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3)
2023(1841)
2022(1569)
2021(1535)
2020(1473)
2019(3416)
2018(3289)
2017(5736)
2016(3254)
2015(3906)
2014(3663)
2013(3308)
2012(2908)
2011(2771)
2010(2926)
2009(2671)
2008(2606)
2007(2416)
2006(2261)
2005(2120)
作者
(7662)
(6452)
(6305)
(6190)
(4099)
(3061)
(2995)
(2506)
(2463)
(2432)
(2150)
(2127)
(2120)
(2059)
(1984)
(1936)
(1930)
(1886)
(1871)
(1840)
(1693)
(1630)
(1576)
(1522)
(1498)
(1490)
(1445)
(1413)
(1336)
(1262)
学科
(10340)
经济(10330)
管理(6103)
教育(5419)
(4451)
中国(4449)
(3938)
企业(3938)
理论(3409)
教学(3048)
关系(2982)
方法(2940)
经济关系(2452)
对外(2363)
政治(2362)
思想(2346)
数学(2337)
数学方法(2257)
思想政治(2236)
政治教育(2236)
治教(2236)
德育(2231)
外经(2225)
对外经济(2215)
(2198)
(2111)
(2101)
地方(2068)
学校(1842)
(1782)
机构
大学(43181)
学院(36524)
研究(14921)
(12859)
经济(12506)
管理(11330)
(9906)
中国(9751)
理学(9473)
理学院(9286)
管理学(8830)
管理学院(8746)
科学(8240)
教育(7980)
(7936)
师范(7901)
(7064)
北京(6758)
(6610)
(6505)
师范大学(6454)
研究所(6264)
中心(6032)
(5704)
(5131)
(5013)
财经(4863)
业大(4790)
(4442)
研究院(4341)
基金
项目(22652)
研究(18897)
科学(17864)
基金(15309)
(12765)
国家(12644)
社会(11099)
教育(10920)
科学基金(10699)
社会科(10399)
社会科学(10394)
(8921)
成果(8399)
编号(8109)
(7978)
基金项目(7543)
大学(7277)
课题(6853)
资助(6473)
自然(6318)
自然科(6200)
自然科学(6198)
自然科学基金(6072)
(5937)
(5619)
重点(5467)
(5278)
项目编号(5093)
规划(5037)
(4986)
期刊
研究(17492)
教育(17124)
(15751)
经济(15751)
中国(14269)
大学(6585)
学报(6581)
(5533)
管理(5463)
科学(5007)
(4875)
学学(4399)
高等(4399)
图书(4217)
高等教育(3770)
技术(3451)
书馆(3333)
图书馆(3333)
农业(3317)
经济研究(2934)
职业(2901)
(2819)
金融(2819)
财经(2701)
(2523)
(2411)
(2223)
成人(2188)
成人教育(2188)
国际(2060)
共检索到70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奇  
现阶段,国内很多高水平大学都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何谓世界一流大学?学生的一种感性认识是,置身其中,你会产生来这里求学的强烈冲动。目前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在哪里?笔者认为,学生的学风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虽然目前大学生的学风总体是好的,但通过调查研究和师生座谈,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在学习目的上,有的学生存在"混日子"的心理,满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缺乏高远的成才志向。在学习态度上,有的学生对所学课程专业不感兴趣,存在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善璐  
"坚定政治信仰""创新发展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北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学生资助。创新学生资助理念,"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动态管理,精准资助,争创一流。加强专业发展,深化国际交流,将一流的学生资助纳入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戴斌  
中国旅游智库建设正面临着最好的时代机遇。一方面,国家高度重视智库建设。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如何建设新型智库做出明确的部署。2015年10月29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光礼  
近年来,国内已有多所大学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然而,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界定。英国泰晤士报的大学排名认为,社会声誉高的大学就是世界一流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大学学术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杜宁凯  刘清伶  陈铸芬  
从历史上看,美国政府创办公立大学的目的是增加人们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将这些大学的教学、科研使命导向更实际、应用性更强的学科。因此,优秀公立大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其提供受教育机会,更重要的是其大规模提供公众负担得起的教育机会。旗舰公立大学受到重视,应该不仅仅因为其学术品质卓越,还因为它们成倍地增加了获得卓越教育的机会。现在,如果我们优秀公立大学要坚持服务公共利益的使命,我们必须以新方式思考跨行业乃至跨国界的合作关系,因为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越来越是全球挑战。如果我们将全面应对这些复杂的全球挑战作为我们的集体责任,那么我们必须致力于在无论是公共还是私营机构之间建设新型伙伴关系,并通过各种方法来提升世界...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光斗  
谈谈一流大学的建设张光斗对“211工程”的认识党中央、国务院倡导建立“211工程”,要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一百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力争下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也为我国在科技上争得...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何红梅  
1993年我校确定了在2011年将清华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奋斗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研究、确定了我校未来几年办学和改革的思路,提出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模式。1996年我校开始实施九五规划中要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雷  
后勤改革需要以新的思维进行重新架构和解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推进高校后勤综合改革,不断增强高校后勤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高校后勤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科研等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质量和成效。实践证明,只有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后勤工作,才能确保我国高等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惠柱在《文汇报》(5月30日)撰文说:硬件意义上的"一流课堂"我们已经有了不少,但就授课内容和质量来看,一流的课堂还实在不多。在大学课堂上,公开课、讨论课和操作课,这三种课堂的形态很不一样,不同的课堂是不同类型角色的表演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柳百新  
一流大学的标准很多,我主要谈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关于对本科生的培养。我们对本科生的要求,除了其他全面的东西以外,自学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的时候要加强基础,再加上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等。可是长远来看这些还不够。就本科生来讲,时间是一定的,我们的各个专...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斯荣喜  龚山平  邹晓东  
“一流大学”与大学评价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对此,国内学术界尚无定论。有人说要“学科水平很高,门类较为齐全;学术大师汇聚,教师素质很高;科研经费充裕,研究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办学理念明确;管理科学规范,杰出校长掌舵;学生素质一流,生师比例不高;国际化程度高,留学生比例高;经费投入巨大,办学设施优良”。有人说“要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生源和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科学研究成果,一流的管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丁学良  
大学的理念在历史上经历了不同的演进阶段 ,当今世界一流大学能将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大学理念完好地整合于一身。世界一流大学首先必须是研究型大学 ,以研究作为自己最突出的特点。研究型大学有严格的评价标准 ,包括教师的素质、学生的素质、课程的广度和深度、研究基金的数量、师生比例、办学的硬件设施、财源、毕业生的声望和成就、学校的学术声望等。“普遍主义”是世界一流大学必备的精神气质 ,其师资和学生来源、研究和教学内容必须是国际性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义遒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走向现代化,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必由之路。立足于推进中国的发展,以建设现代化强国为宗旨,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找准自己的独特定位和使命,从而优选学科方向,是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明智的方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玉良  
涂又光先生曾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中国所办的大学应该办成"在"中国的大学(a university in China),还是中国"的"大学(a university of China)?这个问题背后的潜台词就是,"中国的"大学应该是在文化、思想和学术上独立自主的大学,应该是坚守并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大学。有学者认为,今天谈论大学改革和发展的人,"缺的不是‘国际视野’,而是对‘传统中国’以及‘现代中国’的理解与尊重"。说得也是这个道理。对中国的一流大学建设来说,文化的自觉是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早在现代教育与学术在中国兴起之初,就有不少有见识的教育家、学问家对"文化自觉"有所意识,呼吁光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