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87)
- 2023(14546)
- 2022(12641)
- 2021(11722)
- 2020(9753)
- 2019(22418)
- 2018(22264)
- 2017(42527)
- 2016(22739)
- 2015(25803)
- 2014(25768)
- 2013(25610)
- 2012(23792)
- 2011(21766)
- 2010(22016)
- 2009(20502)
- 2008(20013)
- 2007(17869)
- 2006(16006)
- 2005(14387)
- 学科
- 济(112515)
- 经济(112404)
- 管理(67123)
- 业(59520)
- 企(50891)
- 企业(50891)
- 方法(45830)
- 数学(38773)
- 数学方法(38212)
- 中国(26036)
- 学(24711)
- 地方(24314)
- 农(23587)
- 财(22812)
- 业经(22601)
- 理论(18646)
- 制(17390)
- 和(16332)
- 贸(16327)
- 贸易(16316)
- 农业(15878)
- 易(15700)
- 环境(15504)
- 地方经济(14959)
- 融(14789)
- 金融(14788)
- 银(14486)
- 银行(14446)
- 技术(13820)
- 行(13810)
- 机构
- 大学(341188)
- 学院(335972)
- 济(139570)
- 经济(136527)
- 管理(131462)
- 研究(115315)
- 理学(113495)
- 理学院(112206)
- 管理学(110053)
- 管理学院(109451)
- 中国(85243)
- 京(73496)
- 科学(70990)
- 财(62856)
- 所(58041)
- 研究所(52720)
- 中心(51299)
- 农(50381)
- 财经(50332)
- 江(48979)
- 业大(48316)
- 北京(46896)
- 经(45618)
- 范(45386)
- 师范(44979)
- 经济学(42886)
- 院(41540)
- 州(39974)
- 农业(39266)
- 经济学院(38205)
- 基金
- 项目(223963)
- 科学(175813)
- 研究(163380)
- 基金(162852)
- 家(141426)
- 国家(140288)
- 科学基金(120411)
- 社会(103334)
- 社会科(97897)
- 社会科学(97870)
- 省(86040)
- 基金项目(85718)
- 自然(77875)
- 自然科(76051)
- 自然科学(76035)
- 教育(74806)
- 自然科学基金(74647)
- 划(72330)
- 资助(67883)
- 编号(65696)
- 成果(54133)
- 重点(49895)
- 部(49196)
- 发(47381)
- 课题(45513)
- 创(45481)
- 教育部(42521)
- 国家社会(42445)
- 创新(42400)
- 大学(42226)
- 期刊
- 济(159687)
- 经济(159687)
- 研究(105008)
- 中国(63972)
- 学报(54088)
- 管理(51343)
- 科学(49231)
- 财(47550)
- 农(45689)
- 大学(41321)
- 学学(38526)
- 教育(38203)
- 农业(31759)
- 技术(30609)
- 融(27593)
- 金融(27593)
- 经济研究(26201)
- 财经(25775)
- 业经(23187)
- 经(22194)
- 问题(20130)
- 图书(18908)
- 技术经济(18109)
- 理论(16839)
- 业(16056)
- 科技(15887)
- 统计(15541)
- 现代(15178)
- 版(15173)
- 贸(15157)
共检索到504503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契夫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积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生祥 丛树海
本文通过建立宏观经济模型,分别测算了我国的理论财政政策乘数和实际财政政策乘数。测算结果表明,这两种财政政策的乘数值都不大,尤其是实际作用乘数的值明显偏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也不明显。就乘数的影响因素来看,其可能原因在于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过低,同时消费存在很大的刚性。根据上述乘数的测算值,我们还分别估算了在两种模型下财政政策的综合乘数效应。显然,财政政策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主要杠杆,其中政府购买支出是最主要的政策工具。此外,尽管理论和实际作用乘数相差很大,但两者最终形成的乘数效应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差不大,甚至财政政策的实际乘数效应在多数年份超过理论乘数效应。
关键词:
财政政策 理论乘数 实际乘数 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荣华
我国学术界对乘数理论的研究由来已久 ,改革开放以来 ,取得突破性进展。乘数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经济变量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 ,是国民收入变动量和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其客观性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 ,与社会制度无关。宏观经济调控必须利用乘数理论 ,包括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货币乘数和外贸乘数等。要研究乘数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现乘数体系的优化 ,以实现国民经济运行目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金山
本文测度各省四部门乘数及其差异。研究表明,各省乘数效应较小,存在“东部弱,中西部强”的区域特征;不同方法计算的乘数分布具有一致性。各区域存在不同的乘数发挥作用的阻塞因素。近年来乘数效应差异没有促进全国经济收敛而是加剧区域经济发散,且对东、中、西部地区收敛态势的影响不同。
关键词:
四部门乘数 省级经济 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天宇
传统的乘数理论忽视了收入分配因素,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中有很大局限性。论文以我国城镇居民微观消费行为的分析为基础,建立了引入收入分配因素的乘数效应模型,并根据我国近年来的统计数据作了验证,证实它与我国的经验是一致的。由此可以得出收入再分配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方向上具有一致性的政策结论.
