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84)
- 2023(5704)
- 2022(4878)
- 2021(4342)
- 2020(3870)
- 2019(8709)
- 2018(8560)
- 2017(16209)
- 2016(8651)
- 2015(9482)
- 2014(9340)
- 2013(9249)
- 2012(8474)
- 2011(7726)
- 2010(7980)
- 2009(7766)
- 2008(7894)
- 2007(7173)
- 2006(6381)
- 2005(6154)
- 学科
- 济(32912)
- 经济(32843)
- 管理(30699)
- 业(25459)
- 企(22849)
- 企业(22849)
- 财(12258)
- 制(12171)
- 方法(11567)
- 数学(9533)
- 数学方法(9342)
- 中国(8841)
- 体(8571)
- 业经(8121)
- 农(7886)
- 学(7374)
- 务(7346)
- 财务(7321)
- 财务管理(7302)
- 体制(7301)
- 企业财务(6873)
- 银(6587)
- 银行(6568)
- 融(6262)
- 金融(6259)
- 行(6251)
- 税(5785)
- 划(5751)
- 贸(5468)
- 贸易(5465)
- 机构
- 大学(125996)
- 学院(123124)
- 济(50372)
- 经济(49266)
- 研究(44272)
- 管理(44250)
- 理学(37180)
- 理学院(36750)
- 管理学(35997)
- 管理学院(35742)
- 中国(33987)
- 财(28091)
- 京(27029)
- 科学(25814)
- 所(22758)
- 财经(20937)
- 农(20746)
- 江(20550)
- 研究所(20150)
- 中心(19510)
- 经(18813)
- 业大(18100)
- 北京(17230)
- 院(16569)
- 农业(16003)
- 经济学(15965)
- 州(15401)
- 财经大学(15385)
- 省(15006)
- 范(14888)
- 基金
- 项目(79767)
- 科学(62386)
- 基金(58297)
- 研究(57903)
- 家(51413)
- 国家(51024)
- 科学基金(43122)
- 社会(37426)
- 社会科(35479)
- 社会科学(35474)
- 省(30650)
- 基金项目(29996)
- 自然(27310)
- 教育(26805)
- 自然科(26696)
- 自然科学(26686)
- 自然科学基金(26201)
- 划(25843)
- 资助(23965)
- 编号(22136)
- 制(20707)
- 成果(19671)
- 重点(18393)
- 部(18086)
- 创(16658)
- 课题(16513)
- 发(16266)
- 国家社会(15962)
- 创新(15730)
- 教育部(15604)
共检索到199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军 纪建伟 曲丹丹
基于AVR单片机的光阻法颗粒计数器,运用传感器技术、自动检测技术和通讯技术实现了光、机、电的一体化控制。该颗粒计数器智能化程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检测准确快速。它完全满足对液压油污染状况的检测要求,可为操作人员提供稳定可靠的检测数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婉娴 黄汉英 陈翊平 王知龙 陈瑞
针对水质中重金属检测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检测周期长和检测成本高等问题,采用电阻法研制了液体颗粒计数器并结合点击化学法构建了重金属铜离子检测方法。通过建立颗粒粒径识别模型和颗粒计数模型,开发基于LabVIEW的颗粒计数软件,将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检测探针、颗粒计数器作为检测平台,实现了水中铜离子的快速检测。结果显示,颗粒粒径识别相对误差小于5%,颗粒计数相对误差小于10%,说明颗粒计数准确度满足要求。铜离子浓度在10~1 000μmol/L时,微球数量与铜离子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平均回收率在87.85%~101.08%,检测限为2.29μmol/L,检测时间约4 min。结果表明,相比常规的铜离子检测方法,基于电阻法液体颗粒计数器的铜离子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检测成本低等优势。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李娟 黄倢 唐学玺
海洋中广泛分布着极富多样性的病毒,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因其存在个体极其微小性,非细胞性和专性寄生性,至今国内外对海洋病毒的研究进展缓慢。为了从海水中浓缩病毒,本文对吸附洗脱法、化学絮凝法等浓缩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最后利用三氯化铝沉淀病毒,同时加入滑石粉硅藻土作为病毒吸附剂促进病毒吸附沉淀的方法,初步建立起了一种可以通过处理大体积海水浓缩病毒的海水病毒提取方法,在青岛近海海域的海水中成功提取到了游离的病毒。电镜观察的结果表明,海水中不仅存在着一定丰度的游离病毒,而且病毒的种类多种多样。病毒形态有具纤突的球状病毒、不具纤突的球状病毒和杆状病毒、噬菌体等,病毒粒子大小在40~4...
