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0)
- 2023(11018)
- 2022(9526)
- 2021(8653)
- 2020(7793)
- 2019(17413)
- 2018(16857)
- 2017(32065)
- 2016(17880)
- 2015(19801)
- 2014(19675)
- 2013(19712)
- 2012(18432)
- 2011(16672)
- 2010(16916)
- 2009(15942)
- 2008(16145)
- 2007(14687)
- 2006(12683)
- 2005(11304)
- 学科
- 济(72631)
- 经济(72547)
- 业(47647)
- 管理(47625)
- 企(38405)
- 企业(38405)
- 方法(34656)
- 数学(30285)
- 数学方法(29941)
- 学(20325)
- 农(20013)
- 财(18841)
- 中国(18022)
- 贸(15815)
- 贸易(15808)
- 易(15359)
- 业经(15043)
- 地方(13610)
- 农业(13349)
- 制(12739)
- 务(11545)
- 财务(11520)
- 财务管理(11492)
- 和(10978)
- 理论(10974)
- 企业财务(10862)
- 银(10803)
- 银行(10727)
- 环境(10571)
- 融(10525)
- 机构
- 大学(268581)
- 学院(264323)
- 济(104047)
- 经济(101930)
- 研究(96107)
- 管理(96072)
- 理学(83651)
- 理学院(82563)
- 管理学(80756)
- 管理学院(80279)
- 中国(69870)
- 科学(65606)
- 农(60768)
- 京(57209)
- 所(52590)
- 业大(49018)
- 农业(48772)
- 研究所(48702)
- 财(46616)
- 中心(42814)
- 江(40778)
- 财经(37593)
- 北京(35473)
- 范(34730)
- 院(34376)
- 经(34163)
- 师范(34147)
- 经济学(32362)
- 农业大学(32144)
- 州(31490)
- 基金
- 项目(182770)
- 科学(140678)
- 基金(132306)
- 研究(121782)
- 家(120921)
- 国家(119965)
- 科学基金(98970)
- 社会(76056)
- 社会科(71996)
- 社会科学(71967)
- 省(71900)
- 基金项目(70487)
- 自然(67895)
- 自然科(66354)
- 自然科学(66320)
- 自然科学基金(65180)
- 划(62138)
- 教育(55756)
- 资助(54296)
- 编号(46795)
- 重点(42586)
- 部(39676)
- 发(39122)
- 计划(38099)
- 成果(37830)
- 创(37590)
- 科研(36779)
- 创新(35263)
- 科技(34336)
- 课题(33167)
- 期刊
- 济(108733)
- 经济(108733)
- 研究(70993)
- 学报(58097)
- 农(53390)
- 中国(49252)
- 科学(48301)
- 大学(41346)
- 学学(39459)
- 财(36436)
- 农业(35776)
- 管理(32601)
- 教育(23759)
- 融(20849)
- 金融(20849)
- 技术(20068)
- 业(20062)
- 财经(18479)
- 经济研究(18237)
- 业经(17503)
- 版(16295)
- 业大(16027)
- 经(15824)
- 问题(15077)
- 农业大学(13512)
- 科技(13503)
- 贸(13105)
- 技术经济(13006)
- 商业(12246)
- 统计(12204)
共检索到382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振 王秀华 黄倢
利用红糖与尿素为碳氮源在自然海水中培养微生物絮团,获得絮团产物,其离心后进行初步的生化分析表明,絮团产物上清液中微生物胞外产物重均分子量为213 281 u。絮团沉淀物中多糖含量占29.6%,氨基酸含量占12.6%。将絮团产物按0、0.02%、0.1%、0.5%、2.5%的比例添加至低蛋白饵料中投喂凡纳滨对虾,14 d后分别测定实验对虾血清溶菌活力、抗菌活力和酚氧化酶活力,结果显示,在饵料中添加微生物絮团浓度为2.5%的对虾血清中抗菌与溶菌活力最高,添加微生物絮团浓度为0.5%与2.5%的对虾血清中酚氧化酶活力较低蛋白饵料对照组显著提高。用哈维氏弧菌感染实验对虾后,饵料中添加0.1%微生物絮团...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印庚 于永翔 蔡欣欣 张正 王春元 廖梅杰 李彬 荣小军 朱洪洋 戴岩
为系统解析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white feces syndrome,WFS)的发生与环境因子、微生物因子、宿主免疫力和水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关系。实验利用水体理化因子、可培养细菌、对虾机体免疫酶活以及高通量测序等检测技术对健康与患WFS的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组相比,患病池塘的水温、溶解氧(DO)、pH、盐度等水质理化因子波动趋势相似,波动范围分别为26.1℃~29.0℃、4.26~6.08 mg/L、8.39~8.73和40~49,且患病组DO和盐度比健康组高;健康组对虾肝胰腺内可培养细菌和弧菌含量为1.19×10~(5)~7.70×10~(5)和8.8×10~(3)~1.96×10~(4) CFU/g,弧菌占比为2%~16%,患病组对虾肝胰腺内可培养细菌和弧菌含量在3.80×10~(5)~2.51×10~(6)和2.02×10~(5)~1.49×10~(6) CFU/g范围内,比健康组高15~113倍,弧菌占比在55%~70%之间;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酚氧化酶(PO)活性在健康组内为1.21~5.64、9.17~15.25、3.56~7.43、4.83~6.70及3.10~4.55 U/mg,在患病组内为2.12~5.39、19.22~26.96、19.73~26.85、3.00~4.14及7.76~9.21 U/mg;比较分析表明,WFS的发生与可培养细菌含量、弧菌占比、ACP、LZM、PO的相关性较强。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患病组水体菌群结构的Ace和Chao指数呈一定程度下降趋势,PCoA指数偏离度较高,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降低,拟杆菌门、蓝藻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RDA关联分析表明,盐度、溶氧、虾体细菌、虾体弧菌、水体细菌是影响患病对虾水体菌群结构组成的重要因子。相关研究结果为解析养殖生产中对虾WFS发生机制提供数据支撑,并为WFS的临床防控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慧 朱旭枫 陈锦霖 李广丽 朱春华
