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12)
2023(13897)
2022(11330)
2021(10459)
2020(8330)
2019(18613)
2018(18258)
2017(32520)
2016(18093)
2015(20282)
2014(19914)
2013(18975)
2012(17701)
2011(16246)
2010(16758)
2009(15284)
2008(14871)
2007(13793)
2006(12661)
2005(11599)
作者
(49876)
(41203)
(41182)
(39126)
(26383)
(19695)
(18831)
(15913)
(15806)
(15123)
(14045)
(13904)
(13262)
(13108)
(12853)
(12831)
(12320)
(12180)
(12037)
(12003)
(10627)
(10262)
(10182)
(9577)
(9559)
(9333)
(9261)
(9151)
(8381)
(8258)
学科
(70370)
经济(70312)
管理(46284)
(43808)
(33760)
企业(33760)
中国(29018)
(23117)
地方(22578)
教育(22302)
方法(19235)
业经(18420)
技术(17827)
农业(15913)
(15491)
数学(15397)
数学方法(15069)
理论(14909)
(14510)
(13865)
(12966)
贸易(12950)
(12889)
(12595)
金融(12593)
(12580)
银行(12562)
(12460)
(12304)
地方经济(11851)
机构
学院(243959)
大学(243275)
研究(92951)
(92259)
经济(89879)
管理(83363)
理学(69199)
理学院(68282)
管理学(66831)
管理学院(66348)
中国(65919)
(55464)
科学(55106)
(46808)
(44099)
师范(43754)
(43097)
研究所(41894)
(41372)
中心(41269)
(38416)
教育(37439)
北京(36497)
师范大学(35248)
(34123)
(33412)
技术(32982)
业大(32864)
财经(32180)
农业(29314)
基金
项目(153030)
研究(123851)
科学(120888)
基金(103328)
(88911)
国家(87911)
社会(75137)
科学基金(74146)
社会科(70903)
社会科学(70889)
(63907)
教育(62921)
(54168)
编号(54135)
基金项目(52735)
成果(47237)
自然(43214)
自然科(42167)
自然科学(42160)
课题(41852)
自然科学基金(41338)
资助(40799)
(40007)
重点(36393)
(35505)
(33563)
(33245)
发展(32698)
项目编号(32242)
(32106)
期刊
(117873)
经济(117873)
研究(87083)
中国(68591)
教育(64691)
(37989)
学报(34278)
管理(33879)
科学(32854)
(32244)
技术(28605)
大学(27681)
农业(26440)
(24114)
金融(24114)
学学(23863)
业经(21441)
经济研究(18613)
职业(17638)
图书(15835)
财经(15537)
(14991)
论坛(14991)
问题(14243)
(13931)
(13646)
(12530)
科技(12500)
技术经济(12234)
(12212)
共检索到409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卢锋  方丽雅  黄宇星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经历了以媒体技术应用为主的专业起步、以教育技术应用为主的学科独立、以信息技术整合为主的学科成熟和以教育人工智能为方向的学科新发展四个阶段,在凝练研究方向、汇聚培养人才队伍、积累学科建设成果等方面取得了出色的历史成绩。当前,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在人才培养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理论研究对学科建设的贡献度、社会服务对多样化需求的满足度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但机遇也前所未有,包括世界格局变化、智能技术发展、国家发展战略导向的支持以及教育技术学学科自身革新教育的条件等。面对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任务,教育技术学需要调整学科定位,全面更新分层次人才培养的理念;坚持学科自信,大力破解理论与实践脱离的难题;推动学科优化,坚持服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海江  楼世洲  
"双一流"建设的开放性为地方高校及其学科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但囿于地方高校学科定位模糊及学科建设发展的现实困境,其在发展上面临"入围"或"突围"的两难抉择。地方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如何走出当前的两难困境,确定自身的学科建设定位和发展路径,其核心是如何能够坚定不移地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政府顶层设计,引导地方高校以服务导向定位学科发展、以应用和特色学科为突破点,实现学科内涵的发展和质量的提升,积蓄学科后续发展动力以提升其科技创新力与社会服务能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段鹏  王德平  
行业特色型大学具备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坚实基础。实行学部制管理,在学科规划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师资力量建设,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国际化是必由之路。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明确要求,为加快"双一流"建设指明了方向。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智慧  陈鹏  
"双一流"建设与应用技术大学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价值耦合,同时,"双一流"大学与应用技术大学又有本质区别。"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由于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高等教育结构失衡、高校评估体系单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健全等原因,使得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为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国家应从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建立分类标准体系、设置分类评估体系、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等方面加大政策供给,为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找寻出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凌健  
审视当前的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政府化"及虚拟组织形态的学科建设是阻碍学科持续发展的难题,大学学科建设"无边界、碎片化、难评价"。大学学科建设必须转向"组织化"建设的基本立场,形成基于学科组织的认知取向、行动取向和规范取向。面向世界一流的大学学科建设应明确其建设指向,择选"组织化"为基本路径实现学科组织发展。从学科组织建设的个体角度上,达成学科的自组织状态;从学科组织建设的整体角度,实现学校对学科组织建设和管理的高度有序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鹏  李威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西部高等教育在政府主导下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双一流"背景下,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西部高等教育的政策供给应着重完善西部高校"双一流"建设规划,深化东部"双一流"高校对西部高校对口学科帮扶,建立西部高校人才岗位制度和特殊津贴制度,建设西部高校国家级学科平台,加快西部高等学校国际化进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路甬祥  