关键词:
海洋病毒 浓缩 三氯化铝吸附剂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董军军 侯志坚 张国华 颜一
对颗粒材料的应力尤其是振动下颗粒材料应力松弛现象研究较少。为了便于观察颗粒材料的振动规律,研制了颗粒材料振动实验仪,可以按要求对材料施压,将应力生成图像,而且能够使颗粒按一定频率振动。
关键词:
颗粒材料 应力 振动频率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攀 孙其诚 张国华
该文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研制了颗粒物质声学探测实验系统,旨在通过虚拟仪器技术革新颗粒物质的探测手段。该实验系统集成了仪器串口控制与虚拟仪器技术,可高精度实时测量与分析颗粒物质声学特性,如声速、声衰减及非线性参数。通过软硬件的协同设计,实验系统展现了可靠性与稳定性,实验验证结果显示,系统能精确测量声波在不同频率下的衰减特性,观察到声衰减系数随频率增加而增大,且在较高频率段更为显著,与理论预期相符。通过飞行时间法测量声速,揭示了声速与压强的幂律关系,符合颗粒介质中声传播的理论预期。此外,系统在多种湿度下对声衰减系数和非线性系数随压强变化的测量,发现二者均遵循幂律递减规律,验证了系统的环境适应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颗粒物质 声学 虚拟仪器 声衰减 非线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海风 谭月胜
【目的】采摘是林果种植中的劳动密集型作业,果园中的果实采收环境较为复杂,我国采摘机具的行业研究相对薄弱,采摘机器人等高科技装备在当前果园采摘中的实际应用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发展辅助人工摘果装备具有切实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方法】针对球形带梗果实,以苹果为例提出了果梗锁定—枝果分离的采摘方法,并设计完成了相应采摘器。采摘器整体结构为欠驱动布局,以曲柄摇杆机构为原型设计了果梗锁定机构,构造了固定板、浮动板结构的双板枝果分离机构,利用摇杆滑块机构作为手持驱动单元,利用钢丝和绕线丝轮的传动方法将滑块的输出运动首先传递到曲柄摇杆机构,驱动结构和尺寸对称的两套果梗锁定机构对果梗进行锁定,果梗锁定后继续驱动浮动板向下移动与固定板分离完成摘果。【结果】分析了驱动单元和果梗锁定机构的几何参数,驱动单元的手柄转动5. 5°即可使摘果器完成87°的果梗锁定和50 mm的双板分离动作,果梗锁定机构在锁定果梗时处于反向死点位置,保证了锁定的可靠性。应用Adams软件仿真了采摘器的果梗锁定和双板分离动作,验证了采摘器欠驱动结构的设计可行性,并对输出曲线在锁定果梗过程中的振动情况进行了解释;对采摘过程中的驱动力进行了仿真。采摘器样机实验顺利完成了锁定果梗—枝果分离的顺序采摘动作。【结论】枝果分离的采摘方法和欠驱动双板分离式采摘器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操作性,可用于发展人工辅助采摘机具。
关键词:
果梗锁定 死点 枝果分离 欠驱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颖 王文琪 程顺峰
为研究虾蟹类甲壳动物血细胞膜表面是否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及共同抗原表位的生物学特征,采用制备的抗三疣梭子蟹颗粒血细胞单克隆抗体,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等多种方法,测定了7种甲壳类动物(凡纳滨对虾、中国明对虾、刀额新对虾、口虾蛄、中华绒螯蟹、日本板蟹及美洲黄道蟹)颗粒血细胞及透明血细胞与三疣梭子蟹颗粒血细胞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原表位。LSCM可观察到该株抗三疣梭子蟹颗粒血细胞单克隆抗体与中华绒螯蟹和日本板蟹血细胞交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继蓉 李文彬 李千军 孙顺清 张克刚 王同仁 常永祥
对猪颗粒冻精制作工艺进行改革,简化了流程,降低了成本;冻精解冻后精子活率平均为0.35~0.40。级水平,受胎率66.66%,窝产仔数8.14头。同时对猪精冷冻保存中的谷草转氨酶活性、精子顶体形态变化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
