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14)
- 2023(16702)
- 2022(14207)
- 2021(13314)
- 2020(11057)
- 2019(25868)
- 2018(25786)
- 2017(49218)
- 2016(26633)
- 2015(30097)
- 2014(30341)
- 2013(30114)
- 2012(27976)
- 2011(25501)
- 2010(25900)
- 2009(23795)
- 2008(23059)
- 2007(20612)
- 2006(18366)
- 2005(16351)
- 学科
- 济(114747)
- 经济(114635)
- 业(70624)
- 管理(69294)
- 企(53632)
- 企业(53632)
- 方法(47328)
- 数学(41101)
- 数学方法(40357)
- 农(39874)
- 中国(32908)
- 地方(31000)
- 业经(26869)
- 农业(26629)
- 学(24780)
- 财(23139)
- 制(20213)
- 贸(18505)
- 贸易(18486)
- 理论(18344)
- 易(17777)
- 银(17278)
- 银行(17230)
- 融(17098)
- 金融(17094)
- 和(17058)
- 环境(17043)
- 技术(16815)
- 发(16646)
- 行(16604)
- 机构
- 学院(376734)
- 大学(376415)
- 管理(147123)
- 济(146481)
- 经济(142992)
- 研究(132062)
- 理学(126249)
- 理学院(124760)
- 管理学(122158)
- 管理学院(121481)
- 中国(99151)
- 科学(83705)
- 京(82502)
- 农(69233)
- 所(67498)
- 财(65643)
- 研究所(61316)
- 中心(60607)
- 业大(59439)
- 江(58477)
- 范(53276)
- 农业(52878)
- 北京(52860)
- 师范(52812)
- 财经(51363)
- 州(49050)
- 院(48128)
- 经(46486)
- 省(43746)
- 师范大学(42466)
- 基金
- 项目(255965)
- 科学(199581)
- 研究(187352)
- 基金(181929)
- 家(158834)
- 国家(157423)
- 科学基金(134184)
- 社会(115562)
- 社会科(109155)
- 社会科学(109122)
- 省(102837)
- 基金项目(96242)
- 自然(87378)
- 教育(86218)
- 划(85409)
- 自然科(85335)
- 自然科学(85314)
- 自然科学基金(83700)
- 编号(78044)
- 资助(75905)
- 成果(63914)
- 发(57860)
- 重点(57439)
- 部(55197)
- 课题(54947)
- 创(52251)
- 创新(48689)
- 科研(48552)
- 大学(46728)
- 教育部(46702)
- 期刊
- 济(171231)
- 经济(171231)
- 研究(113176)
- 中国(82857)
- 农(67037)
- 学报(61944)
- 科学(57831)
- 管理(54369)
- 教育(48877)
- 财(47249)
- 大学(47140)
- 农业(45538)
- 学学(44057)
- 融(35952)
- 金融(35952)
- 技术(35114)
- 业经(30872)
- 经济研究(25789)
- 财经(23818)
- 业(22480)
- 图书(22115)
- 问题(22064)
- 经(20277)
- 科技(18936)
- 版(18827)
- 技术经济(18525)
- 资源(17942)
- 理论(17783)
- 统计(17761)
- 业大(16868)
共检索到5777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东
四川省彭州市宝山村以其独具特色的发展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的路子 ,形成了“宝山模式” ,即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 ,以村办集体经济为主导 ,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以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 ,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 ,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走上了一条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宝山模式”给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
西部山区 宝山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金华 谭静
本文对四川省彭州市宝山村239位60岁及以上的常住老年村民进行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归纳出老年人养老需求中的精神慰藉既包括外界客观的精神支持,又包括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根据这两个变项的大小将精神慰藉分为四类。同时,利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定量证实了外界客观的精神支持和内在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向的影响。
关键词:
精神生活 养老需求 精神慰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阮小莉 彭嫦燕
农地流转效益是影响农地流转的关键因素,农村土地银行能够通过提高农地流转效益促进农地流转;反过来,农地流转能带动土地存贷业务发展,促进农村土地银行持续经营,两者之间存在互动作用机制。调研发现,当前在四川省彭州市农村地区,农地流转效益低下,农地流转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农村土地银行经营存在隐患,农地流转与农村土地银行互动作用机制不可持续。为实现两者互动持续发展,可从完善农村土地银行自身不足、优化外部环境及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探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锦秀
本文通过分析彭州市蔬菜批发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彭州蔬菜批发市场发展需要促进蔬菜市场主体组织化、规模化 ,实施蔬菜质量分级和农药残留检测制度 ,提高蔬菜批发市场的经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
蔬菜基地 批发市场 经营管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剑
本文以四川省彭州市为例,在概述彭州蔬菜产业生产和流通的基础上,对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蔬菜物流发展模式的现状进行了考察,认为该物流模式虽然存在物流组织化程度不高、包装储藏检疫薄弱、交易方式落后、物流管理比较原始等问题,但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仍在今后蔬菜物流中起着主导作用。为进一步完善该种物流模式的功能,应采取提高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建立蔬菜配送中心、积极发展蔬菜第三方物流、倡导冷链物流、完善信息系统等六大建议。
关键词:
蔬菜产业 蔬菜物流 批发市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谢玉佳 傅新红
