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03)
- 2023(11865)
- 2022(9959)
- 2021(8954)
- 2020(7244)
- 2019(16445)
- 2018(15823)
- 2017(29408)
- 2016(16203)
- 2015(17430)
- 2014(17072)
- 2013(16829)
- 2012(15958)
- 2011(14859)
- 2010(15008)
- 2009(13720)
- 2008(13679)
- 2007(12181)
- 2006(11112)
- 2005(10186)
- 学科
- 济(69477)
- 经济(69399)
- 业(40570)
- 管理(40171)
- 企(29603)
- 企业(29603)
- 中国(22563)
- 方法(22506)
- 农(21928)
- 地方(20747)
- 数学(19111)
- 数学方法(18862)
- 学(17268)
- 业经(16406)
- 农业(15162)
- 贸(14030)
- 贸易(14018)
- 财(13999)
- 易(13521)
- 制(12306)
- 融(12139)
- 金融(12137)
- 银(11995)
- 银行(11934)
- 发(11909)
- 行(11588)
- 环境(11553)
- 地方经济(11435)
- 技术(10991)
- 和(9495)
- 机构
- 学院(233218)
- 大学(232872)
- 研究(93082)
- 济(92821)
- 经济(90938)
- 管理(80908)
- 理学(69231)
- 理学院(68244)
- 中国(67709)
- 管理学(66715)
- 管理学院(66303)
- 科学(62185)
- 农(56793)
- 京(51585)
- 所(50952)
- 研究所(46806)
- 农业(44965)
- 业大(42991)
- 财(41087)
- 中心(40262)
- 江(37144)
- 院(33363)
- 北京(32814)
- 范(32458)
- 省(32030)
- 财经(32002)
- 师范(31934)
- 科学院(29624)
- 州(29329)
- 经(29059)
- 基金
- 项目(159384)
- 科学(123261)
- 基金(114009)
- 研究(108061)
- 家(104873)
- 国家(103970)
- 科学基金(85359)
- 社会(68359)
- 社会科(64713)
- 社会科学(64695)
- 省(64375)
- 基金项目(60095)
- 自然(57050)
- 自然科(55750)
- 自然科学(55727)
- 划(54963)
- 自然科学基金(54735)
- 教育(48200)
- 资助(45789)
- 编号(40897)
- 发(40584)
- 重点(37435)
- 部(33549)
- 创(33533)
- 成果(33032)
- 计划(32930)
- 创新(31490)
- 科研(31039)
- 发展(31015)
- 课题(30661)
- 期刊
- 济(108401)
- 经济(108401)
- 研究(68688)
- 农(53374)
- 中国(53155)
- 学报(50886)
- 科学(43309)
- 大学(36429)
- 农业(36208)
- 学学(34693)
- 管理(30613)
- 财(29309)
- 教育(25526)
- 融(22768)
- 金融(22768)
- 业(19619)
- 业经(19420)
- 技术(18089)
- 经济研究(17950)
- 财经(15502)
- 业大(14708)
- 问题(14273)
- 版(13736)
- 经(13373)
- 科技(12849)
- 农业大学(12403)
- 贸(11834)
- 世界(11233)
- 商业(11101)
- 国际(10889)
共检索到362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志强 焦姣 魏婷婷 王宇 王悦 赵宪成 周繁
[目的]针对小麦穗发芽导致减产降质的农业气候问题,本单位研发出一种新型生物延缓剂,并探究该生物延缓剂延缓小麦穗发芽及其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该生物延缓剂延缓小麦穗发芽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下一步研究和推广奠定基础。