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91)
2023(14683)
2022(12472)
2021(11230)
2020(9387)
2019(21118)
2018(21023)
2017(39154)
2016(20711)
2015(23216)
2014(22761)
2013(22405)
2012(21079)
2011(19391)
2010(20106)
2009(18546)
2008(18100)
2007(16476)
2006(14951)
2005(13776)
作者
(60695)
(50840)
(50565)
(47952)
(32668)
(24202)
(22716)
(19545)
(19308)
(18511)
(17459)
(17059)
(16632)
(16515)
(15706)
(15556)
(15141)
(14751)
(14575)
(14318)
(13073)
(12574)
(12493)
(11801)
(11504)
(11287)
(11280)
(11220)
(10390)
(10081)
学科
(106962)
经济(106886)
管理(60931)
(58947)
(48704)
企业(48704)
方法(36617)
数学(31564)
数学方法(30972)
中国(29840)
地方(28063)
(24242)
技术(23571)
业经(22943)
(19675)
(17203)
地方经济(16829)
农业(16682)
(16570)
理论(16213)
(16126)
金融(16125)
(15986)
(15956)
银行(15956)
贸易(15939)
(15545)
(15315)
技术管理(14562)
环境(14213)
机构
学院(298382)
大学(294567)
(129796)
经济(127160)
管理(111934)
研究(108657)
理学(94580)
理学院(93507)
管理学(91624)
管理学院(91046)
中国(82431)
科学(64859)
(63793)
(56705)
(55622)
研究所(49964)
中心(48269)
(47899)
(47249)
财经(43582)
业大(41617)
北京(41289)
(39955)
经济学(39684)
师范(39561)
(39479)
(39247)
(38389)
农业(36301)
经济学院(35124)
基金
项目(192126)
科学(151530)
研究(142888)
基金(135730)
(118491)
国家(117507)
科学基金(100661)
社会(90872)
社会科(86356)
社会科学(86331)
(78941)
基金项目(70186)
教育(66360)
(64844)
自然(62738)
自然科(61406)
自然科学(61395)
自然科学基金(60261)
编号(57186)
资助(55943)
(47050)
成果(46776)
(44854)
重点(44098)
课题(42470)
创新(41174)
(40913)
发展(37957)
国家社会(37502)
(37342)
期刊
(155673)
经济(155673)
研究(95253)
中国(72458)
管理(48316)
(44397)
学报(43357)
(42754)
科学(42198)
教育(40522)
大学(33616)
技术(33094)
学学(31355)
农业(30344)
(30037)
金融(30037)
经济研究(26122)
业经(24666)
财经(21879)
(19128)
问题(18951)
技术经济(18433)
(17479)
统计(16824)
科技(16796)
(16367)
(15381)
(14875)
论坛(14875)
世界(14277)
共检索到480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伟娜  刘西林  李玉萍  
构建了一种循环经济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模型,提出政府征收污染排放费并提供新技术补贴,企业交纳排污费并积极采用新技术,从政府和企业两个维度实现循环经济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从技术创新角度,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分析,得到了污染排放定价的一个有效区间。结果讨论认为,政府通过对企业污染排放合理定价并征收费用是促进循环经济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素梅  黄衍枝  
基于协同学的序参量原理和役使原理,构建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技术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利用1995—2015年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的面板数据,对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解释。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5年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子系统向有序发展演化,有序度呈上升趋势;技术创新子系统与间接金融子系统的协同度高于其与直接金融子系统的有序度。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海波  金雪军  
技术标准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深入研究技术标准的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意义,本文从技术标准的现实意义出发,探究技术标准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协同演化发展。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带来的技术发展新特点推动了技术标准的发展;而技术标准的出现对技术创新起到了"双刃剑"的作用,既有利于技术创新,也在某些方面阻碍了技术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邓剑虹  刘敏  
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创新给区域智造产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演化经济学理论,以珠海、深圳临港经济区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利用173家规模以上智能制造企业2015-2017年政府治理创新前后的工业经济指标数据,运用SIENA模型,从动态演化视角对大数据监管下的政府治理创新与区域智造产业协同发展路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大数据监管创新政府治理对区域智造产业发展的促进效果显著,且在发展周期上表现为治理创新、工业经济发展与地方社会贡献的协同演化稳定性。据此,给出有利于政府现代治理创新与区域智造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佩元  
循环经济是一种依靠科技进步为动力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3R”原则,要求不断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建立起绿色设计、清洁生产、废物利用、污染治理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同时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建立起我国以自主创新为主,把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相结合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玉梅  
将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人才成长作为一个并行、互嵌的过程,以技术创新为载体,分析技术创新不同阶段的知识创新以及人才成长协同发展的机理。在此基础上,给出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知识创新与人才成长协同发展的模型,揭示出企业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人才成长三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规律。不仅为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而且为制定有效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春娟  王玺媛  刘大海  于莹  