为分析水解单宁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其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空白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2%和0.3%的水解单宁作为实验组,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实验后,统计生长性能,并取其肠道内容物提取DNA,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进行16S rDNA基因V3~V4区高通量测序,检测对虾肠道内菌群结构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 3个水解单宁添加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肝体比均显著降低(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桂英 宋晓玲 孙艳 麦康森 谢国驷 黄倢
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坚强芽孢杆菌活菌(Bacillus firmus)、坚强芽孢杆菌活菌(1.0×108 CFU/g)+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灭活菌(1%)、坚强芽孢杆菌活菌(1.0×108 CFU/g)+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灭活菌(1%)配制3种免疫饲料。每组3个重复,对个体质量为(3.2±0.26)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进行了为期30 d的养殖实验。每5 d取样,以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文亮 许华 唐杨 宋晓玲 黄倢
为了研究外源补充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生物膜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抗病力及对其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空白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蜡样芽孢杆菌游离态活菌作为游离态组(活菌含量为108 CFU/g);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蜡样芽孢杆菌活菌生物膜作为生物膜组(活菌含量为108 CFU/g);每组8个平行。在养殖大棚暂养7 d后,对凡纳滨对虾进行40 d的养殖实验。在第17天进行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高戈 朱开玲 张庆起 王志杰 黄倢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宫晗 陈萍 秦桢 刘洋 高焕 李吉涛 李健 朱建新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水体水质情况以及微生物菌群的组成结构,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测定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过程一级移动床生物净化、二级固定床生物净化、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水体和生物净化载体以及对虾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结果显示,水体的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氮(NO_(2)~(–)-N)质量浓度显著降低,分别为0.85和0.21 mg/L。养殖系统水体、生物净化载体和虾肠道样品中共有的优势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此外,一级、二级生物净化系统水体中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优势菌,生物净化载体中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为优势菌;对虾肠道中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另外,对虾养殖循环水系统中生物净化载体上的细菌物种含量比水样中的细菌物种少,但微生物多样性高于养殖水体,生物净化载体中微生物具有低丰度和高多样性的特点。综上所述,生物净化系统可有效地增加水体中促进氮、磷代谢的微生物菌群,调控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研究结果为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及水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金若晨 江敏 孙世玉 戴习林 吴昊 周俊芳 于忠利 张峰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其肠道和养殖环境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变化,本实验采用Illumina测序平台,基于16S rRNA基因的测序结果,对46 d和86 d虾龄的凡纳滨对虾肠道以及养殖水体、底泥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6 d时微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46 d,水样中的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低于底泥和凡纳滨对虾肠道;有35个门、71个纲、155个目、274个科以及277个属在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均能检测到,其中虾肠道和底泥间共有菌类较水样中更多。