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82)
- 2023(3516)
- 2022(2968)
- 2021(2720)
- 2020(2422)
- 2019(5615)
- 2018(5404)
- 2017(10001)
- 2016(4929)
- 2015(5451)
- 2014(5375)
- 2013(5484)
- 2012(5164)
- 2011(4684)
- 2010(4783)
- 2009(4545)
- 2008(4604)
- 2007(4118)
- 2006(3757)
- 2005(3601)
- 学科
- 济(23742)
- 经济(23726)
- 业(18703)
- 管理(17111)
- 企(15931)
- 企业(15931)
- 技术(11014)
- 方法(9698)
- 数学(8288)
- 数学方法(8149)
- 技术管理(6044)
- 中国(6028)
- 农(5786)
- 学(5498)
- 财(4473)
- 业经(4287)
- 贸(4284)
- 贸易(4281)
- 易(4175)
- 农业(4105)
- 关系(3962)
- 理论(3932)
- 制(3734)
- 地方(3632)
- 融(3162)
- 金融(3161)
- 银(3061)
- 银行(3044)
- 策(3011)
- 经济关系(2974)
- 机构
- 大学(77255)
- 学院(75377)
- 济(32621)
- 经济(32028)
- 研究(29348)
- 管理(28596)
- 理学(24478)
- 理学院(24225)
- 管理学(23604)
- 管理学院(23443)
- 中国(21271)
- 科学(18120)
- 京(17144)
- 所(15735)
- 研究所(14254)
- 农(14192)
- 财(14046)
- 中心(12652)
- 业大(12455)
- 江(12115)
- 北京(11228)
- 农业(11042)
- 财经(10968)
- 院(10819)
- 技术(10115)
- 经(9992)
- 经济学(9853)
- 范(9672)
- 师范(9556)
- 州(9296)
- 基金
- 项目(50743)
- 科学(39708)
- 基金(36689)
- 研究(35745)
- 家(33327)
- 国家(33081)
- 科学基金(27658)
- 社会(22706)
- 社会科(21664)
- 社会科学(21658)
- 省(19620)
- 基金项目(18568)
- 自然(18078)
- 自然科(17734)
- 自然科学(17730)
- 自然科学基金(17428)
- 教育(16789)
- 划(16678)
- 资助(15749)
- 编号(13221)
- 重点(11893)
- 部(11509)
- 创(11311)
- 成果(10984)
- 发(10796)
- 创新(10622)
- 课题(9903)
- 国家社会(9807)
- 教育部(9716)
- 科研(9625)
共检索到121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洪志敏 闫在在 韩英 魏利东
已有的定量敏感性问题随机化回答策略都是通过一个事先确定的调查者知道的设计参数来设计回答装置。文章给出一种用随机产生的且不被调查者所知的设计参数设计随机的随机化调查装置,所提出的装置不仅提高了被调查者对调查的配合程度,而且在精度上也要优于固定设计参数的调查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根龙
最近,在我们开展的一次关于深圳市居民生活水平调查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深圳居民的银行存款状况,所以拟了以下一个调查问题:“您现在的银行存款是()?以下有六个备选项,⑴3万以下;⑵3-10万;⑶10-30万;⑷30-50万;⑸50-80万;⑹80万以上。”很显然该问题属于强敏感性问题,因此被调查者极有可能出于保护个人隐私而拒绝回答或作虚假回答。解决敏感性调查问题比较科学和常用的方法就是随机化回答技术。随机化回答技术最早由沃纳(Warner)于1965提出,之后就有很多人提出改进的随机化回答模型,如双无关问题模型、隐含的随机化回答模型、随机截尾的Warner与Sim-mons模型等。从二项选择到多项选择、从定性到定量,随机化回答技术在解决敏感性问题调查方面日渐完善。理论的可行性和操作的简便性是设计随机化回答模型的基本要求也是设计的难点。目前,很多的模型在理论的可行性方面无可非议,但其过于繁琐的操作规则使模型的价值大打折扣。本文旨在通过对西蒙斯随机化回答模型作一定延伸,从而获得解决多项选择的敏感性调查问题的一种易于操作的方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邓国华
The paper improves the “randomized reply” model brought forward by Warner. The result shows the improved model is better than the original one to some extent.
