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14)
- 2023(9088)
- 2022(7511)
- 2021(6697)
- 2020(5545)
- 2019(12521)
- 2018(11802)
- 2017(21920)
- 2016(12258)
- 2015(13495)
- 2014(13023)
- 2013(12785)
- 2012(12049)
- 2011(10927)
- 2010(10977)
- 2009(9950)
- 2008(10008)
- 2007(8967)
- 2006(7947)
- 2005(6917)
- 学科
- 济(49299)
- 经济(49223)
- 管理(36119)
- 业(34224)
- 企(27629)
- 企业(27629)
- 方法(23124)
- 数学(20319)
- 数学方法(20072)
- 学(14248)
- 农(13622)
- 财(12883)
- 中国(12613)
- 业经(11370)
- 贸(10270)
- 贸易(10266)
- 易(9940)
- 农业(9514)
- 制(8657)
- 技术(8478)
- 地方(8429)
- 环境(8102)
- 务(7684)
- 财务(7677)
- 财务管理(7657)
- 划(7361)
- 企业财务(7345)
- 融(7305)
- 金融(7303)
- 理论(7266)
- 机构
- 大学(187864)
- 学院(183544)
- 济(72333)
- 经济(70991)
- 研究(69318)
- 管理(66920)
- 理学(59194)
- 理学院(58379)
- 管理学(57024)
- 管理学院(56722)
- 中国(49315)
- 科学(48558)
- 农(46153)
- 京(40249)
- 所(38041)
- 农业(37340)
- 业大(36798)
- 研究所(35543)
- 财(31205)
- 中心(29909)
- 江(27529)
- 财经(25536)
- 院(24980)
- 农业大学(24737)
- 北京(24628)
- 范(23462)
- 经(23418)
- 师范(22980)
- 省(22476)
- 经济学(22300)
- 基金
- 项目(133725)
- 科学(104390)
- 基金(98985)
- 家(92311)
- 国家(91595)
- 研究(85169)
- 科学基金(75993)
- 社会(55299)
- 自然(53539)
- 基金项目(52538)
- 社会科(52413)
- 社会科学(52397)
- 自然科(52352)
- 自然科学(52327)
- 省(52041)
- 自然科学基金(51441)
- 划(45668)
- 资助(40175)
- 教育(39064)
- 重点(31349)
- 编号(30217)
- 计划(28943)
- 部(28928)
- 发(28309)
- 创(28217)
- 科研(26956)
- 创新(26513)
- 科技(25896)
- 业(25000)
- 国家社会(23705)
共检索到262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梁政远 安丽娜 董在杰 缪凌鸿 徐跑 谢庄
将丁香油以不同的体积比加入40 L水中制备成不同浓度梯度的麻醉剂,并分别在不同水温下对不同规格的罗非鱼进行了麻醉试验。结果显示,28℃水温时,随着丁香油浓度由0.05 mL/L增加到0.15 mL/L,罗非鱼麻醉、恢复时间均缩短。在0.1 mL/L浓度下,随着水温从21℃升高到28℃,罗非鱼麻醉、恢复时间也缩短。对罗非鱼成鱼作血液分析结果表明,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麻醉中的变化均分别与麻醉前、麻醉后变化差异显著(P
关键词:
丁香油 麻醉 罗非鱼 血液检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包杰 姜宏波 卢焕云 燕伟山 于业辉
为了研究丁香油对泥鳅的麻醉效果,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丁香油的浓度、温度和体重对泥鳅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1)在水温(16±0.5)℃条件下,丁香油浓度在40~140mg·L-1范围内,泥鳅的麻醉时间随丁香油浓度的升高而缩短;苏醒时间随丁香油麻醉浓度的增加而延长。(2)温度和浓度对泥鳅麻醉时间均有显著影响,二者间交互作用不显著。在16~28℃温度范围内,泥鳅的麻醉时间在浓度60mg·L-1和80mg·L-1处理组中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温度对泥鳅的苏醒时间有显著影响,浓度对苏醒时间无显著影响,二者间交互作用不显著。泥鳅苏醒时间在浓度60mg·L-1和80mg·L-1处理组中也均随温度的...
