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54)
- 2023(10706)
- 2022(8842)
- 2021(7950)
- 2020(6942)
- 2019(15244)
- 2018(15148)
- 2017(29293)
- 2016(15521)
- 2015(16921)
- 2014(16102)
- 2013(16153)
- 2012(14613)
- 2011(12904)
- 2010(13330)
- 2009(12994)
- 2008(13186)
- 2007(12366)
- 2006(11209)
- 2005(10193)
- 学科
- 业(86104)
- 济(70056)
- 经济(69967)
- 企(69577)
- 企业(69577)
- 管理(58048)
- 农(44926)
- 农业(29969)
- 业经(28520)
- 方法(27813)
- 财(23740)
- 数学(19759)
- 数学方法(19473)
- 技术(18532)
- 务(18498)
- 财务(18474)
- 财务管理(18458)
- 中国(17890)
- 企业财务(17520)
- 制(15781)
- 策(15157)
- 理论(12926)
- 体(12783)
- 划(12685)
- 技术管理(12340)
- 和(12068)
- 贸(11735)
- 贸易(11725)
- 易(11410)
- 地方(11025)
- 机构
- 学院(224143)
- 大学(215104)
- 济(99967)
- 经济(98318)
- 管理(94243)
- 理学(81023)
- 理学院(80363)
- 管理学(79248)
- 管理学院(78841)
- 研究(69809)
- 中国(58430)
- 农(51540)
- 财(44538)
- 京(44426)
- 科学(40216)
- 农业(38927)
- 业大(36854)
- 江(36407)
- 财经(34962)
- 所(34859)
- 中心(32836)
- 经(31620)
- 研究所(31025)
- 经济学(29006)
- 经济管理(28128)
- 州(27936)
- 北京(27446)
- 经济学院(26146)
- 商学(26044)
- 商学院(25820)
- 基金
- 项目(143933)
- 科学(115812)
- 研究(108275)
- 基金(105951)
- 家(90907)
- 国家(89926)
- 科学基金(79617)
- 社会(72595)
- 社会科(68574)
- 社会科学(68557)
- 省(58613)
- 基金项目(55982)
- 自然(49495)
- 自然科(48487)
- 自然科学(48476)
- 自然科学基金(47675)
- 教育(46722)
- 划(46030)
- 编号(43651)
- 资助(41831)
- 业(36184)
- 创(34892)
- 成果(33663)
- 发(32077)
- 创新(31832)
- 部(31796)
- 重点(31158)
- 国家社会(30295)
- 制(29570)
- 农(29534)
- 期刊
- 济(121201)
- 经济(121201)
- 研究(63869)
- 农(55465)
- 中国(48458)
- 管理(38591)
- 财(37460)
- 农业(37135)
- 科学(31693)
- 学报(30630)
- 业经(27068)
- 大学(25334)
- 学学(24377)
- 融(22815)
- 金融(22815)
- 技术(21771)
- 业(19589)
- 财经(17494)
- 经济研究(17309)
- 教育(16663)
- 问题(15903)
- 经(15160)
- 技术经济(14982)
- 农村(14031)
- 村(14031)
- 农业经济(13648)
- 世界(13086)
- 版(11996)
- 科技(11532)
- 现代(11495)
共检索到345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春枝 赵国杰
文章在梳理农村剩余劳动力测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具有不可观测成分的状态空间模型,估算了1981—2014年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及剩余比例,与其他方法的测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差异存在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状态空间模型的优点,并提出通过完善变量以及考虑将非农业劳动力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影响引入模型来改进模型的精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纪江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红玲
估算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一种方法王红玲ABSTRACTBasedonanoptimalmodelofproductiveresourcealocationandprerequisiteofbalancedcapitalandlaboralocat...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先运
The paper discussed several current methods to measure rural residual labor forces,forwards a feasible shortcut way to measure,and conducts research and forecast by using the data of Shangdong Province.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测算 预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彬 王欣 徐春
基于劳动力市场系列指标,设计劳动力密度估计、数据块耦合、数据聚簇中心提取和分布式归集等过程,对新疆华凌贸易市场进行劳动力资源的密度聚类和链路预测。结果表明:(1)劳动力资源的高效链路改良率与劳动力资源冗余度呈正向促进关系。(2)劳动力链路数量较多,不能直接等同于现行劳动力资源冗余度高,但"链路改良率"数量多,意味着劳动力资源冗余大。(3)新型高效的劳动力仿真链路意味着产生新型劳动力市场的潜力。(4)通过仿真增加劳动力节点,可以检测劳动力资源的可改良链路情况和劳动力迁入趋势。因此,该劳动力密度聚类方法在链路预测的结论准确性、精准匹配度、效能仿真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能够扩大数字化集成的优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莎莉 丁福云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然而 ,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其成因不同 ,转移模式也就不同。因此 ,探究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历史成因 ,对于选择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方明
本文对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并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廷煊
建国以来 ,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历史进程 ,按其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及经济效益 ,可划分为两个时期。我国城市化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具有以下的特点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 ,城市化严重滞后 ;开创了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独特道路 ;开创了以建设小城镇作为转移农业剩余劳动的主要渠道。
关键词:
城市化 农业剩余劳动力 转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东
农业剩余劳动力由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由低效益的第一产业向效益较高的第二、第三产业的持续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关键性环节。通过劳动力的产业和空间上的转移,使得劳力资源得以在社会经济各部门中重新配置,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变迁,带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了社会总产出,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穆光宗
解放30多年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为什么迟迟不得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初始条件、转移机制或途径?本文试图在一个较大的历史跨度内挖掘一下“转移滞后”深层的历史成因,并对1978年后获得启动的“非农化”浪潮给予理论上的说明。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建进
一个农户劳动力模型及有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实证研究刘建进中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各专家学者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有不同的看法和估算方法,估算的数值也从4000多万[1]到2亿多[2],相差甚远。然而对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民收入...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占俊英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该置于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由于提升、优化了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业逐步形成合理规模,农业产业化能改善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经济时序效益,提高农业总体经济效益,拓宽农业生产经营范围,从而吸收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农业剩余劳动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玉江,吴玉麟
本文从区域经济学角度,探讨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排斥力、吸纳力以及摩擦力的形成与结构,分析总结了吸纳一内转型、外推—转出型、推拉一综合型等三大区域类型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相关结论和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镇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仍然在农村:第一产业的发育程度仍然欠缺;从资源的合理配置看农业劳动力留在农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仍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未来世纪的农业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