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66)
- 2023(12524)
- 2022(10551)
- 2021(9882)
- 2020(8548)
- 2019(19804)
- 2018(19362)
- 2017(37607)
- 2016(20065)
- 2015(22054)
- 2014(21760)
- 2013(21336)
- 2012(19112)
- 2011(16802)
- 2010(16597)
- 2009(15032)
- 2008(14794)
- 2007(12866)
- 2006(10985)
- 2005(9711)
- 学科
- 济(81103)
- 经济(81024)
- 管理(64403)
- 业(58615)
- 企(50647)
- 企业(50647)
- 方法(42304)
- 数学(36784)
- 数学方法(36302)
- 财(24384)
- 农(19077)
- 中国(18763)
- 学(17180)
- 业经(16799)
- 务(16473)
- 财务(16417)
- 财务管理(16382)
- 企业财务(15598)
- 理论(14848)
- 制(14412)
- 地方(13444)
- 贸(13309)
- 贸易(13303)
- 农业(13063)
- 易(12922)
- 银(12366)
- 银行(12328)
- 划(12234)
- 技术(11910)
- 和(11874)
- 机构
- 大学(273485)
- 学院(270445)
- 济(112135)
- 管理(110044)
- 经济(109959)
- 理学(94837)
- 理学院(93816)
- 管理学(92171)
- 管理学院(91612)
- 研究(86002)
- 中国(66238)
- 京(56436)
- 财(54054)
- 科学(52902)
- 农(44857)
- 财经(42942)
- 所(42077)
- 业大(41593)
- 中心(40799)
- 江(40021)
- 经(39373)
- 研究所(38480)
- 经济学(35363)
- 农业(35180)
- 北京(34256)
- 范(33133)
- 师范(32748)
- 财经大学(32535)
- 经济学院(32028)
- 院(31634)
- 基金
- 项目(188903)
- 科学(149934)
- 基金(140572)
- 研究(133821)
- 家(123794)
- 国家(122834)
- 科学基金(106402)
- 社会(87033)
- 社会科(82793)
- 社会科学(82769)
- 基金项目(74413)
- 省(72702)
- 自然(70420)
- 自然科(68886)
- 自然科学(68867)
- 自然科学基金(67688)
- 教育(63169)
- 划(61376)
- 资助(57598)
- 编号(51674)
- 重点(42745)
- 部(42576)
- 成果(40851)
- 创(39764)
- 发(38940)
- 科研(37344)
- 国家社会(37219)
- 创新(37189)
- 教育部(36980)
- 大学(35839)
- 期刊
- 济(114782)
- 经济(114782)
- 研究(75192)
- 中国(50719)
- 财(45678)
- 学报(45108)
- 管理(43481)
- 科学(41016)
- 农(37944)
- 大学(35191)
- 学学(33278)
- 教育(26583)
- 农业(25513)
- 技术(25094)
- 融(22903)
- 金融(22903)
- 财经(21790)
- 经济研究(18922)
- 经(18885)
- 业经(16988)
- 业(15689)
- 问题(14799)
- 技术经济(13699)
- 版(13616)
- 统计(13310)
- 财会(13166)
- 策(12206)
- 科技(12038)
- 理论(12010)
- 会计(11886)
共检索到392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卫民
传统厂商理论对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规律性认识,在很长时间内都很好地解决了企业生产的最优决策问题。但随着新经济的出现,知识性资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生产方式。管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首次在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但其作用规律并没有得到类似资本、劳动要素一样的分析。本文认为管理作为一种知识性资源,遵循边际报酬递增规律且具有积累性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集合资本、劳动和管理等要素的企业生产理论,拓宽了企业短期生产的最优决策区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丽姝
文章对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的演进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斯密理论是通过拓展新的分工实现内生和自我持续增长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关于分工形式的划分推进了对于报酬递增机制的认识;杨格开创了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思路。内生增长理论以技术进步、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为核心,将分工和技术进步、知识积累紧密联系起来,以分工为重要分析框架论证报酬递增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实现,吸收和发展了分工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相关模型分别依循由古典经济学开创的两种分工观进行分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报酬递增 内生增长 迂回生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卫民
根据管理要素报酬递增规律的基本假定,从理论上分析了短期生产中企业生产率的改进情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宏观生产函数,并利用我国1986~2006年的工业总产出数据,对生产函数进行了计量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管理要素在经济增长和工业产出中的贡献份额超过了资本和劳动要素,从而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解释。由此得到的主要结论是,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来源于管理要素的作用,通过管理要素投入对微观企业效率的促进,最终可以提高宏观经济增长中的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为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动力。
关键词:
企业生产率 管理要素 报酬递增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小雪 陈万明
