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82)
2023(9783)
2022(8851)
2021(8406)
2020(7205)
2019(16913)
2018(16864)
2017(32709)
2016(17887)
2015(19973)
2014(19898)
2013(19829)
2012(18091)
2011(16273)
2010(16126)
2009(14600)
2008(14075)
2007(12128)
2006(10501)
2005(9238)
作者
(52216)
(43107)
(42910)
(40972)
(27757)
(20875)
(19564)
(17120)
(16550)
(15489)
(14904)
(14512)
(13751)
(13727)
(13395)
(13308)
(13104)
(12763)
(12371)
(12241)
(10896)
(10653)
(10453)
(9828)
(9731)
(9634)
(9606)
(9420)
(8896)
(8612)
学科
(67399)
经济(67330)
管理(48253)
(45667)
(38341)
企业(38341)
方法(31867)
数学(27338)
数学方法(26977)
(17545)
(17166)
中国(17158)
(15904)
业经(14629)
地方(14190)
理论(12214)
(12067)
贸易(12060)
(11673)
农业(11657)
(11458)
(11082)
技术(10591)
环境(10356)
(10189)
财务(10122)
财务管理(10106)
教育(10013)
企业财务(9579)
(9394)
机构
大学(247765)
学院(244857)
管理(98676)
(90952)
经济(88753)
理学(85975)
理学院(84999)
研究(83950)
管理学(83390)
管理学院(82959)
中国(60168)
科学(55424)
(53834)
(43636)
(43372)
(40406)
业大(40195)
研究所(40169)
中心(37226)
(35243)
北京(34248)
农业(34138)
(32925)
财经(32713)
师范(32600)
(30814)
(29751)
(28953)
技术(27526)
师范大学(26454)
基金
项目(174294)
科学(135074)
研究(125818)
基金(124524)
(109647)
国家(108728)
科学基金(92119)
社会(75595)
社会科(71442)
社会科学(71421)
(68805)
基金项目(66838)
自然(62005)
自然科(60556)
自然科学(60542)
自然科学基金(59416)
(58310)
教育(57340)
资助(51813)
编号(51761)
成果(42210)
重点(38774)
(37644)
(36694)
(36055)
课题(35858)
科研(33868)
创新(33533)
计划(32531)
大学(32225)
期刊
(97617)
经济(97617)
研究(70945)
中国(45606)
学报(44207)
(38980)
科学(38952)
管理(35752)
大学(32421)
学学(30227)
教育(29808)
(29016)
农业(27552)
技术(21134)
(17700)
金融(17700)
业经(16092)
图书(15615)
经济研究(15190)
财经(14914)
(14314)
科技(13129)
理论(12679)
(12528)
问题(12462)
实践(11924)
(11924)
(11803)
业大(11755)
技术经济(11454)
共检索到352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永江  金羽  李桂芬  陈燕芳  李明福  王敏  黄璐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施慧  谢建军  汪玮  王庚申  何杰  许文军  
运用组织病理学、电镜观察及PCR扩增等方法对近年来网箱养殖大黄鱼暴发的"白鳃病"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引起养殖大黄鱼"白鳃"关联病毒的致病机理。临床解剖观察显示:患"白鳃病"的鱼表现出极度的贫血症状、鳃丝苍白色、血液稀薄且血细胞数显著减少;内脏组织病理观察结果显示:鱼的肝、脾、肾脏内脏组织发生严重的病理变化,组织内红细胞发生明显的退行性变化,同时鱼体的红细胞数量显著减少;采用针对真鲷虹彩病毒(red sea bream iridoviral virus,RSIV)的引物对病鱼内脏组织核酸样本进行PCR检测,结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月英  曾德年  张学文  胡仕凤  
