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34)
- 2023(17286)
- 2022(14861)
- 2021(13788)
- 2020(11496)
- 2019(26277)
- 2018(26040)
- 2017(49070)
- 2016(27167)
- 2015(30055)
- 2014(29769)
- 2013(29448)
- 2012(27489)
- 2011(25156)
- 2010(25448)
- 2009(23231)
- 2008(22926)
- 2007(20383)
- 2006(18008)
- 2005(16218)
- 学科
- 济(108226)
- 经济(108116)
- 管理(74531)
- 业(72537)
- 企(59778)
- 企业(59778)
- 方法(43390)
- 数学(36466)
- 数学方法(35957)
- 中国(31889)
- 农(29201)
- 学(27879)
- 地方(26880)
- 业经(25170)
- 财(24858)
- 技术(21146)
- 制(20141)
- 农业(19765)
- 贸(18858)
- 贸易(18841)
- 理论(18777)
- 银(18774)
- 银行(18689)
- 易(18169)
- 融(18128)
- 金融(18122)
- 行(18004)
- 和(17284)
- 环境(16837)
- 务(15102)
- 机构
- 大学(385803)
- 学院(382908)
- 济(146070)
- 管理(143206)
- 经济(142722)
- 研究(140574)
- 理学(122892)
- 理学院(121293)
- 管理学(118838)
- 管理学院(118145)
- 中国(102536)
- 科学(92125)
- 京(84671)
- 农(74377)
- 所(74304)
- 研究所(68004)
- 财(67684)
- 业大(63042)
- 中心(61636)
- 江(58827)
- 农业(58552)
- 北京(53820)
- 财经(53232)
- 范(53113)
- 师范(52463)
- 院(51069)
- 经(48354)
- 州(47742)
- 省(44627)
- 技术(43567)
- 基金
- 项目(262195)
- 科学(203704)
- 基金(187476)
- 研究(185503)
- 家(167306)
- 国家(165874)
- 科学基金(139384)
- 社会(113930)
- 社会科(107774)
- 社会科学(107745)
- 省(104527)
- 基金项目(99069)
- 自然(92928)
- 自然科(90794)
- 自然科学(90762)
- 自然科学基金(89121)
- 划(88532)
- 教育(84650)
- 资助(77263)
- 编号(73892)
- 成果(61394)
- 重点(59879)
- 发(59385)
- 部(56065)
- 创(55798)
- 课题(53198)
- 创新(52262)
- 科研(50497)
- 计划(50408)
- 大学(47231)
- 期刊
- 济(166587)
- 经济(166587)
- 研究(114830)
- 中国(81236)
- 学报(72994)
- 农(68704)
- 科学(64061)
- 管理(55091)
- 大学(53440)
- 学学(50259)
- 财(49939)
- 农业(47283)
- 教育(47168)
- 融(35043)
- 金融(35043)
- 技术(32586)
- 业经(27671)
- 经济研究(26489)
- 财经(25674)
- 业(24996)
- 经(21927)
- 图书(21343)
- 问题(21243)
- 科技(20939)
- 版(20050)
- 业大(19870)
- 技术经济(18340)
- 理论(17609)
- 现代(16835)
- 林业(16681)
共检索到580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穆晓雅 谭志琼 刘铜 彭正强 张荣意
【目的】旨在从海南、安徽、浙江等地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对黄瓜叶斑病新的病原菌菊苣假单胞(Pseudomonas cichorii)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抑菌圈法筛选黄瓜叶斑病病原菌菊苣假单胞的拮抗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以及gyr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分离的拮抗菌进行鉴定。采用单因子变量法对拮抗菌的最佳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从海南、安徽、浙江等地共分离出650株细菌,筛选出10株拮抗菌。其中编号为JNL的菌株拮抗效果最好。细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最佳发酵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30℃、pH 7、碳源为半乳糖、氮源为硝酸钾、转速为150 r/min的条件下生长效果最好。【结论】JNL菌株对黄瓜细菌性叶斑病新的病原菌菊苣假单胞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开发成生物农药或生物肥料的潜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先丽 孙军德 程海涛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20个菌株中,筛选出对黄瓜角斑病菌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B9。温室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显著抑制角斑病的发生,防治效果达72.1%;拮抗细菌B9在28℃、pH值7.0生长最好,培养60h时,其OD值可达到1.708。经初步鉴定,该拮抗菌株属于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sp.)。
关键词:
黄瓜 角斑病 拮抗细菌 筛选 黄杆菌属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钱鑫 谭志琼 邢梦玉 刘铜 张荣意
