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74)
2023(10346)
2022(7949)
2021(7281)
2020(5920)
2019(13378)
2018(13175)
2017(24958)
2016(13361)
2015(14338)
2014(13919)
2013(13559)
2012(12111)
2011(10921)
2010(11068)
2009(10170)
2008(10045)
2007(9245)
2006(8537)
2005(7722)
作者
(37644)
(32458)
(31410)
(30335)
(19969)
(15502)
(14268)
(12488)
(12227)
(11190)
(11073)
(10631)
(10174)
(9976)
(9847)
(9845)
(9358)
(9298)
(9196)
(9029)
(8059)
(7979)
(7822)
(7610)
(7289)
(7180)
(7117)
(6920)
(6552)
(6446)
学科
(60392)
经济(60338)
(49082)
(38422)
农业(32830)
管理(26200)
业经(20174)
方法(19380)
中国(18443)
(17005)
企业(17005)
数学(16985)
数学方法(16647)
地方(14080)
(12916)
农业经济(12430)
(11936)
发展(11078)
(11068)
(11040)
(10166)
人口(9955)
(9531)
农村(9506)
(9205)
(8549)
(8544)
贸易(8541)
建设(8377)
(8283)
机构
学院(184692)
大学(182248)
(77374)
经济(75777)
研究(68269)
管理(67750)
理学(58449)
理学院(57777)
管理学(56403)
管理学院(56102)
(54515)
中国(53148)
科学(42635)
农业(41297)
(39562)
业大(35924)
(35061)
中心(32512)
(32035)
研究所(31814)
(29212)
(25705)
农业大学(25653)
师范(25494)
财经(25321)
北京(24369)
(24037)
经济学(23258)
(23151)
(22929)
基金
项目(127829)
科学(100888)
研究(94025)
基金(93389)
(82631)
国家(81873)
科学基金(69708)
社会(61643)
社会科(58094)
社会科学(58079)
(50345)
基金项目(49313)
自然(43135)
自然科(42198)
自然科学(42188)
自然科学基金(41357)
(41219)
教育(40010)
编号(39177)
资助(36337)
(31465)
成果(31212)
(29333)
重点(28578)
(27564)
国家社会(26825)
课题(25787)
(25622)
科研(24185)
创新(24014)
期刊
(92119)
经济(92119)
(60873)
研究(54022)
中国(41622)
农业(41358)
学报(33236)
科学(31006)
大学(26383)
学学(24946)
(22136)
业经(21925)
管理(20263)
(19023)
(18921)
金融(18921)
教育(17098)
技术(14766)
农业经济(14681)
农村(14267)
(14267)
问题(13974)
(12556)
经济研究(12315)
财经(11542)
世界(11215)
业大(10880)
经济问题(9985)
(9966)
资源(9858)
共检索到284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小唤  刘业森  江东  罗春  黄耀欢  
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是解决统计数据与自然要素数据融合分析的有效途径。本文在论述已有人口空间化方法的基础上,认为遥感影像得到的居民地数据是表达人口分布的最好指标。为了使居民地数据更好地应用于人口空间化的研究,论文在分析各种与人口居住密度相关指标的基础上,确定了用农村居民地面积所占百分比对农村居民地进行重新分级,然后应用于人口空间化的计算。结果检验表明,人口空间分布数据的误差从分级前的17.4%降到分级后的12%,尤其是误差高于30%的乡镇个数从8个减少到1个,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人口空间数据的精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韵  
[目的]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由此引发的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加强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分析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为有效改善居住地生态环境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以陕西省为主要研究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矩阵模型,研究影响陕西省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的农民因素、生产活动和政府因素3个层次,包括周边乡镇企业废物排放、农用投入品的使用、畜禽养殖业废物排放、人均消费支出、农村人均家庭纯收入、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环保意识、政府监管力度、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相关政策法规等10个因素所占权重,得到不同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结果]乡镇企业废物排放、农用投入品的使用、农村人均家庭纯收入和农村人均消费支出是影响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且重要性排序为乡镇企业废物排放>农用投入品的使用>农村人均家庭纯收入>农村人均消费支出。[结论]加强乡镇企业废物排放管理和农用投入品的生产和使用审查,降低不必要的消费支出,同时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均家庭村收入,是目前改善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为农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场所,这也将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董南  杨小唤  蔡红艳  
