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91)
2023(2282)
2022(2049)
2021(1841)
2020(1670)
2019(3529)
2018(3467)
2017(6053)
2016(3866)
2015(4244)
2014(4041)
2013(4026)
2012(3678)
2011(3370)
2010(3350)
2009(2925)
2008(2856)
2007(2519)
2006(2078)
2005(1758)
作者
(14909)
(12628)
(12523)
(11600)
(7956)
(6242)
(5667)
(4925)
(4748)
(4536)
(4497)
(4213)
(4159)
(4129)
(4127)
(3831)
(3823)
(3670)
(3638)
(3592)
(3370)
(3273)
(3154)
(2933)
(2877)
(2848)
(2800)
(2719)
(2695)
(2672)
学科
(11477)
经济(11472)
方法(6700)
(6655)
数学(6243)
数学方法(6195)
管理(6082)
(5536)
(4503)
企业(4503)
(3911)
农业(2702)
中国(2415)
(2364)
业经(2360)
(2288)
环境(2231)
水产(2148)
(2048)
贸易(2048)
(1981)
虫害(1965)
生物(1924)
地方(1871)
及其(1780)
病虫(1771)
病虫害(1771)
动物(1735)
(1713)
技术(1631)
机构
大学(55242)
学院(54977)
(23997)
研究(22845)
科学(19805)
农业(19664)
业大(16991)
(16578)
经济(16225)
管理(15733)
理学(14322)
(14106)
理学院(14022)
中国(13593)
管理学(13534)
研究所(13529)
管理学院(13460)
农业大学(13294)
(11445)
(11415)
实验(10974)
实验室(10649)
(10345)
重点(10071)
(9885)
中心(9597)
技术(9149)
(8623)
科学院(8589)
(7512)
基金
项目(44257)
科学(32800)
基金(31491)
(30912)
国家(30679)
科学基金(24387)
研究(23799)
(19849)
自然(18946)
自然科(18527)
自然科学(18511)
自然科学基金(18206)
基金项目(17207)
(16681)
社会(13534)
社会科(12846)
社会科学(12841)
资助(12588)
计划(12391)
科技(12127)
教育(11440)
重点(10748)
(10485)
(9737)
(9613)
专项(9567)
(9512)
科研(9447)
创新(8991)
(8521)
期刊
学报(22143)
(21930)
科学(15433)
(15087)
经济(15087)
农业(14744)
大学(14589)
学学(14289)
中国(11533)
研究(10403)
(7810)
业大(7676)
农业大学(6869)
(5554)
中国农业(4886)
管理(4587)
自然(4482)
教育(4385)
科技(4193)
自然科(4170)
自然科学(4170)
(3967)
林业(3947)
农林(3504)
(3504)
技术(3326)
科技大(3104)
科技大学(3104)
农业科学(3053)
农学(2751)
共检索到72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秦小萍  王振中  林壁润  
【目的】分离、纯化和鉴定万隆霉素抗菌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方法】以体外抗枯草芽孢杆菌为活性跟踪指标,通过硅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万隆霉素产生菌GAAS 2507发酵物中分离得到抗菌主要活性成分,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核磁共振谱(1HNMR、13CNMR、DEPT、DQFCOSY、HSQC、HMBC、NOESY)波谱法对其进行结构解析。【结果】波谱结构解析表明抗菌活性成分为Quinomycin C,其对细菌性条斑病菌(MIC值为1.563μg·ml-1)、黄瓜疫病菌(EC50值为1.256μg·ml-1)和节瓜枯萎病菌(EC50值为20.570μg·ml-1)具有明显的抗菌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照辉  黄军  魏小武  罗容珺  伍善东  刘清术  
从烟–稻–(油)多年轮作的耕地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广谱拮抗菌HMI–23,对水稻立枯丝核菌、油菜核盘菌、青枯雷尔氏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经过16S rDNA的序列比对,初步认为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对温度、紫外线和蛋白酶K不敏感,基因组中含有多个已知脂肽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脂肽粗提物亦对立枯丝核菌、核盘菌、雷尔氏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质谱分析结果表明,该粗提取物中可能含有多种已知的脂肽,如伊枯草菌素A、抗霉枯草菌素B、杆菌霉素D、丰原素B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念  高向阳  林壁润  
以革兰氏阳性细菌枯草芽孢杆菌MIGI.22(Bacillus subtilis)和革兰氏阴性细菌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vyzaepy)为研究对象,对万隆霉素的抑菌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万隆霉素可显著抑制这2种细菌的氧呼吸作用,随着反应体系中万隆霉素终浓度由0逐渐增加到50μg/mL,枯草芽孢杆菌氧呼吸作用持续的时间由对照的28 min减小到10 min,白叶枯病菌则由18 min减小到8 min,两者的相对耗氧量分别由对照的86.9%和62.9%逐渐下降到0;此外,对这2种细菌NADH氧化酶活力进行的研究表明,万隆霉素可显著抑制细菌各个生长阶段酶的活力的提高,这与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孔亚男  陈文强  邓百万  解修超  彭浩  张晶晶  刘兆迪  刘小红  
