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70)
- 2023(3041)
- 2022(2578)
- 2021(2548)
- 2020(2263)
- 2019(4880)
- 2018(4907)
- 2017(8296)
- 2016(4940)
- 2015(5553)
- 2014(5513)
- 2013(5348)
- 2012(5444)
- 2011(4946)
- 2010(5315)
- 2009(4763)
- 2008(4990)
- 2007(4547)
- 2006(4089)
- 2005(3704)
- 学科
- 济(14585)
- 经济(14561)
- 管理(11350)
- 业(10178)
- 企(8285)
- 企业(8285)
- 学(7823)
- 方法(6036)
- 教育(5546)
- 制(5106)
- 数学(4844)
- 数学方法(4737)
- 农(4593)
- 研究(4383)
- 贸(4309)
- 贸易(4307)
- 中国(4283)
- 易(4211)
- 生(4207)
- 财(3970)
- 研究生(3549)
- 理论(3509)
- 度(3505)
- 制度(3496)
- 业经(3410)
- 银(3211)
- 融(3201)
- 金融(3198)
- 银行(3177)
- 行(3008)
- 机构
- 大学(80071)
- 学院(76243)
- 研究(34360)
- 科学(25344)
- 农(24431)
- 济(23588)
- 管理(22771)
- 经济(22732)
- 中国(22437)
- 所(19980)
- 农业(19808)
- 理学(19751)
- 理学院(19295)
- 研究所(18596)
- 管理学(18497)
- 京(18480)
- 管理学院(18378)
- 业大(17478)
- 中心(13895)
- 江(13230)
- 省(12995)
- 农业大学(12683)
- 院(12406)
- 室(12392)
- 范(11451)
- 北京(11413)
- 财(11289)
- 师范(11202)
- 实验(10884)
- 业(10851)
- 基金
- 项目(54090)
- 科学(40661)
- 基金(38614)
- 家(37099)
- 国家(36817)
- 研究(32724)
- 科学基金(29238)
- 自然(22057)
- 省(21970)
- 自然科(21569)
- 自然科学(21551)
- 自然科学基金(21182)
- 基金项目(20470)
- 划(19292)
- 社会(18435)
- 社会科(17247)
- 社会科学(17240)
- 教育(16180)
- 资助(15885)
- 重点(13318)
- 计划(13029)
- 科技(12546)
- 编号(11801)
- 创(11312)
- 发(11288)
- 部(11223)
- 科研(10986)
- 创新(10665)
- 成果(10364)
- 专项(10193)
共检索到118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兰楠 祁高富 喻子牛 赵秀云
从油菜幼苗中通过PDA培养基分离出9株内生真菌,通过形态观察和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其中6株鉴定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1株鉴定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1株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1株属于炭角菌目(Xylariales)。从鉴定出的油菜内生真菌中,筛选出1株有抑菌活性的生防真菌——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YY-11,此菌株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油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地美 黄华毅 梁小文 李肖宇 田呈明
通过平皿对峙法测定了菌株TRCC27001对12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拮抗作用,以及不同胁迫条件对菌株TRCC27001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同时,通过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生物学手段结合的方式,鉴定了菌株TRCC27001的种类.结果表明,菌株TRCC27001对12种病原真菌都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其中对黑腐皮壳菌和金黄壳囊孢菌落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强,对峙培养96 h后相对抑菌率分别达到6.39±1.22和2.29±0.19.以金黄壳囊孢为指示菌,筛选出TRCC27001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麸皮培养基,其无菌发酵液的抑菌率达79.40%,且其无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在不同胁迫条件(温度5~105℃,pH 2~12,紫外辐射时间0.5~2.0 h)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合形态学特征、ITS序列及Tef1-α序列,将菌株TRCC27001鉴定为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是一株具有较高生防潜力的广谱性真菌.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杜雪 李秀娟 桂思琦 开国银 邵果园 周伟
西红花Crocus sativus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抗癌、抗氧化等多种药用价值。由于无性繁殖及连作障碍,西红花病害日益严重;以真菌性引起的西红花球茎腐烂病害最为常见,造成西红花产量锐减,严重影响产业发展。解决真菌性病害是提高西红花产量与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围绕西红花土壤真菌性病害、西红花内生真菌、西红花真菌病害生防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进展等展开综述,分析西红花研究前景。后续研究可以从3个方向展开,一是基于现代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挖掘西红花球茎腐烂致病菌和拮抗菌,二是基于合成生物学和发酵工程技术方法实现西红花药效物质的异源高效生物合成,三是创制西红花脱毒新种质,为生产提供可靠的优质种源。本研究能为西红花真菌性病害防治、生物菌肥的开发利用等研究提供参考。表3参89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昕 张立钦 马良进 林海萍 毛胜凤 张炳欣
