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28)
2023(9302)
2022(8452)
2021(8046)
2020(6732)
2019(15586)
2018(15711)
2017(29998)
2016(16570)
2015(18605)
2014(18719)
2013(18577)
2012(16884)
2011(15088)
2010(14730)
2009(13279)
2008(12715)
2007(10735)
2006(9233)
2005(7845)
作者
(48545)
(40061)
(39863)
(37854)
(25494)
(19373)
(18071)
(15855)
(15307)
(14211)
(13947)
(13420)
(12649)
(12534)
(12342)
(12302)
(12243)
(11963)
(11455)
(11296)
(10113)
(9740)
(9682)
(9036)
(8933)
(8913)
(8883)
(8785)
(8034)
(8010)
学科
(62028)
经济(61958)
管理(45652)
(42974)
(36185)
企业(36185)
方法(30514)
数学(26370)
数学方法(26054)
(16243)
(16033)
中国(15239)
(14467)
业经(14007)
地方(13877)
理论(10995)
(10985)
农业(10946)
(10832)
贸易(10825)
(10473)
环境(10386)
技术(10063)
(9764)
(9506)
财务(9447)
财务管理(9427)
教育(9066)
企业财务(8897)
(8879)
机构
大学(230633)
学院(228598)
管理(93384)
(83349)
理学(81821)
经济(81357)
理学院(80885)
管理学(79367)
管理学院(78976)
研究(75688)
中国(53739)
科学(51223)
(49630)
(39194)
(38374)
业大(37996)
(36218)
研究所(35584)
中心(33759)
(32036)
北京(31122)
农业(30830)
(30681)
师范(30353)
财经(29813)
(27929)
(27176)
(26494)
技术(25364)
师范大学(24730)
基金
项目(166247)
科学(129103)
基金(119272)
研究(118970)
(104837)
国家(103987)
科学基金(88837)
社会(71710)
社会科(67782)
社会科学(67763)
(65506)
基金项目(64617)
自然(60377)
自然科(58924)
自然科学(58909)
自然科学基金(57825)
(55479)
教育(54102)
资助(49046)
编号(48819)
成果(38802)
重点(37162)
(35592)
(34863)
(34320)
课题(33340)
科研(32262)
创新(31943)
计划(31176)
大学(30587)
期刊
(87890)
经济(87890)
研究(63480)
学报(41025)
中国(39481)
科学(36493)
(35090)
管理(33227)
大学(30224)
学学(28522)
教育(25708)
(25682)
农业(24943)
技术(19706)
(15303)
金融(15303)
业经(14815)
图书(13760)
财经(13386)
经济研究(13312)
(12761)
科技(12606)
理论(11996)
问题(11438)
实践(11331)
(11331)
(11214)
业大(11115)
资源(11092)
(11048)
共检索到318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叶丽娟  李强国  
为了深入研究三氯醋酸镧配合物性质 ,用溶解量热法 ,在自行研制的具有恒定温度环境的新型反应量热计中 ,测定了 L a Cl3.7H2 O(s) ,CCl3COOH(s)和 L a(TCA) 3.3H2 O(s)在 1mol/ L HCl中的溶解焓 .再根据盖斯定律设计了一个热化学循环 ,计算得到了七水合氯化镧与三氯醋酸反应的反应焓 Δr Hm (2 98.15 K) =2 0 5 .0 0 9k J/ mol,并求出了 L a(TCA) 3.3H2 O(s)的标准生成焓 Δf Hm [L a(TCA) 3.3H2 O,(s) ,2 98.15 K]=- 30 6 8.35 k J/ m o...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宇  赵淼  张章  贾贺  黄伟  
该文对充气式再入与减速技术(inflatable reentry and descent technology,IRDT)中使用的锥形减速结构流场进行了气动热仿真计算。计算模型基于有限体积法对N-S(Navier-Stokes)方程进行求解,使用非平衡双温度模型计算流场热化学反应。为了验证算法准确性,对钝体标准模型ELECTRE进行仿真计算,计算结果与飞行试验和文献结果基本相符。锥形减速结构仿真工况高度为70km,来流Ma为13,仿真结果表明:激波后振动温度被激活,并逐渐升高至平动温度,同时空气中离解组元浓度逐渐升高;结构表面热流与压强在驻点附近沿径向快速降低,随后热流呈线性下降,压强近似为常量。对4种不同半锥角的锥形减速结构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50°、55°和60°半锥角激波位置及表面热流基本相同,65°半锥角激波距离前缘点更远,同时表面热流更低; 4种半锥角驻点压强基本相同,外围压强随半锥角增加呈线性增加。仿真结果可为IRDT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涂佳  艾文胜  杨明  蒲湘云  孟勇  李美群  
