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69)
- 2023(10575)
- 2022(8987)
- 2021(8224)
- 2020(6718)
- 2019(15674)
- 2018(15176)
- 2017(27870)
- 2016(15598)
- 2015(16889)
- 2014(16822)
- 2013(17088)
- 2012(16462)
- 2011(15258)
- 2010(15654)
- 2009(14222)
- 2008(14257)
- 2007(12820)
- 2006(11524)
- 2005(10820)
- 学科
- 济(69233)
- 经济(69175)
- 业(36123)
- 管理(35166)
- 企(26549)
- 企业(26549)
- 地方(24271)
- 方法(22286)
- 中国(21881)
- 农(19876)
- 数学(19206)
- 数学方法(18924)
- 学(17136)
- 业经(15233)
- 农业(13937)
- 地方经济(13304)
- 财(13138)
- 制(13028)
- 融(12172)
- 金融(12167)
- 银(11680)
- 银行(11632)
- 行(11308)
- 发(11173)
- 环境(10913)
- 贸(10898)
- 贸易(10885)
- 易(10382)
- 技术(10174)
- 教育(10115)
- 机构
- 大学(222538)
- 学院(222001)
- 研究(92639)
- 济(85370)
- 经济(83216)
- 管理(74676)
- 中国(65693)
- 理学(62693)
- 理学院(61695)
- 科学(61060)
- 管理学(60254)
- 管理学院(59847)
- 农(52015)
- 京(51146)
- 所(50528)
- 研究所(46058)
- 江(41816)
- 农业(40890)
- 中心(40179)
- 业大(39577)
- 财(39216)
- 省(34066)
- 院(33938)
- 范(32739)
- 师范(32259)
- 北京(32008)
- 州(30309)
- 财经(29773)
- 科学院(28542)
- 技术(27173)
- 基金
- 项目(149654)
- 科学(114580)
- 基金(103916)
- 研究(103816)
- 家(94510)
- 国家(93699)
- 科学基金(76771)
- 社会(62957)
- 省(62950)
- 社会科(59520)
- 社会科学(59500)
- 基金项目(54388)
- 划(52127)
- 自然(50961)
- 自然科(49727)
- 自然科学(49702)
- 自然科学基金(48774)
- 教育(47448)
- 资助(43127)
- 编号(40391)
- 发(38386)
- 重点(35607)
- 成果(33714)
- 课题(31744)
- 部(31317)
- 创(30736)
- 计划(30450)
- 发展(29620)
- 展(29110)
- 创新(28917)
- 期刊
- 济(106031)
- 经济(106031)
- 研究(70582)
- 中国(57634)
- 农(48781)
- 学报(46933)
- 科学(39438)
- 大学(33745)
- 农业(33388)
- 学学(31799)
- 教育(31393)
- 财(29285)
- 管理(28809)
- 融(22808)
- 金融(22808)
- 技术(19303)
- 业(18266)
- 业经(17841)
- 经济研究(16370)
- 财经(14617)
- 业大(13311)
- 问题(13067)
- 经(12600)
- 版(12484)
- 科技(12071)
- 资源(11727)
- 农业大学(11128)
- 技术经济(10539)
- 林业(10460)
- 贸(10274)
共检索到360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冬冬 唐纪勇 崔永一 辛静静
为明确浙江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的病原种类以及不同蝴蝶兰品种对软腐病的抗病性差异,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和系统发育学对蝴蝶兰软腐病进行病菌分离鉴定,应用离体叶片接种法评估不同蝴蝶兰品种抗病性。结果表明:1)蝴蝶兰软腐病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不含葡萄糖)上菌落呈乳白色圆形或近圆形,在营养琼脂甘油锰培养基上菌落呈浅紫色,菌体呈杆状。2)基于16S rRNA、dnaX、gapA和recA基因构建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菌株B与Dickeya fangzhongdai B16为同一分支。3)对40个蝴蝶兰品种进行离体叶片抗软腐病评价,鉴定出1个高抗品种(‘ES L20’)、1个抗病品种、14个中抗品种、18个感病品种和6个高感品种。本研究鉴定出一种导致浙江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的病原菌,提供了部分蝴蝶兰品种的抗软腐病信息,为深入研究该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培育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吴志毅 方媛 陈曦 张慧丽 张明哲 李斌
对浙江杭州地区近年来新发生的蝴蝶兰Phaluenopsis软腐病病原细菌进行了分离、致病性测定、Biolog测定和脂肪酸甲基酯(FAME)脂肪酸测定,16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与菊欧文氏菌Erwinia chrysanthemi性状、特征完全相同,在序列分析中能以较高的自举置信值与菊欧文氏菌标准菌株聚在一起。因此,可以确定,引起杭州地区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菌是菊欧文氏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杰 匡萍 王芝娜 张银洁
为了获得抗冷性蝴蝶兰株系,测定了低温胁迫及温度回升对Phalaenopsis‘Taida Salu’×P.‘Dinghan Orange Anne’杂交后代4个不同株系及亲本的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用主成分分析对各指标的变化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抗冷性程度不同的株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所表现出来的差异,随温度降低,差值呈增大趋势;抗冷性强的株系在温度回升到正常条件时,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电解质渗漏率能恢复至处理前水平,而抗冷性弱的株系难以恢复。综合评价排序表明,P6为强抗冷株系,P4、P...