[方法]选用河南开封主栽小麦品种‘泛麦8号’为试验材料,在小麦蜡熟期取样进行穗发芽诱导,试验设置5个处理和5个取样时间:CK (清水)、P (1%二甲基亚砜)、P+D (1%二甲基亚砜+0.1%渗透剂)、T2 (1 500 mg·L~(-1)生物延缓剂 +1%二甲基亚砜+0.1%渗透剂)、M4 (1 200 mg·L~(-1) MeJA+1%二甲基亚砜+0.1%渗透剂),在浸种4 h后的12、24、48、72、84 h取样,探究不同时间该生物延缓剂对小麦发芽率、千粒质量、α-淀粉酶活性、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麦穗经过不同处理浸泡后,种子发芽率随着诱导穗发芽时间的增加表现升高的趋势,其中CK、P、P+D 3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T2和M4与CK相比发芽率显著降低,T2的发芽率延缓了24~32 h,而M4则导致种子失活,未能发芽。千粒质量随着诱导穗发芽时间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T2与CK相比缓解了小麦千粒质量降低的趋势。α-淀粉酶活性随着诱导穗发芽时间的增加表现升高的趋势,T2的α-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M4。降落值呈现降低的趋势,CK、P、P+D 3个处理降低的幅度显著大于T2和M4,且在诱导60 h后达到稳定状态,处理T2和M4在36 h后急剧下降,且T2下降的更为明显。小麦总淀粉、支链淀粉、总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干湿面筋含量及SDS沉降值随着小麦穗发芽时间的增加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而直连淀粉未受到显著影响,其中T2在84 h时分别降低了16.15%、19.25%、3.17%、5.95%、6.86%、9.58%、5.36%和12.53%,降低的百分比显著小于CK。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且清蛋白增加幅度大于球蛋白,而不同处理小麦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随着诱导穗发芽时间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在84 h时T2和M4与CK相比差异显著,且谷蛋白受发芽的影响更为明显。[结论]综上,喷施浓度为1 500 mg·L~(-1)的试验药剂显著延缓了小麦的穗发芽时间,保证了小麦种子的活力,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麦穗发芽导致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的负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召荣 柯建国 马传喜
选用面筋强度不同的 7个小麦品种 (系 )为材料 ,对不同发芽深度小麦的籽粒品质性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 :随发芽时间延长 ,加工品质逐渐降低 ,面筋强度不同的小麦品种间差异不大。随发芽程度加深 ,千粒重、出粉率、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呈降低趋势。发芽小麦的角质率和硬度明显下降 ,但深度发芽时 ,小麦籽粒硬度有反弹现象
关键词:
小麦 发芽深度 加工品质 面筋强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涛 李和平 张兆顺 高春保 朱旭彤 廖玉才
2005年在小麦收获期,对124份材料进行了种子发芽和穗发芽抗性比较,筛选出抗性差异显著的材料196份;2006年在小麦生理成熟期,抗穗发芽鉴定了179个品种及上一年筛选的全部材料。结果表明,品种间穗发芽抗性差异十分显著。不同材料的种子发芽率和穗发芽率在收获期的分布范围分别为20%-100%和18%-100%;在生理成熟期的分布范围均为0%-100%,其中两者均在10%以下的抗性品种占4%。红粒品种整体上的抗性高于白粒品种,但也存在白粒抗性品种。同一品种个体间的抗性差异较大,表明通过筛选可以获得抗穗发芽资源。种子休眠是抗穗发芽的重要因素,品种穗部特征对穗发芽亦有影响。
关键词:
小麦 种子发芽 穗发芽 选择效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志龙 于亚雄 王志伟 程加省 乔祥梅 杨金华
采用整穗、颖壳+整粒、整粒和半粒发芽法鉴定了105个引自国内外普通小麦品种(系)的穗发芽抗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穗发芽差异性较大,穗发芽率为0.72%~100%,平均发芽率为78.09%。从中鉴定出极抗品种1份(ONSY85),高抗品种2份(扬麦16和扬麦11),抗性品种4份(凤麦36、绵阳45、凤麦32、扬麦158),以上品种均为红粒。临麦15、凤麦34、小偃93166、靖麦12、周麦17、云麦29、X9610穗发芽率大于98%,穗易发芽。用K-均值聚类法分为5类。半粒发芽率与整粒发芽率,整粒发芽率与颖壳加整粒发芽率,整粒发芽率与整穗发芽率均差异显著且正相关,表明虽然种皮和颖壳水溶性物质对...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筛选 抗性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式昭 郑建敏 伍玲 李俊 万洪深 杨漫宇 罗江陶 刘廷辉 杨开俊 蒲宗君
