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50)
2023(5556)
2022(3916)
2021(3493)
2020(2822)
2019(5943)
2018(6030)
2017(10881)
2016(6248)
2015(7088)
2014(7226)
2013(6654)
2012(5813)
2011(5156)
2010(5031)
2009(4557)
2008(4541)
2007(4117)
2006(3818)
2005(3569)
作者
(21334)
(18044)
(17943)
(17101)
(11454)
(8704)
(7904)
(7018)
(7005)
(6358)
(6330)
(6061)
(6037)
(5904)
(5782)
(5569)
(5568)
(5407)
(5298)
(5142)
(4727)
(4515)
(4496)
(4117)
(4094)
(4085)
(3963)
(3947)
(3847)
(3636)
学科
(23461)
经济(23437)
管理(14552)
(14076)
(9900)
企业(9900)
(9145)
中国(8728)
(8464)
地方(7845)
业经(7254)
农业(6472)
方法(5784)
(5209)
数学(4515)
数学方法(4465)
发展(4394)
(4389)
产业(4342)
(4190)
(4078)
贸易(4072)
(4023)
(3904)
(3886)
土壤(3873)
环境(3852)
信息(3794)
技术(3792)
(3722)
机构
学院(89813)
大学(88795)
研究(37088)
(30297)
经济(29551)
管理(27964)
科学(27831)
中国(26108)
(25163)
理学(23795)
理学院(23396)
管理学(22630)
管理学院(22499)
(20939)
(20289)
农业(19814)
研究所(19573)
业大(19491)
中心(15609)
(14673)
(13930)
(13928)
(12896)
北京(12813)
农业大学(12782)
(12705)
科学院(12629)
师范(12499)
(12364)
(11586)
基金
项目(66265)
科学(50234)
基金(46551)
(44518)
国家(44199)
研究(41953)
科学基金(35570)
(26628)
社会(25432)
自然(25245)
基金项目(24876)
自然科(24578)
自然科学(24565)
自然科学基金(24095)
社会科(23851)
社会科学(23845)
(23187)
教育(18316)
资助(17940)
重点(16331)
编号(15672)
(15505)
计划(14871)
科技(14610)
(13222)
科研(12970)
(12714)
创新(12517)
成果(12301)
课题(12181)
期刊
(36421)
经济(36421)
学报(24506)
(24274)
研究(23937)
科学(19973)
中国(19648)
大学(17407)
学学(16835)
农业(16193)
管理(10576)
(9190)
(9174)
教育(9009)
业大(7560)
林业(7030)
业经(6804)
(6755)
金融(6755)
技术(6391)
(6331)
科技(6118)
农业大学(5832)
经济研究(5789)
资源(5710)
问题(5294)
财经(4922)
自然(4694)
现代(4325)
(4299)
共检索到134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游佩进  王文全  张媛  张子龙  庞玉新  崔秀明  
为了探讨三七根区土壤提取物对三七幼苗的化感作用,以不同极性三七根区土壤提取物对三七幼苗进行生物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极性的三七根区土壤提取物对三七幼苗的根长、苗高、鲜重、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有不同的化感作用。由此可见,三七根区土壤提取物中存在着化感物质影响三七幼苗的正常生长,并且化感作用与土壤中化感物质浓度密切相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家玉  张奇  林志华  彭晓倩  陈丽云  何海斌  
以化感水稻PI312777和非化感水稻Lemont与稗草在自然条件下土壤共培种植产生的抑草圈现象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三明治法测定了12 cm有效抑草圈处稗草根际土壤以及经水和70%(体积分数)乙醇提取后的土壤对稗草的抑制作用,以及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化感水稻PI312777抑制圈土壤显著抑制受体稗草根的生长,而该土壤中水和70%(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对莴苣的抑制率分别为42.6%和21.4%.表明水稻有效抑草圈的土壤中含有水溶性和醇溶性化感物质,以水为溶剂提取水稻有效抑草圈土壤物质的效率更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晏婷  翟梅枝  王元  郝飞  
以核桃根系提取物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s L.)、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和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3种受体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综合效应(synthesis effect,SE)为指标,确定核桃根系提取物最佳提取溶剂,并考察95%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相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核桃根系95%乙醇提取物对3种受体的抑制作用最强(SE=-0.559);供试质量浓度为40mg/mL时,95%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相对3种植物受体根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苗高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相的化感综合效应最强(SE=-0.571),对小麦、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光宗  徐高峰  杨韶松  杨云海  张付斗  温丽娜  陶琼  申时才  叶敏  