精细尺度的人口分布是当前人口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在灾害评估、资源配置、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应用广泛。居住建筑物尺度作为精细尺度的重要内容,其人口数据空间化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以居住建筑斑块面积、斑块内建筑面积比重、建筑物层数、公摊率等居住空间属性为人口分布数量的指示因子,以居住建筑的轮廓斑块为人口分布位置的指示因子,利用街道界线和街道常住人口数据为控制单元,建立线性模型,获得了2015年宣城市宣州区6个街道的居住建筑物尺度的人口分布矢量数据,刻画了城市市区人口空间分布的细节信息。结果表明:(1)以居住空间属性作为人口空间分布的指示因子,获取的人口空间数据精度高,结果可信。29个社区(村)估算人数的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低于7%,其中25个社区(村)的相对误差绝对值低于10%。在1102个居住建筑斑块中,估算人数在合理区内的斑块个数占比高于74%,轻微低估区(-10%,0)和轻微高估区(0,10%)的斑块总数占比高于9%;(2)由斑块面积和建筑物层数共同表征的建筑物体积,是建筑物尺度上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斑块内建筑面积比重属性能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公摊率属性具有"降高升低"作用,但将估算人数调节到合理区的"能力"较弱。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金华  孙楠  杨帆  
本文基于一项老年人口福利调查数据,以生命历程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多元logistic模型对农村老年人居住地类型偏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作为生命历程中的一项重要生命事件,农村老年人外出务工经历对其离开农村居住的偏好有积极影响;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居住地偏好存在差异,即低龄组老年人对到城市或城镇城郊居住的偏好更强;作为关联的生命因素,农村老年人子女的外出务工经历也产生重要影响。子女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村老年人更偏好于迁出农村居住,对城镇城郊的偏好最为强烈;此外,农村老年人个人能动性也对其居住地类型偏好产生显著影响。可见,城市、城镇城郊以及农村对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具有不同的社会含义,而农村老年人偏好于留居农村还是迁居进城,是整个生命历程中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贾春梅  葛扬  
城市化进程主要由两股力量推动,一是市场力量推动;二是政府政策驱动。政府驱动城市化进程的可能路径是:选择规模较大、有发展潜力的县城和建制镇作为未来五十年的发展重点,促使更多农村居民搬迁至上述县城和建制镇。同时,将旧村迁出后新增的可利用建设用地指标进行跨地区再配置。其可能的结果是,其一,节省出大量土地资源;其二,促使要素集聚,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其三,集中力量建设考虑空间因素的连接性基础设施,缩短城乡经济距离,逐步消除城乡分割,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涛  曹广忠  
基于住房供给—需求关系,本文从就业机会、房源供给、宏观区位和交通便利性4个维度构建了外来人口在都市区内部的居住决策和空间分布的解释模型,并将区域差异和尺度效应纳入模型。基于北京市村级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就业机会的空间分布对外来人口的居住区位决策和空间分布格局起到决定性作用,职住空间一体化或职住临近是城市外来人口工作、生活空间的重要特征。近郊区是中心城区外来务工人口的主要聚居地,其空间格局主要受到房源供给的限制,而与本地的就业机会和交通条件关系有限。城市产业的郊区化促进外来人口向远郊区聚集,进入了明显的远郊化进程;尤其随着地铁网络的延伸,远郊地铁站附近成为外来人口的重要聚居区。远郊区和偏远地区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丁洪建  
研究目的:基于2000—2006年面板数据,分析省会城市居住地价的差异、主要影响因子及其影响程度。研究方法:混合OLS估计方法、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中国省会城市居住地价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2005年及以后地价增长明显,且东部地区地价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将城市间居住地价的影响因素分为全国宏观经济因素、区域整体差异因素和城市个体因素三个层面,并基于引致需求理论,构建更具实效性的城市居住地价影响因子体系;(3)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均GDP、国际旅游收入、2004年8月31日之后土地供应方式的重大转变(正向关系)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负向关系)对居住地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冰婧   黄明华   易鑫   寇晓楠   杨辉  
