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33)
2023(12632)
2022(10496)
2021(9754)
2020(7872)
2019(18041)
2018(17170)
2017(31383)
2016(16305)
2015(18487)
2014(17889)
2013(17957)
2012(17276)
2011(16067)
2010(16199)
2009(15546)
2008(14401)
2007(12644)
2006(11820)
2005(11137)
作者
(45845)
(38523)
(37809)
(36763)
(24590)
(18285)
(17343)
(14843)
(14833)
(13610)
(13465)
(12734)
(12488)
(12446)
(12032)
(11973)
(11178)
(11119)
(11068)
(10342)
(9903)
(9212)
(9174)
(9002)
(8778)
(8707)
(8176)
(8039)
(7735)
(7509)
学科
(91211)
经济(91045)
管理(39203)
(38905)
中国(31931)
方法(30849)
(29522)
企业(29522)
(27118)
金融(27116)
数学(25834)
数学方法(25646)
(24354)
银行(24332)
(23732)
(22846)
地方(22137)
业经(18581)
(18106)
(17316)
(17095)
(15846)
贸易(15829)
农业(15459)
(15425)
地方经济(13466)
(12805)
理论(12462)
(12360)
环境(11565)
机构
大学(239188)
学院(234699)
(117205)
经济(115232)
研究(93870)
管理(83072)
中国(78237)
理学(70083)
理学院(69217)
管理学(68121)
管理学院(67673)
(52894)
(51221)
科学(50396)
(46984)
中心(42620)
研究所(42294)
财经(41440)
经济学(39607)
(37910)
(37255)
经济学院(35443)
(34560)
北京(33603)
(33256)
(31975)
师范(31725)
财经大学(30817)
业大(29065)
农业(28452)
基金
项目(147937)
科学(117651)
研究(111457)
基金(110959)
(96269)
国家(95501)
科学基金(80825)
社会(77567)
社会科(72703)
社会科学(72685)
基金项目(56902)
(52875)
教育(49378)
自然(47012)
自然科(45936)
自然科学(45924)
资助(45751)
(45447)
自然科学基金(45161)
编号(42360)
成果(36333)
(34909)
重点(34309)
(34034)
国家社会(33955)
中国(31467)
教育部(30639)
(30294)
课题(30113)
(29585)
期刊
(136832)
经济(136832)
研究(83690)
中国(54367)
(39735)
(37347)
金融(37347)
(35598)
学报(34621)
科学(33818)
管理(33392)
大学(27530)
学学(25573)
教育(23926)
经济研究(23738)
农业(23377)
财经(22687)
(19872)
技术(18419)
业经(17813)
问题(17647)
(17045)
世界(16287)
国际(16189)
(12885)
技术经济(12555)
统计(11872)
经济问题(11068)
理论(10518)
(10156)
共检索到392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家桢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明根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后半叶起,中国资本主义也有了初步的发展。研究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史的学者们基本上一致认为,这一时期(至抗日战争前)中国的农产品进一步商品化,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中国经济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内市场也不断扩大。学者们的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陈其人  
王亚南的《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研究》是我国第一本运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对自鸦片战争以来的旧中国经济关系进行系统研究、揭示其经济规律的著作。这部著作的最重要贡献,是建立了研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的理论体系,但其研究方法仍需改进。本文以王亚南的这部著作为基础,参照坎蒂隆《论商业的性质》的研究方法,侧重从方法上设想一个研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关系的提纲。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建波  颜敏  
第一次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的农业经济思想,因受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和近代西方经济思潮的双重影响,显得异彩纷呈。本文将该时期的农业经济思想分为"传统型"、"改良型"、"革命型"三种,研究和梳理了这三种不同类型农业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脉络,并对其特点进行了总结和评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刚  
本文对鸦片战争后至抗日战争前的中国手工业变革进行简要分析,表明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不可能脱离传统和国情。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罗亮畴  
一、晚清海关的设置和海关行政管理权的丧失(一)晚清海关的设置在国境或通商口岸设署置官,管理通商事务,征收商税,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周代即有司关到了唐代由于外贸发达,在重要口岸设市舶使,逮宋、元、明朝皆因之。宋设提举市舶司,置提举官,元明两朝称为市舶提举司,长官称提举。清兴,无市舶司设置,迄康熙时,始置近代式海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济  
中国近代教育风云——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黄济这里所说的中国近代教育风云,是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后中国近代文化教育领域内的复杂而艰巨的斗争,其中主要是指中学与西学之间的复杂而曲折的斗争。可以用两句话作概括:反封与反帝并举,救亡与革新同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梁秀峰  
由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徐棣华、王亚平编著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经济简史(1976~199O)》1993年1月由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全书30万字。该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直到治理整顿基本完成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情况,可以说是柳随年、吴群敢主编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简史(1949~1983)》的续篇。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明孔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战乱时期,但乱中有变,小农经济与市场并非漆黑一团。北魏太和九年(485)实行了均田制,农民从政府那里得到一定数额的土地,再以租庸调形式为封建国家尽义务。西魏、北齐、北周、隋以至唐前期,均继承北魏均田制。在这种土地制下,个体小农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均与此有关。隋唐时期是均田制下小农经济潜力发挥得最为出色的时期,开元天宝时出现了“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游春晖  董峰  
著名会计学教授W·T·巴克斯特20世纪50年代所著的《殖民地时期的美国会计》一文因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开创性的理论贡献被收录在由美国著名会计史学家阿纳尼亚斯·查尔斯·利特尔顿和英国著名会计史学家巴兹尔·塞利格·耶梅1956年主编的《会计史论文集》一书之中。在这篇文章之前,鲜有文献对美国早期会计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该文在掌握大量史实资料的基础上对18世纪美国殖民地时期会计基础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性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骆四铭  阮氏贵  
法国殖民越南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期间越南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是典型的殖民背景下强制移植模式。法国殖民者专门成立了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高等教育机构建设、实施集中管理,教学语言统一采用法语,教师主要由法国本土挑选派遣,学生入学资格设限。客观上法国殖民者为越南带来了现代高等教育,其文化渗透削弱了传统儒家文化的地位。通过教育特权扶持当地合作者形成利益集团,在某种程度上撕裂了越南传统社会结构,加剧了越南社会的动荡。独立自主的民族意识是迫使越南殖民者改善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动力。以史为鉴,需警惕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移植的新模式与新危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翁礼华  
中国将白银作为货币最早出现是在战国时期,大量使用是在明朝、清朝及民国前期,直到1935年国民政府发行法币,取消银本位,白银作为货币的使用功能才受到限制,但银元在民间一直流通到1949年。不仅仅在中国,在整个世界历史中,白银一开始就充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纪志宏  
2013年5月22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47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解析我国‘高货币化之谜’"。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纪志宏认为,高货币化现象是中国金融深化的结果,高货币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过度依靠投资和信贷扩张有关,高货币化现象还受预防型储蓄较高和广义货币量统计口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保星  
文章结合殖民地时期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具体社会环境 ,从创办动机、教育职能、管理模式、课程设置、经费筹措等方面 ,对殖民地时期美国学院进行了考察。文章认为欧洲大陆大学的影响与殖民地时期特定的社会环境及人文意识的交互作用 ,最终促使殖民地时期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表现出“出世”与“入世”并有的两大特征 ,为此后美国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确立提供了源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