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80)
2023(3509)
2022(3132)
2021(2872)
2020(2718)
2019(6130)
2018(5857)
2017(10603)
2016(5926)
2015(6527)
2014(6403)
2013(6620)
2012(6797)
2011(6313)
2010(7218)
2009(7174)
2008(6259)
2007(5441)
2006(4971)
2005(4701)
作者
(21583)
(18151)
(18082)
(17238)
(12085)
(8837)
(7998)
(7049)
(6942)
(6686)
(6634)
(6360)
(6303)
(6112)
(6094)
(5554)
(5441)
(5376)
(5307)
(5295)
(4871)
(4684)
(4653)
(4282)
(4240)
(4114)
(4060)
(3996)
(3976)
(3810)
学科
(21690)
经济(21665)
管理(12674)
(11340)
(9646)
(9509)
企业(9509)
方法(8252)
数学(6567)
数学方法(6379)
教育(6227)
(6096)
中国(5862)
(5455)
(5190)
金融(5187)
理论(5171)
(4880)
研究(4661)
(4348)
(4343)
银行(4305)
(4112)
业经(4096)
(4062)
制度(4056)
(3971)
贸易(3968)
关系(3919)
(3826)
机构
大学(96014)
学院(90184)
研究(42034)
(31121)
经济(30164)
中国(28813)
科学(28604)
管理(27625)
(24052)
(23349)
理学(23053)
理学院(22591)
(22348)
研究所(22196)
管理学(21720)
管理学院(21551)
农业(18637)
业大(17387)
中心(16501)
(16346)
(15923)
(15267)
(14459)
北京(14401)
(14077)
师范(13811)
(12999)
研究院(12285)
(12266)
科学院(11774)
基金
项目(60910)
科学(45477)
基金(43047)
(40918)
国家(40636)
研究(39633)
科学基金(31875)
(23311)
自然(22795)
社会(22294)
自然科(22286)
自然科学(22271)
基金项目(21970)
自然科学基金(21868)
(21073)
社会科(20964)
社会科学(20956)
教育(19353)
资助(18917)
重点(15238)
编号(14666)
成果(13677)
计划(13499)
(13326)
(12734)
科研(12560)
科技(12537)
课题(12237)
(11700)
大学(11183)
期刊
(37950)
经济(37950)
研究(29901)
中国(24239)
学报(24200)
(20181)
科学(19926)
大学(17518)
学学(16372)
教育(15310)
农业(13720)
(11497)
管理(11042)
(8556)
金融(8556)
业大(7609)
(7478)
(7278)
技术(6750)
(6463)
农业大学(6224)
林业(6047)
财经(5997)
经济研究(5701)
(5196)
(4739)
国际(4562)
世界(4408)
图书(4371)
科技(4370)
共检索到148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汪彦愔  郭果为  高如承  林能峰  杨金先  陈秀春  
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俗称美国红鱼,又称红鼓鱼,是福建水产养殖业中重要养殖鱼类之一。它们生长速度快,对饲料的适应性强,饵料转化率高,一年即可养成1kg重的成品鱼,出口韩国,价格好。较之养殖大黄鱼具有成本低,经济效益好,资金周转快,成活率高等优点。福建省罗源湾的水质适于养殖美国红鱼,因此,近年大量投苗养殖,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汪彦愔  郭果为  高如承  陈文列  姚丽君  钟秀容  张国明  
自2000年10月中旬,在罗源湾发现一种罕见的能够寄生鱼类的涡虫,对其流行病学、形态学以及进化地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涡虫是一种未被报道过的新种,在福建省的各海水养殖区广泛流行,能够寄生于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鱼(Miichthys miiuy)、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和横纹东方(Takifugu oblongus)等海水养殖鱼类的鳃、鳍及体表,造成寄生部位的严重损伤,鱼因呼吸困难或细菌的继发性感染而造成大量死亡,死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怀文  陈松笔  
本文综述了近20 年来国内外利用昆虫寄生线虫防治林业害虫的进展。指出自然存在的昆虫寄生线虫,是一类防治害虫的宝贵生物资源,它们对害虫种群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尤其是索科、新垫刃科、斯氏科、异小杆科的昆虫寄生线虫,已大量成功应用于控制树蜂、根象甲、木蠹蛾类害虫等。我国自1985 年从澳大利亚引进大量离体培养昆虫病原线虫技术以来,已在北京、天津、福建、湖北、辽宁、吉林等地开展了防治桃小食心虫、核桃举肢蛾、李实蜂、相思拟木蠹蛾、多纹豹蠹蛾、小木蠹蛾、桑天牛、桃红颈天牛、杨锉叶蜂、蛴螬等多种林业害虫的林间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兰庆渝  邓大林  谢成伦  何万兴  赵学谦  
利用药剂对植物寄生线虫进行防治研究结果表明:铁灭克(法)69kg/ha、克线磷82.5kg/ha或霸杀脒48kg/ha对Tylenchulussemipenetrans、Pratylenchusscri-haeri和P.penetrans的防治效果最佳,国产铁灭克69kg/ha、克线磷42kg/ha和铁灭克(法)34.5kg/ha次之,而呋喃丹和霸杀脒24kg/ha较差;5种药剂对3种线虫持效期测定结果,克线磷、铁灭克(法)和国产铁灭克最长为180天,其次是霸杀脒,为120~180天,呋喃丹最短,仅60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忠岐  李建庆  梅增霞  王小艺  景志高  孟向东  
