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68)
2023(11042)
2022(9785)
2021(9317)
2020(7956)
2019(18506)
2018(18490)
2017(34817)
2016(19399)
2015(21651)
2014(21532)
2013(21299)
2012(19429)
2011(17479)
2010(17422)
2009(15792)
2008(15220)
2007(13214)
2006(11380)
2005(9895)
作者
(57785)
(47854)
(47513)
(45034)
(30323)
(23037)
(21507)
(19000)
(18310)
(17079)
(16255)
(16036)
(15146)
(15067)
(14761)
(14756)
(14610)
(14193)
(13661)
(13589)
(12157)
(11755)
(11684)
(10948)
(10746)
(10710)
(10661)
(10564)
(9828)
(9482)
学科
(71670)
经济(71595)
管理(51039)
(47222)
(39939)
企业(39939)
方法(33331)
数学(28418)
数学方法(28043)
(21641)
中国(18271)
(18072)
(16755)
业经(15139)
地方(14265)
理论(14003)
(12123)
农业(11854)
(11821)
贸易(11813)
(11589)
(11427)
环境(11135)
技术(11117)
教育(11023)
(10697)
财务(10626)
财务管理(10608)
(10119)
银行(10060)
机构
大学(269690)
学院(266058)
管理(103157)
(96427)
经济(94142)
研究(91729)
理学(89740)
理学院(88647)
管理学(86827)
管理学院(86367)
中国(64941)
科学(62466)
(58300)
(51461)
(47694)
业大(46110)
研究所(44040)
(43226)
农业(40908)
中心(40729)
(38171)
北京(36660)
(35801)
师范(35355)
财经(34958)
(33199)
(31783)
技术(31570)
(31280)
师范大学(28630)
基金
项目(189556)
科学(146108)
基金(135184)
研究(133903)
(120209)
国家(119228)
科学基金(100268)
社会(80008)
(75972)
社会科(75549)
社会科学(75527)
基金项目(72034)
自然(68337)
自然科(66677)
自然科学(66652)
自然科学基金(65408)
(64267)
教育(61845)
资助(55971)
编号(54633)
成果(44997)
重点(42869)
(40265)
(39894)
(39499)
课题(38402)
计划(36978)
科研(36943)
创新(36842)
大学(34961)
期刊
(102656)
经济(102656)
研究(75253)
学报(52849)
中国(50924)
(46860)
科学(44607)
大学(37977)
管理(37331)
学学(35570)
教育(33143)
农业(32674)
(31871)
技术(22977)
(18353)
金融(18353)
(17393)
图书(16683)
业经(16394)
经济研究(16304)
财经(16179)
业大(14551)
科技(14449)
(14025)
(13657)
理论(13274)
问题(12932)
实践(12437)
(12437)
技术经济(12085)
共检索到3814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玉玲  朱万斌  郭鹏  王小芬  张利莉  崔宗均  
为加快小麦秸秆木质纤维素酶解,提高小麦秸秆资源的利用率,探讨了一组小麦秸秆好氧分解菌复合系的酶活表达特性。该复合系能高效的分解秸秆,对纤维素的分解率达到80.0%,利用DNS法测定该复合系分泌的酶的酶活性。研究表明,在复合系分解的0~10 d内,0.78 g纤维素被分解,0.16 g半纤维素被分解;复合系分泌的酶是一组能够降解不同底物的酶复合系;复合系的最高纤维素酶活性(内切酶、外切酶、β-糖苷酶和总纤维素酶)为0.17 U/mL;最高木聚糖酶活性出现在第2天,其数值达到2.82 U/mL;最适木聚糖酶反应温度为50℃,最高耐受温度是60℃,最适木聚糖酶反应pH为7,pH≤5对酶活性产生强烈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娟  李培培  袁旭峰  王小芬  崔宗均  
