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92)
- 2023(12396)
- 2022(10929)
- 2021(10223)
- 2020(8676)
- 2019(20078)
- 2018(19944)
- 2017(38298)
- 2016(20755)
- 2015(23454)
- 2014(22783)
- 2013(22477)
- 2012(20409)
- 2011(18324)
- 2010(18186)
- 2009(16735)
- 2008(16247)
- 2007(14124)
- 2006(12336)
- 2005(10630)
- 学科
- 济(80383)
- 经济(80305)
- 管理(62190)
- 业(57916)
- 企(49921)
- 企业(49921)
- 方法(38226)
- 数学(32697)
- 数学方法(32146)
- 农(20789)
- 中国(20102)
- 学(19124)
- 财(18965)
- 业经(18054)
- 技术(17541)
- 地方(16336)
- 理论(14746)
- 农业(13705)
- 和(13469)
- 制(13415)
- 贸(13294)
- 贸易(13284)
- 易(12850)
- 环境(12589)
- 务(12142)
- 财务(12069)
- 财务管理(12042)
- 划(11878)
- 技术管理(11618)
- 银(11521)
- 机构
- 大学(288171)
- 学院(285572)
- 管理(117215)
- 济(109443)
- 经济(106984)
- 理学(101983)
- 理学院(100868)
- 管理学(98911)
- 管理学院(98406)
- 研究(95996)
- 中国(70512)
- 京(62482)
- 科学(62333)
- 所(48438)
- 农(48404)
- 财(48302)
- 业大(45774)
- 研究所(44476)
- 中心(43040)
- 江(41183)
- 北京(39445)
- 财经(39008)
- 农业(37939)
- 范(37679)
- 师范(37350)
- 院(35657)
- 经(35496)
- 州(33635)
- 经济学(31086)
- 技术(30994)
- 基金
- 项目(202450)
- 科学(158414)
- 研究(146321)
- 基金(145621)
- 家(127987)
- 国家(126947)
- 科学基金(108669)
- 社会(90292)
- 社会科(85545)
- 社会科学(85520)
- 省(79833)
- 基金项目(77536)
- 自然(72085)
- 自然科(70423)
- 自然科学(70406)
- 自然科学基金(69101)
- 划(67012)
- 教育(66402)
- 资助(60234)
- 编号(59358)
- 成果(47610)
- 重点(45038)
- 部(43650)
- 创(43407)
- 发(42410)
- 课题(40980)
- 创新(40584)
- 科研(38891)
- 大学(37052)
- 计划(37008)
- 期刊
- 济(116196)
- 经济(116196)
- 研究(81889)
- 中国(54835)
- 学报(47617)
- 科学(43776)
- 管理(43612)
- 农(42859)
- 大学(35854)
- 财(35711)
- 教育(33495)
- 学学(33469)
- 农业(30534)
- 技术(26581)
- 融(20674)
- 金融(20674)
- 业经(19223)
- 经济研究(18157)
- 财经(17793)
- 图书(16888)
- 业(16727)
- 科技(16221)
- 技术经济(15193)
- 经(15057)
- 问题(14632)
- 理论(14257)
- 版(13447)
- 统计(13312)
- 实践(13300)
- 践(13300)
共检索到412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文斌 杨鹏 唐华俊 周清波 陈仲新 柴崎亮介
该文提出了一个综合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多因子的粮食安全评价方法,选择了人均粮食占有量和人均GDP两个指标来描述粮食安全状况。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变化可以表述粮食供给性和稳定性变化状况,人均GDP变化则可以反映粮食可获取性和购买能力的变化,两者综合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粮食安全状况。这两个指标分别和3个空间模型(空间EPIC模型、作物选择模型和IFPSIM模型)关联。利用该方法,以网格大小为6分弧度的地理单元为评价对象,以2000年为初始年份,对未来2020年的全球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粮食供给短缺与贫困是危及粮食安全的最主要因素。到2020年,多数南亚国家和非洲国家,由于其人均粮食占有量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柳长顺 陈献 刘昌明 杨红
虚拟水交易是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与粮食安全的新选择。本文介绍了虚拟水和虚拟水交易的概念,分析了我国的水危机和粮食安全问题,提出虚拟水交易解决中国水资源和粮食问题的建议。作者认为未来30年,中国水资源短缺对粮食生产的制约作用将更加显著,中国要在30年左右的时间增加1 5×108t粮食生产能力难度比较大,采用传统的方法不能完全解决粮食缺口,虚拟水交易成为解决此缺口的一种选择。作者根据全国目前实际缺水量,结合其它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虚拟水交易需要解决300×108m3的水资源缺口,需要增加进口粮食3000×104t。增加进口3000×104t粮食不会动摇世界粮食市场,我国外汇储备能满足粮食进口的需求。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游建章
粮食供求预警系统评价法较全面地反映了粮食安全问题 ,对于政府调整粮食收购价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粮食安全系数评价法综合反映粮食安全水平 ,但为方便计算粮食安全系数而对粮食总产量波动系数等四项指标赋予相同解释度 ,与现实情况难以吻合。景气分析法能对粮食生产与消费的景气状态作出判断 ,对粮食发展过程作出形象、直观的刻画 ,但其预测能力有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磊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主要有粮食生产总量和增速的波动、粮食消费的增长、粮食贸易逆差的加大和粮食价格的波动,风险的存在使得粮食安全评价非常有必要。本文从粮食生产安全、消费安全和流通安全三个方面构建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二阶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行动态、定量的评价。结果显示,从2000年至今,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状况稳定,粮食消费安全呈现下降趋势,粮食流通安全下降幅度最大,由此引起粮食总体安全状况不断恶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粮食净进口量的增加和粮食流通成本的变动。调整我国粮食生产结构和完善粮食流通体系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学君 吴志华 韩耀 印文郁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 ,中国粮食的特殊性范围已基本由原先的整个粮食缩减为居民的口粮。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根据口粮的特殊性要求进行生产保证 ,如何根据非特殊粮食口粮的性质要求进行二路竞给 ,如何根据市场变化的要求进行粮食安全风险的认知与防范 ,就成了未来中国能否在保证粮食安全与成本优化之间进行有效平衡的创新要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永常