在地处黄河三角洲的山东省东营市和滨州市,选取8个受害严重的白蜡林作为试验样地,在云斑天牛幼虫期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然后调查和统计天敌释放前后白蜡树的被害株率、天牛的株虫口数,计算出花绒寄甲对云斑天牛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对云斑天牛均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在释放花绒寄甲卵的5个试验林中,释放后第2年的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73.16%,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72.36%;在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3个试验林中,释放后第2年的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77.20%,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69.68%。对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的防治效果进行比较表明,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防治效果略高于释放卵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秀娟  何玉仙  
国外利用杀线植物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杨秀娟何玉仙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印度、阿尔及利亚、墨西哥、埃塞俄比亚等国已开始使用植物防治植物寄生线虫,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杀线植物的种类现已研究发现,具有杀线虫作用的植物有:瓜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飞  陆小萏  邹为民  谢俊刚  李放  黄湛昌  谭爱萍  
珠江水系西江的局部支流近年出现了严重危害网箱养殖和江河鱼类资源的寄生虫病害,初步鉴定该虫隶属于甲壳纲、等足目、鳃虫科、细角鳃虫属(RocinelaLeach),是国内新发现的淡水鱼类寄生虫。文章就该虫对麦鲮的寄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具很强的寄生能力,240 min内累积感染率达90%。对寄生部位具一定的选择性,以寄生在鳃腔比例最大(55.5%),胸鳍基部(25.9%)次之。对麦鲮具较强的致死效应,23 h的累积死亡率为16.7%。吸血后体长(L)显著增长,而体宽(W)基本无变化。从寄主身上主动脱落的虫体,其L和L/W的增值比(%)均显著高于因使寄主致死而被动脱落的虫体(P<0.05)...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桂芹  张东鸣  吴莉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凯彬  石存斌  李新辉  黄志斌  余德光  
1999年 8~ 10月广东沿海网箱养殖的眼斑拟石首鱼 (Sciaenopocellatus)流行一种暴发性传染病 ,经抗菌药或杀虫剂处理均无效。为查明病因 ,取病鱼镜检 ,未发现寄生虫 ,也分离不到细菌。电镜观察 ,可见病鱼的脾脏细胞内有截面为六边形、直径约 15 0nm的病毒颗粒 ,且脾、肝、肾都有一定程度的病变 ;用 2对日本所报道的虹彩病毒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 ,在病鱼的脾脏样品中扩增出 2条大小与所报道的虹彩病毒扩增产物吻合的特征带 ,故初步认定虹彩病毒是眼斑拟石首鱼暴发性传染病的主要致病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许松  田俊策  侯建军  吕仲贤  
【目的】应用彩色稻进行田间彩绘是创意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可能影响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本研究旨在探明彩色稻对水稻主要食叶害虫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及其卵寄生蜂的影响,为创意农业稻田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稻纵卷叶螟在紫色稻、黄色稻和常规稻(对照)上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幼虫及蛹的历期、幼虫及蛹的存活率、蛹重和性比等;比较稻纵卷叶螟成虫在彩色稻和常规稻之间的产卵选择性;比较稻纵卷叶螟的重要卵寄生蜂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和稻螟赤眼蜂(T.japonicum)对彩色稻和常规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选择性,并在大田条件下调查彩色稻稻田和用紫色稻写字的创意稻田中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情况。【结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趋向于在彩色稻上产卵,在彩色稻上的产卵百分比达60%以上,显著高于常规稻,同时稻纵卷叶螟在彩色稻上的生态适应性高于常规稻,用紫色稻和黄色稻叶片饲养的稻纵卷叶螟幼虫存活率和蛹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稻。彩色稻对稻纵卷叶螟的发育历期、蛹重和性比无显著影响。不同赤眼蜂对不同水稻品种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选择性有差异,螟黄赤眼蜂偏向寄生紫色稻上的卵,对黄色稻的选择性最低,但寄生率无显著差异;而稻螟赤眼蜂偏向寄生绿色常规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卵,对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选择性最低。