【目的】旨在探讨甘薯(Ipomoea batatas)地上/地下部提取物的化感作用,从植物化感作用的角度对农田杂草进行抑制和生态防控。【方法】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法从甘薯地上/地下部水提液中得到水相、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萃取物,以发芽率、根长、茎长和鲜重变化为参数,测定4种萃取物对3种农田恶性杂草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和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甘薯地上/地下部4种萃取物对马唐、黑麦草、三叶鬼针草的种子发芽率、根长、茎长和生物量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对3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力最强,高浓度1.00~2.00 mg/mL时对马唐、黑麦草、三叶鬼针草种子发芽率抑制率分别为40%~100%和50%~100%,茎长抑制率分别为48%~100%和66%~100%,根长抑制率分别为65%~100%和67%~100%,生物量抑制率分别为76%~100%和75%~100%。水相和正丁醇相对3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力最弱,对马唐、黑麦草、三叶鬼针草的根长、茎长和生物量具有“低促高抑”的现象。随浓度增加,4种不同萃取物对马唐、黑麦草、三叶鬼针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率逐渐提高,抑制效果总体上依次为生物量>根长>茎长>发芽率。从综合效应指数的对比来看,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对马唐、黑麦草、三叶鬼针草的抑制率地下部普遍大于地上部,而水相和正丁醇相的抑制率地上部大于地下部;三叶鬼针草受到的抑制是最大的,其次为马唐和黑麦草。【结论】本研究结果证实甘薯萃取物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中含有主效化感物质,为下一步开展甘薯化感物质的鉴定奠定基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桂华  肖艳松  柏连阳  
采用盆栽水稻幼苗,喷施诱抗剂后接种水稻稻瘟病菌的方法,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的前胡提取物A,B,C对水稻抗稻瘟病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3种提取物对稻瘟病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无抑制作用,但叶面喷施处理水稻幼苗可以提高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病性.在质量浓度为1~10mg/L时,随着质量浓度增高诱导效果增强,10mg/L时诱导防病效果达43%以上;在质量浓度10~100mg/L时,随着浓度增高诱导效果降低.3种提取物处理可使水稻叶片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裂解酶等防卫酶活性提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秋菊  贲文锐  徐丽红  张连学  
【目的】探讨不同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为人参-水稻轮作体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及基质盆栽试验,以去离子水为对照(CK),研究低(10g/mL)、中(20g/mL)和高(40g/mL)3种质量浓度的老参地土壤水提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物量、根系活力、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合成、电导率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质量浓度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后水稻种子萌发率、苗高及幼苗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随着老参地土壤提取液处理质量浓度的升高,水稻种子萌发率逐渐增加,中、高质量浓度处理与CK差异显著(P<0.05)。当老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景莲  任琴  白淑兰  贾学文  王琚钢  闫志平  
对分离自虎榛子根际的几株真菌,通过液体纯培养法获得其代谢产物,设计不同浓度后施加到播种60天后的油松苗基质中,探讨虎榛子根际真菌对油松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拟青霉菌属的菌株(P3)和葡萄穗菌属菌株(S1)对油松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并随着浓度的增大其作用增强;相反,青霉菌属的菌株(P1)对油松苗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胶帚霉属菌株(G1)和青霉菌属的菌株(P2)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效应。有促进作用的菌株(P3、S1)均含有较高的油酸甲酯、9-油酸(E)、9,12-十八碳二烯酸(Z,Z)、9-十八烯酸酰胺、六氢化吡咯并(1,2-α)吡嗪-1,4-二酮等化合物,而具有抑制作用的P1菌株...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黎明  翟明普  冯长红  
为进一步了解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Carr.)辽东栎 (QuercusliaotungensisKoidz.)混交林中化感作用的作用机理 ,该文作者于 1998年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该混交林中部分化感作用物对油松 1年生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 ,油松、辽东栎纯林及混交林中枯落叶、半分解枯落叶及表层土壤水浸液对油松幼苗高生长、叶绿素含量 (尤其是叶绿素a含量 )及净光合速率均有显著影响 .一般表现为高浓度抑制或降低 (气孔阻力为增强 ) ,低浓度无作用或起促进或增强作用 (气孔阻力为减弱 ) ;同林分下 ,一般以枯落叶高浓度水浸液的抑制或降低 (增强 )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华  郭冬琴  周浓  潘兴娇  张杰  罗静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实验对滇重楼幼苗接种28种AM真菌,通过稀释平板计数法测定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并结合室内分析对其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各接种AM真菌组菌根浸染率在75%~100%,接种不同AM真菌的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及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接种AM真菌提高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率,改变了土壤中物种的丰富度和均一度,增加了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促进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酶(蛋白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力的增加,尤其可显著增强磷酸酶、蔗糖酶的活性。[结论]AM真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微环境,对滇重楼人工栽培应用AM菌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春喜  姜丽娜  林琳  邵云  张黛静  余海波  郭魏  
