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48)
- 2023(9941)
- 2022(8433)
- 2021(7682)
- 2020(6395)
- 2019(14554)
- 2018(14380)
- 2017(26081)
- 2016(14567)
- 2015(16521)
- 2014(16682)
- 2013(15916)
- 2012(15209)
- 2011(14094)
- 2010(14495)
- 2009(13304)
- 2008(13010)
- 2007(12115)
- 2006(11141)
- 2005(10180)
- 学科
- 济(61270)
- 经济(61108)
- 管理(34804)
- 业(31820)
- 企(25239)
- 企业(25239)
- 中国(23189)
- 地方(20159)
- 农(18709)
- 方法(17916)
- 业经(16190)
- 学(13717)
- 理论(13186)
- 数学(13074)
- 数学方法(12830)
- 制(12384)
- 农业(12337)
- 教育(11975)
- 财(11857)
- 和(11560)
- 融(11223)
- 金融(11216)
- 银(11205)
- 银行(11179)
- 发(11015)
- 地方经济(10956)
- 行(10947)
- 环境(9381)
- 体(9341)
- 贸(8978)
- 机构
- 大学(202991)
- 学院(200650)
- 研究(79287)
- 济(76214)
- 经济(74212)
- 管理(69350)
- 中国(58484)
- 理学(57291)
- 理学院(56458)
- 管理学(55153)
- 管理学院(54770)
- 科学(49217)
- 京(46510)
- 所(41480)
- 农(37987)
- 研究所(37238)
- 财(36817)
- 中心(34809)
- 江(34170)
- 范(32712)
- 师范(32372)
- 北京(30466)
- 业大(30056)
- 院(29275)
- 农业(29237)
- 州(27359)
- 财经(27258)
- 省(26081)
- 师范大学(25779)
- 技术(24603)
- 基金
- 项目(127142)
- 科学(98411)
- 研究(97105)
- 基金(86041)
- 家(75108)
- 国家(74351)
- 科学基金(61865)
- 社会(59948)
- 社会科(55496)
- 社会科学(55475)
- 省(53122)
- 教育(45857)
- 划(44515)
- 基金项目(44337)
- 编号(41163)
- 自然(37345)
- 自然科(36461)
- 自然科学(36446)
- 成果(36196)
- 自然科学基金(35717)
- 资助(35033)
- 发(33102)
- 课题(31619)
- 重点(29459)
- 部(26889)
- 发展(26571)
- 创(26235)
- 展(26097)
- 年(25668)
- 项目编号(24502)
共检索到341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星博
从一流大学的作用与评价指标的关系入手,提出了评价一流大学的三个基本原则,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指标及社会知名度、社会美誉度两个角度探讨了如何评价一流大学的社会贡献问题,最后指出一流大学的建设必须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和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清华 孙耀斌 许仪
要以国际学术标准推动国内学术发展,但不应是唯一标准,更不能简单地复制西方的逻辑和模式。建立中国特色评价体系,促进中国大学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与国家民族的振兴同向同行。从机制上引导中国大学找准办学定位,积极探索特色发展道路,在各自领域、类型中追求卓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崔育宝 李金龙 裴旭 万明
从评价组织、评价标准、评价效用三个方面梳理了我国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评价体系构建中面临的问题。借鉴德国、日本、韩国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评价上的做法,建议我国的"双一流"建设应委托专门机构,开展独立评价,重视国际专家在我国重点建设工程中的资政建言作用;发布战略领域,优化评价标准,引导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既相互平衡又统一于国家建设;践行阳光评价,力推动态调整,以严肃的评价效用增强入选大学危机意识和候补大学进取信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代金辉 马树才 刘宏岩
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社会发展水平,推进统计制度创新,文章从"民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出发,着重于人民生活和医疗卫生等方面建立社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利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2015年我国省域社会发展水平进行比较与综合评价,分析各地区社会发展的总体状况及主要特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继明 马陆亭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尊重知识活动的生态规律,并遵循整体性原则,但由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战略的整体性、系统性不足而重点建设战略存在单一化问题,使得高等教育体系发生结构性失衡,包括非重点高校陷入资源短缺困局、高校依附性强而自主发展和服务能力弱、高校间过度竞争损害教育生态以及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同质化等问题,违背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是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须强化整体建设,由打造少数一流大学转向建设一流大学体系。高校集群发展作为一种发展范式,引导高校在强化校际合作中实现协同创新和效能增值,是推进一流大学体系建设的有效实践路径。为此,应通过高校集群治理为高校集群发展提供价值引领、奠定学科基础和加强制度保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战军 刘静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我国高等教育谋篇布局,绘制出"双一流"建设蓝图。随着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公布,我国"双一流"建设正式转入推进实施阶段,各建设高校聚焦点也转向以建设为重。由于评价对建设的导向作用,"双一流"建设的评价问题成为大学关注热点。本文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评价体系"一个目标""两个策略""三个视角""四个结合""五个维度"的评价内涵,构建了创新理念的建设成效指数,引导各建设高校静下心来搞建设,聚焦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促进社会发展、引领文化方向、参与全球治理五个方面重点发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卓越贡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善璐