要素供给结构是要素在生产活动中配置产生的直接结果。理论分析表明在规模报酬递增生产函数前提假设下,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供给结构与均衡产出正相关,产出是二者供给结构变量的增函数。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表明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物质资本扩张为主要特征的要素供给结构对产出的增长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长期来看,相对于巨大的物质资本积累而言,中国人力资本的积累太少,要素间配置效率开始恶化,这将制约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并优化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资结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规模报酬 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殷德生
传统的增长理论假设规模报酬不变从而避开了市场结构难题,完全竞争与规模报酬不变是相容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的理论突破才开始在新增长理论中进行。作为一种简单的处理方法,新增长理论首先采用马歇尔的外部经济概念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讨论了报酬递增与内生增长问题。新增长理论最主要的部分是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同时存在的条件下讨论报酬递增与内生增长问题。本文对新增长理论如何处理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
报酬递增 市场结构 新增长理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裴瑱 陆剑
本文根据贸易分析是否采用内生增长框架,把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新国际贸易理论采用静态分析模型,致力于贸易模式、特别是行业内贸易模式的研究。在第二阶段,经济学家将规模报酬递增因素归结于技术知识生产所具有的外部性。在内生增长的动态分析框架下,由于讨论了技术知识的生产问题,新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贸易与增长的关系和贸易模式的动态演进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全面分析了理论的演变,并对这些进展予以评价。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贾根良
80年代中期以来,新增长和新贸易理论的兴起,以及布赖恩·阿瑟对报酬递增“路径依赖”过程的处理,重新引起了人们对报酬递增理论的浓厚兴趣。但深入研究可以发现,这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思路,前者试图通过外部性概念把报酬递增重新引入一般均衡分析框架,而后者强调历史...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志星 叶航 汪丁丁
新兴古典经济学从报酬递增视角研究经济组织,是古典经济学的回归和发展。然而,Yang/Ng模型忽略了经济组织的内在因素——生产因素。生产因素是报酬递增的基础,同时也是经济组织演化的动力。文章在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内提出,生产过程的报酬递增与知识之间的互补性是影响经济组织专业化的内因,强调了互补性在经济组织演化的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阿林·杨格 贾根良
本文系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熊性美教授推荐,由他的博士生贾根良翻译并附有介绍文章,此文被认为是发展经济学的一篇代表作,对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发展很有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伟 王修来 张丽丽
文章研究了科研组织在资源稀缺时所采取的合作与非合作两种策略下收益与费用(成本)的差异,结论显示:合作对于科研组织来说是个"优"策略,在合作策略下科研组织基于规模报酬递增,能获得不断增长的技术发展程度,合作费用也会随着合作程度的加深而减少,非合作策略下却无法获得这些优势。最后针对当前我国在推进科研资源整合、促进科研组织合作时存在的限制性障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研资源 整合 规模报酬递增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董林辉 段文斌
技术进步本身有着内在的逻辑,大范围的技术进步难以依靠由政府动员全社会力量集中攻关的“举国体制”来实现。技术进步源于劳动分工,分工具有自发演进的正反馈机制,其中交易效率决定分工演进的速度。技术进步能够导致报酬递增的结果,所以分工的演进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朝晖
该文首先分析了竞争优势理论的演变过程,认为创新是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竞争优势是一个递进演化的过程,具有多种优势的叠加效应。最后结合价值链发展的逻辑框架,论述了竞争优势的递增机制。
关键词:
竞争优势 递增机制 价值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孟薇 凌耀初
将具有空间报酬递增属性的产业集群现象纳入复杂性分析框架之内,发现包含集群的产业经济系统的空间网络拓扑结构具有动态无标度特性,产业族群通过具有增长性与择优连接性的空间行为形成分工性产业集群,而产业生态系统的进化是有效资源丰富性逐渐得到提高以及由此引致的分工逐渐深化的功能有序结构的形成过程。在特化分工模式下,产业族群的组织设计遵循最大功率的理性路径择优原则、以地理集聚的空间组织行为达到提高有效资源利用率的效果。在产业经济系统从无序的热力学分支进入到有序分工的耗散结构分支以及产业族群空间择优的过程中,包含有历史的、制度的等偶然性因素的存在。报酬递增经济系统中的集散作用意味着主动权。掌握主动权的国家或...
关键词:
产业集聚 产业生态 报酬递增 无标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石涛 陶爱萍
对报酬递增规律的研究虽然呈现不断向深入发展的趋势,但始终没有被纳入主流经济学的体系之中,报酬递增只是作为一种特殊现象而被研究。本文在对传统报酬递增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指出:基本生产要素的两大类别──有形生产要素和无形生产要素在总生产要素中的相对比重的变化直接决定了报酬变化的方向,在有形生产要素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报酬递增作为一种特殊性往往被淹没在具有普遍性的报酬递减规律之中;随着无形要素在总生产要素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总边际收益所表现出来的递增趋势日益明朗化,报酬递增规律也从一个或某几个领域向其他众多的领域延伸,普遍性日益凸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巍 韩冰
作为传统经济学基本假设之一的报酬递减假设,与越来越多的经济部门中呈现的报酬递增现象相背离。报酬递增在现实和理论中一直都存在着,但却没有被纳入主流经济学的框架,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学方法论存在问题。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无法提供报酬递增理论的生存土壤,从而使得报酬递增这一鲜活的经济现实在主流经济理论中找不到恰当的解释。随着经济学方法论的完善,报酬递增理论将会以真实、完整的面目示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