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12)
2023(11484)
2022(10250)
2021(9539)
2020(8160)
2019(18790)
2018(18677)
2017(35889)
2016(20052)
2015(22539)
2014(22504)
2013(22456)
2012(20602)
2011(18687)
2010(18315)
2009(16585)
2008(16084)
2007(13988)
2006(12147)
2005(10597)
作者
(61806)
(51081)
(50852)
(48162)
(32722)
(24754)
(23043)
(20224)
(19541)
(18229)
(17686)
(17348)
(16494)
(16254)
(15932)
(15921)
(15757)
(15374)
(14677)
(14657)
(12941)
(12562)
(12433)
(11642)
(11514)
(11463)
(11385)
(11137)
(10451)
(10313)
学科
(76143)
经济(76053)
管理(53442)
(51106)
(42361)
企业(42361)
方法(37974)
数学(32899)
数学方法(32471)
(21318)
(20106)
中国(18454)
(17845)
业经(16581)
地方(15037)
农业(13618)
理论(13545)
(13489)
贸易(13484)
(13071)
(12749)
(12279)
环境(12184)
技术(12006)
(11211)
教育(11158)
财务(11150)
财务管理(11128)
(10597)
企业财务(10554)
机构
大学(287723)
学院(283362)
管理(110595)
(105151)
经济(102753)
研究(99798)
理学(96699)
理学院(95540)
管理学(93562)
管理学院(93092)
中国(70278)
科学(68233)
(62357)
(56897)
(52723)
业大(50879)
研究所(48962)
(45629)
农业(45482)
中心(43795)
(40906)
北京(39233)
(37619)
财经(37328)
师范(37094)
(36492)
(33999)
(32940)
技术(32183)
经济学(30500)
基金
项目(204166)
科学(157729)
基金(146613)
研究(141501)
(131711)
国家(130670)
科学基金(109613)
社会(85421)
(80826)
社会科(80747)
社会科学(80723)
基金项目(78510)
自然(75600)
自然科(73785)
自然科学(73760)
自然科学基金(72423)
(69106)
教育(64702)
资助(61462)
编号(56507)
重点(46399)
成果(45694)
(43935)
(43229)
(42108)
计划(40545)
科研(40260)
课题(39613)
创新(39312)
大学(36994)
期刊
(110427)
经济(110427)
研究(79387)
学报(56990)
中国(51590)
(50400)
科学(49108)
大学(41286)
管理(39242)
学学(39036)
农业(35296)
(32353)
教育(31508)
技术(23236)
(19337)
金融(19337)
(18233)
业经(17702)
经济研究(17382)
财经(17248)
图书(16134)
业大(16079)
科技(15484)
(14762)
(14612)
问题(14314)
林业(14086)
理论(13820)
技术经济(13343)
实践(12855)
共检索到401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诸葛燕  叶元土  高艳玲  蔡春芳  
以草鱼、鲫、团头鲂、黄颡鱼、黄鳝、泥鳅和斑点叉尾鱼回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血清、皮肤、鳞片中酪氨酸酶活力,以及皮肤、鳞片中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探讨体色相关因子、色素在不同种类、同一种类不同部位分布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酪氨酸酶在皮肤、鳞片、血清中均有分布;不同种类鱼皮肤、鳞片中总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也存在差异,尤其是体色带黄色的鱼如黄鳝、泥鳅的背部、腹部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很高,显著高于其他试验鱼种(P<0.05);即使体色较黑的鱼如鲫、草鱼、团头鲂的鳞片、皮肤中也含有较高含量的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对于同一种鱼,其背部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显著高于腹部皮肤。本试验表明鱼体体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崔舒云  于润林  王卓群  张欣  韩刚  穆迎春  宋怿  程波  
