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31)
2023(6726)
2022(5532)
2021(5217)
2020(4069)
2019(9601)
2018(9211)
2017(14627)
2016(9345)
2015(10416)
2014(10604)
2013(9615)
2012(8980)
2011(8219)
2010(8793)
2009(7634)
2008(7479)
2007(6915)
2006(6144)
2005(5896)
作者
(24556)
(20341)
(20038)
(19327)
(12885)
(9763)
(9372)
(7910)
(7727)
(7594)
(6902)
(6839)
(6657)
(6591)
(6565)
(6335)
(6293)
(6134)
(6058)
(5870)
(5441)
(5027)
(4870)
(4801)
(4728)
(4641)
(4593)
(4591)
(4203)
(4072)
学科
(23742)
经济(23719)
教育(20288)
管理(18041)
(14174)
中国(14062)
(11647)
企业(11647)
理论(10292)
教学(9929)
方法(8177)
(8176)
(6832)
(6500)
贸易(6489)
(6359)
数学(6296)
(6270)
数学方法(6027)
(5465)
(5315)
金融(5314)
业经(5175)
关系(5065)
发展(4934)
技术(4895)
地方(4894)
学法(4822)
教学法(4822)
(4811)
机构
大学(122479)
学院(115569)
研究(47980)
(37393)
经济(36185)
管理(33496)
教育(32312)
中国(29245)
(29048)
理学(27836)
科学(27650)
(27441)
理学院(27338)
师范(27258)
管理学(26448)
管理学院(26208)
(24492)
师范大学(22810)
研究所(22121)
(20132)
中心(20019)
北京(19998)
(19043)
技术(18769)
(18253)
(17938)
职业(16267)
业大(16057)
(15794)
研究院(14316)
基金
项目(71758)
研究(59838)
科学(56070)
基金(46121)
(40684)
国家(40223)
教育(37457)
社会(32876)
科学基金(32214)
社会科(30934)
社会科学(30926)
(29019)
(27570)
编号(26733)
成果(25877)
课题(23690)
基金项目(22439)
(19784)
资助(19534)
自然(19182)
自然科(18761)
自然科学(18748)
重点(18583)
自然科学基金(18370)
(17600)
规划(16779)
(16668)
项目编号(16153)
(16089)
教育部(15485)
期刊
教育(55923)
研究(48396)
(43061)
经济(43061)
中国(39707)
学报(18883)
(15892)
技术(15827)
大学(15761)
科学(15344)
(14901)
管理(14284)
职业(13403)
学学(12686)
农业(11257)
技术教育(8979)
职业技术(8979)
职业技术教育(8979)
(8811)
金融(8811)
国际(8426)
(7760)
论坛(7760)
(7414)
(7130)
经济研究(6804)
财经(6719)
高等(6666)
(6478)
图书(6368)
共检索到202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涛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历时5年研发了一套旨在测评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学习成果的国际比较项目——"高等教育学习成果测评"。从"提出设想"到"面对挑战",从"研发工具"到"投入实践",该项目在测评理念、测评方式、测评内容和技术方面突破了传统质量评估的学院模式。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性的国际测评方式,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拓展价值。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进  
社会资本计量研究面临三重困境:是否可计量的争议、计量指标体系的争议和数据信息采集的困难。本文借鉴舒尔茨人力资本初始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剩余法"思想,尝试通过间接计量的方法展开测度,结合调查数据,探索社会资本的计量方法和家庭社会资本与高等教育参与的关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静  
国际高等教育学习结果测评项目(AHELO)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高等教育领域计划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项综合性国际测评。测评不以排名为目的,拟对高校即将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测评,以监测全球高等教育质量。经过五年可行性调查研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13年公布《AHELO可行性调查报告》,指出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高等教育学习结果测评是科学、可行的,并计划于2016年全面启动该项测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少刚  王迎  殷双绪  
与主要培养新生劳动力的正式学校教育不同,远程教育的主体学生是职业人,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实践能力。考察申请入学者之前的实践经验、能力以及已经获得的知识,并为后来的学习进行有意义的建构是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值得研究的课题。在这方面,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先前学习评价成为其较合理的解决方法和鼓励在职人员重新回归高等教育的积极措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林涛  
"质者,本也,质地也。"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发展高等教育,无论是教学还是研究,都要千锤百炼方能炉火纯青,说的就是质量。但从古至今,国人对"炼"的本体性技术关注较多,而对"炼"这一行为更为根本的组织动力学的关注却远不及西方。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政府开始着手高等教育质量的改进,并特别强调人才培养环节和外生领导的重要性,殊不知,这些努力恐怕又要落入狭隘的本体技术的窠臼。2012年10月,刘延东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文章,以胡锦涛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上的讲话为基调,进一步明确质量改进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事实上,近年来,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战军  乔刚  李芬  