该文以二熟区典型粮食生产大荔县为例,根据粮食安全预警理论,结合农情监测网络试点县小麦产量时间序列、农情调查和主要小麦品种性状的信息,建立了县域小麦年度间和生长季节内关键生育期的产量预报方法。结果表明:大荔县2006~2007年度小麦播种前(年度预测)、播种~出苗期、出苗~越冬期、越冬~返青期、返青~拔节期、收获(实际产量)等6个生育时期的每667m2的产量分别为258kg、453.1kg、396kg、318.1kg、296.7kg和246kg,其中播种~出苗期、出苗~越冬期、越冬~返青期、返青~拔节期4个时期的产量安全预警系数分别为98、87、80和93,总体为绿色警示,无粮食安全风险警报,但...
关键词:
农作物 监测 产量预报 早期预警系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晓禧 方修琦 高勇
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不仅关系着国家发展,也影响着世界粮食市场。该文采用系统论的方法,将粮食安全系统分解为自然系统、支撑系统和调配系统3个子系统,以存在性、自由性、有效性、稳定性、适应性作为基础指示器,分析评价粮食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安全脆弱因子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并建立其评价指标体系和区域粮食安全系统安全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位,建立中国区域粮食安全评估基本方法体系,确定了中国粮食安全的脆弱环节和脆弱因子,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不稳定、农业投入和基础建设不足、粮食调配效率低等方面,并呈现比较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脆弱性 全球变化 系统科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德春 房泽伟 冯同祖
首先,阐述了水资源和能源对粮食生产的投入约束关系。然后利用贝叶斯网络构建了粮食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分析了我国31个省份粮食安全风险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整体的粮食安全风险较低,但不同区域粮食安全风险有差异,对应的投入系统薄弱点也不同。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对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提出了合理对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光强 邱溆
中国粮食安全责任分解与评价问题是中国粮食安全战略行动的最基本的关键问题。为此,本文在定义中国粮食安全责任概念的基础上利用周期理论分析中国粮食安全责任的分解技术,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研究并设计中国粮食安全责任绩效评价方法。实证分析表明,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具有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战略实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责任分解 绩效评价 周期理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鲜祖德 ,盛来运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eaning and extension of food supply security, forwards the rules to choose indicators, established a set of indicators and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s and measures indexes of food security.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农业 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小允 鲍洁 许世卫
[目的]粮食安全事关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是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对粮食安全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是准确把握我国粮食安全发展现状、合理制定国家粮食安全相关政策措施的手段。[方法]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粮食安全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发展目标。本研究以我国粮食安全在新发展阶段所呈现出来的内涵和目标为导向,从供给能力、供给结构、绿色发展、经济效益以及基础支撑5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包括25个具体评价指标的粮食安全评价体系,并建立熵权TOPSIS模型对我国粮食安全发展水平的演变和现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进入新世纪,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态势,且对绿色发展、经济效益和基础支撑的重视程度逐年提升;提升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受到资源状况、科技水平、供给结构等因素的制约。[结论]保障和提升我国粮食安全水平,需要重点从耕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粮食科技支撑、国内外市场与资源整合等方面发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武舜臣 赵策 胡凌啸
国情粮情的改变对粮食安全提出更高要求,推动传统粮食安全观转变。然而,同以构建更符合中国国情的粮食安全观为目标,最终确立的新粮食安全观选择性采纳了理论界的部分成果,与理论期待在内涵和功能上仍有较大差距。基于相关文献研究,本文梳理了粮食安全观转变的理论探索与现实偏差,并探究了粮食安全观选择性转变的内在逻辑,进而为构建更加高效可行的粮食安全观提供思路。研究发现,立足供给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限制了决策层对更合理粮食安全观调整方案的采纳。在不改变供给主导型粮食安全保障框架下,通过构建双重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可有效缓解阻碍粮食安全观完善的诸多限制,让转变后的粮食安全观在粮食安全保障指导方面发挥更大效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泽
中国粮食安全状况研究朱泽一、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介绍粮食安全(或不安全)状况可以通过一定的数量指标反映出来,因此对粮食安全状况的评估首先涉及到指标的选择。如同粮食安全的定义一样,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和决策部门对粮食安全的衡量尚无统一的标准,人们在衡量粮食安...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克强
本文对"耕地面积决定中国粮食产量"的观点提出质疑,并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得出中国粮食产量与诸多因素有关,耕地面积仅是重要因素之一的结论。同时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状,从几个方面指出近期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并不严重。最后提出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保护 粮食禁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