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94)
- 2023(4413)
- 2022(3854)
- 2021(3338)
- 2020(3068)
- 2019(7013)
- 2018(6755)
- 2017(12164)
- 2016(6485)
- 2015(7064)
- 2014(6768)
- 2013(6791)
- 2012(6173)
- 2011(5742)
- 2010(5874)
- 2009(5257)
- 2008(5452)
- 2007(4840)
- 2006(4365)
- 2005(4100)
- 学科
- 济(25530)
- 经济(25503)
- 管理(13938)
- 业(12905)
- 企(11213)
- 企业(11213)
- 学(10489)
- 方法(10298)
- 数学(8415)
- 数学方法(8079)
- 中国(6473)
- 农(5494)
- 财(5329)
- 理论(5255)
- 业经(5168)
- 地方(4974)
- 制(4502)
- 税(4039)
- 和(4003)
- 税收(3735)
- 关系(3717)
- 农业(3699)
- 收(3699)
- 贸(3564)
- 贸易(3558)
- 易(3402)
- 银(3400)
- 融(3395)
- 金融(3394)
- 银行(3382)
- 机构
- 大学(93300)
- 学院(90660)
- 研究(38419)
- 济(31198)
- 经济(30327)
- 管理(30187)
- 中国(28612)
- 科学(27846)
- 理学(25754)
- 理学院(25312)
- 管理学(24343)
- 管理学院(24176)
- 所(21976)
- 京(21405)
- 农(21046)
- 研究所(20371)
- 农业(16809)
- 中心(16751)
- 业大(16664)
- 财(15359)
- 院(14988)
- 江(14870)
- 北京(13832)
- 省(13344)
- 范(13162)
- 师范(12883)
- 室(12594)
- 研究院(12207)
- 技术(12194)
- 财经(11733)
- 基金
- 项目(64120)
- 科学(49099)
- 基金(46010)
- 家(43538)
- 国家(43253)
- 研究(40844)
- 科学基金(35318)
- 自然(25597)
- 自然科(25031)
- 自然科学(25023)
- 省(24951)
- 自然科学基金(24515)
- 社会(23607)
- 基金项目(23561)
- 划(22413)
- 社会科(22335)
- 社会科学(22327)
- 资助(20039)
- 教育(18623)
- 重点(15740)
- 编号(15190)
- 计划(14617)
- 发(13626)
- 科技(13463)
- 科研(13396)
- 部(13131)
- 成果(12909)
- 创(12551)
- 创新(11853)
- 课题(11698)
共检索到143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姜有声 战文斌 程顺峰 王世表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囊膜蛋白在提纯的过程中易脱落,用传统的密度梯度离心方法不易获得完整的病毒粒子,对传统的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加以改进后,可以获得大量完整的病毒粒子。用患白斑综合征病毒病的中国对虾鳃制备WSSV粗提液,感染螯虾(Cambarus proclarkii),选取25%的蔗糖溶液用作病虾鳃的匀浆液,然后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取各带负染后电镜观察,大量完整的病毒位于46%~52%蔗糖梯度之间,病毒粒子末端带有很长的尾;而病毒裸露的核衣壳位于40%~46%蔗糖梯度之间;在57%~62%之间观察到较多完整病毒粒子和少量细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病毒提纯方法较好,可得到大量完整的带...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 病毒提纯 完整病毒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战军 孟宪红 孔杰 单从文 罗坤 栾生 常亚青
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能否产生类免疫保护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将健康的中国对虾接种经不同辐照强度γ射线灭活的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wpot wyndrome virus,WSSV),连续投喂接种20 d后,对其存活个体进行抗WSSV性能测试,检验其存活情况。结果显示,至216 h实验组(射线辐照剂量分别为5 kGy、10 kGy、15 kGy和20 kGy)存活率分别为45.5%、54.2%、68%和65.4%,存活对虾的病毒携带量分别为(14.0±11.9)、(14.1±4.3)、(24.5±15.0)和(15.1±7.8)copies/ng DN...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类免疫 γ射线 白斑综合征病毒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何培民 郭媛媛 贾晓会 施定基 庄旻敏 何玲 贾睿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一种引起养殖对虾爆发性死亡的病毒,由于它宿主范围广、蔓延速度快以及致死率高,已经成为对虾养殖中的第一杀手,因此有效防治wssv爆发在水产养殖中具有重要意义并极具挑战性。