以4个小麦品种(兰考矮早8、偃展4110、豫麦49-198、周麦18)为材料,采用室内盆栽方法分析了低温对小麦幼苗根际土壤及非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了根际土壤酶的活性,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根际土壤脲酶、淀粉酶活性逐渐下降,非根际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淀粉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小麦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二者的差异随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增加逐渐缩小。T3条件下,小麦幼苗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淀粉酶的活性较高,表明适当的低温促进了土壤酶活性的增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4个品种,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俊龙  王丹  俞飞  沈卫东  邹翠翠  张汝民  侯平  
为了探讨酸雨和凋落物对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柳杉幼苗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酸雨(pH 4.0),凋落物(500 g·m-2)和酸雨与凋落物复合等3种处理,测定了短时间(30 d)和长时间(90 d)处理后土壤氧化还原酶和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酸雨和凋落物处理对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具有不同的影响,酸雨对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凋落物极显著地提高其酶活性,复合处理极显著地降低其酶活性(P<0.01);3种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P<0.05);复合处理对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短时间酸雨和凋落物处理均对其具有抑制作用,长时间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万泉  
龙眼幼苗铝胁迫试验表明:铝胁迫导致龙眼幼苗根区分泌物含量发生变化,根系细胞膜透性增加,细胞质成分外渗加重,与对照相比较,根区分泌物中K+、Ca2+、Mg2+的渗漏量、可溶性糖、柠檬酸、苹果酸、草酸均有所增加,增加幅度随铝胁迫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单株K+渗漏增加13.7%~94.9%,Ca2+渗漏增加26.9%~2088.5%,Mg2+渗漏增加89.5%~871.1%,电导率增加14.6%~109.9%;可溶性糖增加了25.9%~855.6%,还原糖增加了27.8%~847.9%,蔗糖增加了29.2%~921.9%;柠檬酸分泌量增加了21.4%~200.0%,苹果酸分泌量增加了14.3%~14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施莉屏  刘云芝  冯光泉  王勇  张文斌  马妮  杨建忠  曾鸿超  武忠翠  
通过采用稀土等5种改良剂对六六六、滴滴涕污染的三七栽培土壤进行处理,而后测定三七茎叶、块根及土壤中六六六、滴滴涕的残留量。结果表明,稀土等5种改良剂对三七茎叶及块根中六六六残留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但对土壤中六六六残留除稀土、NH3HCO3+泥碳土及NaHCO3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外,NH3HCO3、腐殖酸钠只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其次,稀土等5种改良剂对三七茎叶及其栽培土壤中滴滴涕残留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而对三七块根中滴滴涕残留除稀土、NH3HCO3+泥碳土(1∶1)及NaH-CO3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外,NH3HCO3、腐殖酸钠没有降解作用。由此认为,利用稀土、NH3HCO3+泥碳土(1∶1)及NaHC...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彩艳  张乃明  姜蓉  汪泰  刘源  
本文以云南省三七主要种植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采自云南三七主要种植区的67个土壤样品进行主要养分含量测定和统计分析,探讨研究区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的差异,并采用单项指数和修正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肥力现状进行评价,以期为三七科学合理施肥,优质丰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云南省三七主要种植区土壤p H平均值为6.37,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0.13 g/kg、213.65 mg/kg、41.69 mg/kg、290.99 mg/kg、47.98 mg/kg;土壤p H以中性偏酸性为主,有机质含量丰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兴飞  王振东  王友保  黄丽红  朱成风  周朝  朱志鹏  
【目的】探讨凤丹浸提液对玉米幼苗生长和根际土壤性质的影响,为确定凤丹与作物之间的轮作模式提供参考。【方法】用凤丹根、茎、叶浸提液及其根际土浸提液浇灌盆栽玉米幼苗,研究凤丹浸提液对玉米幼苗生长、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凤丹浸提液对玉米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凤丹浸提液浇灌玉米幼苗的株高、根长变短,植株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减少。凤丹浸提液降低了土壤酶活性,减少了土壤养分含量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凤丹根浸提液处理组的减少程度最大,其次是凤丹根际土浸提液,凤丹茎和叶浸提液的影响较小。相关性分析发现,除过氧化氢酶外,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