为筛选常温高效产酶复合菌系,分别以枯叶土壤、牛粪、堆肥和自然腐烂的小麦秸秆为微生物源,通过"外淘汰法"筛选了4组常温分解小麦秸秆并产胞外酶的复合菌系WSD-5、N、M和D。培养15d后,WSD-5分解小麦秸秆75.6%,而N、M和D的分解率分别为65.0%、69.4%和67.5%。通过各复合菌系对小麦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成分的分解比较,可知WSD-5复合菌系具有明显的分解优势:相对于初始秸秆,WSD-5复合菌系使麦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分别减少了94.2%、81.9%和21.3%。4组复合菌系虽然均检测到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及滤纸酶的酶活性,但以WSD-5复合菌系的酶活性为最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育财  朱万斌  崔宗均  王小芬  林长松  程序  
为了加快小麦秸秆资源的资源转化,提高小麦秸秆的生物分解率,从小麦秸秆堆肥中筛选到一组高效的小麦秸秆分解菌复合系WDC2。研究表明,WDC2在PCS培养基中以小麦秸秆作为唯一碳源,60℃培养15 d,对小麦秸秆的分解率达到64.47%,其中纤维素分解44.7%,半纤维素分解13.61%,木质素减少3.85%,pH由初始的8.3迅速下降,60 h下降到6.6,而后逐渐回升接近初始值。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随小麦秸秆的分解而升高,在15 d达到0.372 U/mL。GC-MS分析WDC2分解小麦秸秆不同阶段的培养液,检测到乙醇、乙酸、乙二醇、丙酸、2-甲基丙酸、丁酸、3-甲基丁酸、2-甲基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博婷  袁旭峰  华彬彬  尹永焕  王小芬  钟萼蓉  崔宗均  
将木质纤维素原料转化为燃料乙醇,受到全世界的期待。本研究探讨了利用复合菌系直接分解糖化的新途径。结果显示,该复合菌系优化的产酶活条件是转速为0r/min,底物添加量为3%,第6天酶活达到峰值,主要酶活为木聚糖酶活、CMC酶活和滤纸酶活,分别为15.18、3.43和0.79IU/mL。在第15天培养结束后,WSD-5对小麦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的分解率分别达到71.3%、90.6%和51.7%。在酶活高峰期,在添加底物的同时升温至55℃保温糖化,结果发现还原糖的浓度显著提高。酶解小麦秸杆产生的总还原糖达到125mg/g以上,两次糖化总还原糖浓度为常温发酵时的15倍以上。当底物浓度为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圣进  韦仕岩  覃晓娟  王灿琴  陈振妮  
从木质纤维材料堆肥样品中驯化筛选出一组高温型纤维素分解菌群N6,对其纤维素分解功能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6培养体系的pH稳定在6.4~8.0之间,降解纤维的适宜温度为50~60℃,最高纤维素酶活(CMCase)为0.83 IU/mL;在50℃下,N6在4 d内可使滤纸降解90.0%以上,6 d内可使玉米秆粉或稻草粉分别降解75.0%和86.4%,9 d内可使玉米秆粉或稻草粉分别降解失重79.0%和90.4%,对木薯渣的降解率也在30.0%以上。可见,N6具有降解天然木质纤维的高活性,是可应用于木质纤维材料生物转化的优良菌群。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炫清  苗嘉曦  陈兴  孔志坚  刘东阳  沈其荣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高效木质纤维素分解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Z5分解木质纤维素的能力,并以小麦秸秆为材料解析其分解过程。[方法]以小麦秸秆为唯一碳源,研究接种菌株Z5后小麦秸秆物理、化学特性及胞外水解酶活力,并结合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二维核磁共振等方法,原位分析菌株Z5对小麦秸秆的分解过程。[结果]与对照相比,接种28 d后小麦秸秆的总碳相对含量减少了22.05%,总氮相对含量却增加了76.77%,而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下降了36.97%和39.77%。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培培  韩宝文  曹燕篆  李佳佳  王小芬  崔宗均  