本文主要介绍wssv基因组以及结构蛋白、对虾wssv免疫机制、对虾wssv疫苗研究进展,以及我国对虾养殖中wssv防治措施,认为对虾wssv疫苗将是今后对虾大规模养殖中病害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许华 黄倢 杨官品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引起对虾大规模死亡的主要病毒性病原,且该病毒感染的宿主广泛。自WSSV基因组全序列公布以来,国内外的学者对WSSV的研究热点转移到该病毒基因产物功能的相关研究上面来。弄清WSSV感染机理是有效防治病毒的基础,而对其感染机理的阐释则主要是搞清病毒各蛋白在感染中的作用,这些是WSSV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之一。分析WSSV蛋白同时可以在分子水平上为研究海洋和陆地生物病毒的进化趋势提供有力的基础。
关键词:
WSSV 结构蛋白 非结构蛋白 囊膜蛋白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冯亚萍 孔杰 罗坤 栾生 曹宝祥 刘宁 卢霞 曹家旺 王明珠 王军 孟宪红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沈锦玉 袁军法 潘晓艺 曹铮 顾志敏 尹文林 石正丽
The cultivation of redclaw crayfish(Cherax quadricarinatus) is developing in recent years.The disease of Cherax quadricarinatus was one of the major factors in its culture and even caused redclaw crayfish to die.The viral disease was found in polyculture of redclaw crayfish with Penaeus vannamei.Hae...
关键词:
红螯螯虾 杆状病毒 病毒检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建中 陆承平
从江苏射阳某对虾养殖场采集患白斑综合征的病死对虾 ,以对虾组织匀浆液接种克氏原螯虾并传至 2代 ,结果螯虾全部发病死亡。用斑点杂交和单抗ELISA检测对虾和 2代螯虾 ,均为白斑综合征病毒 (WSSV)阳性 ,将此WSSV命名为射阳株。进一步用斑点杂交和单抗ELISA检测射阳株在肌注和口服感染螯虾体内的动态分布 ,并与青岛株的动态分布相比较。口服和肌注螯虾在感染后 12h ,病毒首先在血淋巴中检出 ,然后减少 ,36h后又明显检出 ,并增加至高峰然后减少 ;肠上皮、心脏、肌肉中的病毒在口服和肌注感染后 36h同时出现并呈总体递增分布 ;此外 ,病毒在胃上皮、真皮和结缔组织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朱建中 陆承平
应用克氏原螯虾作为动物模型研究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WSSV)的感染增殖特性 ,涉及感染温度、感染途径、继发感染、半数致死量 (LD50 )、免疫保护及保存期等。结果显示 ,2 2~ 2 5℃时 ,接种WSSV的螯虾一般于 2~7d内死亡 ,温度升高对病毒增殖影响不显著 ,30~ 32℃时 ,平均死亡时间 2~ 6d ,温度降低对病毒增殖影响较显著 ,15~ 19℃时 ,接种螯虾平均 2~ 10d内死亡 ,8~ 10℃时 ,平均死亡时间 3~ 13d。感染途径分别用腹节肌肉、腹节皮下注射及口服 ,均能使螯虾感染发病 ,而浸泡方式不能使螯虾发病。细菌分离和细菌定量结果表明 ,寄生于螯虾心脏、肝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涛 郭志勋 黄建华 杨丽诗 温为庚 杨其彬 江世贵
利用含3×103、6×102、2×102copies/mL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virus,WSSV)粗提液和PBS液人工注射感染携带病毒量约1×105copies/g的斑节对虾,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显微镜观察法研究了感染后斑节对虾发病死亡率、肌肉内WSSV含量及总血淋巴细胞数和不同种类血细胞的比例组成变化。结果表明,3种浓度下斑节对虾累积死亡率分别为93.33%±2.89%、56.67%±5.77%和45.00%±5.00%,对照组没有发生死亡。注射3×103copies/mL的浓度组,在注射后30 min时,对虾肌肉内的病毒含量达到最低值(3.54×...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文博 谭珍一 刘庆慧 侯林 黄倢
根据GenBank上WSSV囊膜蛋白基因vp28的序列,设计合成引物,PCR扩增得到vp28基因,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BAD/gⅡIA-VP28并转化大肠杆菌E.coli。用L-阿拉伯糖在37℃诱导重组基因工程菌,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显示有与预期大小31kDa相符合的目的蛋白。荧光显微镜方法分析显示,表达的VP28可与克氏原螯虾血细胞结合。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BAD/gⅡIA-VP28不仅能够表达vp28基因,而且表达的VP28具有很高的抗原结合活性。