从湖南、云南、海南等地采集的健康黄瓜植株中分离得到189株内生细菌,从中筛选的内生细菌Y–10对黄瓜叶斑病病原菌菊苣假单胞菌(Pseudonwnas cichorii)的抑菌半径达16 mm,拮抗效果最好。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和rpoA双基因联合建树分析,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stilis)。将Y–10菌液梯度稀释至浓度分别为4×10~(9)、4×10~(8)、4×10~(7)、2×10~(7)、4×10~(6)、4×10~(5 )cfu/mL,分别用4×10~(9)、4×10~(8)、4×10~(7)、4×10~(6)、4×10~(5 )cfu/mL 等5个浓度的菌液浸种黄瓜种子;分别用4×10~(9)、4×10~(8)、4×10~(7)、2×10~(7)、4×10~(6 )cfu/mL 等5个浓度的菌液灌根处理黄瓜盆栽幼苗,以无菌水浸种和灌根处作为空白对照,结果显示,一定浓度Y–10菌液浸种处理,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4×10~(7 )cfu/mL处理的种子发芽率较空白对照提高了6.01% ,菌液浓4×10~(9 )cfu/mL的处理,种子几乎不萌发;黄瓜幼苗的根长、根鲜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分别提高了40.71%、33.59%、35.21%、58.18% 。4×10~(9 )cfu/mL菌液灌根接种后,黄瓜幼苗根长、根鲜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和地上部干质量分别较空白对照提高了11.49%、19.57%、77.25%、47.15%。Y–10菌株无溶磷、解钾及产IAA作用,但具固氮、产铁载体的作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钱鑫 谭志琼 邢梦玉 刘铜 张荣意
从湖南、云南、海南等地采集的健康黄瓜植株中分离得到189株内生细菌,从中筛选的内生细菌Y–10对黄瓜叶斑病病原菌菊苣假单胞菌(Pseudonwnas cichorii)的抑菌半径达16 mm,拮抗效果最好。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和rpoA双基因联合建树分析,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stilis)。将Y–10菌液梯度稀释至浓度分别为4×10~(9)、4×10~(8)、4×10~(7)、2×10~(7)、4×10~(6)、4×10~(5 )cfu/mL,分别用4×10~(9)、4×10~(8)、4×10~(7)、4×10~(6)、4×10~(5 )cfu/mL 等5个浓度的菌液浸种黄瓜种子;分别用4×10~(9)、4×10~(8)、4×10~(7)、2×10~(7)、4×10~(6 )cfu/mL 等5个浓度的菌液灌根处理黄瓜盆栽幼苗,以无菌水浸种和灌根处作为空白对照,结果显示,一定浓度Y–10菌液浸种处理,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4×10~(7 )cfu/mL处理的种子发芽率较空白对照提高了6.01% ,菌液浓4×10~(9 )cfu/mL的处理,种子几乎不萌发;黄瓜幼苗的根长、根鲜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分别提高了40.71%、33.59%、35.21%、58.18% 。4×10~(9 )cfu/mL菌液灌根接种后,黄瓜幼苗根长、根鲜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和地上部干质量分别较空白对照提高了11.49%、19.57%、77.25%、47.15%。Y–10菌株无溶磷、解钾及产IAA作用,但具固氮、产铁载体的作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学清 鄢凤娇 林玉 胡方平
从葫芦科作物及空心菜的叶片、茎及花上共分离到95个菌株,采用抑菌圈法共筛选到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拮抗作用的菌株46株,占分离菌株总数的48.4%;从拮抗菌株中筛选出5株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菌株,其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为68.75%-93.24%.内生性测定结果表明这5株菌株均能在西瓜体内定殖,5株菌株经过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芽孢染色和一些生理生化测定,初步被确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汉珍 郭坚华
20 0 0~ 2 0 0 1年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发现一种桔梗病害 ,并从其病叶上分离得到了 2 6个菌株。菌株接种于桔梗叶片后 ,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 ,并从回接病株上重新分离得到此病原菌。各菌株间致病力无明显的差异。经革兰氏染色反应、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 (G +C) %等鉴定 ,确定该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的一个新的致病变种。该病菌能引起桔梗细菌性叶斑病 (又称斑点病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洪生 周晓冬 李鹤 刘正柱 闫霜 刘小雪 王增辉 孔祥云
为了从土壤中筛选能同时抑制黄瓜、西瓜枯萎病的致病菌尖孢镰刀菌的天然拮抗菌,从种植辣椒的大棚土样中分离培养多种能同时拮抗黄瓜和西瓜枯萎病的拮抗细菌,经平板对峙实验,从辣椒土样中分离出编号为LX6、LX7、LX12、LX13的细菌菌株对黄瓜和西瓜尖孢镰刀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抑菌圈显著,96 h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19.3、18.2、17.4、25.5 mm和16.2、15.0、15.9、14.8 mm;盆栽试验,拮抗菌LX6对黄瓜和西瓜枯萎病30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5.3%和81.2%。拮抗效果最显著的LX6菌株做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鉴定。经平板培养菌落特征、镜检、16S DNA分子鉴定和生理生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傅俊范 李玉娥 周如军 李大刚 苏丹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人参锈腐病拮抗细菌HN01进行摇床发酵条件和培养基配方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30℃,初始pH值7.0,250mL三角瓶装液50mL,接菌量10%,摇床转速150r.min-1,发酵时间36h。最佳产菌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15.0g.L-1,牛肉膏8g.L-1,NaCl 5g.L-1,(NH4)2SO41mg.L-1,K2HPO44g.L-1。抑菌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10g.L-1,牛肉膏8g.L-1,NaCl3g.L-1,(NH4)2SO4 2mg.L-1,K2HPO4 4g.L-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振玲 张金渝 陈翠 杨绍兵 杨天梅 金航