本文构建区域海洋创新指数评价体系,分析中国三大海洋经济圈的海洋创新能力,结果呈现南部海洋经济圈创新能力最强、东部次之、北部较弱的特点。其中,广东、江苏、山东海洋创新能力突出,成为带动南部、东部和北部经济圈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运用双重差分模型验证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倡议的政策作用具有显著性,尤其是对海洋创新绩效和知识创造两类创新产出指标的促进作用明显。最后,根据三大海洋经济圈的创新特征、功能定位,结合其与“一带一路”的空间重合性和延伸性,提出三大海洋经济圈与“一带一路”的协同发展模式,为推动海洋经济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提供科技支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黎萤  陈劲  杨幽红  
本文从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基础出发,探究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协同演化发展。研究表明,技术创新促进技术标准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的相互融合,技术标准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的融合对技术创新具有双刃剑作用。三者只有协同发展,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共同提高技术创新主体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做到"标准制胜"。市场导向、标准先行、利益平衡是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三者协同发展的关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栋  
本文利用2003-2015年间省级面板数据,就互联网与商贸流通业协同发展对地区技术创新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总体上互联网与商贸流通业的协同发展促进了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考虑到地区间技术创新能力差异巨大,本文又分别就互联网与商贸流通业的协同发展对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不同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互联网与商贸流通业的协同发展对不同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均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洪孟  胡凡刚  谢坤  
2013年12月1日至2日,第12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在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协同发展。与会代表们对过去一两年内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讨论和梳理,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探讨。文章梳理了本届论坛中专家学者观点,并就当下教育技术的研究热点以及不同学者的观点看法进行了总结,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贾军  张卓  
技术创新对能源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技术创新可分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种类型,且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上具有差异性。然而,只有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都与能源效率协同发展才能更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根据协同学理论,建立技术创新和能源效率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采用1995-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和能耗数据,对中国高技术产业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能源效率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解释。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1995-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和能源效率协同发展的程度并不高;工艺创新与能源效率协同发展程度要高于产品创新与能源效率协同发展程度,但产品创新与能源效率协同发展增长速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兴军  娄峰  
促进城乡协同发展是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公平和效率的视角,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和流通创新对城乡协同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利于提高城乡协同的效率,但并未实现公平发展,数字经济带来的“数字鸿沟”短期内甚至会加剧城乡失衡。流通创新不仅能够提高城乡协同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城乡公平发展。因此,要充分发挥好数字经济公平性的功能,补足城乡数字基础设施短板,通过流通创新,打通国内统一大市场,实现更高质量的城乡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卫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了实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支撑作用,务必坚持自主创新,务必坚持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1坚持自主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卫红  王建英  张爱美  刘安国  李娜娜  
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由技术创新、节能效率和减排效率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协同发展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六大高耗能产业20042014年总体协同度呈现上升状态,但各产业均出现协同度下降的年份,主要是研发投入不稳定、企业管理疏漏等造成各子系统有序度降低,导致产业协同度降低。节能效率和减排效率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高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是由于技术创新子系统有序度低,导致与技术创新子系统有关的协同度都较低,表明提高协同发展水平的关键在于提高技术创新的发展水平。各高耗能产业需要针对各自的短板进行改进,提高系统总体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卫红  王建英  张爱美  刘安国  李娜娜  
通过构建技术创新与节能效率和减排效率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高耗能产业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效率协同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3年,高耗能产业的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效率系统的协同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节能效率-减排效率系统协同度高于其他系统的协同度;与技术创新子系统相关的系统协同度均较低,这与技术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较低有直接关系,表明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中要克服"木桶原理"中的短板效应,使各子系统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