为研究养殖特色淡水鱼成鱼主要脏器系数,并探讨各品种组织器官重量与体重的关系,本研究对杂交鲟(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史氏鲟A.schrenckii♂)、斑点叉尾■(Ietalurus punetaus)、鳜(Siniperca chuatsi)、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黄鳝(Monopterus albus)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7种特色淡水鱼主要内脏器官测定和比较,并对各脏器重量和体重进行相关性分析,拟合回归方程。结果显示,除黄鳝鳃退化无此器官系数外,7种特色淡水鱼的脏器系数中心脏系数最小,肾脏、胃和肠的脏器系数居中,肝脏系数在所测器官中最大。脏器与体重关系上,杂交鲟肝脏和肠,斑点叉尾■肾脏、脾脏、胃、心脏、鳃、胆囊和肝脏,鳜肠和心脏,大口黑鲈鳃、眼睛、肝脏、脾脏、肠、胃,黄颡鱼鳃、眼睛、肾脏、胃、肠、心脏和肝脏,黄鳝胆囊、肝脏、胃、肾脏和肠,泥鳅鳃、眼睛、脾脏和肠的重量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符合线性关系。不同性别上,鳜的肝脏系数和大口黑鲈的鳃系数雌、雄之间差异显著,其他脏器系数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鱼类之间脏器系数存在显著差异,不同鱼类主要脏器重量与体重之间普遍存在一定线性关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丁小峰  叶元土  蒋蓉  蔡春芳  诸葛燕  汪军涛  
以平均体重45.25g的1冬龄黄颡鱼为试验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4%的加丽素红、0.5%的金黄素、0.5%的金菊黄、6%的玉米蛋白粉作为色素源,以不含色素源的饲料为对照,在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养殖56d,观察各试验组黄颡鱼的体色,分别测定其背部和腹部皮肤、血清中的酪氨酸酶活力、总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结果为金菊黄组黄颡鱼血清酪氨酸酶活力显著提高,而其他各试验组之间无显著性的差异;对照组黄颡鱼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背部皮肤下降11.2%、腹部皮肤下降57.5%,叶黄素含量变化与此类似;玉米蛋白粉组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腹部皮肤降低了38.5%、背部皮肤无显著性变化,背部和腹部皮肤中叶黄素含量有一定程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雅珊  王强  广田才之  
本试验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淡水鱼肝脏中的VA1和VA2的方法。以μ-Porasil3.9mm×150mm(WatersCo.)为色谱柱,正己烷:乙醚(87:13)为流动相,紫外350um,荧光Ex325um,Em480um双道检测,VA1和VA2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625min和28.00min。采用不同波长条件下的紫外吸收特性,对VA2予以定性,以VA1为内标物对VA2予以定量。实验对多种淡水鱼肝脏中的VA1和VA2进行了测定,取得了满意效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汪锡钧  吴定安  
为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平衡,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为制定发电厂热水排放的温度标准,提供有关水生生物的温度基准值,对青鱼、草鱼、鲢、鳙和鲤等七种主要淡水经济鱼类作了温度基准值的研究,提出了最适生长温度,最大致死温度及短期暴露最大高温等基准值,以作为确保水生生物能正常生长与繁殖情况下,环境温度的评价标准。研究结果经鉴定确认可以作为制定渔业用水区温水排放标准的依据,同时也对温水或温流水养殖的管理有参考意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克俭  楼允东  张饮江  吴萍  
用自行研配的低温保存液对泥鳅等三种鱼的心脏跳动期胚胎进行低温保存试验。试验中分别采用慢速、分段慢速及分段快速三种降温程序,保存后的胚胎又分别以在4、25和40℃的水浴中复温。从存活率和孵化率看,分段快速降温程序较好,分段慢速降温次之,慢速降温最差;而复温方式以40℃方式最佳,25℃次之,4℃最差。其中又以分段快速降温和40℃复温的效果最好。用此法经-196℃保存的胚胎有高达70%~80%的存活率。慢速降温后再以慢速复温方式保存胚胎的效果最差,即使降温到0℃,胚胎的存活率也仅10%-15%,且无一孵化出膜。此外,还对低温保存的泥鳅胚胎作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分段快速降温及40℃复温保存的胚胎,其...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韩妍妍  王维娜  王安利  张亚娟  王军霞  
根据中草药药理设计制成六种复合试剂 ,以鲫鱼 (Carassiusauratus)、史氏鲟 (Acipenserschrencki)为对象进行诱食活性试验 ,用one -wayANOVA检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6种中草药复合试剂对两种鱼类的诱食效果并不完全相同 ,复合试剂对鲫鱼都有极显著的诱食效果 ,仅有两种复合试剂对史氏鲟有显著的诱食作用。为鱼用中草药诱食促长剂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资料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邓怀  张四明  汪登强  邹素云  
用14种10bp长的随机引物对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团头鲂、胭脂鱼、土鲶和黄颡十种鱼进行RAPDPCR扩增。除引物OPK08外,其它的13种引物都得到较清晰的DNA带。13种引物共产生672条带,平均每种鱼产生67条带,每种引物产生52条扩增带。鲤鱼扩增带最多,胭脂鱼扩增带最少。引物OPQ01、OPQ04、OPQ06、OPQ11、OPQ12、OPK07、OPP01、OPP15、OPP17扩增的带谱可以作为种间鉴定的标记。本文结果显示RAPD是一种非常灵敏的种间鉴定技术,特别是对鱼卵和鱼苗的鉴定有重要意义。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世春  伍惠生  