【目的】鉴定四川小麦品种籽粒硬度和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的组成,可为四川小麦的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个籽粒硬度和1个穗发芽抗性等位基因分子标记,对105份2000年后育成的四川小麦品种进行上述基因的检测。【结果】本研究表明:(1)针对籽粒硬度,含有Pinb-D1b基因(Pinb突变)的品种有11份,频率为10.5%,非Pinb-D1b等位基因类型则占到89.5%。(2)针对穗发芽抗性,含Vp-1Bc(抗穗发芽)的品种有88份,频率为83.8%;含Vp-1Ba(感穗发芽)的品种有17份,频率为16.2%;未能扩增出含Vp-1Bb(抗穗发芽)的品种。(3)聚合2项优质基因(Pinb-D1b和Vp-1Bc),品质优良的品种有11份,频率为10.5%。【结论】利用这些含有优异基因资源的品种,在四川小麦品质育种中逐步导入上述优质基因,是综合提高四川小麦品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硬度 穗发芽抗性 分子标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世伟 李毅念 姚敏 李玲 丁启朔 何瑞银
[目的]小麦穗部小穗数及籽粒数能够直接反映小麦产量,也是小麦穗表型研究中2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方法]为了快速测量这2个参数,针对小麦穗部正视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小麦小穗抛物线分割方法,并实现了小穗数及籽粒数的同步识别计数。首先采用图像预处理算法获得麦穗二值图像,然后将二值图像沿穗轴方向的像素按行求和,根据行像素求和曲线图中波峰波谷确定所需要的小穗3个位置点,由小穗3个位置点在二值图像上确定三点拟合抛物线,最后运用抛物线位置分割出各小穗,同时通过阈值法确定各小穗面积值与其籽粒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使用3个品种小麦穗图像对小穗数及籽粒数识别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 3个品种小麦穗部小穗数识别的平均零误差率为68.16%,平均绝对误差为0.46,平均相对误差为2.99%,对比已有文献识别小穗数方法,识别精度显著提高;3个品种小麦穗部籽粒数识别的平均绝对误差为2.11,平均相对误差为5.62%;3个品种单株麦穗平均测量时间为7.99 s。[结论]运用本方法可以快速高精度地对小麦穗部小穗数及籽粒数进行自动计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兆夏 蒋国梁
小麦白粒品种抗穗发芽性具有明显的倾母现象,28个组合正、反交杂种F1穗发芽率差异显著。不抗×抗和抗×不抗两组杂交组合F1、F2的抗穗发芽性表明,F1代的母体效应在F2仍能得到保持,抗穗发芽性遗传可能具有倾母遗传特点。白粒小麦品种的抗穗发芽性以多基因遗传为主,但亦有主基因的作用。多数组合的穗发芽敏感性呈部分显性。抗穗发芽性的广义遗传力中等偏高,平均6307%。用抗性亲本回交可提高其后代的抗穗发芽性。在小麦白粒抗穗发芽新品种选育中,早、中代选择及回交育种是可行的。
关键词:
小麦 白粒种质 抗穗发芽性 遗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又佳 刘世家 吴兆苏
选用穗发芽抗性不同的6个杂种小麦的亲本品系组配成36个组合,对各组合亲本、正反交一代、二代和各回交后代的种子进行穗发芽率、α-淀粉酶活性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一代种子均偏抗,但存在母性效应;杂交一代有一定的负向杂种优势,杂交二代的负向优势又强于杂交一代;以抗性材料作母本,再用抗性亲本回交,后代抗性更高;穗发芽抗性受部分显性基因控制,而很少受完全显性基因控制;在核基因相同条件下,A型细胞质和T型细胞质对后代穗发芽抗性的影响没有差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爽 李俊 王琴 朱欣果 刘磊 胡晓蓉 万洪深 杨武云 秦文
本试验研究了137份西南麦区(含国内外)小麦品种(系)的穗发芽抗性差异,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穗发芽敏感性差异较大,平均发芽率(53.11±27.05)%,变异系数为50.94%,由K-均值聚类法共分为5类;地方品种抗穗发芽能力最强,人工合成小麦次之,育成品种(系)较差。筛选出了15份高抗穗发芽材料,其中小白花、黄县大粒为新筛选出的两份白粒高抗穗发芽地方品种。
