蟹的肝胰腺、肌肉及其他部分含水率差异极显著,高于成蟹(P<0.01);成蟹的肌肉指数和肝胰腺指数差异极显著,高于幼蟹(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晓 王晓清 杜海波 熊钢 王璐明 夏建海
为确定影响中华鳖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指标,对100日龄和300日龄中华鳖的背甲长、腹甲长、背甲宽及体高与体重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相关分析表明,中华鳖的背甲长、腹甲长、背甲宽及体高与其体重呈显著正相关(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林 邹世平 艾晓辉 吴涛
为探讨中华鳖不同地理种群的POMC基因的多态性,建立区分中华鳖不同地理种群的分子遗传标记,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得到4个不同地理种群(太湖鳖种群、沙鳖种群、台湾鳖种群和黄河鳖种群)中华鳖的POMC基因,对该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测定,并对所测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其SNP位点,并对所得的SNP位点进行验证。结果显示:4个不同地理种群中华鳖所扩增的POMC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均为786bp;以megalign软件比较分析4个不同地理种群中华鳖的POMC基因,发现该序列中共有15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经过验证,第129位核苷酸的变异为台湾鳖种群不同于其他种群的变异,第441位核苷酸变异为太湖鳖种群不同于其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良国 赵俊 陈湘粦
在发现彭泽鲫种群内两个不同雌核发育克隆 (H和L) 的基础上, 对彭泽鲫两个克隆和银鲫(D系)、缩骨鲫、野鲫共 5个鲫鱼品系进行RAPD分析。结果 30个引物中有 22个扩增效果良好, 统计分析表明, 彭泽鲫 (L) 与银鲫 (D) 的遗传相似率最高 (0 909091); 彭泽鲫 (H)、缩骨鲫和野鲫三者间的遗传相似率也较大, 其中彭泽鲫 (H) 和缩骨鲫的相似率 ( 0 862069 ) 高于二者与野鲫的相似率 (分别为0 828571、0 830986)。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 彭泽鲫 (L) 与银鲫 (D系) 的亲缘关系非常接近, 暗示二者可能具有相同的遗传起源; 彭泽鲫 (H)、缩骨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珍贵 陈平平 郭莉莉 屠乃美 易镇邪
为比较3个优质晚稻品种(天优华占、星2号、湘晚籼13号)在重度镉污染稻田上的Cd积累分配特性差异,在土壤p H值6.65、人为添加2 mg/kg Cd的条件下开展了盆栽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各器官Cd含量以根系和茎秆较高,叶片和稻穗较低;穗各部位Cd含量表现为枝梗>空粒>实粒。品种间Cd含量差异显著,整株Cd含量以星2号最高,另外两品种相当;穗、籽粒、糙米Cd含量表现为天优华占>星2号>湘晚籼13号的趋势。3个品种Cd积累总量的80.15%89.33%来自齐穗之前;孕穗-收获,叶、茎Cd积累量持续增大,
关键词:
优质晚稻 镉 产量 积累分配 品种比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单体锋 李生尧 孙建璋 逄少军
2007年对中国羊栖菜(Hizikia fusiformis)主产区浙江省洞头县12个羊栖菜养殖品系的重要形态特征和经济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利用AFLP技术对1个典型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12个品系在全长、全湿质量、侧枝长、侧枝湿质量、侧枝密度等方面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8对AFLP引物组合在这个典型羊栖菜养殖群体的27个随机挑选的个体中扩增出198个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为166个,多态位点比率为83.8%。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片段为24.8条。根据个体间的Nei遗传距离,以UPGMA法构建了个体间的系统树图,27个羊栖菜个体聚为一枝,作为对...