开敞空间率指标因能够有效兼顾城市开发建设中的公平与效率,在我国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但是,既有研究多侧重于对国外经验的理论分析与借鉴。在对我国主要城市居住地块开敞空间率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相同案例在满足日照标准后的开敞空间率进行研究,发现二者居住地块开敞空间率的差异明显受到城市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日照条件及住宅布局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强调中国特色开敞空间率的应用须在满足公共利益底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层分类、科学定值,通过制定控制城市开发建设的规则,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效均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柏中强  王卷乐  杨飞  
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旨在发掘和展现人口统计数据中隐含的空间信息,并以地理格网或其他区域划分的形式再现客观世界的人口分布,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人口空间分布数据有助于从不同地理尺度和地理维度对人口统计数据形成有益补充,其应用广泛,相关研究方兴未艾。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对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进行综述:①主要空间化方法的原理及其适用性;②空间化中用到的建模参考因素,并结合具体应用案例分析其作用机理;③典型人口空间化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人口数据空间化所运用的输入数据的质量和详细程度、尺度效应及时空分辨率、长时间序列数据集和精度检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人口数据空间化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涛  陈松  
收益论和居住地论是大学学费定价的主要理论之一。本文依据这两种理论,对我国大学学费定价提出了政策改进改进建议认为:学费水平可进一步细化,对不同档次学校、不同专业、不同来源的学生学费应有所区别,这样可以利用价格杠杆调节学生的就学,使教育成本和收益相对应,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季素萍  李涛  
文章基于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选择农村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所提供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库,将城镇化水平指标和个体劳动者的户籍类型纳入分析框架,构造个体就业的计量模型,针对安徽、广东、河南等9个省份的调查数据,详细考察了农村流动人口个体层面的特征变量(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子女数量等)以及劳动力市场条件(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市场分割率、生活成本等)对农村流动劳动力的就业影响,报告了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与流动,流动人口就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宇林军  孙丹峰  彭仲仁  张健  
家庭选择居住地的行为天然具有空间性,因而空间异质性效应是家庭居住地选址建模不可忽视的因素。传统的居住地选址模型基于空间一致性假设,即假设影响因素对家庭的居住地选择行为的影响在空间上一致,因而忽略了空间异质性效应。基于多项Logit模型构建了居住地选址模型,并在两个空间尺度和5个子区域中分别应用该模型,来反映影响因素的影响作用在空间上的变化。以美国佛罗里达州橙县家庭选址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居住地选址行为的影响因素在不同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尺度上具有不同的作用,因而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尽管以美国地区为例,但所得结论对国内案例区研究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梁振华  
本文通过构建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型,利用2013年天津人口变动抽样数据,研究常住人口总数、常住人口户数、常住人口分年龄结构、劳动力人口结构等主要人口指标的推算方法,并提出数据评估方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浩   陈功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作为重要劳动力来源,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由于户籍地和居住地之间存在较大经济差距,农民工消费水平往往受到影响。此外,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对其消费行为也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实证分析户籍地与居住地经济差距对农民工消费水平的影响,并探究身份认同的中介效应,旨在为各地方政府优化农民工保障政策、刺激农民工消费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户籍地与居住地经济差距对农民工消费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与高消费水平农民工相比,户籍地与居住地经济差距对低消费水平农民工的负向影响更大。在户籍地与居住地经济差距对农民工消费的影响机制中,身份认同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雪松  王四春  
根据免疫否定选择原理,设计了基于掩码分段匹配的否定选择分类器,克服连续r位匹配法的缺陷。给出了适用于免疫优化的分类规则编码及分类信息分的评价。通过免疫进化对其进行群体优化以约简数据规则集。避免了传统分类算法缺乏全局优化能力的缺点,提高了对样本的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提高了数据分类的准确性,在数据分类准确率及平均信息分上优于传统的分类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