探讨一组秸秆还田菌群ADS-3的功能稳定性及初步观察其接种于土壤后对还田秸秆的促腐效果。结果表明:在培养瓶中菌种ADS-3对小麦、水稻和玉米3大农作物秸秆都有稳定高效的分解能力,35℃条件下培养11d,能分解稻秆51.6%、小麦秸秆44.7%、玉米秸秆40.8%;在4、15和35℃条件下,尽管ADS-3对小麦秸秆的分解率差异很大,依次为6.8%、21.6%和44.7%;但是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检测其培养液,发现不同温度条件下ADS-3的微生物组成稳定。将菌种接种到模拟秸秆还田土壤中,初步试验结果表明ADS-3能显著提高秸秆的腐解速度(P<0.05)。试验结果为该菌群进一步开发秸秆还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伟东  崔宗均  牛俊玲  朴哲  刘建斌  
以麦秸垛下的土壤和麦秸堆肥为材料 ,利用限制性培养技术 ,经过多代淘汰及其不同系之间的组配 ,最终筛选构建了一组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用羧甲基纤维素 (CMC)糖化力法和纤维素减重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复合系分解纤维素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滤纸、棉花、稻草、CMC Na和葡萄糖为碳源时 ,复合系在天然纤维素含量高的碳源 (如滤纸、棉花 )存在时表现出高的纤维素分解活性 ;利用蛋白胨和酵母粉作氮源时的纤维素分解活性远高于硝酸铵、尿素等无机氮源 ;以滤纸和酵母粉作为惟一碳、氮源时 ,最适发酵质量浓度分别为 2 5和10 0 g·L-1,其分解活性最高峰均出现在发酵第 5天。最适纤维素分解...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景  陈曦  张雅洁  郜红建  
采用网袋培养法,研究在好气和厌氧条件,小麦秸秆腐解过程中碳、氮释放及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在好气和厌氧条件的残留质量、碳和氮残留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呈前期(0~3个月)降解较快,而后(3~12个月)逐渐减缓的趋势。用一级动力学方程y=y0+a·e-kt对小麦秸秆在好气和厌氧条件的残留质量随时间变化进行拟合(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57),质量腐解半衰期分别为72.8和121.9d,腐解速率常数(k)分别为0.022 0和0.014 0/d。在好气条件,小麦秸秆中碳和氮元素释放速率常数分别是其在厌氧条件的1.79和1.67倍,小麦秸秆中碳和氮元素的释放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楚莉莉  冯永忠  李轶冰  杨改河  任广鑫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猪粪与小麦秸秆混合厌氧发酵的产气特性,为提高小麦秸秆利用率和产气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猪粪、小麦秸秆及其不同配比(干物质质量比1∶1,2∶1,3∶1)的混合物为发酵原料,以沼液为接种物,研究不同发酵原料厌氧发酵过程中pH值、日产气量、累积产气量、气体成分和干物质产气率的变化。【结果】仅以猪粪为原料进行厌氧发酵时,日产气量的峰值(2 142.2 mL/d)、累积产气量(70.36 L)和干物质产气率(351.8 mL/g)明显高于其他4种发酵原料;在3种混合发酵原料中,猪粪与小麦秸秆配比为3∶1时,其日产气量的峰值(2 011.7 mL/d)、累积产气量(49.08 L)...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楠  薛胜荣  杨改河  王晓娇  
【目的】研究NaOH及其与超声联合预处理对小麦秸秆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0%,3%,6%NaOH单独(分别命名为CK,3%,6%处理)或其联合250 W超声波15 min (分别命名为CK+,3%+,6%+处理)预处理小麦秸秆,用扫描电镜观察小麦秸秆表层结构的变化,之后将预处理的小麦秸秆与猪粪按照2∶1,1∶1,1∶2比例(质量比)进行混合发酵,测定小麦秸秆与猪粪不同配比下混合厌氧发酵过程中产气量、pH、碱度和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的变化。【结果】经NaOH单独预处理或其与超声波联合预处理后,小麦秸秆表面结构均受到了明显破坏。从发酵开始,各处理的日产气量均在第3天左右达到第1次峰值,在第8天左右下降到最低值;随着水解酸化的进行,各处理的日产气量又出现第2次高峰,但出现高峰时间差异较大。在NaOH单独预处理组或其与超声波联合处理组中,当小麦秸秆与猪粪按照2∶1,1∶1比例混合时,随NaOH含量的增加,累积产气量均呈增大趋势;当小麦秸秆与猪粪按照1∶2比例混合时,NaOH单独预处理组中CK组累积产气量最大,而联合预处理组中3%+处理累积产气量最大。