关键词:
蝴蝶兰 抗冷性 生理指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晓菲 林镇金 刘盛荣 吴小蝶 季红 叶祖云
从福建省福鼎市田间患软腐病的槟榔芋球茎分离到菌株141108,经Koch′s法则验证及形态观察和分子测序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了其药物敏感性和生物学特性.结果发现:菌株141108为福鼎槟榔芋软腐病的病原菌,其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相似度达99%;菌落为圆形、光滑湿润、乳白色、有臭味,革兰氏阴性杆状,有鞭毛,兼性好氧.该菌对四环素、氯霉素等10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在pH为5.0~10.0时均能生长,最适pH为7.0;在温度为4~45℃时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8℃.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君 王金生 方中达 洪霞 郑景明
4年内测定了来自全国6省区的597个马铃薯品种(系)对软腐病(E.carotovora 的 subsp.carotovora 和subsp.atroseptica)的抗性反应.进一步证实了马铃薯块茎对软腐病的抗性具有皮孔抗侵染和伤口抗侵染两种相互独立类型的理论,并将皮孔抗侵染能力进一步分成抗侵入和抗扩展两个部分.试验鉴定出了一批两类抗性兼有的好品种,如 Murlur,Diamant,Jnongtvia,高原4号等;只具伤口抗侵染的有:Isola,S_2-91-2-2-19,紫花里外黄,长薯4号;只具皮孔抗侵染的有 Alaska Red,Советский,Wauseon(10A-1),临薯7号...
关键词:
马铃薯 软腐病 抗病性 鉴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宇 李晓颖 石妙涵 孙旺旺 陈昌龙 谢华
为了建立一套快捷、方便、可靠的生菜细菌性软腐病抗性评价方法,通过比较不同软腐致病菌、接种方法、苗龄、接种后调查时间对软腐病发病的影响,对华北地区主栽的50个生菜品种,通过春、秋2茬试验对其软腐病抗病性进行了综合鉴定,为生菜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采用针刺法,接种胡萝卜果胶杆菌巴西亚种菌株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brasiliensis BC1于7-8真叶期的生菜幼苗,并在接种48 h后调查病情,可有效地对生菜品种进行抗病性评价。对50份生菜种质资源的综合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裕生4号、橡生二号、意大利生菜等10个品种抗性级别为高抗;北生2号、汉堡、雷达等31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其他9个品种表现为感病;无高感和免疫品种。不同类型的生菜种质对软腐病的抗性不同:相对于散叶生菜,结球生菜和直立型生菜抗性资源较为丰富;大部分紫色生菜品种比绿色生菜更具软腐病抗性。
关键词:
生菜 细菌性软腐病 抗病性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崔广荣 张子学 张从宇 胡能兵 隋益虎 李杰勤
【目的】以蝴蝶兰试管苗叶片为材料诱导多倍体。【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对蝴蝶兰试管苗离体叶片进行诱变处理,考察不同处理时间类原球茎形成及苗再生的效应,比较二倍体和多倍体试管苗的形态特征、叶片下表皮组织细胞结构特征,并对多倍体根尖细胞染色体数进行鉴定。【结论】秋水仙素对蝴蝶兰离体叶片类原球茎的形成及其再生苗产生较大影响,较高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时间较长,形成类原球茎的叶片比率及再生苗数减少明显,但多倍体形成的比率相对较高。多倍体苗叶片表面粗糙、叶片厚实、植株较矮,生根数少而粗短。叶片下表皮组织细胞、气孔结构与二倍体差异大,细胞核明显较大,染色体加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海芸 吴震 王广东 韦月仙
以蝴蝶兰品系RSW1离体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了基本培养基、6-苄基腺嘌呤(6-BA)和噻重氮苯基脲(TDZ)、暗培养时间及叶片生育期对叶片不定芽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以MS、1/2MS最为适宜,改良Knudson C(改良KC)不利于不定芽发生。TDZ诱导不定芽发生的效果好于6-BA,1.5 mg.L-1TDZ对蝴蝶兰叶片不定芽诱导率最高,达到60.9%。适当时期的暗培养有利于不定芽的发生,以暗培养21 d效果最好,不定芽诱导率达到74.5%,分化系数达6.90。选择生育期45 d左右的叶片作外植体,可获得较高的不定芽诱导率和分化系数。
关键词:
蝴蝶兰 组织培养 叶片 不定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文芳 李佐 陈和明 吕复兵
为提供红花蝴蝶兰新品种选育与育种亲本选择的科学依据,采用形态学性状评价和SRAP分子标记,研究来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自主培育的同一杂交群体的7个蝴蝶兰新品种、3个株系及其父母本‘聚宝红玫瑰’蝴蝶兰和‘红龙’蝴蝶兰的形态特征和遗传多样性差异。首先,形态学性状评价结果表明,子代具明显的倾母本遗传,遗传变异程度较低,基本不具备超亲遗传;其次,对12份蝴蝶兰进行SRAP分析,筛选出带型稳定、多态性较好的24对引物,共扩增出172条谱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7.17条,最多10条,最少4条,其中多态性条带99条,多态性比率58.14%,根据UPGMA聚类图,在遗传距离0.778处,可把亲本和后代分成4类,这与根据形态特征的聚类结果具有较高程度的吻合和较小的差异。综合形态学性状评价结果和分子标记结果可发现,由于亲本相似性程度较高,导致子代的遗传分化较小,不利于优良新品种的选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俊斌 邱仁胜 赵纯森 向发楚 黄维涨 杨东
