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11)
- 2023(11022)
- 2022(9353)
- 2021(8416)
- 2020(7344)
- 2019(16769)
- 2018(16332)
- 2017(32120)
- 2016(17665)
- 2015(19914)
- 2014(19816)
- 2013(20022)
- 2012(18547)
- 2011(16796)
- 2010(16614)
- 2009(15828)
- 2008(15679)
- 2007(14050)
- 2006(11835)
- 2005(10456)
- 学科
- 济(76096)
- 经济(76010)
- 管理(53787)
- 业(53421)
- 企(43860)
- 企业(43860)
- 方法(42521)
- 数学(38951)
- 数学方法(38692)
- 财(21197)
- 农(19100)
- 贸(17338)
- 贸易(17335)
- 中国(17287)
- 易(16909)
- 学(15417)
- 业经(14451)
- 务(14139)
- 财务(14102)
- 财务管理(14070)
- 企业财务(13383)
- 制(13088)
- 农业(12548)
- 地方(12291)
- 融(12253)
- 金融(12251)
- 银(12217)
- 银行(12159)
- 行(11444)
- 环境(10484)
- 机构
- 大学(263386)
- 学院(260725)
- 济(110782)
- 经济(108754)
- 管理(101715)
- 理学(89031)
- 理学院(88085)
- 管理学(86656)
- 研究(86454)
- 管理学院(86197)
- 中国(68551)
- 科学(54581)
- 京(53486)
- 农(53464)
- 财(50116)
- 所(45058)
- 业大(44505)
- 农业(42991)
- 中心(41700)
- 研究所(41326)
- 财经(41270)
- 江(37839)
- 经(37709)
- 经济学(35451)
- 北京(33019)
- 经济学院(32563)
- 财经大学(31061)
- 院(30268)
- 范(30090)
- 州(30039)
- 基金
- 项目(180368)
- 科学(141172)
- 基金(134181)
- 研究(121394)
- 家(119895)
- 国家(118982)
- 科学基金(101098)
- 社会(79024)
- 社会科(75273)
- 社会科学(75248)
- 基金项目(71381)
- 省(69615)
- 自然(68737)
- 自然科(67250)
- 自然科学(67225)
- 自然科学基金(66106)
- 划(59693)
- 资助(56220)
- 教育(56139)
- 编号(45924)
- 重点(40842)
- 部(40564)
- 创(37440)
- 发(37245)
- 科研(36376)
- 成果(35808)
- 计划(35591)
- 创新(35152)
- 教育部(34475)
- 大学(33450)
共检索到368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小亚 卜永祥 徐燕
我国已连续七次下调利率 ,以 1 998年为界 ,前三次利率下调的基本特征是“恢复性调整” ,即适应物价由高走低的变化。后四次利率下调则是“调控性调整” ,主要针对 1 997年 1 0月以来我国首次出现物价负增长的现象 ,央行试图适度放松银根。本研究采用月度数据 ,分段对比分析。实证结果表明 :(1 )在 1 995年 1月— 1 999年 1 0月期间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和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弹性不是表现在总量变动上而是表现在结构变动上。 (2 )影响储蓄变动的第一因素是股市变动 ,其次是个人收入 ,再次是利率 ;影响金融机构贷款变动的第一因素是金融机构存款的变化 ,其次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动...