关键词:
丁香油 泥鳅 麻醉 浓度 温度 体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维鑫 崔爱君 徐永江 李海宁 柳学周 王滨 姜燕 刘新富
黄条(鱼师)(Seriola aureovittata)是一种全球水域广泛分布的具有长距离洄游特性的大型大洋性鱼类,其生性凶猛、游泳速度快,人工养殖条件下对环境刺激的应激反应强烈。为开发适宜黄条(鱼师)实验和生产操作的低应激处理技术,采用实验生态学、生理学手段,首次研究了 2种温度条件下(20℃和24℃)、2种麻醉剂(MS-222和丁香油)对1龄黄条(鱼师)的麻醉效果,通过行为判别与生理指标分析(皮质醇、肾上腺素和葡萄糖的水平),确定了 2种麻醉剂对黄条(鱼师)的最适麻醉时间、复苏时间和麻醉剂量。根据黄条(鱼师)麻醉和复苏时的行为特征,将麻醉过程分为7个时期,复苏过程分为6个时期。在水温为20℃和24℃时,MS-222麻醉黄条(鱼师)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00~120和100 mg/L,而丁香油的最佳浓度均为40 mg/L。在此条件下,实验鱼均可在3 min之内入麻,5min之内复苏。随着麻醉剂浓度的增加,黄条(鱼师)入麻时间呈缩短趋势,复苏时间呈延长趋势。水温的升高降低了入麻时间,而对复苏时间无明显影响。在水温20℃和24℃条件下,40 mg/L的丁香油麻醉黄条(鱼师)后,血清皮质醇水平分别于6 h和12 h达峰值;在水温24℃条件下,100 mg/L的MS-222麻醉黄条(鱼师)后,血清肾上腺素水平于12 h达峰值,其他各实验组血清肾上腺素、葡萄糖和皮质醇水平均在24 h达峰值。2种温度条件下,实验鱼血清中3种应激相关生理指标在复苏72 h后均显著降低至初始水平以下。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规范化的黄条(鱼师)实验与养殖生产操作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小雷 胡王 马朝彬 凌俊 段国庆 鲍凯
将丁香油添加到蟹黄鲜虾酱中,25℃贮藏180 d,通过对贮藏过程中丙二醛含量、总巯基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呈味物质含量的变化进行定期检测,并结合滋味物质的味道强度值和味道当量的变化探索丁香油对蟹黄鲜虾酱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丁香油能够抑制丙二醛的生成、总巯基的降低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分解;在呈味物质方面,添加丁香油的蟹黄鲜虾酱呈味核苷酸、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味精当量值显著高于不添加丁香油的蟹黄鲜虾酱。研究表明,丁香油对蟹黄鲜虾酱贮藏过程不仅具有抗脂肪和蛋白质氧化的作用,还能够提高蟹黄鲜虾酱的贮藏稳定性和风味。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汤保贵 杨思楷 郑素碧 倪芙镕 周星星 徐月容 谢伟莹
分别用3个浓度梯度的MS-222和苯唑卡因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6.050 0±1.710 3)g进行6 h浸泡式麻醉(水温30.7~32.3℃),然后抽取尾部静脉血,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重点分析了与生物携氧功能密切相关的6个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1)较高浓度(25 mg/L、40 mg/L)MS-222导致红细胞数目(Er)升高,而苯唑卡因导致该值大幅下降;(2)两种麻醉剂对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都无显著影响,且MS-222处理后,血液的血红蛋白浓度(Hb)也无明显变化,但经苯唑卡因麻醉处理后,Hb显著下降,且降幅随药物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汤保贵 杨思楷 郑素碧 倪芙镕 周星星 徐月容 谢伟莹
分别用3个浓度梯度的MS-222和苯唑卡因对尼罗罗非鱼(6.0500±1.7103g)进行6h浸泡式麻醉(水温30.7~32.3℃),然后抽取尾部静脉血,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重点分析了与生物携氧功能密切相关的6个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1)较高浓度(25mg/L、40mg/L)MS222导致红细胞数目(Er)升高,而苯唑卡因导致该值大幅下降;(2)两种麻醉剂对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都无显著影响,且MS222处理后,血液的血红蛋白浓度(Hb)也无明显变化,但经苯唑卡因麻醉处理后,Hb显著下降,且降幅随药物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祖功 夏德全 吴婷婷