对魔芋软腐病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魔芋软腐病由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 Erwinia carotovora pv.caratovora) 引起,病原菌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5 ~30 ℃,最适酸碱度为pH6.0~6 .5,最适碳源为乳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汁。
关键词:
魔芋 软腐病菌 生物学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泽平 刘璐 高轶静 罗霆 段维兴 张保青 杨翠芳 周珊 张革民
研究国内甘蔗梢腐病两种主要病原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F.proliferatum的分生孢子萌发特性,并对18个代表性甘蔗种质资源进行梢腐病抗性评价,为甘蔗梢腐病综合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F.verticillioides在孢子浓度4×106、温度20℃、葡萄糖浓度0.02%、黑暗、pH 6.5、相对湿度80.00%条件下孢子萌发率最高;F.proliferatum在孢子浓度8×106、温度35℃、葡萄糖浓度0.05%、紫外光、pH 6.5、相对湿度80.00%条件下孢子萌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俊 王慧瑜 赵玉安 杨书才
‘郑农红玉’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以2003年从蝴蝶兰实生开花苗中选出的优良单株为亲本、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出的蝴蝶兰优良单株,经过河南、陕西、河北等地区域试验选出。株形紧凑,好养易催;花朵平均横径10~11 cm,平均主枝着花10朵左右,颜色亮丽,花序排列整齐;货架期长。
关键词:
蝴蝶兰 良种 郑农红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晓颖 田宇 赵亮 陈昌龙 谢华
为明确京郊快菜软腐病的病原,对取自北京不同区县的发病快菜植株进行组织病原菌分离、培养和回接试验,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对病原菌株进行了生理生化测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分离纯化得到的29株菌株中,17株被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巴西亚种,其余12株被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同时也识别到9株非典型Pcc菌株,表现为不能分解柠檬酸盐或不具备在37℃和7%Na Cl条件下生长的能力,可微弱利用D-阿拉伯糖醇、异麦芽酮糖醇和D-麦芽糖。致病力测试结果显示,仅2株Pcb菌株和1株Pcc菌株表现为中等致病力,其余菌株均表现为高等致病力。明确了引发北京地区快菜软腐病致病菌的种类为Pcb和Pcc,且致病力普遍较强,可为其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荆洲 黄昌艳 闫海霞 覃耿敏 卜朝阳
【目的】通过探讨蝴蝶兰叶片气孔特征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为开发和利用蝴蝶兰种质资源、完善蝴蝶兰系统分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蝴蝶兰25个品种为供试材料,对其13个气孔特征指标(上表皮细胞数、上表皮气孔数、下表皮细胞数、下表皮气孔数、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外纵径、外横径、内纵径、内横径、气孔开度、气孔面积和气孔比)进行测量分析。【结果】①蝴蝶兰叶片上下表皮的细胞形状为多边无规则形,气孔排列属无规则型。②供试蝴蝶兰品种的各气孔特征指标均存在差异显著性,其中20个蝴蝶兰品种上表皮气孔数多于下表皮气孔数,占供试品种的80%;R7的下表皮在所观测的5个视野中均未找到气孔器,其气孔器的外纵径(18.48 mm)、内纵径(8.3 mm)、内横径(9.99 mm)、气孔开度(84.6)、气孔面积(375.92 mm~2)和气孔比(0.72)在所有供试品种中均为最小;25个供试品种的气孔比为0.72~1.35,说明蝴蝶兰各品种气孔器形状主要呈圆形或扁圆形,与直观观测形状相一致。③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3个叶片气孔指标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④通过主成分分析,13个气孔特征指标可以综合为4个主成分,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1.062%。⑤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15处可将25个蝴蝶兰栽培种分为3类,第Ⅰ类包含大花型紫红色线纹蝴蝶兰2种,第Ⅱ类包含小花型紫红色线纹蝴蝶兰1种,第Ⅲ包含非线纹或线纹非紫红色蝴蝶兰22种。【结论】气孔特征指标可作为蝴蝶兰分类的依据之一。
关键词:
蝴蝶兰 气孔结构 气孔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