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61)
- 2023(18035)
- 2022(15335)
- 2021(14173)
- 2020(11818)
- 2019(26842)
- 2018(26432)
- 2017(50322)
- 2016(26985)
- 2015(30175)
- 2014(30164)
- 2013(30113)
- 2012(28095)
- 2011(25693)
- 2010(26183)
- 2009(24492)
- 2008(23093)
- 2007(20553)
- 2006(18550)
- 2005(17146)
- 学科
- 济(125756)
- 经济(125640)
- 管理(74363)
- 业(71179)
- 企(57741)
- 企业(57741)
- 方法(46184)
- 数学(39512)
- 数学方法(39064)
- 中国(38693)
- 地方(32750)
- 农(30663)
- 融(29057)
- 金融(29055)
- 银(27703)
- 银行(27641)
- 学(27245)
- 业经(27140)
- 财(27100)
- 行(26772)
- 制(23421)
- 农业(21451)
- 贸(19813)
- 贸易(19792)
- 理论(19126)
- 易(19061)
- 环境(18240)
- 地方经济(17991)
- 和(17976)
- 技术(17899)
- 机构
- 大学(388182)
- 学院(385737)
- 济(161014)
- 经济(157474)
- 管理(145896)
- 研究(142449)
- 理学(124266)
- 理学院(122788)
- 管理学(120622)
- 管理学院(119941)
- 中国(110867)
- 科学(87813)
- 京(85391)
- 所(73600)
- 财(73130)
- 研究所(66699)
- 农(65785)
- 中心(64022)
- 江(58772)
- 财经(57191)
- 业大(56766)
- 北京(55157)
- 范(52296)
- 经(51838)
- 师范(51732)
- 院(51723)
- 农业(51191)
- 经济学(49003)
- 州(47849)
- 经济学院(43707)
- 基金
- 项目(255905)
- 科学(200008)
- 研究(186744)
- 基金(183585)
- 家(161109)
- 国家(159753)
- 科学基金(135327)
- 社会(116841)
- 社会科(110733)
- 社会科学(110700)
- 省(100491)
- 基金项目(96395)
- 自然(87214)
- 自然科(85109)
- 自然科学(85087)
- 划(84828)
- 教育(84326)
- 自然科学基金(83545)
- 资助(76320)
- 编号(75444)
- 成果(62264)
- 发(59087)
- 重点(58241)
- 部(55441)
- 课题(53538)
- 创(53084)
- 创新(49594)
- 科研(48489)
- 国家社会(47923)
- 发展(47107)
- 期刊
- 济(188128)
- 经济(188128)
- 研究(123139)
- 中国(84489)
- 学报(62981)
- 农(60292)
- 科学(58299)
- 管理(56944)
- 财(54030)
- 融(47287)
- 金融(47287)
- 大学(47195)
- 教育(45223)
- 学学(44187)
- 农业(41210)
- 技术(34209)
- 经济研究(30640)
- 业经(28929)
- 财经(28618)
- 经(24607)
- 问题(23537)
- 业(21510)
- 图书(20672)
- 技术经济(19916)
- 科技(19559)
- 理论(19060)
- 贸(18030)
- 现代(17607)
- 世界(17547)
- 实践(17121)
共检索到606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郭道扬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大战略目标下,我国东、中、西部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正经历着亘古未有的变化。在创新驱动的巨潮中,我国东、中、西部金融和科技如何进行更深层次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这是研究区域科技金融和经济发展的学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中南民族大学翟华云教授的《区域科技金融发展水平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效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是这少数力作中具有突出学术研究价值的一部。
关键词:
高新技术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学敏
能源富集区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增长极,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能源富集区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与核心载体,关系着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早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政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西北地区能源蕴藏极为丰富,能源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却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生态与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功能布局使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西北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短期内将很难恢复,影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沈玉春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禹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文骞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茂森 冯海发
一部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力作──《农业剩余与工业化资本积累》评介杨茂森,冯海发农业剩余与工业化的资本积累问题,具体讲.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为工业化提供剩余积累的方式、数量及时间长度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李博士的专著《农业剩余与工业化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宋清华
武汉大学江春教授的新著《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回顾及反思》于2012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达66万多字,是一部全面回顾、梳理金融发展理论与文献的学术专著。作者对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灿
中国的经济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它进行系统的理论总结是中国理论界一个重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任务。2004年,英国人乔舒亚·库珀·雷默(Joshua Cooper Ramo)提出了与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相区别的"北京共识",以此概括中国发展道路的主要特征,至今仍有很大的国际反响,反映出国际上亦力图加深认识中国发展道路的内在特色。国际社会的各种"解读",反过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叶祥松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依靠投资驱动和初级要素专业化的产业发展战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投资驱动和初级要素专业化的产业发展战略本质上是粗放型增长模式,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中国相继超过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资源、环境与经济规模扩张的内在冲突日益加剧。为此,2012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重构经济发展动力机制是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根本路径,2015年中央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战略,旨在加快经济发展动力转换,实现经济增长由要素投入拉动向技术进步驱动转变,是提高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实现大国迈向强国的必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颢瀚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辉煌,苏北发展亦然。与此同时,苏北与苏中、苏南发展的差距问题,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同时成为省委省政府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重点。加快苏北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石桥
燕山大学职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齐经民先生的新版《职业经济学》(第二版)最近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反映我国职业经济学最新研究成果的著作。齐经民先生是我国职业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从1987年就开始对职业经济学进行研究。1993年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我国第一本《职业经济学》专著(第一版),初步建立起职业经济学理论框架体系。十余年来,齐经民先生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系统研究,其职业经济学理论日臻完善。新版《职业经济学》的内容更加充实,体系结构更加完善,主要有以下特点: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胡杰 安婷 曹馨予
对我国经济、金融和科技的互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利用1994—2010年我国经济、金融、科技的有关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对我国经济、金融和科技三者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经济、金融、科技三者呈非均衡发展,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金融和科技的发展速度;这种非均衡发展状态大大降低了整体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最后提出调整这种非均衡状态、使经济发展的速度及总量达到最优的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 科技进步 均衡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云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水平配合存在一定偏差。文章利用动态均衡分析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并以上海经济为例分析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均衡所形成良性的发展通道,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区域金融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明贤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机构无法有效满足农村产业发展和服务对象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主要表现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和网点较少、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偏低、金融产品体系设计与农村地区的实际需求难以匹配、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较为有限等方面。2006年,国家通过调整放宽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推动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就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