微生物群落随养殖时间发生变化,46 d与86 d的差异性门类为放线菌门、绿菌门、丝状杆菌门、浮霉状菌门和TM6,相对丰度随时间增高。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有相对固定的优势菌群,在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主要的门类均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优势纲类为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以及放线菌纲,除此以外,虾肠道与底泥共有的优势纲为δ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以及芽单胞菌纲,从目、科、属的分类水平上看,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菌类相对丰度各异,鲜有明显重叠的优势菌类,在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均为一种未分类的属占优势地位,水样中优势属为hgcI_clade,底泥和虾肠道中优势属为ambiguous_taxa。研究结果进一步解释了虾肠道和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之间的相关性以及随虾龄增长呈现的差异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立鹤 刘辉宇 董爱华 史合群
以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黄霉素4mg/kg、12mg/kg、24mg/kg和48mg/kg的饲料作为试验组,以不添加黄霉素的饲料作为对照组,制成5种试验饲料,在室内饲养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8周,研究黄霉素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黄霉素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饲料利用率,黄霉素的促生长作用与其能增加对虾蛋白质沉积率有关,凡纳滨对虾饲料中长期添加黄霉素的适宜添加量为4mg/kg。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柯虹瑜 王瑗瑗 张鑫 姚文祥 李小勤 冷向军
本实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有机酸复合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营养物质利用率、肝胰腺酶活、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和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在含鱼粉10%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5%、0.10%、0.15%的有机酸复合物(organic acids complex, OC,主要成分为富马酸、三丁酸甘油酯),制成4种等氮、等脂饲料(OC-0,OC-5,OC-10,OC-15)。将1 000尾(1.0±0.1) g对虾随机分配到20个网箱(每组5个网箱,每网箱50尾虾)中,分别投喂上述4种饲料8周。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10%和0.15%有机酸复合物,增重率分别提高了18.7%和17.9%,饲料系数分别降低了16.1%和18.5%。在全虾成分方面,添加OC显著降低了全虾粗脂肪含量,OC-5,OC-10的粗蛋白含量也较对照组显著提高。饲料中添加有机酸复合物对凡纳滨对虾的营养物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肝胰腺淀粉酶活性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对肠道菌群的分析表明,饲料中添加0.10%OC增加了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丰度。综上,在饲料中添加有机酸复合物可以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有机酸复合物的适宜添加量为0.1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金春华 陆开宏 郑忠明 蔡惠凤 王扬才
通过监测池塘水体藻类群落组成、多项水质指标、底泥总有机碳(TOC)和底泥异养细菌数等指标值,研究了固定化微生物对凡纳滨对虾生产性养殖池塘水质调控和污染底泥的修复能力,微生物固定所用载体为改良沸石和生物活性炭(相应的固定化微生物分别记为ZE-M组和BE-M组)。试验结果显示,处理组(ZE-M组和BE-M组)池塘水体中藻类组成呈多元化,隐藻、蓝藻和绿藻数量比较接近,而对照组则是蓝藻占绝对优势。试验过程中,对照池的氨氮浓度和COD呈直线上升,而处理组氨氮浓度和COD的增长幅度缓慢,ZE-M、BC-M载体微生物的使用是产生差异的直接原因。对照组和处理组的其它水质指标变化规律及差异性不明显,可能是由于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大鹏 何安尤 韩耀全 施军 陈晓汉