监测评估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而出现的一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新类型。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收集和深入分析有关信息,直观呈现高等教育状态,为多元主体价值判断和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的过程。全面实施高等教育监测评估,必须深刻理解高等教育监测评估的内涵,准确把握其四大特征:常态监测教育教学过程;用数据说话呈现教育质量;及时反馈与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多元主体对质量状况进行价值判断。同时从制度建设、遵循原则、制定指标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明确实施路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海迪·罗斯  罗燕  岑逾豪  
本研究对目前各种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取向加以了分析和批判,指出学习过程性指标对于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和保障的重要意义.在引进、修订美国当前最有影响的一套大学学习过程性指标NSSE(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的基础上,本研究对清华大学和美国大学的本科教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整体水平上来说清华大学的本科教学和美国同类院校乃至美国总体大学水平之间不存在根本差异,但和美国最优异的本科教育相比清华还存在一定差距。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陈春梅  
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中国的这一问题更为突出,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任务更为紧迫。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的基本框架是:转变思想是前提;体制改革是关键;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核心;优化生源、教师队伍建设和增加投入是保证;评估体系建构是准绳。这一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作,共同承担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行任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守军  
对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存在的自主性缺失问题,从知识论角度进行考察,认为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学科对母体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依附性以及研究对象的泛社会化;高等教育学科知识生产的非学科化和反学科化;高等教育研究者的“异治性”。为了保持学科的自主性,高等教育研究者应坚守学科立场,具有热心投入社会而不丧失其非功利性精神的远见卓识之品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希文  
高等教育是国家教育战略、科技战略和人才战略的聚焦点,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和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高等教育长足发展,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完成了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2011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宋东霞  刘丽新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在迅速发展和壮大。然而目前我国的评估组织和评估实践远远落后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实际,无法适应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态势,尤其是对各级各类不同维度和不同培养目标的高等教育质量难以做出各具特色的评估。本文试图从国内外的研究背景、实施情况和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发展状况等几方面对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和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弼成  
教育就其行为来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活动,生产着特殊的教育产品。教育质量就是这种特殊产品——主体性教育的质量。教育质量观的发展,经历了合规定性质量观阶段、合需要性质量观阶段和合发展性质量观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除了社会时代背景和高等教育质量两方面变化的原因外,还主要源于评价的主体因素和主体因素的评价标准的作用。高等教育质量以思想、兴趣、个性、发展和公平等为取向,而不是主体之外的其他。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无止境的,教育是通过发挥人的主体性不断实现和完善人的主体性的过程。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黄启兵  毛亚庆  
高等教育质量应该以知识为基础。知识概念的扩展、知识特性的变化、知识生产模式的转换、知识传播与分配方式的变革影响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需要树立新的知识质量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尼古拉斯·汉德  佟希蒙  
本组文章选自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于2005年9月举办的“教育管理者国际论坛”外国专家的发言。文章在得到作者授权后,根据原文翻译整理而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