关键词:
羊栖菜 形态特征 AFLP 遗传多态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伟 陈立侨 顾志敏 彭士明 李云凯
应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三种多元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7个不同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群体分为三支,南湾、兴凯湖、太湖和养殖群体之间的形态最为接近,首先聚为一支,梁子湖和三溪口群体聚为另一支,而浮桥河群体则相对独立为一支。三个分支中浮桥河群体与其他群体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主成分分析显示,可量数据和框架数据等31项形态特征中头部和尾部的长度对各群体间的差异贡献率最大,其中,太湖、梁子湖和三溪口群体间的差异最为显著。以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函数,对7个不同群体的综合判别率为90%。分析结果显示翘嘴红鲌7个不同群...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沈锦玉 潘晓艺 余旭平 尹文林 曹铮 吴颖蕾
从患白底板病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肾、肝、脾分离出致病力较强的细菌TS6-1和TS6-2。同时样品经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在脾、肝、肾组织细胞质中观察到直径为30 nm病毒样颗粒。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分离菌株及患病鳖内脏组织过滤液均可导致中华鳖发病死亡,TS6-1和TS6-2的LD50分别为3.2×107CFU/mL和1.0×108CFU/mL。以患病鳖肝、脾组织的过滤液注射健康鳖后,3~5天内所有鳖全部死亡。通过对细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判定TS6-2属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同时对TS6-1进行了16S rRNA分子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炜 李大宇 邹芝英 祝璟琳 韩珏 杨弘
通过PCR扩增获得尼罗罗非鱼"88品系"(XH)、"99品系"(AN)和吉富品系(GF)3个主要养殖品系共95尾鱼的mt DNA D-looP序列,并进行碱基测序及对比分析,探究3个品系在遗传结构信息、保种现状和选育潜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3个品系个体序列片段长度为550~556 bP,包括111个变异位点,其中转换、颠换、插入/缺失数依次为65、34、12,多态位点比例为18.64%。23个品系共有27个单倍型,XH、AN、GF单倍型数依次为12、7、10,其中GF、AN共享1个单倍型,XH、GF共享1个单倍型,其他为各品系独有。3个品系的单倍型在NJ系统树上互相交叉,GF有2个单倍型在变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小三 李进 查康 幸伟年 王玉娟
【目的】研究不同油茶品系间果实性状、种子性状及砧木性状的差异,并对果实、种子及砧木性状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为油茶优良砧木的选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不同油茶品系果实性状、种子性状及砧木性状18项指标,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不同油茶品系间的果实、种子及砧木性状的差异,筛选出综合表现较好的油茶品系;运用相关分析得出18项指标间的相关关系,选出与砧木性状相关性较强的指标。【结果】不同油茶品系间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纵横比、果皮厚、果实籽数及籽质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22个油茶品系单果质量为15.71~35.99 g,果实纵径为29.81~40.17 mm,果实横径为29.06~39.99 mm,果形指数为0.85~1.28,果皮厚为1.85~4.19 mm,果实籽数为2.20~9.67粒。不同油茶品系间单种质量、种纵径、种横径、种侧径、纵横比、横侧比、纵侧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22个油茶品系单种质量为1.07~4.26 g,种子纵径为16.98~27.40 mm,种子横径为13.17~23.12 mm,种侧径为9.00~16.93 mm。不同油茶品系间上胚轴长、下胚轴长、上胚轴粗、下胚轴粗均存在极显著差异,22个油茶品系上胚轴长为5.38~9.08 cm,上胚轴粗为1.72~2.97 mm,下胚轴长为14.35~23.97 cm,下胚轴粗为1.80~3.14 mm。砧木性状中上胚轴长与果实横径、单种质量、种侧径及果实纵径的相关性较大,下胚轴长与种纵径、种侧径、果实纵径及果实籽数的相关性较大,上胚轴粗与单果质量、果实纵径、单种质量、种纵径、种横径、种侧径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下胚轴粗与果实纵横比、果实纵径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综合果实、种子及砧木性状各指标筛选出适合作优良砧木的油茶品系为赣无2、赣石83-4、长林53号、GLS赣州油1号。砧木性状中4个指标均与果实纵径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或相关性较大,故可从以上4个适合作优良砧木的油茶品系中选择果实纵径相对较大的果实进行砧木培育。
关键词:
油茶 砧木 果实性状 种子性状 砧木性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