对湖北某地出现的一种皮下和内脏形成广泛性肿块的成年鹅的传染病病原进行了初步研究.将成年病死鹅和病鹅肝组织悬液接种12日龄鹅胚,48~72h鹅胚死亡,再用第一代鹅胚尿囊液连传3代均死亡.电镜检查经处理的这些鹅胚尿囊液,观察到大小为50~100nm有囊膜的病毒颗粒;接种鸡胚,48~96h死亡;回归到成年母鹅,出现与自然感染类似的病变;并对该病毒进行了核酸型鉴定,初步确定为微小RNA病毒,结果表明本病的病原是一种鹅的新病毒.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振荣  纪荣兴  颜素芬  陈昌生  钟幼平  姜永华  倪子绵  
对 1999年初春福建省东山县工厂化养殖九孔鲍中发生的流行性死亡 ,开展了九孔鲍的病理学研究 ,电镜下发现病鲍的肝脏细胞质中有大量具被膜 2 0面体、大小约为 10 0nm的病毒粒子。通过感染实验 ,推断该病毒是造成此次九孔鲍大量死亡的病原体 ;由于肝脏细胞的大量病变和坏死引起九孔鲍的大量死亡。该病毒的种类和分类有待进一步研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涂小林  钟江  高双诚  王颖  乐云仙  朱学宝  
从患暴发性传染病的中国对虾组织中分离了一种病毒,经差速离心、密度梯度离心及Shepharose2B柱层析纯化了一种形状为杆状的病毒。提纯病毒核酸电泳为一条带,分子量为20kb。将提纯病毒免疫新西兰兔获得较高效价的抗血清并初步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方法。可在六小时内完成对样品的检测,检测灵敏度达60纳克(ng)。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秦蕾  王印庚  史成银  张正  张立敬  
对我国虹彩病毒感染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进行的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学研究发现,该病典型的病理学特点是在病鱼的脾脏、肾脏、肠、肝脏、鳃、心脏和皮肤等器官组织内出现嗜碱性的肿大细胞。病毒感染导致患病大菱鲆多个器官组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其中以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最为显著,表现为造血组织的严重坏死。此外,肾脏造血组织发生坏死、肠固有膜和黏膜下层出血和水肿、肝细胞水样变性、心肌局灶性坏死以及皮肤真皮层出血并伴有水肿和炎性渗出也是该病常见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超微病理研究表明,肿大细胞内有虹彩病毒粒子存在。病毒分布于受感染细胞的胞质、组织间隙以及血管腔内。受感染细胞出现线粒体和内...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明德  汪青军  张静  杨龙  李国庆  
测定了葱鳞葡萄孢(Botrytis squamosa)菌株LeekBc-10和GarlicBc-2的菌丝生长速度、致病力和菌株LeekBc-10中一种dsRNA病毒的cDNA序列及其推定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并对该病毒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菌株GarlicBc-2菌丝生长较快、致病力较强,菌株LeekBc-10菌丝生长较慢、致病力较弱。菌株LeekBc-10菌丝中有2条dsRNA片段(dsRNA-1和dsRNA-2),序列测定表明:dsRNA-1和dsRNA-2核苷酸序列与相对应Botrytis porri RNA virus 1(BpRV1)中2条dsRNA片段的相似性分别为91.7%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月英  曾德年  胡仕凤  宁玲忠  晏美清  
为更好地了解鹅病毒病病原的形态和理化特性,用鸡胚尿囊液(EVF4)进行试验:用2种红细胞(1种用甲醛醛化,另1种不醛化)进行吸附和纯化,最终得到EVF4-1和EVF4-2,并用电镜观察,进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毒力及理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形态近似球形,有囊膜,直径大小为120~220nm;其血凝效价从高到低依次为鹅、豚鼠、山羊、牛、兔、猪、鸡、鸭、人的“O”型红细胞,对小白鼠红细胞不凝集;血凝抑制试验时,发现能被相应的血清和鸡新城疫血清所抑制;对ELD50为10─5.3,鸡胚平均死亡时间为96h;对乙醚、氯仿敏感;胰蛋白酶不敏感;不耐酸,对热较敏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品虹  常亚青  徐高蓉  宋林生  
利用电镜负染技术检测发病的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Selenka)]组织提取液。观察发现,提取液中存在大量病毒样粒子,该病毒粒子近似球形,具有囊膜。囊膜内可见高电子密度的核心结构。完整的病毒粒子直径为80~100 nm,囊膜厚6~10 nm,核心结构直径35~45 nm,呈六边形。应用超薄切片技术对刺参的触手顶部、触手臂、疣足、呼吸树、背肠血管、肠等组织的病毒感染状况进行观察,发现该种病毒粒子大量存在于所检测各组织内。感染细胞超微结构表现为大量细胞器崩解形成空泡结构,并出现“髓袢样”结构等病理变化。根据观测结果,该病毒是一种无包涵体病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佳翔  谭清美  董峰  荆象源  
