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04)
- 2023(19839)
- 2022(16911)
- 2021(15779)
- 2020(13038)
- 2019(29967)
- 2018(29687)
- 2017(56385)
- 2016(30648)
- 2015(34314)
- 2014(34490)
- 2013(33968)
- 2012(32027)
- 2011(29125)
- 2010(30019)
- 2009(27646)
- 2008(27541)
- 2007(24661)
- 2006(22353)
- 2005(20439)
- 学科
- 济(138340)
- 经济(138138)
- 管理(86739)
- 业(81182)
- 企(67145)
- 企业(67145)
- 方法(52921)
- 数学(43506)
- 数学方法(42847)
- 中国(38749)
- 农(35875)
- 地方(32566)
- 学(31710)
- 业经(31295)
- 财(30813)
- 制(24445)
- 理论(24295)
- 农业(24031)
- 贸(22907)
- 贸易(22888)
- 易(22066)
- 和(21979)
- 银(21357)
- 银行(21308)
- 融(20851)
- 金融(20847)
- 行(20520)
- 环境(20114)
- 策(19155)
- 技术(18929)
- 机构
- 大学(444977)
- 学院(442139)
- 济(180772)
- 经济(176687)
- 管理(168279)
- 研究(159225)
- 理学(143301)
- 理学院(141563)
- 管理学(138927)
- 管理学院(138111)
- 中国(120052)
- 科学(97508)
- 京(97475)
- 财(85100)
- 所(81607)
- 研究所(73694)
- 农(72129)
- 中心(70212)
- 江(68594)
- 财经(65945)
- 业大(63107)
- 范(62872)
- 北京(62748)
- 师范(62338)
- 经(59653)
- 院(57565)
- 农业(55795)
- 州(55145)
- 经济学(54170)
- 师范大学(50445)
- 基金
- 项目(287396)
- 科学(225893)
- 研究(213013)
- 基金(206539)
- 家(179658)
- 国家(178093)
- 科学基金(151837)
- 社会(134255)
- 社会科(126491)
- 社会科学(126455)
- 省(111811)
- 基金项目(107845)
- 教育(98304)
- 自然(97009)
- 自然科(94700)
- 自然科学(94677)
- 划(94596)
- 自然科学基金(92955)
- 编号(87392)
- 资助(85500)
- 成果(73683)
- 重点(65079)
- 发(64166)
- 部(63271)
- 课题(61930)
- 创(58932)
- 创新(54938)
- 国家社会(54451)
- 教育部(54212)
- 科研(53903)
- 期刊
- 济(214896)
- 经济(214896)
- 研究(140926)
- 中国(96714)
- 学报(69370)
- 农(66668)
- 管理(65661)
- 科学(65227)
- 财(64634)
- 教育(58324)
- 大学(52806)
- 学学(49056)
- 农业(45582)
- 融(42924)
- 金融(42924)
- 技术(39940)
- 经济研究(34080)
- 业经(33650)
- 财经(33041)
- 经(28448)
- 问题(27188)
- 图书(24906)
- 业(23978)
- 技术经济(22444)
- 贸(21670)
- 理论(20658)
- 版(20522)
- 科技(20510)
- 现代(20152)
- 世界(19965)
共检索到6935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栋生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地区,在全国区域经济中,一直发挥着引领、带动作用;进入新世纪,随着主导效应由"极化"向"扩散"转化,辐射腹地相应扩展。京津冀正向环渤海的山西、内蒙古扩展;而珠三角早在2004年就以"9+2"的框架,构建起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相比较而言,有关泛长三角的研究略显沉寂。新近,江苏师范大学朱舜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促进长三角及其经济腹地协调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修岩 陈露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地区不仅要继续攻坚突破、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更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推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携手为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本研究结合卫星遥感数据比较分析了长三角区域内三省一市毗邻区县间的人口与经济势能差异,总结归纳了“优势互补”的支援模式、“合作双赢”的对接模式和“共建共促”的互帮模式三种典型的毗邻区建设模式。本文结合企业注册数据重点分析了长三角四大省际毗邻区域间的产业协调发展水平,发现长三角省际毗邻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在当前发展困境分析基础上,提出促进长三角省际毗邻区发展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 省际毗邻区 困境分析 协调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贺 刘金平 蒋正举
根据区域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涵义,通过构建评价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文章对长三角地区76个县域的社会经济数据运用主成分和协调发展函数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级层次体系呈现圈层结构;空间分布区位优势明显,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均衡,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存在核心圈层发展度高但协调度不高、内圈层带动作用有限、中圈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等问题。最后,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圈层结构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苏宁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要国家战略,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的积极意义,并提出了推进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的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第一,要促进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金融企业的跨区域合作与协调)第二,以金融创新促进长三角地区资金跨行政区流动*第三,促进区域对外贸易投资活动和区域内外汇资金流动便利化*第四,促进区域内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功能整合*第五,构建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机制。
关键词:
长三角 金融协调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应博
区域协调发展愈来愈受到各国的重视,其中,协调发展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立足长三角区域发展实际,阐述了长三角区域协调机制的现状,剖析了机制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机制重构的对策。文章认为,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动态稳健的区域协调机制,是长三角未来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建设方面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区域 协调发展 政府合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江丽 李子联
