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40)
- 2023(5134)
- 2022(4405)
- 2021(4126)
- 2020(3568)
- 2019(7882)
- 2018(7635)
- 2017(13867)
- 2016(7351)
- 2015(7893)
- 2014(6905)
- 2013(6934)
- 2012(6460)
- 2011(5853)
- 2010(6048)
- 2009(5675)
- 2008(5702)
- 2007(5185)
- 2006(4644)
- 2005(4244)
- 学科
- 济(25664)
- 经济(25633)
- 管理(23933)
- 业(22459)
- 企(20351)
- 企业(20351)
- 技术(10992)
- 方法(9107)
- 技术管理(8799)
- 中国(7355)
- 制(7188)
- 数学(7174)
- 学(7102)
- 数学方法(7029)
- 教育(6468)
- 农(6408)
- 财(6327)
- 业经(6194)
- 理论(5766)
- 地方(5676)
- 研究(5037)
- 银(4894)
- 银行(4870)
- 行(4654)
- 融(4602)
- 金融(4600)
- 度(4343)
- 制度(4334)
- 生(4323)
- 贸(4315)
- 机构
- 大学(101489)
- 学院(98136)
- 研究(38811)
- 济(38353)
- 管理(37390)
- 经济(37386)
- 理学(32169)
- 理学院(31753)
- 管理学(31047)
- 管理学院(30836)
- 中国(27060)
- 科学(23713)
- 京(22474)
- 所(19728)
- 农(19431)
- 研究所(18002)
- 财(17487)
- 江(16746)
- 业大(16320)
- 中心(16122)
- 院(15070)
- 农业(15029)
- 北京(13942)
- 财经(13425)
- 范(13173)
- 省(13009)
- 师范(13004)
- 州(12931)
- 经(12195)
- 研究院(11480)
- 基金
- 项目(68804)
- 科学(54457)
- 基金(50096)
- 研究(48374)
- 家(45532)
- 国家(45178)
- 科学基金(38394)
- 社会(30530)
- 社会科(28908)
- 社会科学(28901)
- 省(27387)
- 基金项目(26240)
- 自然(25779)
- 自然科(25291)
- 自然科学(25283)
- 自然科学基金(24842)
- 划(22961)
- 教育(22627)
- 资助(19509)
- 编号(18156)
- 创(17348)
- 创新(16417)
- 重点(16036)
- 成果(14794)
- 部(14615)
- 发(14557)
- 课题(13699)
- 科研(13350)
- 计划(13155)
- 国家社会(12939)
共检索到156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飞 陆小萏 邹为民 谢俊刚 李放 黄湛昌 谭爱萍
珠江水系西江的局部支流近年出现了严重危害网箱养殖和江河鱼类资源的寄生虫病害,初步鉴定该虫隶属于甲壳纲、等足目、鳃虫科、细角鳃虫属(RocinelaLeach),是国内新发现的淡水鱼类寄生虫。文章就该虫对麦鲮的寄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具很强的寄生能力,240 min内累积感染率达90%。对寄生部位具一定的选择性,以寄生在鳃腔比例最大(55.5%),胸鳍基部(25.9%)次之。对麦鲮具较强的致死效应,23 h的累积死亡率为16.7%。吸血后体长(L)显著增长,而体宽(W)基本无变化。从寄主身上主动脱落的虫体,其L和L/W的增值比(%)均显著高于因使寄主致死而被动脱落的虫体(P<0.05)...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世春 伍惠生
本文报道在湖北省武汉市(30°30′N,114°12′E)采到的嗜子宫科线虫三个未定种:嗜子宫线虫未定种1,寄生于乌鳢的肾;嗜子宫线虫未定种2,寄生于黄鳝的腹腔;布氏线虫未定种,寄生于蒙古红鲌的腹腔。后两种因只采到雌虫且不完全成熟而不宜鉴定种名。三未定种在国内均未曾有文献报道,本文给出了它们的简单描述、形态图和简单讨论,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明 李文祥 赵威山 周伟钿 步夏莲 吴山功 邹红 王桂堂
寄生虫是水产养殖中最主要的病原类群之一,对鱼类苗种直至成鱼各个阶段的危害都十分严重。我国的鱼病学即是从鱼类寄生虫的研究发端并逐步发展起来的。本文从病原生物学、生态学、药物学、免疫学四个方面回顾了我国淡水鱼类寄生虫自新中国建立初期至今70年间(1953年—2023年)的研究历程和已取得的成绩,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热点进行了展望。本文为从事鱼类寄生虫学以及水产其他相关研究的读者提供了关于中国鱼类寄生虫研究的历史、现在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动向等较为全面的素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方舟 舒月
