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68)
2023(17897)
2022(15295)
2021(14203)
2020(11758)
2019(27105)
2018(26878)
2017(51068)
2016(27335)
2015(30704)
2014(30790)
2013(30826)
2012(28852)
2011(26416)
2010(26651)
2009(24507)
2008(23952)
2007(21042)
2006(18916)
2005(17373)
作者
(80095)
(66499)
(65864)
(62870)
(42603)
(31729)
(30031)
(26036)
(25342)
(23913)
(22723)
(22480)
(21295)
(21242)
(20548)
(20539)
(19661)
(19034)
(19010)
(18991)
(16870)
(16330)
(16013)
(15354)
(14939)
(14911)
(14659)
(14418)
(13361)
(13083)
学科
(133603)
经济(133483)
管理(74287)
(70473)
(55787)
企业(55787)
方法(50375)
数学(43439)
数学方法(43003)
中国(37896)
(33078)
地方(32428)
业经(28155)
(26579)
(25601)
(23647)
贸易(23629)
(22863)
农业(22545)
(22118)
环境(19544)
(19528)
金融(19524)
(19521)
银行(19473)
(18969)
(18886)
地方经济(18731)
理论(18356)
技术(17887)
机构
大学(399278)
学院(395214)
(172870)
经济(169475)
管理(152499)
研究(145854)
理学(130552)
理学院(129015)
管理学(127008)
管理学院(126274)
中国(110217)
(87412)
科学(86577)
(75978)
(74010)
研究所(67040)
中心(63619)
(61649)
财经(60060)
(58215)
北京(56658)
业大(55081)
(54658)
(54191)
师范(53737)
经济学(53364)
(52654)
农业(47799)
经济学院(47748)
(46939)
基金
项目(262681)
科学(207560)
研究(194695)
基金(191189)
(166251)
国家(164906)
科学基金(140838)
社会(124978)
社会科(118578)
社会科学(118548)
基金项目(100343)
(100187)
自然(88665)
教育(88048)
自然科(86572)
自然科学(86554)
自然科学基金(84994)
(84957)
资助(79026)
编号(77991)
成果(64547)
(60401)
重点(59294)
(58683)
课题(54883)
(54172)
国家社会(52119)
创新(50654)
教育部(50493)
科研(49134)
期刊
(199451)
经济(199451)
研究(127309)
中国(83171)
学报(59502)
管理(59159)
科学(57363)
(57138)
(54705)
教育(45412)
大学(45379)
学学(42226)
农业(39882)
(37479)
金融(37479)
技术(35072)
经济研究(32973)
业经(30520)
财经(29969)
(25957)
问题(25808)
(21769)
(21408)
图书(21057)
技术经济(20996)
世界(20283)
国际(19646)
科技(18577)
理论(18445)
现代(18063)
共检索到612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于化东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变革尤其体现在区域经济差距扩大和落后地区经济增长潜能释放不足等问题上。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技术水平和社会发展基础差异颇大,区域不平衡发展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面对的核心、重大问题。如何通过产业转移提升我国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能力,进而有效助力落后地区后发优势的释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意义重大。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肃教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俊生  
以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产业转移无论对于转出地还是转入地,都具有功能放大的效应,但效应的范围及程度取决于转入地特定发展阶段所具有的吸收能力及其结构,并进而决定着产业转移的规模和范围。因此,基于能力结构的产业转移不仅是东西部大规模产业转移的前提,更是产业转移效应发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文章通过分析东西部特定发展阶段下产业转移与能力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能力结构的产业转移路径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兆洲  安康  桂文林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我国一项长期重要国策,也是社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空间计量模型与面板分析方法相结合,以我国省域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和所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同,对经济发展有持续显著正影响的因素有:人力资本、人口资本、市场化进程和财政支出等。据此本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凡  陈川  杨海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杲  李海鹏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推进产业有序转移、调整优化区域间投资结构和产业布局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格局的变化与产业转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费洪平  
以往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在很大程度只评价表现为潜在形态的资源优势,而忽视现实的生产力方面存在的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的障碍和制约因素。特别是对其中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是发展区域经济可以直接依靠的现实优势有所忽视。实际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与资源优势相比,大中型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更为重要,为此需要从企业地理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海军  黄峰  
基于2012—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混合回归模型分析金融科技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检验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机制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直接作用不显著,但存在较强的间接效应;(2)金融科技发展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效应最大,金融科技发展能有效推动欠发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警惕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如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等问题。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金融科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利用金融科技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爱儒  
文章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及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根据青海省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从总体上对青海省各地区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运用多指标评价体系,对青海省的经济差异进行综合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丽文  金浩  李晓珍  
改革开放前以强调“公平”为主的“均衡发展战略”及改革开放后以强调“效率”为主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都导致了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从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角度。提出要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应实行协调发展的战略,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目标及实施条件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剑  王威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高职教育以其知识、技术等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发展地方高职教育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引起人们的关注。分析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提出相关建议,对于高职教育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都有着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楼飞燕  
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要想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必须树立明确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找准办学定位,优化高职教育专业结构,适应经济结构调整需求,加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校企合作等多元化模式,更新高职教育人才培育观念。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力  
基于国际产业转移与珠三角产业转移背景引发的相关问题思考,文章旨在探讨广东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深入分析产业转移对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以及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具体影响,从而获得推动广东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东岳  
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前者决定着后者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规模,后者则有助于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其竞争力。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运行效率不断提高、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加大、交通运输能力提升和区域物流布局加快,但同时也表现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物流成本偏高、运行效率偏低,物流中心发展缓慢、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产业集中度较低、竞争力不强,物流市场成熟度较低、市场主体发展不充分,物流产业区域间差距巨大等几个方面,且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的相互促进作用发挥不明显。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快健全物流产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努力实现区域经济与物流供需的平衡、加强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薇  
本文主要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来探讨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的状况,对共生理论、物流园区合作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三个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对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共生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实证结论对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薇  
本文主要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来探讨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的状况,对共生理论、物流园区合作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三个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对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共生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实证结论对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