关键词:
随机化回答 Warner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皓 韩兆洲
随机化回答技术十分适宜调查敏感性问题并获得相关资料。在企业市场调查中应用随机化回答技术有利于获得敏感性资料,减少调查误差,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企业科学管理水平。文章以非工资性收入调查为例,说明了如何组合应用西蒙斯模型法与格林伯格非相关模型法。
关键词:
随机化回答技术 企业 市场调查 应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邓国华 黄向阳 周全林
In this paper, we made a comparison between using the randomized response (RR) and the direct questioning (DQ) techniques by conducting a mail questionnaire survey.Then,we directly estimate the prevalence and type of income tax evasion in China by using RR technique.
关键词:
敏感性问题调查法 逃税 调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洪,平卫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蕾
如何调查和了解居民的住房贷款比例以及平均月还款额这类敏感性问题呢?本文分别以西蒙斯模型、三项选择属性模型和Greenberg模型为例,详细阐述了各类随机化回答技术在居民住房贷款调查中的应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俊康
随机化回答模型的探讨/赵俊康在社会调查中,打许多涉及被调查者隐私的问题,如储蓄、收入、吸毒、性关系等等,一般称为社会敏感问题。采用通常的方法对社会敏感问题进行调查,很难取得真实可靠的资料。为此,沃纳(warner)于1965年设计出一种随机化回答模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俊康
整群抽样下的随机化回答模型赵俊康随机化回答模型作为一种调查社会敏感问题的抽样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社会经济统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对这种抽样技术的研究仅限于简单随机抽样,从而使得这种抽样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本文把随机化回...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孔圣元,孟生旺
敏感性问题随机化回答模型的改进孔圣元孟生旺ABSTRACTThepaperfirstevaluateshortageofexistingrandomresponsemodelofsensi-tiveproblems,andthensetupanewr...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饶贤清
研究数量特征敏感性问题的抽样调查,设计了双无关问题双样本随机化回答模型,给出了总体均值的无偏估计、估计量的方差,并得出新的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佳斌 王斌会
本文通过结合分层抽样技术和西蒙斯模型,提出了分层抽样下奈曼分配时的西蒙斯随机化回答模型。该模型在应用于总体为分层总体的时候比简单随机抽样下的西蒙斯模型有着更高的精度,在实际的调查操作中也有着更强的可行性。本文还探讨了受访者在不完全真实回答情况下的情形,并对模型进行了改进。
关键词:
分层抽样 西蒙斯模型 随机化回答技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赖俊峰 闫在在 邴淑琴
采用随机化调查技术对敏感问题实施抽样技术,至今已有很多的随机化方法,其中大多数方法是通过设计不同的抽样方案来达到改进效率的目的。文章提出了一个随机化调查一般化的估计量,并且给出了期望和方差,初步建立了数量特征和属性特征敏感问题的统一及在任意抽样设计p(s)(s为样本)下的随机化理论。
关键词:
随机化技术 敏感问题 设计参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自军
无回答的产生,对抽样调查结果的可信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引起了许多统计学者的关注。但至今仍未能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处理无回答的方法。现行的主要一些无回答处理方法,都侧重于事后对无回答数据本身的补救。文章则主要着眼于受访者的回答概率,在随机性回答下,给出了总体均值的一个估计。通过事先对总体均值给出一个大体的水平值,或者叫经验值;然后估计均值与这一水平的差距;最后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这一水平值,减小了估计的方差。
关键词:
抽样调查 无回答 回答概率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周德海
认为杰出人才特别是大批杰出人才的成长和涌现,不是人为地刻意培养出来的,而是一定的社会环境自然孕育的结果。杰出人才的成长,既需要广阔的自由空间,也需要充裕的自由时间。只有在广阔的自由空间和充裕的自由时间的条件下,才能形成人的内心自由。在我国,加速国家社会化的改革步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自治,大幅度提高知识分子的工资收入和退休待遇,才是真正解决"钱学森之问"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钱学森之问” 杰出人才 必要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