文章针对模糊系数的线性规划,提出了一种系数为对称三角模糊数的线性规划的方法,同时给出一些定理和命题以及相应的算法。该方法与常规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无须将模糊线性规划转化为经典线性规划就能得到满意的模糊最优解,因此提出的方法取得的规划结果更加满足决策者的需要。最后通过实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曾蕊   何桢锐   黄晓彤   范煜   杨媚   周而勋  
为了挖掘稻曲病菌中的真菌病毒资源,深入解析新型真菌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分离自海南省的一株表型异常的稻曲病菌菌株Uv321为研究对象,在前期宏转录组数据的基础上,鉴定该菌株中存在的新型真菌病毒的种类,并围绕着该新型真菌病毒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菌株Uv321中鉴定到一种新型真菌病毒,命名为Ustilaginoidea virens botourmiavirus 7(UvBV7)。UvBV7基因组为正单链RNA(+ssRNA),全长2 406 nt, GC含量为53.78%,包含一个编码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的开放阅读框(ORF),该ORF编码643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72.727 ku。病毒末端二级结构预测表明,UvBV7的5′和3′末端的碱基均互补配对,形成发夹结构。BlastP比对表明,UvBV7与隶属于葡萄孢欧尔密病毒科、Botoulivirus病毒属的病毒Erysiphe necator associated ourmia-like virus 72有着最高的相似度,但仅为44.52%。基于UvBV7及其他相似病毒的RdRP序列的多重比对结果表明,UvBV7与葡萄孢欧尔密病毒科成员的RdRP氨基酸序列存在8个保守结构域,并在第Ⅵ保守结构域中发现GDD基序,这是病毒RdRP蛋白典型的高度保守核心基序;基于病毒RdRP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的结果也表明,UvBV7与隶属于Botoulivirus属的成员聚集成一簇。因此,UvBV7是隶属于葡萄孢欧尔密病毒科、Botoulivirus属的一种新型真菌病毒。稻曲病菌不同菌株的对峙培养结果表明,UvBV7可在营养体亲和的菌丝间进行水平传播,但菌丝尖端-利巴韦林法、高温-利巴韦林法和原生质体再生-利巴韦林法处理均不能将菌株Uv321中的真菌病毒UvBV7脱除。综上所述,本研究不仅丰富了稻曲病菌中真菌病毒的多样性,也为稻曲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潜在的低毒力生防因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姜有声  战文斌  程顺峰  王世表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囊膜蛋白在提纯的过程中易脱落,用传统的密度梯度离心方法不易获得完整的病毒粒子,对传统的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加以改进后,可以获得大量完整的病毒粒子。用患白斑综合征病毒病的中国对虾鳃制备WSSV粗提液,感染螯虾(Cambarus proclarkii),选取25%的蔗糖溶液用作病虾鳃的匀浆液,然后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取各带负染后电镜观察,大量完整的病毒位于46%~52%蔗糖梯度之间,病毒粒子末端带有很长的尾;而病毒裸露的核衣壳位于40%~46%蔗糖梯度之间;在57%~62%之间观察到较多完整病毒粒子和少量细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病毒提纯方法较好,可得到大量完整的带...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李娟  黄倢  唐学玺  
海洋中广泛分布着极富多样性的病毒,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因其存在个体极其微小性,非细胞性和专性寄生性,至今国内外对海洋病毒的研究进展缓慢。为了从海水中浓缩病毒,本文对吸附洗脱法、化学絮凝法等浓缩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最后利用三氯化铝沉淀病毒,同时加入滑石粉硅藻土作为病毒吸附剂促进病毒吸附沉淀的方法,初步建立起了一种可以通过处理大体积海水浓缩病毒的海水病毒提取方法,在青岛近海海域的海水中成功提取到了游离的病毒。电镜观察的结果表明,海水中不仅存在着一定丰度的游离病毒,而且病毒的种类多种多样。病毒形态有具纤突的球状病毒、不具纤突的球状病毒和杆状病毒、噬菌体等,病毒粒子大小在40~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曹钰晗  李紫腾  张静怡  张静娜  胡同乐  王树桐  王亚南  曹克强  