以商业醋酸菌、红曲醋分离的醋酸菌、山西陈醋分离的醋酸菌和笋醋自然发酵的醋酸菌为发酵菌种,采用纯化培养、产酸定性试验初筛出4株醋酸菌。再经过耐酒精试验,产酸速度试验和遗传稳定性试验,得到一株醋酸菌Z2。结果表明:确定醋酸菌Z2产酸速率快、产酸酸度高,遗传较稳定,对其进行16Sr DNA测序分析鉴定为巴氏醋酸杆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保华  宋小飞  艾小云  王有柱  郝捷  
 采用腹腔注射染毒法,将体重(16±1)g的性成熟期公鼠随机分为高剂量(1/10LD50)、中剂量(1/50LD50)、低剂量(1/250LD50)染毒组和溶剂对照组,每组10只,高、中、低剂量染毒组于试验的第0,3,6,9和12天以0.01mL/g注射量,分别腹腔注射1.20,0.24,0.048g/L的醋酸铅[Pb(CH3COO)2·3H2O]溶液,对照组注射灭菌蒸馏水。30d后,处死小鼠,采集输精管精子,研究醋酸铅对小鼠精子的发生毒性。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公鼠的睾丸、附睾湿重及其与体重的比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2)采用输精管精子进行精子发生毒性检验是可行的;(3)各试验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漆小华  蒲俊文  李雍  姚胜  
为了制备桉木醋酸纤维,以得到高α-纤维素的浆粕工艺,该文首先对桉木蒸煮工艺进行了研究。对比硫酸盐法(KP)、加蒽醌(AQ)的硫酸盐法以及加AQ+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BS)的硫酸盐法蒸煮方法发现:AQ的加入有利于保护碳水化合物,使得率提高1.09%,KMnO4值降低23.13%,α-纤维素含量提高3.72%;ABS能促进药液渗透。同时,实验采用10%NaOH预处理桉木片,再进行KP+AQ蒸煮。结果表明:NaOH预处理硫酸盐-蒽醌浆的α-纤维素含量比未预处理浆的高0.74%,甚至比KP浆高3.55%,且能有效去除木素,使KMnO4值下降3.81%,比KP浆的KMnO4值下降24.63%。其后对D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岩  
羰基合成法醋酸生产技术是国际上先进的醋酸生产方法,由于该装置具有较高的风险,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可能性非常大。因此,文章针对该醋酸生产装置,采用蒙德法对其进行定量评价,得到各单元的危险程度,从而提出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为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实用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韦铮  王逯屏  李建章  
通过正交实验和综合评分的方法,对影响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元共聚乳液性能的7个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三元共聚乳液的优化配方。结果表明,乳化剂特别是聚乙烯醇的种类与用量是影响共聚乳液性能的最重要因素。加入少量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对改善醋酸乙烯酯均聚乳液的耐水性作用明显。从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看出,共聚乳液在固化过程中聚合物分子间有交联反应发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韦铮  王逯屏  
本文研究共聚乳液的聚合工艺条件,选择改性单体。实验结果用综合评分方法进行分析表明,醋酸乙烯酯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元共聚制得的乳液,对提高醋酸乙烯酯均聚乳液的耐水性胶接强度和其他性能的综合效果最好。醋酸乙烯酯与顺丁烯二酸酢或顺丁烯二酸的乳液共聚合反应很难正常进行,所得产物转化率低,无应用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保华  王建华  史志诚  刘金龙  王强  
采用饮水染毒法研究碱式醋酸铅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内发育的毒性。将体重 (1 5± 2 ) g的母鼠随机分为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染毒组和对照组。从试验的第 1天起 ,染毒组小鼠分别于下午 1 7:0 0至次日上午 8:0 0自由饮用 5 .0 ,1 .0和 0 .2 g/L醋酸铅溶液 ,次日上午 8:0 0至下午 1 7:0 0更换为自来水 ,如此循环 ,持续 2 1 d;对照组小鼠一直自由饮用自来水。染毒结束后 ,进行正常饲喂、饮水至试验结束。从第 2 6天开始对小鼠进行超排 ,超排小鼠分别在注射 h CG后的 4 8,72和 96 h回收输卵管及 /或子宫胚胎。结果显示 ,在注射 h CG后 ...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耿少辉  陈宇坤  包宇  陈伟姣  张颖茜  王蕾  