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零换水室内水泥池高密度养殖系统中,使用生物填料进行微生物固定化,并通过泼洒碳酸氢钠(NaHCO3),将养殖池的碱度分别控制在:T1处理组130 mg(CaCO3)/L;T2处理组100 mg(CaCO3)/L;T3处理组70 mg(CaCO3)/L;T4处理组不调节,每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在养殖周期内定期检测各水层和各生物填料层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以及水质参数和对虾生长性状参数,结果表明,T1和T2处理组在各水层和填料层的细菌总数和氮循环细菌数量,显著高于T3和T4处理组(P<0.05),总氮浓度、无机氮浓度、对虾体质量增长速度、饵料转化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胡晓娟 李卓佳 曹煜成 杨莺莺 袁翠霖 罗亮 杨宇峰
于强台风"莫拉菲"环流云系带来的持续强降雨天气前后(2009年7月14日和7月28日),对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凡纳滨对虾半集约化养殖土池的水样和泥样进行调查,研究施用微生态制剂和未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水体及底泥中的异养细菌、弧菌和芽孢杆菌的变化情况,并利用BIOLOGECO微板对水体和底泥的微生物群落代谢变化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水体和底泥中的细菌数量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在强降雨前后基本保持稳定;未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在强降雨后,水体的弧菌数升高,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显著降低(P<0.05),水体和底泥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率变化明显。研究结果表明,与施用微...
关键词:
强降雨 虾池 微生物群落 微生态制剂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汪毅 闫明磊 李航 黄旭雄 李松林
以商品饲料为对照组(A组)、喷涂市售光合细菌菌液(B组)、红假单胞菌菌液(C组)和红螺菌菌液(D组)饲料为试验组,研究饲料喷涂不同光合细菌对凡纳滨对虾幼虾[(1.21±0.24) g]生长、肝胰腺消化酶活性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光合细菌处理组(B、C和D组)的增重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C组和D组对虾肝胰腺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随着对虾的生长,其肠道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提高。摄食喷涂光合细菌饲料后对虾肠道γ-变形细菌纲所占百分比减少,其中C组和D组γ-变形细菌纲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对虾肠道中检测到的占比大于0.5%的主要微生物属有9个,分别为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嗜冷菌属(Algoriphagus)、纤维弧菌属(Cellvibrio)、GpXIII、小梨形菌属(Pirellula)、浮霉状菌属(Planctomyce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红细菌属(Rhodobacter)。使用光合细菌没有显著改变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整体丰富度和多样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对虾肠道微生物属水平的组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邓康裕 孟宪红 孔杰 张恒恒 史晓丽 曹家旺 罗坤 栾生 曹宝祥 刘宁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聚β-羟基丁酸酯(Poly-β-hydroxybutyrate,PHB)对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2.5%和5.0%的PHB配制成实验饲料,饲喂21 d后测定对虾免疫酶活性,选择最佳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氨氮胁迫实验,测定对虾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利用RT-PCR技术测定氨氮胁迫48 h内对虾免疫基因表达水平,观察PHB对免疫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PHB浓度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血液、肝胰腺及鳃丝中T-AOC分别在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聚β-羟基丁酸酯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氨氮胁迫后免疫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凡纳滨对虾和罗氏沼虾肠道微生物及抗生素抗性基因多样性分析
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泡沫体积与生物絮团及环境的关系
微生态净水剂对凡纳滨对虾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养殖密度对硝化型生物絮团系统中凡纳滨对虾生长和水质的影响
生物絮团在凡纳滨对虾封闭养殖试验中的形成条件及作用效果
饲料中补充蜡样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其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不同碳源对凡纳滨对虾育苗标粗水体生物絮团的结构、营养成分、细菌群落及其水质的影响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循环水养殖塘挂膜式生物滤器内微生物的多样性
应用RFLP和DGGE技术分析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