【目的】苹果斑点落叶病在我国各苹果主产区均有发生,给苹果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苹果斑点落叶病是由链格孢苹果专化型(Alternaria alternata f. sp. mali)侵染引起的一种气传病害。本研究旨在探明我国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携带dsRNA的情况,为田间防治斑点落叶病提供新的生防资源,并为病毒的多样性以及进化研究提供新的认识。【方法】从全国8个省份采集有典型症状的组织样本,通过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法获得纯培养;通过dsRNA的提取及凝胶电泳明确我国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携带dsRNA的情况;通过菌株培养特性、菌丝生长速率、在果实及叶片上的致病力测定揭示携带dsRNA病原菌的生物学性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子克隆技术对QY-2菌株携带的dsRNA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基因组结构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自我国苹果产区获得102株苹果斑点落叶病菌菌株的纯培养,通过dsRNA的提取及凝胶电泳明确了5个菌株带有明显的dsRNA条带,携带的dsRNA分为4种类型,类型Ⅰ(菌株YT-3-7)dsRNA在8、2.5和1.5 kb左右;类型Ⅱ(菌株SJZ-4)dsRNA在8 kb左右;类型Ⅲ(菌株QY-2)dsRNA在3和0.8 kb左右;类型Ⅳ(菌株CL-2-6和SQ-1-1)dsRNA在2.5和1.5 kb左右。含有dsRNA的菌株培养性状多样,菌落特征、生长速率与dsRNA携带与否及类型没有明显的关系,含有dsRNA的菌株大多属于弱致病力菌株。QY-2在叶片和果实上的致病力均最弱,确定其携带的dsRNA病毒基因组包括5个dsRNA片段,分别为dsRNA1—dsRNA5,片段大小依次为3 665、3 054、2 824、2 819、831 nt,提交至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K672910、MK672913、MK672912、MK672911、MK836314。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依次为124、83、84、83、13 kD。经系统进化关系分析,与Alternaria alternata chrysovirus 1遗传关系最近,确定其为产黄青霉病毒科(Chrysoviridae)、β产黄青霉病毒属(Betachrysovirus)的Alternaria alternata chrysovirus,暂定命名为Alternaria alternata chrysovirus 2(AaCV2)。【结论】我国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携带dsRNA群体多样,dsRNA的有无及类型与寄主病原菌培养性状没有明显相关性,携带dsRNA的菌株多为弱致病力菌株,致病力最低的QY-2菌株携带AaCV2。该菌株的弱致病力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可为苹果斑点落叶病提供新的生防资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庆都  郭坚华  任欣正  
植物病原棒形细菌的分类在历史上争议很大。70年代以来,分类学家在传统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和遗传学的方法,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资料,将植物病原棒形细菌分为4个属:节杆菌属(Arthrobacter),棒状杆菌属(Clavibacter),短杆菌属(Curtobacterium)和红球菌属(Rhodococ-cus)。目前这一分类观点已被广泛接受。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 第9版就使用了这一系统。1987年,作者在扬州地区小麦上发现一种新病害,即小麦细菌性苗枯病,分离所得病原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棒形细菌。作者将它与已报道的10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