采集秦巴山区野生虎杖(Polygonurn cuspidatum),选取以海藻糖、葡萄糖、淀粉等为主要营养和能源的4种培养基,经分离纯化得到47株内生放线菌.经形态学鉴定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将6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2株,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2株,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2株;采用滤纸片法初步研究了内生放线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7株菌株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占所有分离菌株的36.2%,其中6株具有较明显的抑菌活性,菌株PEA023对所有靶标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菌株PEA023...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贵波  曾任森  陈少雄  陈晓丽  
研究了中药野艾(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Prodr)挥发物抗菌活性与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为开发利用野艾药用资源提供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艾的地上部的挥发油,测定了野艾的挥发油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玉米纹枯病菌的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野艾的挥发油对以上两种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玉米纹枯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35.6%和42.8%。从挥发油中检测出48种成分,用质谱图检索鉴定出其中38个化合物,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含量。已鉴定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88.32%,其主要成分为石竹...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迟丽萍  
万隆会议万隆会议,也称“亚非会议”。199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印度尼西亚、印度、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五个发起国,以及阿富汗、柬埔寨、中国、埃及、埃塞俄比亚、加纳、伊朗、伊拉克、日本、约旦、老挝、黎巴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丁海新  李广泽  冯俊涛  张兴  
 以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Schw)和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graminisDC)为活性跟踪菌种,从旋覆花(InulabritanicaL.)花中分离得到3种杀菌活性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并与标准图谱比较,鉴定化合物 为倍半萜类化合物1-O-Acetylbritannilactone,化合物 和 分别为三萜类化合物Taraxasterylpalmitate和Taraxasterolacetate。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凡飞  张生武  李联泰  李燕  苏晓烽  安贤惠  
凡隆气单胞菌是泥鳅养殖中容易发生而且致死率较高的病原菌之一。为筛选凡隆气单胞菌拮抗菌、研发防治此病害的生物制剂,采集泥鳅养殖池底泥样品,通过滤纸抑菌圈法筛选凡隆气单胞菌拮抗细菌,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采用硫酸铵沉淀和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分离纯化抑菌物质,电泳检测其分子量。结果显示,从样品中分离到17株细菌,其中筛选出的拮抗菌4-1-3,能够高效抑制凡隆气单胞菌,抑菌圈直径达到15.2 mm。经菌株鉴定后命名为PSeudomoNAS fluoreSceNS 4-1-3。该菌产生的抑菌物质为胞外蛋白,分子量约为100 k dA,推测该物质是荧光假单胞菌...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凡飞  张生武  李联泰  李燕  苏晓烽  安贤惠  
凡隆气单胞菌是泥鳅养殖中容易发生而且致死率较高的病原菌之一。为筛选凡隆气单胞菌拮抗菌、研发防治此病害的生物制剂,采集泥鳅养殖池底泥样品,通过滤纸抑菌圈法筛选凡隆气单胞菌拮抗细菌,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采用硫酸铵沉淀和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分离纯化抑菌物质,电泳检测其分子量。结果显示,从样品中分离到17株细菌,其中筛选出的拮抗菌4-1-3,能够高效抑制凡隆气单胞菌,抑菌圈直径达到15.2 mm。经菌株鉴定后命名为Pseudomonas fluorescens 4-1-3。该菌产生的抑菌物质为胞外蛋白,分子量约为100 k Da,推测该物质是荧光假单胞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琪  张宏  黄春萍  张晓喻  刘刚  
研究枇杷花[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抗肿瘤生物活性,本文运用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对枇杷花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MTT法进行体外抗菌、抗肿瘤生物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齐墩果酸(2)、熊果酸(3)、3β,19α-二羟基-4-醛基-乌索-12-烯-28-酸(4)、β-胡萝卜苷(5)、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6)、2α-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柯野  陈喆  马建波  黄晓敏  曾松荣  
从辣木中分离得到1株内生真菌ly14,其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掷孢酵母有很强的抗菌作用.该菌发酵液中的抗菌物质对温度、pH及紫外线照射有较强的稳定性;ly14代谢物的理化特性表明,抗菌物质为极性酸性化合物,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276 nm处出现了一个较为明显的吸收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学宇  谭琳  张玉丹  杨艺帅  邓玉莲  任佐华  胡秋龙  