头足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头足类为中间宿主或终末宿主的寄生虫广泛存在于海洋食物链的不同营养级之中。由于寄生虫生活史的特殊性,其生命周期会贯穿宿主的整个或部分生活史过程,对宿主的生长和生存产生极大的影响。目前针对寄生于头足类的寄生虫研究主要集中于种类组成、生活史过程、感染状况等方面。因此,本文对头足类动物感染寄生虫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结果显示,感染头足类的寄生虫类群主要有二胚虫、绦虫和线虫等。二胚虫不仅是头足类所特有的寄生虫,同时其终末宿主也均为头足类,其成熟与繁殖都在头足类肾脏中进行。而作为中间宿主,头足类极易被绦虫和线虫的幼体所感染,且感染率相对较高,感染部位主要是胃壁和体腔。线虫是头足类感染寄生虫物种中最丰富和最常见的种类之一,会对宿主产生重要的病理影响。其他种类的寄生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头足类的生理特征。目前针对头足类中的寄生虫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建议加快建立头足类中寄生虫开放数据库,扩充并共享寄生虫的种类信息;深入探究头足类中寄生虫种类的生命过程,进一步了解其在宿主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尝试利用头足类中的寄生虫作为宿主种群划分的生物标记,为头足类的渔业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璞 朱家颖 谢正华 李萌 陈晓鸣 陈晓庆
采用Wolbachia的通用引物、A大组和B大组的特异性引物对一种新的白蜡虫寄生蜂——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sp.)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分子检测,所获得的基因片段分别命名为wApr、wAprA和wAprB,长度分别为620、566和463 bp;基因序列分析表明:wAprA、wAprB与wApr在对应位置序列仅有4个碱基的差异。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寄生蜂仅感染了B大组Dig亚组的Wolbachia。wApr和wAprB基因序列已经递交到NCBI,登录号分别是HQ121415和HQ121417。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三科 冯宁 袁伟 蒲鹏 李玉柱 马清义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作者于1996年对秦岭山区的洋县华阳林场死亡不久的2只大熊猫进行了寄生虫学研究.共找到3种寄生虫:鹿槽盘吸虫(Ogmocotyle sikae)、西氏蛔虫(Ascris schroederi)和大熊猫血蜱新种(Haemaphysalis ailuropoda sp.nov).2只大熊猫均感染有西氏蛔虫,其中一只的感染强度为161条.鹿槽盘吸虫和大熊猫血蜱只在一只大熊猫肠道和皮毛上发现.大熊猫血蜱(H.ailuropoda sp.nov)形态特征体呈黄褐色,无眼.假头基矩形,基突强大,末端稍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汪彦愔 郭果为 高如承 林能峰 杨金先 陈秀春
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俗称美国红鱼,又称红鼓鱼,是福建水产养殖业中重要养殖鱼类之一。它们生长速度快,对饲料的适应性强,饵料转化率高,一年即可养成1kg重的成品鱼,出口韩国,价格好。较之养殖大黄鱼具有成本低,经济效益好,资金周转快,成活率高等优点。福建省罗源湾的水质适于养殖美国红鱼,因此,近年大量投苗养殖,但
关键词:
眼斑拟石首鱼 涡虫 寄生 防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顾伟 习丙文 谢骏 戈贤平 潘良坤
笔者在江苏省溧阳某鲫养殖塘底泥采集的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中检测到一种放射孢子虫,经形态特征观察和比较分析,鉴定其隶属于棘放射孢子虫(Echinactinomyxon)类群。该放射孢子虫孢体呈圆柱形,长18.95μm(18.5~19.4μm),宽9.55μm;极囊长6.11μm(5.97~6.26),宽2.98μm(2.38~3.58);尾柄长161.2μm(161.2~167.16),宽3.24μm(2.98~3.58),孢体与尾柄的夹角约为160°。将其与国内外文献中已记述的放射孢子虫作比较研究,发现其在寄生宿主、形态大小、尾柄特征等方面有明显差异。本文描述的...