挑选大小相近的奥利亚罗非鱼270尾,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基础日粮)、盐酸半胱胺(CHS)组(基础日粮+150 mg.kg-1CHS)、二氢吡啶(D il)组(基础日粮+100 mg.kg-1D il),试验期为32 d,分别于试验开始第1、15和32天测定体重、激素水平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HS组、D il组雄鱼日增重分别提高40.3%、18.1%(P<0.05),特定生长率提高32.8%、16.7%(P<0.05),血中GH水平提高33.0%、11.6%,T3水平提高28.5%、40.4%,睾酮水平提高35.3%、28.7%;雌鱼日增重分别提高15.5%、25....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金琳 邵勇钢 邵凡 李俊英 凌遥 李红伟 吴常信
为研究去势对公鸡激素及其血常规指标的影响,采用日本SYSMEX-XS-800i血细胞分析仪和γ-911全自动放免计数仪,测定白来航公鸡和寿光公鸡在早期(9周龄)和晚期(17周龄)去势前后血常规指标和血液激素含量,比较各参数种间、种内差异。结果表明:白来航公鸡和寿光公鸡中,不论是在早期(9周龄)还是晚期(17周龄)去势条件下,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均是对照组极显著高于去势组(P<0.01);在早期去势条件下,2个品种公鸡血清中雌激素(E2)含量,去势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无论在早期还是晚期去势条件下,2个品种公鸡血清中雄激素(T)的含量,对照...
关键词:
公鸡 去势 血常规 激素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刘长琳 李继强 陈四清 何力 庄志猛 张岩 秦显明
研究了在20~21℃水温下丁香酚对半滑舌鳎成鱼的麻醉作用。根据鱼体在最终麻醉状态和复苏过程中的行为特征,把麻醉程度分为6个时期,复苏过程分为4个时期。鱼体最终麻醉程度不超过3期时,呼吸频率略微增加,到4期时呼吸频率才明显下降。丁香酚麻醉半滑舌鳎成鱼的有效浓度为40~80mg/L,在此范围内,丁香酚浓度越高鱼体达到4期的麻醉时间越短,但复苏时间没有明显差别。丁香酚浓度在40~60mg/L之间时,最长麻醉保活时间>20min;当丁香酚浓度≥80mg/L时,最长麻醉保活时间<8min,鱼体入麻时间与死亡时间的边界很窄,麻醉后应立即进行复苏,否则会导致鱼体死亡。
关键词:
丁香酚 半滑舌鳎 麻醉 有效浓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建明 田甜 姜伟
【目的】为研究丁香酚对长薄鳅幼鱼的麻醉效果。【方法】在水温(22±1)℃条件下,以不同质量浓度的丁香酚对长薄鳅幼鱼的麻醉效果进行研究。【结果】20~120 mg/L质量浓度的丁香酚均能使长薄鳅进入麻醉期,且麻醉浓度与平均入麻时间呈负相关,与平均复苏时间呈正相关;丁香酚质量浓度在20~40 mg/L时,长薄鳅的呼吸频率在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之后,呼吸频率趋于稳定,当增加至60~120 mg/L时,其呼吸频率经历小幅上升之后,均呈现直线下降趋势,并进入休克期;以60 mg/L丁香酚将长薄鳅麻醉后再在空气中进行暴露,暴露时间与复苏时间呈负相关,暴露时间在2~24 min范围内的复苏率为100%,72 h存活率均为100%,当时间增加至26 min时,复苏率降低至70%,72 h存活率仅为40%;采用10 mg/L丁香酚麻醉液或经60 mg/L的丁香酚麻醉后立即转入10 mg/L丁香酚麻醉液连续浸泡10 h,可使长薄鳅进入镇静期,且对试验鱼影响较小,推荐作为长薄鳅幼鱼长途运输模式。【结论】40~60 mg/L的丁香酚麻醉液是长薄鳅幼鱼的理想麻醉浓度。
关键词:
丁香酚 长薄鳅 幼鱼 麻醉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严银龙 施永海 张海明 徐嘉波 刘永士
研究了MS-222、丁香酚2种麻醉剂对人工繁养刀鲚(Coilia naSuS SChlegel)幼鱼的麻醉效果,探索了2种麻醉剂在安全浓度下麻醉后刀鲚幼鱼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并运用该2种麻醉剂的适宜剂量对刀鲚幼鱼进行了运输实验。麻醉实验表明:(1)理想MS-222浓度为150 Mg/l,理想丁香酚麻醉剂浓度为30 Mg/l;(2)经MS-222浓度为150 Mg/l深度麻醉后,适宜的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新建 高腾云 常智留 席进华
