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23)
2023(3957)
2022(3248)
2021(2907)
2020(2580)
2019(5887)
2018(5740)
2017(10341)
2016(5566)
2015(6069)
2014(5601)
2013(5788)
2012(5382)
2011(4964)
2010(4998)
2009(4118)
2008(4161)
2007(3568)
2006(3255)
2005(3004)
作者
(17765)
(14819)
(14646)
(14069)
(9393)
(7262)
(6627)
(5804)
(5690)
(5341)
(5099)
(5059)
(4936)
(4904)
(4876)
(4676)
(4463)
(4458)
(4344)
(4179)
(3809)
(3760)
(3707)
(3436)
(3413)
(3368)
(3239)
(3180)
(3129)
(2968)
学科
(18585)
经济(18564)
管理(13236)
(10809)
(9208)
企业(9208)
(7752)
方法(6491)
中国(5283)
数学(5195)
(5143)
数学方法(5010)
(4683)
环境(4276)
(3998)
地方(3784)
(3778)
(3659)
理论(3622)
业经(3586)
税收(3486)
关系(3476)
(3444)
(3091)
财务(3056)
财务管理(3052)
(3037)
贸易(3032)
资源(2974)
农业(2957)
机构
大学(75594)
学院(73346)
研究(30918)
(25019)
经济(24412)
管理(23055)
中国(23012)
科学(22602)
理学(19688)
理学院(19348)
管理学(18577)
管理学院(18446)
(17668)
(17172)
(17160)
研究所(15874)
业大(14184)
农业(13995)
中心(13926)
(12904)
(12204)
(11969)
(11026)
北京(10860)
(10809)
师范(10808)
(10803)
实验(9861)
技术(9832)
研究院(9789)
基金
项目(52782)
科学(40926)
基金(38900)
(36804)
国家(36567)
研究(33611)
科学基金(29841)
自然(21681)
自然科(21179)
自然科学(21171)
自然科学基金(20752)
(20238)
基金项目(20237)
社会(19779)
社会科(18668)
社会科学(18662)
(18230)
教育(15656)
资助(15555)
重点(13092)
编号(12313)
计划(11889)
(11284)
科研(11038)
(10815)
科技(10584)
成果(10547)
(10469)
创新(9888)
专项(9587)
期刊
(27696)
经济(27696)
研究(21675)
学报(19402)
中国(18266)
科学(16330)
(15612)
大学(14060)
学学(13266)
(10590)
农业(10192)
教育(9567)
管理(9417)
(6252)
技术(5953)
业大(5587)
(5470)
金融(5470)
林业(5381)
(5046)
经济研究(4794)
财经(4692)
农业大学(4260)
科技(4141)
(4053)
资源(3924)
业经(3742)
(3561)
图书(3429)
自然(3399)
共检索到117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Amin Karamati   徐屾   林欢   Mahya Rahbar   王信伟  
因为结构尺寸效应导致了强烈的能量载流子散射,一维微/纳米尺度材料的热物理性质显著区别于其相应的块体材料。本文深入评述了微/纳米尺度热物性瞬态表征的前沿技术。其中用到的瞬态激励源包括阶跃焦耳加热、阶跃激光加热、脉冲激光加热和频域调幅激光加热。在热探测方面,采用了基于电学和拉曼散射的测温/温度响应物理原理。这些技术可以测量从亚毫米级至原子级(单原子厚度)尺度的导热系数、热扩散率和比热容。本文侧重于综述这些瞬态技术相较于稳态技术的优势、物理原理、挑战和潜在应用,突显它们在揭示一维材料原子尺寸级别复杂热输运现象方面的重要意义。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朱宝勇  任秀珍  张秀玲  李春辉  宋玉兰  
介绍了一个由科研实验"一种Co(Ⅱ)MOF材料的合成及表征"转化而来的综合性实验教学设计。实验内容包含配体合成与分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溶剂热合成、晶体数据采集、结构解析与表达、产物物相分析、热重分析及气体吸附性能研究等,涵盖了本科生所学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配位化学等多方面知识。实验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结果可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又能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夏燎原  胡云楚  吴义强  
碳化钨作为一种潜在的催化剂可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催化和有机合成反应.本文通过一种简单可行的"软模板"法制备了介孔碳化钨/炭纳米复合材料,主要包括"油包水"微乳液形成、模板诱导自组装、高温碳化还原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蠕虫状的介孔结构、高的比表面积、碳化钨粒子(约40 nm)均匀的分布在炭载体上.介孔碳化钨/炭纳米复合材料可用于燃料电池、化学传感器和电催化有机合成反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红  吴庆定  彭博  
应用粉末冶金、木材科学与技术等交叉学科材料成形理论自主开发的木质粉末温压成形新技术,以棉梗粉末为基材,以电解紫铜粉末等为强化因子,在不添加任何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胶粘剂的前提下,制备的温压复合材料C-stal/Cu的静曲强度、内结合强度分别高达85.30 MPa、7.13 MPa,磨耗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耐根  刘洪波  何月德  杨丽  简志敏  
采用银盐和经氢氟酸处理的高纯度晶体硅粉反应的方法在晶体硅表面沉积银,制备了Si/Ag复合材料,用XRD、TEM、HRTEM确定了这种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和结构,发现银是以晶体的形式沉积在晶体硅表面,绝大部分银晶体粒子的大小在30 nm以下,EDAX分析得出复合材料表面不同位置Si与Ag质量比有比较大的差别。首次提出了将这种Si/Ag复合材料用酚醛树脂或沥青树脂包覆,经裂解得到Si/Ag/无定性C复合核壳结构材料,作为锂离子负极材料的设想。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强  毛彩霞  薛丽  吴涛  胡永红  
利用化学喷雾热解法,在773K温度下,基于玻璃衬底沉积得到了磷化铟薄膜. 进一步研究发现,磷化铟薄膜为立方相多晶,并且优先取向(111)方向,其直接带隙为1.50 eV. 磷化铟薄膜呈现n型导电性,电阻率为5.18×10~(3 )Ω·cm. 因此,磷化铟薄膜材料在未来高频、大功率材料和光电子器件领域具有潜在应用.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吴俊杰   张颖   向斌  