3种水稻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稻螟赤眼蜂对常规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是紫色稻上的4.3倍,是黄色稻上的2.1倍。在大田情况下,紫色稻和黄色稻稻田中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和幼虫密度显著高于常规稻田,紫色稻的稻纵卷叶螟卷叶率最高,为15.3%,是常规稻的10.9倍,黄色稻的3倍;紫色稻和黄色稻的稻纵卷叶螟残虫率分别为4.5%和3.3%,也显著高于常规稻(1.1%)。以紫色稻进行田间彩绘时,紫色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均在6%以上,显著高于常规稻田(4%以下)。【结论】彩色稻相对于常规水稻更易于吸引稻纵卷叶螟危害,且稻纵卷叶螟在彩色稻上的生态适应性高于常规稻,而稻螟赤眼蜂对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选择性最低,不利于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的生物防控。在利用彩色稻进行创意农业稻田彩绘时应充分考虑其负面的生态影响,并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爱民  石耀华  吴星  
多毛类寄生病是我国养殖马氏珠母贝普遍存在的病害 ,同时也是危害最大的病害。本研究比较了 4种防治多毛类寄生病方法 (淡水浸泡法、饱和盐水浸泡法、SBS涂料涂覆法和水泥涂覆法 )的效果 ,通过分析处理后 10d和处理后 6 0d试验贝中的活虫数、有虫率和贝死亡率 ,用t检验同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 ,水泥涂覆法在处理后前期的杀虫效果明显 ,在长时间养殖中对提高试验贝的成活率方面有显著的优势 ,该法成本低、易操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晓红  杨忠岐  王小艺  唐艳龙  张彦龙  
利用白蜡吉丁肿腿蜂和管氏肿腿蜂对锈色粒肩天牛低龄幼虫(1~3龄)、花绒寄甲对中老龄幼虫(3龄末—老熟幼虫)和蛹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林间释放白蜡吉丁肿腿蜂和管氏肿腿蜂在蜂虫数量比为5∶1时,释放25天后锈色粒肩天牛低龄幼虫的平均虫口退减率分别为14.84%和12.57%;锈色粒肩天牛中老龄幼虫和蛹期按天敌与害虫数量3∶1和10∶1的比例分别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释放30天后锈色粒肩天牛的平均虫口退减率分别为46.50%和38.63%;释放花绒寄甲60天后平均虫口退减率分别为60.00%和52.67%。根据解剖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样木所得到的防治效果调查数据,得出4种估测实际寄生率的回归方程,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璞  朱家颖  谢正华  李萌  陈晓鸣  陈晓庆  
采用Wolbachia的通用引物、A大组和B大组的特异性引物对一种新的白蜡虫寄生蜂——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sp.)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分子检测,所获得的基因片段分别命名为wApr、wAprA和wAprB,长度分别为620、566和463 bp;基因序列分析表明:wAprA、wAprB与wApr在对应位置序列仅有4个碱基的差异。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寄生蜂仅感染了B大组Dig亚组的Wolbachia。wApr和wAprB基因序列已经递交到NCBI,登录号分别是HQ121415和HQ121417。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韦信贤  黎小正  童桂香  吴祥庆  庞燕飞  
从发生慢性致死性传染病的黄喉拟水龟肝、肺分离到一革兰氏阴性的菌株,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为该病的病原菌。对该菌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检验分析,结果与报道的摩根氏菌一致。采用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该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为摩氏摩根氏菌摩根氏亚种(Morganella morganii ss morganii),可能性(PROB)为99%,相似性(SIM)和位距(DIS)分别达0.742和3.90。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先锋必高度敏感,对氧氟沙星、恩诺沙星、阿米卡星中度敏感,对大多数药物存在耐药性。综合对该病病原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结果,确定该病原是摩根氏菌,并根...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超杰  段玉玺  陈立杰  
对寄生于草莓根部的一种线虫—光尾拟短体线虫(PratylenchoidesleiocaudaSher,1970)进行了详细描述。该线虫采集于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农业大学草莓园和辽中县的草莓根际,其鉴定特征为唇区3 ̄4条环纹,侧区6条侧线(体中部),尾部合并为4条侧线,食道腺双叶状从背侧长覆盖肠,雌虫双卵巢,尾圆柱形,具20 ̄25条环纹,尾末端无环纹或具有2 ̄3条不规则环纹,雄虫普遍存在,交合刺较长(22.7 ̄25.2μm),交合伞包到尾端。该种线虫为草莓上首次报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