"坚定政治信仰""创新发展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北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学生资助。创新学生资助理念,"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动态管理,精准资助,争创一流。加强专业发展,深化国际交流,将一流的学生资助纳入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叶赋桂 马莹
世界一流大学是近年来国际高等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在一流大学的热潮中,世界一流高等教育体系也浮出水面。一些国家的政府开始实施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体系的政策,一些组织和学者开始研究、评价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一、各国建设一流大学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竞相推出一流大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徐宁汉 杨帆 余潇潇
如何实现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实现科学选才的体制机制,是各个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在新的招生制度改革下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美国六所世界顶尖大学的选拔评价方式开展调研,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对逐步完善我国高校的招生选拔制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招生 综合评价 多元录取 生源质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元元
习近平教育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新时代一流大学教育思想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先进教育思想指引,面向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新要求,需要构建以使命观、质量观、教学观、文化观、卓越观和特色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思想体系;把教育思想转化为行动自觉,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教育教学改革,健全教师成长有效机制,抓好教学重点环节,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玲玲 蔡三发
只有构建一流的制度支撑体系,才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章程结合高校办学历史和文化积淀等,在内容上凸显特色。制度权威的真正确立不仅在于其完善程度,而且需要敬畏之心。2015年10月,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建立健全高校章程落实机制,加快形成以章程为统领的
关键词:
一流大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管培俊 阎凤桥 曹晓婕
综合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理想类型等研究方法,以现代化和组织理论作为分析工具,特别是韦伯提出的理性科层分析原理,探讨了我国一流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特色、环境、动力、趋势等问题。在对大学治理现实状况描述基础上,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在理性原则作用下,从传统走向现代,从特殊主义走向普遍主义,同时也表现出一些诸如功利化、过度竞争、价值理性缺失等现代病的征兆,这是中国式大学治理在实现一流大学目标时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中国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方向性问题。
关键词:
一流大学 治理 现代化 理性化 中国特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柯文进 姜金秋
为分析世界一流大学薪酬体系的特征,选取了美国5所世界一流大学为研究对象,从薪酬目标、薪酬水平、薪酬类型、薪酬增长机制、薪酬管理、福利计划6个方面归纳了美国一流大学薪酬体系的主要特征,对我国高校薪酬改革的启示是:提高大学教师相对其他行业的外部竞争力;定期开展全国高校教师薪酬调查;简化教师薪酬构成,提高基本工资的比例;探索对大学副教授、教授实行协议年薪制;建立多样化可选择的特色教师福利项目;建立教师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贾俊平
一、建立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一)必须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决定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要,因此,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所反映的核心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状况。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金华
社会的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经济为基础的全面发展。按照联合国《社会和人口统计体系》的要求,建立社会发展核算体系,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我国社会发展核算体系建构的理论基础、结构框架以及各个子系统的基本内容提出初步设想。
关键词:
社会发展核算体系,核算子系统,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