通过测定发酵上清液和细胞破碎液对供试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f. cucumerinum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初步研究了植物病原生防细菌ZJY-1 Brevibacillus brevis的拮抗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主要通过分泌到胞外的次生代谢产物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与对照和细胞破碎液处理相比,病原菌菌丝在含有发酵上清液的培养基上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由发酵上清液制备的拮抗粗提物显著抑制病原孢子的萌发和芽管的伸长,抑制率分别为96.0%和82.0%。图3表2参16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鑫海 王祺 周洪友
分离筛选对甜瓜采后病害具有潜在防治效果的微生物,以建立甜瓜采后病害综合防治体系。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从甜瓜表面筛选生防菌株,应用16SrDNA序列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甜瓜表面分离得到1株防治效果明显且稳定的生防菌株2-17,平板对峙测定菌株2-17对采后病害3种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室内生物测定表明,菌株2-17对3种病原菌的防治效果都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特别是对于Trichotheci-umroseum防治效果最好,达到87.5%;对Fusariumspp.和Alternaria alternata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6%和70.8%。应用16SrDNA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春萍 杨利民 韩梅 程林 马锋敏 郭双双
【目的】筛选对人参主要病原菌具高效、广谱抑菌作用的生防真菌,丰富人参生防菌菌种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从吉林省2处采样地的人参健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真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通过初筛和复筛,筛选对人参链格孢菌(AlternAriA pAnAx)、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恶疫霉菌(phytophthorA cActorum)、人参核盘菌(sclerotiniA schinseng)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具有高效广谱抑菌活性的生防...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于蓝 张园可心 王宝英 黄杜鹃 林广宁 魏富刚 张金波 蔡祖聪 赵军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健康与罹患根腐病三七内生真菌群落特征差异及在不同植株部位的分布特征与随生长年限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一年、二年生健康与罹患根腐病的三七植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其根、茎部位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基于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对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获得966株内生真菌,经鉴定隶属于3门5纲14目25科31属。从菌株分离数量及分离率看:罹病植株>健康植株,二年七>一年七,根部>茎部。健康和罹病三七的可培养内生真菌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曲霉属、耙齿菌属、毛壳属和青霉属在健康三七内生真菌群落中占主导,而镰刀菌属、曲霉属、篮状菌属、毛壳属和木霉属是罹病三七内生真菌的优势属。植株部位对三七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具有明显影响,其中罹病三七根部镰刀菌属的分离频率高达52%,显著高于其茎部的11.2%,且木霉属和篮状菌属等有益真菌在罹病三七根部大量分离,其分离频率分别为11.0%和14.5%,而三七茎部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均高于根部。此外,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三七内生真菌群落的发育更加完善,健康和罹病三七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也随之变化,其中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在罹病三七植株中的分离频率大幅增加,达到14.5%和32.9%。健康三七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随生长年限增加逐渐上升,而罹病三七内生真菌多样性和均匀度逐渐降低。[结论]三七植株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健康和罹病三七可培养内生真菌定殖数量及群落组成具有显著差异,且植株部位与生长年限均对三七可培养内生真菌群落特征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三七内生真菌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撑。
关键词:
三七 内生真菌 根腐病 多样性 生长年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立荣 赵科刚 顾彪 宗兆锋
测定了采用“诱捕分离”法获得SC1,SC11,A3,A4和SE25株放线菌的皿内抑菌活性,对受抑菌丝进行了显微观察,在此基础上,研究了5株放线菌对9种靶标真菌的持续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放线菌A3菌株对灰葡萄孢菌和立枯丝核菌、菌株A4对梨状毛霉菌和立枯丝核菌以及菌株SE2对灰葡萄孢菌、梨状毛霉菌和立枯丝核菌均表现出显著的抑菌活性,抑菌率均大于80%;经放线菌处理后,靶标真菌的基内菌丝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畸变,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畸变程度升高;5株放线菌对供试的靶标真菌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持续抑菌作用,同一放线菌的持续抑菌作用谱不同,同一靶标真菌被持续抑制的放线菌种类和数量也不同,菌株SC1,A3和A4表...