通过构建城市产业一人口一空间发展指标体系.利用锅合协调度函数.计算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一人口一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及其锅合协调度.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一人口一空间整体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特征和空间特征。从时序上看.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一人口一空间发展水平总体上在波动中演进.演进过程大致分为以产业为主导、以空间为主导到产业、空间与人口系统发展失调等三个阶段。从空间上看.长三角城市群由以上海为中心的空间格局逐步演进成为以上海为轴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的高水平协调发展三角区域.但是由于空间发展过速.三角区域内高水平协调发展城市普遍存在产业与空间协调发展程度滞后的特征.而外围城市主要暴露出人口与空间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产业发展 人口发展 空间发展 耦合协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巫强 林勇 任若琰
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五大发展新理念之一,而三次产业协调是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各地自身三次产业协调程度也有助于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本文试图测算长三角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水平,并挖掘推动长三角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机理。在对产业贡献度等初步评估后,本文重点采取耦合协调度,从产业增加值和就业两方面测算长三角三次产业的协调程度,发现总体上,上海三次产业协调度在长三角内部处于领先,浙江和江苏处于第二层次,而安徽则落后于其他两省一市。本文还针对长三角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影响长三角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因素与机理,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大均提升长三角三次产业协调度;政府干预加强对三次产业协调度的影响有两面性;城镇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均提升产业增加值层面的长三角三次产业协调度,但降低就业层面的长三角三次产业协调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婧 沈玉芳 刘曙华 王能洲 马仁锋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则是实现金融资源在区域内优化配置的必要保障,也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健康、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基于此,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重点分析了长三角地区金融业发展演进的空间结构特点。研究发现,区域金融业呈现出"一心两极两轴多点"的空间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最后提出构建区域利益协调机制、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多层次金融合作协调机制及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等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艳君
该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从要素、产业和产出(与生计)三个层面对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要素的差异可以在建立共同市场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解决;产业差异的存在如果是以合理分工、优势互补为基础的,就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在产出(与生计)层面上,适度的差异对地区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来实现,因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协调发展的表现形式和重要手段。当然,如果区域经济能够协调发展,反过来也能够促进要素更加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产业合理分工、地区优势互补;进一步缩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因此它们之间的作用是双向的、相互的。
关键词:
经济差异 协调发展 长三角地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何晓民 黄丽华
长三角地区会展业发展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也有着广阔的前景。本文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会展的现状、作用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科技含量,积极引资积才,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道路的对策。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会展 创新 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彬彬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和经济地区。该区域以上海市及其浦东新区为核心,江苏、浙江为南北两翼,具有独特的区位、充足的劳动力、良好的生态环境、发达的教育体系、雄厚的科研实力、完善的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宏亮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重视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矛盾,充分认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天明 杨桂山 苏伟忠 万荣荣
在城市土地-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2006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上海、苏州、无锡和杭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均较高,是综合水平双高型协调;南京、宁波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滞后型不协调;镇江、泰州、嘉兴、湖州、绍兴、台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表现出双低的特征,是综合水平双低型不协调;常州、南通、扬州、舟山城市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金成 李清娟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优化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形成协同创新局面,有利于提高我国就业水平和打破城乡二元发展格局。加快长三角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应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创新驱动、经济转型、改革开放和经济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一体化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杨志安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税收政策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协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对策。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