拓扑量子材料因其潜在的奇妙物性和在电子器件上的应用,已成为凝聚态物理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焦点。目前在拓扑量子材料中,拓扑超导材料和拓扑磁性材料是两类极具吸引力的体系。尽管对这些材料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然而对其合成、性质及应用,尤其是在合成方面,仍缺乏系统性的综述。因此,本文重点介绍了两类典型拓扑量子材料的实验制备,并简要介绍了他们潜在的物理性质及应用。最后,我们对拓扑量子材料体系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郭明  张璐颖  王鹏  余婧  
采用羟丙基纤维素(HPC)作为原料,通过接枝乙酰乙酰基团(AG)改性合成,成功制备了羟丙基纤维素乙酰乙酰化接枝聚合物(HPCAG)。利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产物结构,确认了合成得到的预期产物。利用热重(TG)和示差扫描量热(DSC)法对新合成接枝聚合物的热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确定了羟丙基纤维素乙酰乙酰化反应后,产物的热塑性能得到增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建鹏  郭明辉  
以木质纤维为基体,Fenton试剂化学改性后的工业木质素为黏结相,采用"高速混合-平板热压"的工艺技术路线制备环保型木质基复合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及极差分析,探索性能优良的环保型材料的制备工艺,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环境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的化学组分、聚集态结构、动态热机械性能以及微观形貌特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在氧化改性工业木质素填加量25%、板坯含水率20%、热压时间7min、热压温度170℃的工艺条件下,木质基复合材料的理化性能能够满足GB/T11718—2009中干燥状态下使用的普通型中密度纤维板(MDF-...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翠翠  张双保  羡瑜  王丹丹  高洁  程海涛  
为研究原位沉积对竹、杉木、黄麻3种植物纤维的表面改性效果,采用平压工艺制备了植物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并通过SEM、原子力学显微镜、光学纤维接触角测量仪等方法分别表征了植物纤维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静态接触角、拉伸性能以及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a CO3原位沉积改性对单根植物纤维的表面性能有显著影响,不仅提高了单根植物纤维的拉伸性能,还改善了植物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的界面性能,增强了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原位沉积改性后,3种植物纤维表面均有Ca CO3附着,杉木纤维的Ca CO3上载量最高,达16.08%;竹纤维最低,为6.96%。改性竹纤维的表面粗糙度Rq值降低了3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冠烽  黄彪  陈学榕  廖益强  唐丽荣  曾巧玲  
以木炭和黏土为原料,采用物理法制备炭陶复合吸附材料,讨论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对其微观结构和孔径分布进行表征,提出原位活化的思路。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中,木炭的收缩在木炭和陶土之间形成发达的孔隙;黏土在烧结之后并没堵塞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块状炭陶的吸附性能比粉状的高;炭陶在制备过程中受原位活化作用。在较优的工艺条件下,炭陶复合吸附材料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分别为127.5和543.6 mg·g-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永福  李黎  武丽清  
为合理制订竹材切削工艺,提高竹材切削质量,该文经刨切实验,利用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量并分析了毛竹不同切面、密度、含水率等物理性质对刨切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竹材不同切面切削质量有明显区别,纵向刨切表面质量优于横向刨切;竹材密度及含水率对刨切表面质量影响较为明显。密度越大,刨切表面质量越高;含水率与刨切表面粗糙度呈良好的二次曲线关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晓朦  何丙辉  姚云  秦伟  李天阳  
【目的】研究扰动地表下不同长度坡面土壤物理性质及水分入渗特征,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于2013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坡度为15°的地块,设置6个处理:长度20m人工扰动地表坡面、长度20m自然坡面、长度40m人工扰动地表坡面、长度40m自然坡面、长度60m人工扰动地表坡面、长度60m长自然坡面,测定不同处理土壤的物理性质及水分入渗过程,采用常用的4种入渗模型(Kostiakov模型、Horton模型、Philip模型、通用经验公式模型)对土壤入渗过程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秀梅  冯兆滨  张树清  张夫道  张建峰  肖强  王玉军  
目的以天然高岭土和废弃泡沫塑料为原料,制备高岭土和塑料-淀粉的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用来作缓/控释肥料的胶结剂和包膜剂。方法采用有机物质插层复合、微乳化和高剪切方法制备了高岭土和塑料-淀粉的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并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激光粒度分析对复合材料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1)有机物质插入了高岭土的层间,天然高岭土被剥离成纳米尺寸的片状结构,有机物质和高岭土层间的水合羟基形成氢键连接;(2)塑料-淀粉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表面存在10~20nm左右大小不一的皱褶或孔径。结论此2种复合材料可用来作缓/控释肥料的胶结剂和包膜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光明  宫飞飞  刘天柱  张南南  
通过激光粒度仪、SEM、TEM表征纳米ZnO粒子形貌,并结合XRD、能量弥散X射线谱(EDXA)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分析杉木—纳米ZnO复合材料的结构。结果表明:纳米ZnO粒子呈絮状分布于杉木木材细胞壁、纹孔口边缘等处;能与木材组分大分子链上的羟基、乙酰基及羧基等活性基团形成结合;另有部分以物理方式充填于木材的纳米空间,如其微纤丝非结晶区等处;纳米ZnO粒子与木材组分两相间界面完全或部分消失,可使该复合材料性能显著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