关键词:
乘数效应 收入分配 消费函数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凯
我国的投资乘数研究张凯一、投资乘数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发表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其中,他首次提出投资乘数的概念,用以说明总投资的增加所带来的收入增加的倍数,根据凯恩斯的理论,投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式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俊
对外贸易可以通过乘数效应,对国民收入产生倍数作用来影响地区经济的运行。文章推导了开放经济下外贸乘数的公式,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温州的外贸乘数,讨论了影响温州外贸乘数的制约因素,同时,和浙江省的情况做了对比分析,并就提高温州外贸乘数提出了看法建议。
关键词:
外贸乘数 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进口倾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文雪冬
作者认为,货币供给乘数理论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理论,其中有许多疑点问题值得谨慎地提出来加以再思考。(1)把同一贷款不断转存所产生的存款都算作贷币供给,实质上是把同一笔存款和贷款同时重复算作了贷供给;(2)由于银行支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贷币流通速度,贷币供给乘数其实是一个贷币流通速度问题;(3)由于并汪存在贷币供给乘数,故调整存款准备率对贷币供给的影响远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猛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钱伯海
本文对投资乘数提出三点质疑 ,认为乘数作用不决定于边际消费倾向 ,而决定于直接消耗系数。作者分别从直接消耗c和新创价值 (v +m)两方面 ,就投资对收入变动的乘数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投资乘数 边际消费倾向 直接消耗系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人杰 车石林 谭静
以单个国家为对象研究货币乘数效用是现有研究的主要分析视角,但它忽略了现代经济联动特征;以多国经济数据为依据,以研究区域性货币乘数效用为逻辑起点,对区域性货币乘数进行分析及检验,其结论和建议将为多国货币政策合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区域性货币乘数 金融合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永刚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但技术创新乘数效应则是一个有待拓展的重要理论命题。技术创新通过扩散产生引致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技术创新扩散是技术创新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潜在使用者之间的传播、采用的过程。考察技术创新乘数效应的内在运行机理可以发现,技术创新乘数效应是通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联结经济和速度经济等形态生成的,并与福特制、丰田制和温特制等组织载体相耦合。研究技术创新乘数效应,有助于揭示当前我国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成效与不足,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技术创新效率提供有效的理论借鉴。当前,中国已成长为开放型经济大国,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道奎
投入产出分析中的乘数效应与凯恩斯意义下的乘数效应张道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100871)乘数概念最初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恩(R.F.Kahn)在1931年提出的。卡恩在《国内投资与失业的关系》中论述了就业乘数,即初级就业(公共工程支出增加引起的最初就...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勇
中日经济关系对中日经济、亚太地区甚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本文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技术,从宏观整体与产业细分的视角对中日间经济影响的乘数效应、溢出效应与反馈效应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从宏观整体视角看,中国对日本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和区域间反馈效应均大于日本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产业细分角度看,中国大部分产业的乘数效应、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大于日本,日本的汽车业和其他运输机械的乘数效应、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则强于中国。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