用36头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按配对原则分为对照组、烟酸组和烟酸铬组,进行65 d的饲养试验。对照组为基础混合精料,烟酸组在混合精料中添加800 mg/kg的烟酸,烟酸铬组在混合精料中添加10 mg/kg的烟酸铬。结果表明:在夏季热应激条件下,烟酸和烟酸铬使奶牛的粗饲料采食量增加,产奶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86%和12.02%(P<0.05);烟酸铬组提高乳脂5.0%、乳蛋白2.8%、非脂固形物1.8%;烟酸和烟酸铬使血清PRL、T3、T4激素水平上升(P0.05);烟酸对血清COR水平无显著影响,烟酸铬使血清COR水平降低8.80%(P<0.0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广朋 庄平 章龙珍 徐滨
设置5个麻醉组(15~35 V)与1个对照组(0 V),研究直流电麻醉对西伯利亚鲟幼鱼血液13项生化指标的影响。随着电压强度升高,西伯利亚鲟麻醉组总蛋白与白蛋白质量浓度逐渐升高,35 V组总蛋白质量浓度显著高于15 V组与20 V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浓度在15 V组中最低,在35 V组最高,35 V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与15 V组。对照组总胆固醇浓度为(2.35±0.69)mmol/L,15 V组与35 V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对照组血糖浓度为(2.21±0.30)mmol/L,低于各麻醉组的浓度。尿素与总胆红素浓度在15 V组最低,35 V组最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与乳酸脱...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直流电 生化指标 电压强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腾云 王艳玲 韩正康 杨雪峰 王老七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选择育肥期肉牛 15和 16头 ,试验组日粮中以每千克体重 2 0mg剂量添加半胱胺。结果表明 :使用半胱胺的前 2 4d对育肥期公牛增重明显 ,对阉牛不明显 ;在以后的 12d中对公牛和阉牛的促增重效果均不明显 ;日粮采食量无明显差别。半胱胺使育肥公牛的血清甲状腺素水平显著上升且生长激素保持较高水平
关键词:
半胱胺 肉牛 增重 激素水平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郝长杰 庄平 赵峰 张涛 黄晓荣 方可菲 蒋俊
为研究MS-222和丁香酚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幼鱼的麻醉效果,选择体质量为(71.37±3.24)g的幼鱼进行实验。根据暗纹东方鲀幼鱼麻醉和复苏时的主要行为特征,将麻醉过程分为6期,复苏过程分为4期。结果显示:随着两种麻醉剂浓度的升高,幼鱼的麻醉时间逐渐缩短,复苏时间逐渐延长;MS-222和丁香酚分别在浓度60 mg·L~(-1)和30 mg·L~(-1)时,幼鱼的最终麻醉程度达到麻醉6期(延髓麻醉期);MS-222浓度在120~140 mg·L~(-1)、丁香酚浓度在60~70 mg·L~(-1)时,幼鱼均可在3 min内麻醉、5 min内复苏;随着水温的上升,幼鱼的麻醉时间和复苏时间均呈现缩短的趋势。幼鱼进入麻醉6期后,随着暴露在空气中时间的增加,MS-222处理组幼鱼的复苏时间先缩短后延长,暴露25 min时复苏时间已超过对照组(未暴露),此后复苏时间明显增加,幼鱼成活率为100%;丁香酚处理组幼鱼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延长持续上升,暴露6 min后复苏时间上升趋势加快,暴露15 min之前幼鱼成活率为100%,暴露20 min时幼鱼成活率降低到80%。研究表明,120~140 mg·L~(-1)的MS-222和60~70 mg·L~(-1)的丁香酚均对暗纹东方鲀幼鱼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具有麻醉时间短、复苏快的特点,两者均可作为暗纹东方鲀幼鱼的理想麻醉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