从湖南省武陵山区4个茶叶种植基地采集茶轮斑病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致病性、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病原菌为茶拟盘多毛孢(Pseudopestalotiopsistheae)。以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病叶中筛选得到效果最佳的拮抗菌kc–6,抑菌率为79.86%,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分析拮抗菌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对茶树离体叶片的防效、继代培养稳定性以及对10种作物病原菌的拮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拮抗菌kc–6可使茶轮斑病病原菌菌丝萎缩变细,部分膨大;其发酵液原液、稀释10倍液和100倍液对茶树离体叶片的防效分别为72.73%、52.55%、3.03%;连续转接培养25次后的抑菌率仍保持70.33%;kc–6菌株对10种作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效果,其中对茄子褐纹病菌(Phomopsis vexans)、黄瓜枯萎病菌(Phytophthora melonis)、茭白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为83.00%、80.00%、76.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管力慧   牛新湘   刘萍   杨红梅   楚敏   包慧芳   王宁   詹发强   林青   杨蓉   龙宣杞   娄恺   史应武  
【目的】对甜瓜采后主要致腐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并筛选出防腐效果最佳的拮抗菌株,丰富甜瓜采后保鲜拮抗菌资源。【方法】利用组织块分离法在腐烂的甜瓜果实中分离致腐菌,梯度稀释法从甜瓜种植地土壤分离拮抗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拮抗作用较强的生防菌,并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生物学鉴定确定其种属,测定拮抗菌对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的作用,明确拮抗菌对致腐菌的防治效果。【结果】本研究分离出1株主要病原菌CH-3,通过对ITS、tef和tub基因序列进行BLAST 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合菌落形态特征观察,病原菌CH-3鉴定为尖孢镰刀菌。从甜瓜种植地土壤中分离得到67株细菌,通过拮抗试验得到3株抑菌活性很强的拮抗菌,分别为BG-1、BG-2和BG-3,选取抑菌效果更好的BG-2作为供试菌株,结合生理生化测定、菌落和菌体形态特征观察及16S rDNA、gyrB和rpo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明确拮抗菌BG-2为贝莱斯芽孢杆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致腐菌CH-3对甜瓜有致病性,拮抗菌BG-2对甜瓜致腐菌尖孢镰刀菌CH-3孢子萌发、菌丝生长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90.00%、60.11%。【结论】获得1株拮抗效果最佳的拮抗菌BG-2,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分离到1株甜瓜主要致腐菌CH-3,鉴定为尖孢镰刀菌。贝莱斯芽孢杆菌BG-2对尖孢镰刀菌CH-3有较强的拮抗作用,致腐菌CH-3对甜瓜有致病性,拮抗菌BG-2能有效抑制甜瓜致腐菌尖孢镰刀菌CH-3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且拮抗菌浓度越高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越好。在甜瓜采后贮藏及生物保鲜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胜利  龚晓  周双德  程鹏  洪亚辉  
以湖南省江永县姜瘟病重病区的土壤为材料,对土壤中的主要致病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并筛选抑制致病菌的木霉菌。结果表明:姜瘟病重病区土壤中的主要致病菌有2种,分别为G1、H2,其中G1致病性较强,经过菌株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鉴定,发现H2为欧式杆菌(Erwinia spp.),G1为劳尔氏菌(Ralstonia slanacarum);通过对峙实验分析发现,编号为23的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对致病菌G1和H2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可应用于姜瘟病的生物防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学宇  谭琳  张玉丹  杨艺帅  邓玉莲  任佐华  胡秋龙  
从湖南省武陵山区4个茶叶种植基地采集茶轮斑病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致病性、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病原菌为茶拟盘多毛孢(Pseudopestalotiopsistheae)。以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病叶中筛选得到效果最佳的拮抗菌kc–6,抑菌率为79.86%,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分析拮抗菌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对茶树离体叶片的防效、继代培养稳定性以及对10种作物病原菌的拮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拮抗菌kc–6可使茶轮斑病病原菌菌丝萎缩变细,部分膨大;其发酵液原液、稀释10倍液和100倍液对茶树离体叶片的防效分别为72.73%、52.55%、3.03%;连续转接培养25次后的抑菌率仍保持70.33%;kc–6菌株对10种作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效果,其中对茄子褐纹病菌(Phomopsis vexans)、黄瓜枯萎病菌(Phytophthora melonis)、茭白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为83.00%、80.00%、76.0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