关键词:
生防放线菌 真菌 持续抑菌作用 生物防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永宏 张兴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YL001(简称YL001)和伯氏致病杆菌Xenorhabdusbovienii YL002(简称YL002)是分别从陕西杨凌土壤中筛选的2株昆虫病原线虫体内分离鉴定获得的共生菌。对这2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发酵液及其无菌滤液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菌株对供试的14种植物病原真菌和5种病原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YL001发酵液对烟草赤星菌、番茄早疫菌、辣椒疫霉菌、南瓜枯萎菌、黄瓜炭疽菌和稻瘟菌,YL002发酵液对辣椒疫霉菌、黄瓜炭疽菌、稻瘟菌和小麦纹枯菌的抑制率均在75%-100%;无菌滤液仅对辣椒疫...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共生菌 代谢产物 抑菌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申光辉 薛泉宏 张晶 段佳丽 王东胜 杨兴华
【目的】探索利用植物病、健株根域土壤微生物区系比较法快速筛选高效、广谱且有实际防病促生作用生防真菌的可行性。【方法】根据菌落培养与扫描电镜形态特征及rDNA-ITS序列对拮抗真菌进行鉴定;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无菌发酵滤液的拮抗活性,盖玻片对峙培养法观察拮抗真菌对草莓根腐病原菌菌丝形态的影响;室内发芽试验法测定真菌无菌发酵滤液促种子萌发活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拮抗真菌对草莓根腐病的防病促生作用;土壤稀释平皿分离法测定拮抗真菌的定殖能力及对草莓根域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经鉴定,2株拮抗真菌HF3和HF7分别为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和土曲霉(Aspergillu...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敬祖 薛泉宏 梁军锋 李增波 张亚静 蔡艳 陈占全 张荣 李松龄
采用形态鉴定,碳、氮源利用及耐药性试验对生防真菌F1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盆栽、温室生物实验及离体实验研究了F1对辣椒疫病的防效及防病机理。结果表明:(1)F1为曲霉属[A s-p erg illusM iche li ex F r]舒展曲霉(A.effusus T irabosch i);(2)F1对辣椒疫病防效明显,在盆栽线椒和温室甜椒生防实验中的相对防效分别为83.3%和94.1%;(3)F1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相对抑菌率为57%~100%,对游动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为78.9%;(4)F1能在辣椒根内定殖,单独接种F1与F1+P3混合接种后8,24和42 d时,F1的定殖...
关键词:
辣椒疫病 生防真菌 拮抗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畅晓渊 刘国荣 李平兰 Magdy M.Osman 吴寒宇
通过抑菌活性试验、蛋白酶敏感性试验、菌株的动力学生长曲线测定、菌株的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RNA序列鉴定试验,对埃及传统Domiati奶酪中的产抗黄曲霉毒素的活性物质的菌株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对多株受试真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尤其对产生黄曲霉毒素的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有很强的抑制效果;该菌株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不是蛋白类物质,也不同于一般细菌素;该菌鉴定为扩展短杆菌(Brevibacteriumlinens),命名为lpl-8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关林 唐金花 蒋丹 方宏筠 刘照斌
目的阐明苦参的抑菌作用及机理,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及液体倍比稀释法对鸡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细菌进行了敏感性试验;通过电镜观察,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蛋白表达的研究,生长曲线的绘制以及流式细胞仪对菌体细胞周期的分析,对苦参碱粗提物的抑菌作用及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苦参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谱广;药物是通过抑制鸡大肠杆菌功能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菌体的细胞周期,使I期菌数增加,R期菌数下降,最终菌体不能达到正常对数生长期而直接进入衰亡期;菌体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菌体缢缩变形,中间凹陷呈规则元宝状,细胞质固缩,质壁分离,最终细胞壁破损,内容物泄漏...
关键词:
苦参 苦参碱 抑菌作用 抑菌机理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文青 龚一富 金思 孙喆君 章丽 童丽娟
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86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中草药配伍。结果表明,五倍子、五味子和乌梅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均为12.5mg/ml,可作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嗜水气单胞菌病害的首选中草药。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儿茶、五倍子、五味子和乌梅4种药分别以4∶2∶4∶1和1∶2∶2∶4的比例配伍时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最佳抑菌和杀菌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