本文报道在湖北省武汉市(30°30′N,114°12′E)采到的嗜子宫科线虫三个未定种:嗜子宫线虫未定种1,寄生于乌鳢的肾;嗜子宫线虫未定种2,寄生于黄鳝的腹腔;布氏线虫未定种,寄生于蒙古红鲌的腹腔。后两种因只采到雌虫且不完全成熟而不宜鉴定种名。三未定种在国内均未曾有文献报道,本文给出了它们的简单描述、形态图和简单讨论,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乐佩琦  
我国淡水鱼类800多种,近十年因受自然环境破坏和人为的过度开发等影响,造成部分种类濒危。本文在调查淡水鱼类致危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濒危现状提出保护水域自然环境、合理捕捞、开展濒危鱼类保护生物学研究、建立自然保护区、坚持合理引种、开展人工繁殖和放流、完善法律机制、加强渔政管理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8项措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超  陆承平  
选取 8种常见养殖鱼 :团头鲂、二龄草鱼与 4~ 5月龄草鱼、加州鲈、银鲫、胡子鲇、鲢、鳙和黄鳝 ,采其血清 ,检测其对人和不同动物红细胞的凝集作用 ,并比较不同糖、酶、理化因素和脂溶剂等对鱼血清凝集兔红细胞的影响。试验显示 ,草鱼等 8种常见养殖鱼血清对人和不同动物的红细胞均有一定的凝集作用 ,表明均存在血清凝集素。黄鳝、二龄草鱼血清凝集效价较高 ,二龄草鱼血清凝集效价远高于 4~ 5月龄草鱼。兔红细胞经胰蛋白酶修饰后 ,不同鱼血清对其凝集效价显著升高 ;甘露糖、半乳糖和乳糖对鱼血清凝集素凝集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EDTA、巯基乙醇与胰蛋白酶等均能导致草鱼等血清凝集素凝集活性的下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明   李文祥   赵威山   周伟钿   步夏莲   吴山功   邹红   王桂堂  
寄生虫是水产养殖中最主要的病原类群之一,对鱼类苗种直至成鱼各个阶段的危害都十分严重。我国的鱼病学即是从鱼类寄生虫的研究发端并逐步发展起来的。本文从病原生物学、生态学、药物学、免疫学四个方面回顾了我国淡水鱼类寄生虫自新中国建立初期至今70年间(1953年—2023年)的研究历程和已取得的成绩,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热点进行了展望。本文为从事鱼类寄生虫学以及水产其他相关研究的读者提供了关于中国鱼类寄生虫研究的历史、现在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动向等较为全面的素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筱珍  张金彪  赵柳兰  王春  杨志刚  洪宇航  成永旭  
实验检测了条和红鳍红鲌在30℃下贮存48 h内每隔6 h的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和9种生物胺(尸胺、腐胺、组胺、酪胺、5-羟色胺、亚精胺、精胺、多巴胺和章鱼胺)含量的变化,并对TVBN和生物胺含量与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淡水水产品类饵料安全投喂和人类食品安全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两种鱼在相同贮存条件下TVBN和生物胺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TVBN含量均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且与时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红鳍红鲌除在42 h时TVBN含量低于■条外,其他时间均高于■条。在30℃贮存下,■条和红鳍红鲌的TVBN含量均在12 h时超过30 mg/100 g,因此,这两种鱼在12 h...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白遗胜  张贤刚  曹经晔  叶雄平  程宝林  刘寒文  张春  
2003~2005年在湖北荆州开发区窑湾试验场创建池塘水循环自然净化系统。该套系统由鱼类人工繁殖设施、养殖池塘、水生生物和排灌沟渠管道组成,净化水质效果十分显著。监测证实,由循环起始的第1级循环池到终端的第7级循环池,溶氧不断增加,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有害物质和其他营养盐类大多降到最低值。该系统性能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净化水质好,可保证鱼卵孵化率达90%以上。系统运行既不需外部水源,又不对外排污,可正常地进行鱼类原良种繁育与保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彭宣宪  章跃陵  王三英  
采用SDS -PAGE技术和免疫酶斑点法 (Dot -ELISA) ,对罗非鱼、草鱼、鲫、鳙和鲤 5种淡水鱼的血清免疫复合物 (IC)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鲤科的 4种鱼之间的电泳条带差异较小 ,丽鱼科的罗非鱼与鲤科的 4种鱼之间的电泳条带有差异但较小。 2 %PEG能较好地沉淀 5种鱼血清IC ,且不同鱼血清IC含量有一定的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