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91)
- 2023(18778)
- 2022(16063)
- 2021(14837)
- 2020(12887)
- 2019(29405)
- 2018(29149)
- 2017(55493)
- 2016(30106)
- 2015(33752)
- 2014(32958)
- 2013(32343)
- 2012(29654)
- 2011(26415)
- 2010(26740)
- 2009(24646)
- 2008(24254)
- 2007(21641)
- 2006(18538)
- 2005(16278)
- 学科
- 济(115048)
- 经济(114911)
- 管理(88950)
- 业(86592)
- 企(72029)
- 企业(72029)
- 方法(55829)
- 数学(48591)
- 数学方法(47802)
- 财(31345)
- 中国(31148)
- 农(30449)
- 业经(25820)
- 学(25468)
- 贸(22794)
- 贸易(22778)
- 制(22440)
- 易(22142)
- 技术(22094)
- 地方(21498)
- 理论(20521)
- 农业(20285)
- 务(19937)
- 财务(19866)
- 财务管理(19822)
- 企业财务(18786)
- 银(18527)
- 银行(18459)
- 和(17604)
- 行(17542)
- 机构
- 大学(417102)
- 学院(415446)
- 济(163638)
- 管理(162343)
- 经济(160081)
- 理学(140974)
- 理学院(139386)
- 研究(137198)
- 管理学(136430)
- 管理学院(135684)
- 中国(103973)
- 科学(87889)
- 京(87832)
- 农(75643)
- 财(74755)
- 所(69798)
- 业大(66692)
- 中心(64729)
- 研究所(63739)
- 江(63203)
- 农业(59994)
- 财经(59404)
- 北京(54569)
- 经(54066)
- 范(53286)
- 师范(52548)
- 州(50105)
- 院(49907)
- 经济学(49243)
- 技术(46473)
- 基金
- 项目(287009)
- 科学(225606)
- 基金(208620)
- 研究(201879)
- 家(185285)
- 国家(183733)
- 科学基金(157257)
- 社会(127324)
- 社会科(120634)
- 社会科学(120599)
- 省(113573)
- 基金项目(110136)
- 自然(105740)
- 自然科(103480)
- 自然科学(103448)
- 自然科学基金(101636)
- 划(96205)
- 教育(94780)
- 资助(85631)
- 编号(80779)
- 重点(65092)
- 成果(64721)
- 创(63008)
- 部(62324)
- 发(60529)
- 创新(58342)
- 科研(56160)
- 课题(55886)
- 计划(54730)
- 大学(53394)
- 期刊
- 济(172315)
- 经济(172315)
- 研究(113113)
- 中国(85794)
- 学报(73163)
- 农(66383)
- 科学(64474)
- 管理(61419)
- 财(59673)
- 大学(54796)
- 学学(51368)
- 教育(47034)
- 农业(44798)
- 技术(37990)
- 融(35509)
- 金融(35509)
- 财经(28902)
- 经济研究(28645)
- 业经(28591)
- 业(25998)
- 经(24888)
- 图书(23572)
- 问题(21978)
- 版(21455)
- 统计(21266)
- 科技(20943)
- 技术经济(20798)
- 策(20135)
- 商业(19066)
- 业大(18674)
共检索到610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鑫 修晶 张振铎
为了在实践层面回应服务业从业者亟待重塑工匠精神和提升整体服务质量的现实需要,本文以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溢出-交叉模型为基础,构建多层次的行动者-同伴互倚模型,并对来自服务一线的504名252对员工-同事纵向追踪数据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工作繁荣通过情感承诺间接对自身服务创新行为和非伦理行为产生“一升一降”的影响(行动者效应);员工工作繁荣的积极影响能够溢出至工作伙伴,并通过同事情感承诺促进同事服务创新行为和抑制其非伦理行为(同伴效应);人际冲突负向跨层调节员工工作繁荣对同事情感承诺的交叉影响。据此,管理者应密切关注和解决员工交往中的冲突问题,积极维护和帮助员工提高工作繁荣水平,并注重运用和扩大员工工作繁荣在人际间的有益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晓琴
以资源保存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为基础,将情绪耗竭作为非伦理领导和员工职场创新越轨行为的中介变量,将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作为调节变量,提出一个中介调节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非伦理领导正向影响员工情绪耗竭,并通过其中介作用对职场创新越轨行为产生影响;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会调节情绪耗竭与职场创新越轨行为的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晓琴
以资源保存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为基础,将情绪耗竭作为非伦理领导和员工职场创新越轨行为的中介变量,将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作为调节变量,提出一个中介调节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非伦理领导正向影响员工情绪耗竭,并通过其中介作用对职场创新越轨行为产生影响;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会调节情绪耗竭与职场创新越轨行为的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邵康华 廖纮亿 陈沁悦
基于184份企业样本数据,从压力因应策略视角探讨了威权领导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以及心理压力和员工忠诚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威权领导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心理压力在威权领导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员工忠诚正向调节心理压力在威权领导与员工亲组织非理论行为中的中介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干晨静 王端旭
文章从伦理道德视角出发,通过研究之前学者所忽视的同事非伦理行为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丰富了员工离职倾向的前因研究。基于社会比较理论,本文探究员工分配公平感在同事非伦理行为影响员工离职倾向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并考察员工自身非伦理行为对以上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71名企业员工开展两轮配对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员工分配感在同事非伦理行为与员工离职倾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2)员工非伦理行为显著调节了同事非伦理行为与员工分配公平感之间的关系;(3)员工非伦理行为显著调节了分配公平感在同事非伦理行为与员工离职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晓辰 应莺