关键词:
小麦 抗穗发芽 筛选 西南麦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琴 王志敏 王树安 苏宝林
利用离体穗培养方法研究了脱落酸(ABA)对小麦穗粒数的调节作用。在开花前15天和开花前8天进行离体穗培养,不同浓度(10-6,10-5,10-4mol·L-1)ABA处理均显著降低穗粒数,ABA的作用一方面是降低了离体器官的蔗糖吸收量(源调节),另一方面是降低了穗器官的蔗糖代谢活性(库调节)。开花期穗培养,ABA处理对穗粒数的影响力较小,而且主要是通过降低蔗糖吸收量而起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穗发育过程中,蔗糖与ABA的相互作用可能是穗粒数的重要生理调控机制。
关键词:
小麦 穗粒数 ABA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丽娟 盛坤 董昀 王映红 蒋志凯
为了筛选抗穗发芽品系,利用Vp-1基因的STS标记Vp1B3检测了来自河南省新乡市的新麦系列小麦新品系112个,并于收获期进行了室内整穗发芽试验,结果表明,112个小麦品系中Vp-1Ba(感穗发芽)、Vp-1Bb(抗穗发芽)和Vp-1Bc(抗穗发芽)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60.71%,0.89%和38.39%,以Vp-1Ba基因型为主。Vp-1Ba基因型品系穗发芽率(24.42%)极显著高于Vp-1Bc基因型品系(16.55%)。同一亲本组合选育出的品系的穗发芽率有很大差异,但Vp-1基因类型基本一致。同一Vp-1类型品系间的穗发芽率有很大差异,故在使用Vp1B3标记时需要与整穗发芽法结合使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尹钧 任江萍 李志岗 李磊 周苏玫 卫丽 宋丽
以易穗发芽小麦幼胚为受体,用基因枪法对TrxS反义基因(目的基因)和Bar基因(标记基因)进行了共转化;通过对轰击后的小麦幼胚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和生根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经分子检测证实在3个受体材料上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和可遗传的转基因后代.通过培养皿籽粒发芽试验、离体整穗保湿发芽试验和温室模拟降雨穗发芽试验,均证明转基因后代材料具有延缓籽粒发芽和抗穗发芽的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贵霞 宋希云 尤明山 刘广田
利用6个T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和5个恢复系配制30个T质杂种和30个相应的A质杂种,另外选用4个K型不育系与2个K型恢复系配置8个K质杂种和8个相应的A质杂种,研究杂种F1和杂种F2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结果表明:T质、K质及A质杂种F1和F2的籽粒胚乳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均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杂种优势变异范围大,多数组合呈正向优势且具有较高的超亲优势,与前人的结论不一致,说明利用杂种优势提高杂种小麦的籽粒胚乳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是可能的。T质、K质及A质杂种F1和F2籽粒胚乳的Zeleny沉淀值的杂种优势以负向为主,说明利用杂种优势提高杂种小麦的籽粒胚乳Zeleny沉淀值,提高小...
关键词:
杂种小麦 胚乳品质性状 杂种优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燕湘 杨知建 金小马 余清
为了减少草坪修剪费用,将化控技术应用于草坪,通过对盆栽黑麦草分别施用25,50,75 mg/L的烯效唑,200,300,400 mg/L的矮壮素,200,300,400 mg/L的缩节胺和1 000,1 500,2 000 mg/L的比久,研究了植物生长延缓剂对草坪草生长速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以50 mg/L的烯效唑,400 mg/L的矮壮素,400 mg/L的缩节胺和2 000 mg/L的比久均能延缓黑麦草生长,减少修剪次数.烯效唑能明显促进黑麦草分蘖,增加密度和根冠比,加深绿色,使叶片缩短加宽.
关键词:
植物生长延缓剂 黑麦草 生长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