通过阐释加入WTO后中国的权利与义务以及中国技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思考支持未来中国经济腾飞和持续稳定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以及产业技术的系统集成问题,在把握世界科技发展态势的基础上,通过机制创新、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提升中国科学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超  
教师参与学科治理是现代大学治理和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应有之义和本质要求。大学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利益相关主体,其参与学科治理在推动学科治理能力现代化、平衡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和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等方面具有多元整合价值。但在学科治理实践中,教师参与学科治理面临着学科发展自主性与学科管理行政化、学科治理民主性与教师权责边界模糊、学科治理理性价值与工具价值等多重矛盾的现实困境。而解决这些困境,应确立教师参与学科治理的民主参与、利益公共性和权力共享原则和范畴,构建教师参与学科治理的"情—利—权—责"一体化激励机制以及完善和创新以教授为主体的学术委员会等学科组织结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金明  林梦泉  李澄锋  韩婷婷  
"学科"既是一套系统有序的知识体系,也是一套体现社会建构的学术制度。我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必须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社会主战场。坚持用国际学术标准来衡量、引领和推动学科发展,才能使之成为真正的"世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议题,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小强  孙桂珍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缺乏亮点、定力、合力和动力,建设一流学科需要创新建设机制。针对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江西师范大学积极探索学科建设新机制,推动学科定特色、定方向、定团队、定目标、定责任、定奖惩(简称学科"六定"),产生了明显的效果。认为建设一流学科需要加大投入,但更需要机制创新;一流学科建设不仅是学术事务,也需要行政有力的组织管理;一流学科建设不应只靠外部推动,更需要激发学科成员的内在动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超群  
高职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双一流"高职建设的重要指标。通过信息数据分析发现,湖南省高职教育国际化存在国际影响力不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总体水平较低、国际双向交流机制尚未建立以及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低等问题,为打造湖南省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高地,应从做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多途径培养国际化视野的师资队伍、创建"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互动的机制以及多方筹措高职教育国际化所需资金等四个途径来实现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新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丹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量颠覆性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运用。颠覆性技术的运用带来了教育服务模式、教育组织模式、教育资源分配模式等方面的变革。开放大学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教育机构,颠覆性技术的广泛运用,给其带来了巨大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开放大学要想成为大规模个性化在线教育体系的引领者,需要从推进资源、机构、技术三个开放以及推进教学方法、服务模式、制度体系三个方面的创新,来迎接新技术带来的挑战,促进其成功转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萍  
"学科范式"是一个集合概念,包含有多个构成要素,即特定时期内的学科共同体成员所具备的共同的信念、技术、知识以及能力等的集合,具有共同性、规范性以及历史发展性的特点。伴随着人类知识形态的变化,由知识理论体系所构成的学科也必然经历这种不断变化,因此,学科范式转型的开展势在必行。在新的学科范式尚未完全成型之前,教育研究者须牢牢坚持学科的理念和学科的内部承认,高等教育研究须着眼于教育实践和问题的解决,须坚持多学科研究,取众学之所长,实现高等教育学科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广林  
行业特色高水平大学对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领域,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对于促进科技发展和经济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世界一流学科的标准和生成逻辑,行业特色高水平大学重应用技术研究轻基础理论研究、传统学科突出而相关学科薄弱严重阻碍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在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过程中,要兼顾创建世界一流与服务国家发展,以优势特色学科为抓手,在重视应用技术研究、攻克行业关键技术难题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同时,也应注重基础性研究,产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创性理论成果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要以优势特色学科为龙头,着力提高相关学科建设水平,构建互利共生的学科生态体系,在高原上筑高峰,应该是行业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应然选择。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勇  
[目的 /意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服务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学科建设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有助于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与情报服务优势,延伸和深化图书馆学科服务,为ESI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持,助推学校ESI学科的持续快速发展,推动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升级。[方法 /过程]在分析图书馆服务ESI学科建设优势的基础上,根据现有文献和服务实践,总结、归纳图书馆服务ESI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提出针对性的服务策略建议。[结果 /结论]图书馆能够为学校E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