预处理小麦秸秆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效果依赖于两者混合比例。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当小麦秸秆与猪粪配比分别为2∶1,1∶1和1∶2时,NaOH单独预处理的pH分别为5.6~7.7,5.6~7.6,5.7~7.7,NaOH与超声波联合预处理的pH分别为5.7~7.9,5.6~7.6,5.7~7.7,可见NaOH单独预处理及其与超声波联合预处理的pH并无明显差异。当小麦秸秆与猪粪按照2∶1比例混合时,碱度增加速率最快,并在整个发酵期内总体较高,其次是1∶1配比组,1∶2配比组最低。在发酵过程前期VFA质量浓度变动幅度较大,发酵后期VFA质量浓度变动幅度较小。总体上各预处理小麦秸秆与猪粪配比为1∶1时的VFA质量浓度与1∶2配比组接近,但是高于2∶1配比组。超声单独预处理可提升产气效果,但相比NaOH单独处理,超声与NaOH联合预处理并不具有增强产气效果的协同作用。【结论】经6%NaOH预处理后小麦秸秆与猪粪按照2∶1比例混合后,可获得良好的产气效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晓帆  于晓娜  周涵君  李志鹏  付仲毅  孟琦  叶协锋  
研究了炭化温度对小麦秸秆生物炭产率及理化特性的影响,为小麦秸秆生物炭的制备及还田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低氧炭化法,以20℃/min的升温速度将小麦秸秆炭化至特定温度(100,200,300,400,500,600,700,800℃),然后对其炭化产率和理化性质(孔隙状况、全碳及无机碳含量、CEC含量、表面含氧官能团情况及p H值、FTIR)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炭化时小麦秸秆生物炭呈酸性,400℃之后呈碱性;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小麦秸秆生物炭的炭化程度逐渐增大,100400℃产率自91.32%降至18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海红  李红艳  王巧  袁月祥  闫志英  
采用从高温堆肥和枯枝落叶等混合样中筛选出的一组高温混合菌处理玉米秸秆基质,研究混合菌对玉米秸秆降解过程中的木质素酶活和纤维素酶活,以及不同纤维素碳源和pH对其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30 d的降解周期内,第15天木质素酶活和纤维素酶活达到最高,对应的漆酶酶活为10.2 U/g、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se)为5.7 U/g、滤纸酶活(FPA)为3.2 U/g;当pH为7、微晶纤维素为碳源时纤维素酶活最高,CMCase酶活和FPA酶活分别达到690和360 U/L。该混合菌既能分泌木质素酶,又能分泌纤维素酶,有较强的木质纤维降解能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温之雨  王秀琴  张光荣  丁占生  张艳敏  
在小麦无性系变异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份冀92-3235HMW-GS的2+12亚基缺失的材料,通过进一步选择,选育成了稳定遗传的7份材料,其在农艺性状上与对照冀92-3235基本相同,SDS PAGE电泳图谱仅在Glu D1位点上有差异,醇溶蛋白电泳显示也完全相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面粉品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湿面筋无法检出、沉降值显著下降,从而说明2+12亚基对小麦品质有较大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朴哲  崔宗均  苏宝琳  路鹏  王伟东  
用羧甲基纤维素钠 (CMC)糖化力法测定了一组高效稳定的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1纤维素酶活性表达特性。结果表明 ,显色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 4 90nm处 ,最适酶促反应温度为 6 0℃ ,最适反应pH 6 .0 ,较理想的酶促反应时间为 10min ;用不同温度和pH处理 ,MC1的纤维素酶在 6 5℃以下和pH 4 .5~ 10 .5之间表现出很高的稳定性 ,但超出此范围 ,酶活性急剧下降直至丧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