关键词:
放射孢子虫 苏氏尾鳃蚓 形态描述 分类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志宏 林祥海
报道采自山东、江苏、浙江、福建 ,寄生梨圆蚧、核桃圆蚧和柑桔长白蚧的寄生蜂新种 :长棒盾蚧跳小蜂(CoccidencyrtuslongiclavatusXusp .nov.)和采自山西、陕西 ,寄生枣大球蚧、草履蚧的寄生蜂新种 :长柄麦厄跳小蜂 ,新种MayrencyrtuslongiscapusXusp .nov .。对新种进行了详细描述 ,并给出我国盾蚧跳小蜂属 3个种的检索表。
关键词:
介壳虫 寄生蜂 跳小蜂 果树 中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超杰 段玉玺 陈立杰
对寄生于草莓根部的一种线虫—光尾拟短体线虫(PratylenchoidesleiocaudaSher,1970)进行了详细描述。该线虫采集于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农业大学草莓园和辽中县的草莓根际,其鉴定特征为唇区3 ̄4条环纹,侧区6条侧线(体中部),尾部合并为4条侧线,食道腺双叶状从背侧长覆盖肠,雌虫双卵巢,尾圆柱形,具20 ̄25条环纹,尾末端无环纹或具有2 ̄3条不规则环纹,雄虫普遍存在,交合刺较长(22.7 ̄25.2μm),交合伞包到尾端。该种线虫为草莓上首次报道。
关键词:
草莓 新记录种 光尾拟短体线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忠岐 王小艺 钟欣 刘昕 曹亮明 王海贞
【目的】草原毛虫(鳞翅目:毒蛾科)是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大害虫,取食危害多种高山草甸植物。为了保护自然保护区植被,无公害防治草原毛虫十分重要。调查草原毛虫天敌昆虫区系,以期为利用天敌控制草原毛虫打下基础。【方法】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调查采集青海草原毛虫蛹,带回室内饲养出寄生蜂成虫,随后统计寄生率,并进行天敌分类研究。【结果】发现1种寄生青海草原毛虫的金小蜂新种——三江源草原毛虫金小蜂Pteromalus sanjiangyuanicus Yang,详细描述该寄生蜂新种的形态特征,提供清晰的形态特征彩色照片;并记述其生物学、分布等基础信息;列出区分新种与相近种——草原毛虫金小蜂Pteromalus qinghaiensis Liao 1987的检索表。【结论】为生物防治青海草原毛虫和其他种草原毛虫这种重大害虫找到1种新天敌,在生物防治上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赞安 游兰韶 梁广文
报道了茧蜂科刻绒茧蜂属一新种——荔枝蒂蛀虫刻绒茧蜂Glyptapanteles conopomorphae Tsang et You sp.nov.,记述刻绒茧蜂属属征,新种形态,与近缘种的区别,并有新种产地、寄主及模式标本保存地点.
关键词:
荔枝蒂蛀虫 茧蜂科 刻绒茧蜂属 新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贾相相 陆宏达 张小俊 赵欢
为探明寄生于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和花?(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腹腔内线虫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及其寄生部位的组织损伤作用,进行了18SrDNA和ITSrDNA序列的PCR分析以及虫体和组织病理的显微观察。结果表明该线虫为伊格诺图斯胃瘤线虫(Eustrongylides ignotus)的IV期幼虫,明确了其ITS rDNA的基因序列。虫体除头部具有6个棘状突起和6个乳头状突起以及尾部具有尾斑突外,还发现其具有凹纹的体侧斑突等一些新的形态结构特征,补充了一些主要形态结构数据。根据体肌肌细胞数量和其一端伸入体腔的特点判定线虫体肌属于多肌型。食道由背侧腺和下腹腺组成,食道腔横切面呈三放射形。依据组成肠道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数量,判定该线虫肠道属于多胞型。卵巢、输卵管、精巢和输精管外层均由以纤维细胞为主要成分的结缔组织构成。病理观察显示部分线虫以包囊形式寄生于肝脏、肠系膜和脾脏的腹腔组织器官,形成由纤维细胞和血管组成的包囊和大量嗜酸性白细胞浸润的主要炎症反应,包囊经历了形成、增大、壁增厚和后期包囊壁中细胞坏死而破裂的过程,严重感染的个体出现肝脏充血、细胞坏死和含铁血黄素沉着,脾脏缺血和含铁血黄素沉着以及肠系膜中的胰腺细胞分泌颗粒增多等病理变化。结果表明,该IV期幼虫对寄主内脏组织器官具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病理损伤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汪来发 王艳娜 朴春根 田国忠 张路平
利用来自不同地域的淡紫拟青霉的13个菌株,分别用其孢子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分散卵粒、菌丝处理分散卵粒、孢子液处理卵囊以评价淡紫拟青霉对南方根结线虫的寄生性。在被试所有菌株中,同一菌株三种不同方法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率相比,孢子液处理卵囊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处理。不同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率有很大的差异。三种处理方法结果显示618号菌株寄生率均为最高。菌株对卵的寄生率与菌株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陆小萏 邹为民 彭华林 吴淑勤 陈文 谢俊刚 李放
对国内新发现的江河等足类寄生虫病病原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及寄生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与描述。该病病原为2种,1种寄生于鱼类鳃腔、胸鳍基部及体表,为纺锤水虱科(Aegidae)海弯水虱属(Alitropus)种类(Alitropus sp.),另1种寄生于虾体表或甲壳内,偶见于鱼类体表、鳃腔与口腔,为珊瑚水虱科(Corallanidae)的种类。此2种寄生虫均属淡水或低盐度型底栖类,可短时间自由游泳、具暂寄生性,4~10月为其繁殖期。Alitropus sp.以吸食宿主体液和组织为生,对宿主无专一选择性,群袭特性明显,未见洞穿宿主体壁现象。由该病原引起的疾病流行高峰季节为7~10月。珊瑚水虱则主要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