对栽培滇重楼病害进行调查、鉴定,明确滇重楼白霉病由半知菌类的柱隔孢(Ramularia)引起,褐斑病由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es)引起,并针对这2种病害提出了建议性的生态防治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瑞 胡白石 田艳丽 黄艳宁 谢进 曹亮 彭斯文 朱校奇
【目的】甜瓜细菌性叶斑病是危害甜瓜的重要种传细菌病害,是由丁香假单胞杆菌流泪病致病变种甜瓜菌株(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引起的。论文旨在建立高效、快捷、操作简单的检测技术以防止此病原菌传播。【方法】以Gen Bank公布的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基因序列为靶标,设计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特异性锁式探针,建立锁式探针与斑点杂交技术结合的检测体系。以保存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垂宝 刘双清 马文月 韩军花 曹海佳 张小艳 廖晓兰
采用平板分离法、平板对峙法从龙牙百合内生菌中筛选获得了具有抑制灰葡萄孢菌活性的98号菌,其抑菌率为74%;对98号菌进行生理生化测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adioli)。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和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pH值为7、培养温度为32℃、接种量为发酵液体积的6%、250 mL三角瓶装100 mL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发酵培养基、180 r/min的摇床培养5 d,其抑菌活性最大;优化后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硫酸亚铁0.15 g、玉米粉20 g、牛肉膏15 g,水1 L。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垂宝 刘双清 马文月 韩军花 曹海佳 张小艳 廖晓兰
采用平板分离法、平板对峙法从龙牙百合内生菌中筛选获得了具有抑制灰葡萄孢菌活性的98号菌,其抑菌率为74%;对98号菌进行生理生化测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adioli)。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和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pH值为7、培养温度为32℃、接种量为发酵液体积的6%、250 mL三角瓶装100 mL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发酵培养基、180 r/min的摇床培养5 d,其抑菌活性最大;优化后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硫酸亚铁0.15 g、玉米粉20 g、牛肉膏15 g,水1 L。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蕾 钱国良 范加勤 胡白石 刘凤权
从江苏句容酥梨黑斑病病叶上分离得到1株对梨黑斑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代号JR-C,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胞外酶检测显示:该菌产生蛋白酶和纤维素酶,不产生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此外,该菌的代谢产物粗提物可抑制梨黑斑病菌菌丝的正常生长。代谢产物粗提物处理后的梨黑斑病菌菌丝愈发致密、短粗,分支也明显减少。室内测定该菌对梨轮纹病菌、梨腐烂病菌、梨炭疽病菌和稻瘟病菌等多种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梨黑斑病主要是叶部病害,而拮抗细菌JR-C菌株从梨树叶片上分离获得,拮抗活性高,拮抗谱广,这为后续利用该菌研制生防菌剂防治梨黑斑病及其他作物病害提供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卓 杨利民
为获取对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Zinss.)sCholtan)防治效果优良的菌株,从人参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13株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13株拮抗性良好的拮抗细菌,生长速率法对经过滤和灭菌的菌株发酵液进行抑菌谱测定,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其对人参锈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人参植株促生效果。sZ-2菌悬液对毁灭柱孢菌的抑制率达88.80%,同时具有广谱抑菌能力。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Z-2对人参锈腐病的防治效果为68.50%;其对人参植株具有一定促生作用,经其处理后的人参平均植株高度、整株鲜质量、整株干质量、根长、根鲜质量和根干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整株...
关键词:
人参 拮抗细菌 锈腐病 鉴定 防病 促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