关键词:
猪,精液,颗粒冻精,精子活率,受胎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自成 李际平 严永林 陈喜龙 谭耀辉
生物质成型以后作为燃料,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方向之一。生物质原料在制成颗粒之前含水率高,需要对第一次粉碎以后的颗粒进行干燥,使含水率达到制粒要求,便于在进行第二次粉碎以后进入制粒工序。文丘里干燥器是一种新型的干燥器,具有体积小、气流阻力小、干燥效率高的优点,适用于物料粒径大且粒度分布广的颗粒干燥。以干燥能力为500 kg/h的文丘里生物质颗粒干燥器为例,论述了文丘里生物质干燥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原建博 李骅 吴崇友 齐新丹 施新新 李超
[目的]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主要用于离散颗粒物料研究领域,非规则形状颗粒建模耗费大量时间,且模型精度对颗粒间的动力学响应特性有较大影响,故本文采用离散单元法研究水稻籽粒快速颗粒建模方法,旨在提高非规则形状颗粒建模效率及精度。[方法]以‘中早39号’早稻籽粒为研究对象,通过非接触式3D激光扫描法重构籽粒3D模型;采用手动填充颗粒建模方法,设置球体坐标、接触半径及物理半径使填充颗粒模型三轴尺寸及体积接近实际籽粒;采用自动填充颗粒建模方法,对籽粒3D模型划分网格及获取网格单元坐标信息,然后通过工程离散单元法(engineering discrete element method,EDEM)中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实现多球快速聚合颗粒建模;通过高斯拟合法对自动填充颗粒建模中的填充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并通过籽粒自然堆积角仿真与试验对比验证模型精度。[结果]重构籽粒3D模型与实际籽粒对比尺寸误差均在5%以内;手动填充颗粒模型填充球数164个,耗时约25 h,尺寸误差均在5%以上;自动填充颗粒模型填充球数203个,球体物理半径为1.2 mm时颗粒模型最优,耗时约1 h,尺寸误差除厚度外均在5%以下;自动填充颗粒自然堆积角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为0.76%。[结论]基于EDEM中API自动填充颗粒建模方法具有高效、精确等优点,为非规则形状颗粒物料的离散单元法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颗粒建模方法。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丽 梁兰清 赵会宏 孙际佳 王海芳 赵典惠 李桂峰
为了研究光对色素细胞色素颗粒运动的影响机制,以红剑鱼(Xiphophorus helleri)鳞片上红色素细胞为材料,体外培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色素颗粒对不同波长光刺激的应答,并利用药理学手段研究色素颗粒对光应答的信号通路。结果表明:1)紫外光(350 nm,WU)、蓝光(450 nm,WB)、绿光(550 nm,WG)对红色素细胞色素颗粒的运动有不同影响;WB使色素颗粒聚集,WG使色素颗粒分散,而WU使红色素细胞剧烈收缩,色素颗粒聚集于细胞中心。2)双信使通路中的IP3通路可抑制色素颗粒的聚集反应;蛋白激酶C(PKC)的抑制子星孢素(ST)和H-7不影响WU引起的色素颗粒聚集反应,而IP3的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军娜 张罡 安海龙 曹学慧 刘超 尹伟伦 夏新莉
为选择吸附颗粒物能力强的绿化树种修复大气颗粒物污染,以北京市西直门交通枢纽的16种常见绿化树种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表面的微观形貌和颗粒物的形态,并用Image J软件对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进行统计。研究发现,16种树叶表面形貌差异较大,阔叶树种叶片上表面形态比较复杂,有沟槽、褶皱、绒毛和蜡质等,下表面主要有气孔、腺毛、绒毛等,形态相对较单一。针叶树种叶表面形态相对简单,有少量褶皱,但是叶表面分泌大量油脂。叶片表面附着的大部分颗粒物表面粗糙且形态不规则,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在3种粒径中占比最大。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对颗粒物的元素进行分析发现,组成颗粒物的元素主要有C、N、O、SI、...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清锋 喻子牛