本文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对变革型领导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并且构建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研究选取浙江省3家企业的300名员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组织领导化身调节下,变革型领导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以及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具有积极的预测效应;组织认同在变革型领导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领导组织化身在变革型领导和组织认同之间起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圣亮 郝晶晶 卓全玉
本文认为,服务破坏是服务企业员工在向顾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故意不遵守服务规则或顾客要求而对顾客利益造成损失的行为;诱发该行为的因素主要有顾客、组织、员工和环境等四个;服务企业应采取必要的管理手段加以应对和处理。
关键词:
一线员工 服务破坏行为 原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璐 杜明飞 韦慧民
员工反伦理行为是指员工自身意愿地违背组织及其他成员合法权益的行为,国外对此已有几十年的研究,而我国对此研究才刚起步。本文回顾了员工反伦理行为的概念、内涵,梳理了员工反伦理行为的模型和影响因素,并就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员工反伦理行为 理论模型 影响因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端旭 赵君
员工的道德能力是影响其伦理决策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285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从个体的道德能力角度剖析伦理型领导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及其中介作用机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检验伦理型领导是否通过增强员工道德认同和道德勇气来减少员工非伦理行为。结果表明:伦理型领导对员工非伦理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员工道德认同和道德勇气在两者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文章最后总结了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并为企业的管理实践提供建议。
[期刊] 预测
[作者]
银丽萍 张向前
情绪劳动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不仅对员工自身和组织有直接损害,还可能对组织之外的群体产生不利影响。基于自我损耗理论,本文探讨了情绪劳动(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效应。研究采用经验取样法,通过对99名员工为期10个工作日的追踪调查,获取了990份数据。研究证实表层扮演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深层扮演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自我损耗和道德许可在情绪劳动(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且两个中介变量在深层扮演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关系中的作用相反,自我损耗起着减缓作用,道德许可则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贵卿 井润田 玛格瑞特·瑞德
通过对中国775名员工和美国267名员工的调查,考察了新教工作伦理与儒家工作伦理对中美两国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发现这两种传统工作伦理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存在国别差异:新教工作伦理对中国员工的创新行为和美国员工的创新行为都有显著影响,但对美国员工的影响高于对中国员工的影响;儒家工作伦理对中国员工的创新行为有显著影响,但对美国员工创新行为无影响;特别发现在中国,新教工作伦理与儒家工作伦理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而在美国,新教工作伦理与儒家工作伦理没有相关性;并提出了全球化背景下采取"双融管理"的对策建议。
[期刊] 预测
[作者]
梁昊 李锡元 陈贝贝
本文基于自我决定理论,采用纵向追踪式配对问卷调查,在3时间点获取92个团队中409名员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建模、多项式回归、一致性分析和不一致性分析集中探讨了伦理领导更替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伦理领导更替有四种情形,与"弱-弱"、"强-弱"、"弱-强"三种组合相比,伦理领导在"强-强"一致时,员工伦理动机及组织公民行为最高;(2)员工伦理动机在伦理领导更替和员工组织公民行为间起中介作用。(3)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调节了伦理领导更替与员工伦理动机之间的关系。本文深入探讨了伦理领导更替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能够为领导者有效促进员工组织公民行为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袁靖波
本文对国外较有影响力的企业非伦理行为形成观进行了回顾和评述,通过对不同模型的纵向演进剖析和横向比较,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优点和缺点,并在批判继承现有各种形成机制核心要素的基础上,结合理论界最新研究成果和企业实践,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整合模型。文章对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曾伏娥 袁靖波 郑欣
传统的非伦理营销行为研究多采用个体观、环境观和整合观,立足于组织内部或组织外部考察非伦理营销行为,本研究基于社会互动这一新的理论观点,聚焦于组织之间探讨多市场接触对企业联合非伦理营销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市场集中度与产品差异度相结合的二维分析模型。该模型把多市场接触区分为四种不同的场景,并对非伦理营销行为在每一个场景中的发生机理做了详细讨论。研究结果发现,从区域Ⅰ到区域Ⅳ,多市场接触企业之间面向第三方的非伦理营销行为特征依次表现为勾结型、模仿型、纵容/默许型、扩散型。结果表明,在多市场接触情境下,企业针对第三方的非伦理营销行为不是自由意志的结果,而必须考虑此种行为对竞争对手带来的后果以及...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晓琴
文章探讨了非伦理领导对员工职场敌对氛围感知和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以社会学习和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将敌对氛围感知作为非伦理领导和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的中介变量,将员工正念作为调节变量,提出一个中介调节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非伦理领导正向影响员工敌对氛围感知,并借其中介作用对非伦理行为产生影响;员工正念水平的高低会调节敌对氛围感知与非伦理行为的关系,员工正念水平越高,敌对氛围感知与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就越弱。
关键词:
非伦理行为 非伦理领导 敌对氛围 正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