关键词:
白斑综合症病毒 vp28 表达 活性分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素红 张天时 孟宪红 孔杰
一个包括42个全同胞家系的中国对虾选育群体,荧光标记后每个家系各取40尾健康个体混养,自然发病并确认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syndrome virus,W SSV)。发病1周后将所有个体取出,统计各家系的存活率,并对活体利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进行W SSV检测。对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个家系的存活率在60%以上,7个家系的存活率在20%以下;存活率与第一次扩增阳性率、第二次扩增阳性率呈不显著负相关。第一次扩增阳性率与第二次扩增阳性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合两次扩增的阳性率分析得出:青岛野生群体内自交产生的一个家系...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巢式PCR 白斑综合征病毒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宋晓玲 黄倢 王秀华 杨冰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对虾后,最典型的免疫反应是对虾开放循环系统的血淋巴细胞数量急剧下降,血淋巴凝结功能下降,感染部位聚集了大量的血淋巴细胞,且以颗粒细胞为主。WSSV可感染对虾颗粒细胞和小颗粒细胞,其中小颗粒细胞感染率高、感染速率快,感染后大颗粒细胞占血细胞总数的比例可增加到50%;血淋巴中的总糖、总碳水化合物、总蛋白和游离氨基酸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显著降低。自然状态下广泛存在WSSV潜伏感染,潜伏感染的存在会导致存在免疫反应情况下的感染复发,并且有助于病毒的传播;不同WSSV感染状态下过氧化物(POD)差异显著,其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 对虾 感染 免疫防御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邓灯 张庆文 王伟继 刘萍 孟宪红 孔杰 孔晓瑜
白斑综合征可以导致养殖对虾短时间内大面积死亡,是迄今为止对虾养殖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本试验采用巢式PCR法对2001年采自黄渤海的中国对虾几个产卵场群体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检测,旨在较全面地了解黄渤海野生中国对虾携带病毒状况。各群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朝鲜半岛南海岸群体55%;渤海湾群体35%;辽东湾群体94.7%;海州湾群体47.4%。结果显示,中国对虾几个产卵场群体均不同程度地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辽东湾产卵场群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群体,推测人工孵化苗种放流、海湾的地理和水质条件与中国对虾的WSSV感染率相关。而中国对虾野生群体携带病毒对于对虾养殖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笔者认为,只有从无特异...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巢式PCR 白斑综合征病毒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洪玉 张天时 孔杰 罗坤 常亚青
以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为实验材料,分别投喂配合饲料、蚯蚓、蛤蜊、蝇蛆等四种饵料,利用生长和抗病性指标综合评价蚯蚓和蝇蛆作为中国对虾饵料的可行性。生长实验前测定每个实验组的初始体长和体重,养殖40 d后再次测定生长指标,之后,分别投喂不同毒饵量进行人工感染实验。方差分析表明:投喂4种饵料后,蛤蜊组生长最快,其次是蚯蚓,再次是蝇蛆,最后是配合饲料,各组之间对虾体长增长差异显著(P<0.05),体重增长差异极显著(P<0.01)。利用线性固定模型分析不同饵料及不同病毒量感染下对中国对虾存活率的影响,其中蚯蚓组存活率最高,配合饲料组存活率最低,并且蚯蚓组存活率显...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新新 刘庆慧 张秀丽 黄倢
以pYD1为载体,制备以酒精酵母为载体的基因工程免疫制剂。参照GenBank中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VP28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得到预期长度的产物,双酶切插入用于酒精酵母表面展示的穿梭质粒载体pYD1,转化大肠杆菌TOP10,提取阳性质粒转化酒精酵母菌株EBY100,诱导表达后,用免疫荧光检测外源蛋白的表达。结果获得VP28酵母表面展示菌,测得最佳诱导时间为36~48h。以此展示酵母活细胞分设两个浓度组,腹腔注射螯虾,检测其毒性。结果表明,此重组酵母对螯虾是安全的,该研究为下一步对虾用活载体免疫制剂效果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