研究用盖玻片、滤纸和盖玻片+擦镜纸3种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点样方法对电泳结果的影响,评价盖玻片与擦镜纸相结合的新型点样方法在教学实验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3组的蛋白质相对含量有无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盖玻片+擦镜纸组的电泳结果优于其他2种,3组的蛋白质相对含量无明显差异;盖玻片与擦镜纸相结合的点样方法较单纯使用盖玻片或滤纸的点样方法点样成功率有很大提高,出现的不良结果较少,能有效解决学生在电泳实验操作中的点样问题,可在教学实验中推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晓红  杨利国  
根据Martindale药典中的体外释放方法 ,研究分别含醋酸氟孕酮 (FGA) 30 ,4 0和 5 0mg的“羊乐”和法国产品Synchropart在 12d内释放FGA的规律。结果发现 ,3种规格的“羊乐”和Synchropart中FGA每天释放量均呈下降趋势 ,12d内各剂量组释放量的平均值分别为 2 0 1± 1 0 3,2 2 0± 1 2 2 ,3 2 1± 0 88和 2 0 9± 0 4 0mg·d-1。在第 3和第 4天 ,各剂量组FGA释放量达到高峰 ,以后释放量逐渐降低 ,至第 12天各剂量组的释放量最低。回收实验中 ,各剂量组的回收率分别为 88 2 3% ...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国军  王高学  潘厚军  石存斌  吴淑勤  
研究了酸性α-醋酸萘酯酶染色法在鳜细胞免疫水平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用不同比重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对鳜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进行分离,结果表明比重为1.080的分离液可最大程度地将鳜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分离出来。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染色法对分离出的淋巴细胞进行染色,结果显示最佳的染色条件为在pH6.0~6.5的孵育液中37℃孵育90 m in,然后2%甲基绿37℃复染10 m in,酸性α-醋酸萘酯酶阳性细胞胞核被染成绿色而胞浆被染成红色,阴性细胞胞核和胞浆都被绿染。对正常未免疫鳜与嗜水气单胞菌脂多糖和鳜病毒主要衣壳蛋白免疫一周后的鳜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计数,结果酸性α-醋酸萘酯酶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相和  宁红梅  李冲  陈玲丽  孔令芸  葛亚明  
【目的】研究醋酸铅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效应,以明确铅的毒性作用机制及其作用的靶器官。【方法】对小鼠经口灌胃不同剂量醋酸铅溶液,利用Bliss法检测醋酸铅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铅组、中铅组和高铅组,分别饮用含醋酸铅0(对照组),2.4(低铅组),4.8(中铅组)和9.6(高铅组)mmol/L的去离子水9d,记录饮毒0和9d时小鼠的体质量,于处理后10d采集小鼠大脑、心脏、肺、肝脏、脾脏和肾脏,称其质量,计算脏器指数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醋酸铅对小鼠的LD50为10 562mg/kg。小鼠体质量随醋酸铅剂量的增加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低铅组小鼠肾脏指数显著增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厚德  刘玉环  阮榕生  彭红  张锦胜  
为了提高常压醋酸法分离毛竹木质素的效率,深入了解过程中醋酸法毛竹木质素化学结构特征,采用单因素逐步优化方法得出最佳的毛竹木质素分离条件为:醋酸溶液浓度90%,硫酸用量3%,液固比12:1,在106℃下保温时间2.5h;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及磁共振波谱等检测结果表明:毛竹磨木木质素与醋酸木质素主要化学官能团和化学键基本一致,基本化学结构保存完好,但醋酸木质素酚羟基增多,化学活性增强,有利于更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泽晓  张彦明  韩雪清  林祥梅  侯义宏  黄新  
【目的】为建立醋酸甲羟孕酮(MPA)快速准确的免疫学分析技术,对MPA人工抗原的合成鉴定进行研究。【方法】将MPA肟化后与琥珀酸酐反应制得MPA半琥珀酸(MPA-HS),然后通过碳二亚胺法将MPA-H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合成人工抗原MPA-BSA,并采用紫外全波长扫描法、SDS-PAGE法、ELISA检测法和动物免疫试验对其进行鉴定。【结果】MPA与BSA的偶联比为8∶1时,合成的人工抗原MPA-BSA具有良好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结论】成功合成了人工抗原MPA-BSA,为进一步的MPA免疫学分析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