以埃及伊蚊幼虫为材料 ,比较了食物和非食物颗粒对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致病能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食物 (Pharmamedia)和非食物性颗粒 (活性炭及Carmin)皆能显著提高伊蚊幼虫对苏云金芽胞杆菌以色列亚种商品制剂的抵抗力 ,颗粒物的这种作用与其营养功能无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亚辉 蒋蘋 胡文武 吴畏
为研制适于南方水田小面积作业的小型农机定位系统,设计了一套用于农田激光三点定位系统的激光接收器。激光接收器通过靶标随动机构实时调整接收靶的回转角度,确保其有效接收激光发射源发射的信号;为准确识别靶标上的激光光斑中心,建立了基于算术平均值滤波算法、中值滤波算法和α–β滤波算法的激光光斑预处理算法。将激光接收器安装在插秧机上进行激光接收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当插秧机在距离激光发射器约100 m处以5、12、20 cm/s速度运动时,激光接收器均能准确接收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信号,并识别着靶信息,实时反映出插秧机的运动状态。
关键词:
双激光源 农机定位系统 激光接收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浩栋 陈亚静 李清殿 肖茂 郭慧玲 申卫星 谭亚军 李传荣
【目的】分析细颗粒物(PM_(2.5))的动态变化格局及城市道路林对其的阻滞作用,并进一步探索何种配置的林带所发挥的防尘抑霾效果最佳。【方法】选取了3种结构共12种配置模式的城市道路林,首先分析了林带内外PM_(2.5)的日动态、年际动态和水平空间的变化规律;然后通过减尘率评价不同模式林带对PM_(2.5)的阻滞作用;最后通过减尘率和小气候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植被减尘率的可能因素。【结果】PM_(2.5)日动态变化呈早晚高中间低的趋势,峰值出现在8:00和18:00,10:00和14:00最低;年动态规律表现为冬季最高,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最低。PM_(2.5)在林带内水平空间中的变化规律因季节不同而有所差异,春夏季节,林缘至林内呈逐渐递减趋势;秋冬季节,林缘至林内25 m处呈递增趋势,在25~30 m处下降且低于林外林缘处。对PM_(2.5)减尘率最高的是乔灌草结构,其次是针阔混交乔木结构,单排乔木结构的减尘率最低;春夏季,12种道路林对PM_(2.5)阻滞率为正值,秋冬季只有A5(针阔混交乔木)、B1~B3(单排乔木)和C2、C3(乔灌草)为正值,其余均为负值。小气候因子与PM_(2.5)关系存在季节差异,PM_(2.5)浓度在春秋冬季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P<0.05),春夏季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秋冬季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P<0.05);林地PM_(2.5)阻滞率在秋季和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秋冬季和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林地阻滞率和风速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在城市道路林建设中合理增加林带宽度及加大常绿针叶乔木和灌草的比例对于降低PM_(2.5)质量浓度效果显著。图5表6参3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