关键词:
利率下调 储蓄 贷款 货币供应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息,曾志斌
本文就降息对居民存款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实证分析。从抑制存款增长幅度方面进行建模、回归、实证分析,并对回归的结果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就降息对扩大内需作用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
储蓄存款 实证分析 降息 内需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谢太峰 路伟
本文采用中国1998—2012年数据,运用数量经济方法,在单整检验的基础上,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并进行VAR模型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贷款利率和国民收入对中国房地产价格存在着不同的影响,即货币供应量增加会迅速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国民收入增加会轻微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贷款利率的提高会持续降低房地产价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斌 尹竹
准确应用货币政策调控消费市场意义重大,文章运用AVR模型研究货币供应量对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流通中现金供应量存在着长期的正向均衡关系,与活期存款量存在着长期的负向均衡关系,且相互之间均不构成格兰杰原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受现金供应量的冲击较小,主要靠自身的贡献。
关键词:
货币供应 社会消费 动态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顺飞 谢圣远
文章运用VAR模型研究货币供应量和准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量、准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从短期看,货币供应量是GDP的格兰杰原因,准货币供应量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从长期看,货币供应量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准货币供应量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货币供应量对GDP的贡献逐步递增。
关键词:
货币供应 经济增长 相互影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孙皓原 赵东明 李贤文
货币市场基金通过进入同业拆借和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进入其他银行的账户,并继续进行存款创造,产生货币扩张效应,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本文对我国货币市场基金2004年至2006年3月的净值与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扩张效应十分明显。
关键词:
货币市场基金 乘数效应 货币供给量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孔立平
外汇储备规模巨大、货币供应量持续增加与物价水平不断攀升已成为我国经济中突出的现象。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了外汇储备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根据货币数量论外汇储备增长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从而间接导致物价上涨。但从我国的数据来看,由于近几年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来消除外汇储备增长对货币投放增加的压力,CPI并未出现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而大幅持续上涨的趋势。因此外汇储备的增长只能是物价上涨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关键词:
外汇储备 货币供应量 物价水平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小花
我国居民的"高储蓄,低消费"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居民作为宏观经济重要的微观基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最终落脚点,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对货币政策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居民消费储蓄行为这一微观主体行为为基础,选用2000年第四季度至2014年第一季度的季度数据,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红兵
国内外的经济发展表明,货币政策与经济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利用1995年第一季度至2007年第四季度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的货币与产出有着显著的关系,而且货币变动是引起产出变动的原因。这表明在我国,货币是非中性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耿中元 曾令华
理论分析表明,就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相关性标准而言,狭义货币供应量M1优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实证结果表明:M1、M2均与产出和物价之间存在协整关系,M1是实际GDP、物价水平变化率的格兰杰原因,M2与实际GDP、物价水平变化率则互为格兰杰原因;物价水平变化率对M1冲击具有持久的正向响应,对M2冲击无正向响应。实际GDP对M1冲击有显著、持久的正向响应,对M2冲击有不稳定的正向和负向响应。因此,我国仍应以M1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将M2作为观测目标。
关键词:
M1 M2 相关性 中介目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乔桂明 刘钟鸣 郑晓玲
2006年初,我国股市走出了一波大牛市。与此同时,由于外汇占款而被迫投放到市场中的货币数量较前几年也庞大了许多,因此,"流动性过剩"的说法便成为了解释这波大牛市的一个重要理由。本文试图从货币供应量与股市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利用计量经济学的VAR模型,通过综合运用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来探求目前我国这波大牛市是否由于"流动性过剩"而导致,现阶段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与股市之间到底有没有强烈的内在联系。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股市上涨与货币供应过多之间关系不大,股市上涨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未来股市的预期。
关键词:
VAR 货币供应量 股市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新功
影子银行运用自身信用创造功能向社会增加了信贷供给,实际扩大了货币供应量,这对当前我国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产生了冲击,影响了货币政策调控效果。采用1992-2010年的年度数据建立相应的VAR模型,实证研究影子银行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动态关系,根据实证结论并结合我国当前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采用信用总量主导的货币政策降低影子银行影响;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弱化货币总量波动;规范银行理财业务降低金融风险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冯中圣
从我国金融改革的走向看,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要逐步转向货币供应量控制,所谓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国家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共同运作最终向市场提供货币的数量。以流动性为标准,我国货币供应量现在一般划分为M_0、M_1、M_2三个层次。目前在我国,如果不特别指明,货币供应量一般是指M2。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尚学 申琳
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一个时期最突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货币政策应当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体系中重要的中介指标,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地影响就业目标,可以通过分析货币供应量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得到量化说明。本文以此为立足点,通过构建基于全部OECD国家的年度面板数据回归模型、部分OECD发达国家季度面板数据的LSDV模型讨论失业率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两者在统计上存在显著的"U"型非线性关系,在未达到最优货币供给上限时货币供给能够降低失业,但超过界限后则会加重失业。分析结果说明,以货币政策解决失业问题是可行的,关键在于对货币供应操作的正确把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