本文运用农户经济行为理论,从彭州市西北村农户蔬菜生产行为特征和绩效的角度对农户蔬菜生产行为进行分析,并依据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农户 蔬菜生产 特征 绩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双秋 傅新红
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 SCP范式对农户蒜薹生产的情况进行分析 ,从蒜薹生产的结构和规模、生产行为及绩效三个方面透视蒜薹生产的基本状况 ,依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SCP范式 结构 行为 绩效 蒜薹生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阮成
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问题 ,因为它直接影响我们对农业产业化现象及其本质的把握 ,更关系到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方针和工作重点的确定。本文通过对彭州市龙头企业和农户利益机制的调查分析 ,探讨龙头企业如何进一步加强与农户的利益联系 ,真正形成“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 ,促进彭州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利益机制 龙头企业 农户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可平
彭州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距成都市区19公里,全市下辖20个镇,人口80万。全市现拥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32家(其中市级医疗机构6家、市级卫生机构5家、镇公立卫生院19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张耀文 马少春
相对于紧迫的集体经济发展需求和快速推进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实际发展进程仍总体滞后,集体经济实力普遍低弱,"空壳化"问题十分突出。四川省彭州市创新性地探索了以多村共赢发展和农民共富共享为指向,以多村跨区股份合作为关键,以村集体、农民及市场主体多元协作配合为重点,形成多层级、立体化、宽领域联合协同的"农村集体经济联营制"的全新模式,不仅使基础薄弱的农村集体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成效,还有效破解了集体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能力欠缺、空间受限以及支持政策缺失等四大共同性矛盾,对于绝大部分农村区域如何突破集体经济低水平发展困境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
集体经济 联营制 跨村联合 股份合作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郑诗琳 薛熙明 朱竑
灾害发生和灾后重建过程中,地方在短时间内经历着急剧的解构和重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然而,当前灾后重建影响研究聚焦于重建对弱势群体的影响,在灾后重建对地方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影响方面缺乏相应的探讨;现有社会文化地理研究对灾害与地方话题亦缺少必要的关注。研究以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镇为案例,通过访谈法,借用地理学"地方"的理论对灾后重建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此透视灾后重建背景下的地方重构过程,探寻灾后重建影响下的地方形态、功能、活动和意义的变化。研究表明,白鹿镇的地方重构特征主要体现在公共空间的升级、生活空间的变革、地方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郑诗琳 薛熙明 朱竑
灾害发生和灾后重建过程中,地方在短时间内经历着急剧的解构和重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然而,当前灾后重建影响研究聚焦于重建对弱势群体的影响,在灾后重建对地方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影响方面缺乏相应的探讨;现有社会文化地理研究对灾害与地方话题亦缺少必要的关注。研究以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镇为案例,通过访谈法,借用地理学"地方"的理论对灾后重建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此透视灾后重建背景下的地方重构过程,探寻灾后重建影响下的地方形态、功能、活动和意义的变化。研究表明,白鹿镇的地方重构特征主要体现在公共空间的升级、生活空间的变革、地方产业的转型、地方生活的转变,以及地方特性的重构和地方情感的强化等方面。灾后重建背景下白鹿镇的地方重构实质上是旅游景观、旅游活动和旅游形象对原有乡村景观、活动和形象进行替代的城镇化和现代化过程。"地震"某种程度上成为白鹿镇发展的"契机",借助灾后重建资本和政策的支持,白鹿镇实现了地方的"新生",不仅修复了地震带来的破坏,还突破了原有的土地和景观问题以及地方发展的资金局限,实现了地方的转型、升级和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郑诗琳 薛熙明 朱竑
灾害发生和灾后重建过程中,地方在短时间内经历着急剧的解构和重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然而,当前灾后重建影响研究聚焦于重建对弱势群体的影响,在灾后重建对地方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影响方面缺乏相应的探讨;现有社会文化地理研究对灾害与地方话题亦缺少必要的关注。研究以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镇为案例,通过访谈法,借用地理学"地方"的理论对灾后重建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此透视灾后重建背景下的地方重构过程,探寻灾后重建影响下的地方形态、功能、活动和意义的变化。研究表明,白鹿镇的地方重构特征主要体现在公共空间的升级、生活空间的变革、地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强 吴俊锋 李柳莹 向雨
通过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彭州市居民300人,以问卷自填或询问形式进行调查四川省彭州市居民对大学生校外公益活动参与度的认知态度情况,初步探索当代大学生校外公益活动开展现状,为大学生校外公益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结果表明:一是65.64%的居民听说过大学生校外公益活动,被调查居民或居民的亲友参与过高校大学生开展的校外公益活动的人数仅占34.71%。二是92.1%的居民认为公益活动能对活动对象带来实际帮助;80.41%的居民认为大学生参与校外公益活动对社会和自身均有利,且意义深远。三是为改进大学生参与校外公益活动,90.72%的居民认为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69.42%认为高校应设立专门的公益组织和完善相关制度,57.73%希望依靠网络媒体加大公益活动宣传力度等实践对策。结论:当地居民对如今开展的大学生校外公益活动相对满意,但对活动的参与较少。因此,社会各部门还应加强宣传,积极推进公益活动的开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