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14)
2023(4986)
2022(3951)
2021(3640)
2020(3007)
2019(6908)
2018(6426)
2017(12435)
2016(6645)
2015(7365)
2014(7054)
2013(6721)
2012(6074)
2011(5475)
2010(5584)
2009(5086)
2008(4860)
2007(4464)
2006(3958)
2005(3644)
作者
(16556)
(14106)
(14037)
(13584)
(8831)
(6555)
(6284)
(5381)
(5353)
(4999)
(4797)
(4574)
(4511)
(4489)
(4373)
(4343)
(4156)
(4136)
(4033)
(3864)
(3537)
(3411)
(3296)
(3284)
(3231)
(3172)
(3061)
(3022)
(2879)
(2695)
学科
(30451)
经济(30429)
管理(15364)
(13769)
方法(13176)
数学(12061)
数学方法(11935)
(10180)
企业(10180)
中国(9634)
(7099)
(6942)
地方(6597)
教育(6258)
(5195)
贸易(5191)
业经(5129)
农业(5053)
(5039)
理论(4958)
(4957)
(4659)
地方经济(4522)
税收(4472)
(4451)
关系(4229)
(4145)
金融(4145)
(3852)
(3755)
机构
大学(92641)
学院(86123)
(39543)
经济(38892)
研究(30902)
管理(30404)
理学(26671)
理学院(26356)
管理学(25674)
管理学院(25503)
中国(21225)
(18841)
(18713)
科学(16483)
财经(14972)
(14324)
经济学(13883)
(13800)
(13486)
师范(13406)
中心(13263)
研究所(12922)
(12886)
经济学院(12760)
北京(11968)
(11777)
(11592)
财经大学(11302)
业大(11036)
师范大学(11006)
基金
项目(58989)
科学(47741)
研究(45389)
基金(43805)
(37622)
国家(37325)
科学基金(32378)
社会(31026)
社会科(29532)
社会科学(29526)
教育(23014)
(22064)
基金项目(22043)
(18933)
自然(18856)
自然科(18502)
自然科学(18499)
自然科学基金(18165)
资助(17683)
编号(17475)
成果(15338)
大学(14019)
(13873)
国家社会(13795)
重点(13771)
课题(13082)
教育部(12652)
(12625)
(12514)
人文(12030)
期刊
(39778)
经济(39778)
研究(32997)
中国(20691)
教育(20285)
(14843)
学报(13772)
大学(12383)
管理(11920)
科学(11728)
(10657)
学学(10065)
经济研究(8273)
财经(7949)
农业(7348)
技术(7334)
(7036)
(6905)
金融(6905)
(5535)
问题(5351)
业经(5323)
统计(4883)
高等(4800)
图书(4738)
(4702)
国际(4425)
技术经济(4297)
(4156)
(4135)
共检索到136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俊芳  王博书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与地方城市双促的新型办学模式,一流大学异地办学活动备受社会关注。异地办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发展空间受限的困局,也部分满足了一些地方城市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并赋予所在城市以特定的创新气质和文化禀赋。但作为大学母体的衍生组织和新创空间,异地校区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着多元主体间的利益不一致、学科资源享用不均以及空间区隔等问题。大学异地办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利益调适和结构调整过程,应关注各利益主体间的共生点,完善大学制度整体设计,以真正实现多主体的增值效应。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姚思宇  何海燕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和时代主题。从"职能维—创新维"的角度分析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关系,从职能维度探讨建设过程中的职能耦合逻辑关系,从创新维度探讨建设过程中的互利共生逻辑关系,并提出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学科作支撑,建设一流大学必须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一流大学建设应以学科建设为载体,对学科知识进行发掘、综合、应用和传播,通过科学研究推动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在不同层次上的交叉融合,提高学校的科研、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宋亚峰  王世斌  潘海生  
基于生态学的研究视域分析我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学科生态可以发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学科生态系统在不同层面展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多样化的结构特征影响和制约着学科生态系统功能的形成与发挥,呈现出学科个体的自我生长进化、学科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学科生态系统的动态调整与平衡等进化机理。为优化学科生态系统机能,推进"双一流"建设,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遵循固本培元、分而治之、系统协同、道法自然的治理逻辑,打造与培育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尊重学科生态系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引导学科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顺应与维护学科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莉芳  
一流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处和难处是课程教学。课程学习具有基础性作用,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内在逻辑是坚持教育性与研究性相结合,这符合教育规律,也是政府和经济社会需求的反映。论文借鉴比较经验,基于一流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内在逻辑,从明确课程建设价值、注重学生需求、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下功夫等方面提出了提升研究生课程教育性和研究性的实践举措。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冰莹  董维春  
回答何为学科成长、如何成长为一流学科的基本问题是"双一流"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理论前提。学科成长有其内在"生成"逻辑与外在"建成"逻辑。实然层面,中国大学学科成长以政府和大学为践行主体,体现"建成"逻辑的强制输入;应然层面,学科的知识建构和社会建制过程表明:大学学科成长有其内在"生成"逻辑。学科建设思维从分析重构向系统整合的转变,是"建成"逻辑向"生成"逻辑转变的重要渊源。在澄清两种逻辑差异性的基础上实现动态平衡是一流学科成长的基本思路。转变思维范式,尊崇成长规律,孕育独特性资源成为世界一流学科成长的必然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章渊  蒋晶晶  
随着信息化时代新型商业交易模式的不断创新,传统增值税"三流一致"的要求已经在形式与交易实质性逻辑上产生了巨大的矛盾。通过分析"三流一致"和虚开发票的内在联系,对代购(代销)行为、企业所属机构之间移送货物行为、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总机构统一收取货款和开票、总公司或分公司统一支付结算货款、代垫运费、债权债务抵销等七种商业交易的实质性逻辑过程进行解析,认为"三流一致"的要求已与现实交易模式发生了严重背离,应从"实质课税"精神出发把握"三流一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梦卿  刘博  
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历史性跨越具有全局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应用技术大学是现代经济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科学技术更迭的重要技术技能支撑。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立足一流学科、创设一流专业群、构筑一流师资、培养一流人才,进一步建设一流应用技术大学,有利于为提升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形成扎实牢固的"塔基",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柳贡慧  
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要求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明确提出了"双一流"大学建设的任务要求。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地方大学应当积极投身于"双一流"建设,弄潮搏击,主动作为。这是创设"双一流"进程中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必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贾万刚  王舒  
中西方大学有各自的生成逻辑。西方大学的生成在于"城市"、"文化"、"知识分子"三者的相互作用;中国大学生成的外在逻辑是"教化",内在逻辑是"明明德"。近现代以来,中西方大学都有各自的发展。中国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中,除了借鉴西方的经验以外还要正视自己的传统,要根据自身的生成逻辑以求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林健  王煦樟  
增强办学特色是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和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基本路径。加拿大合作教育与滑铁卢大学相伴而生,合作教育已成为滑铁卢大学的品牌和最具标志性的特征。在60年的发展实践中,合作教育不断孕育了滑铁卢大学独特的办学理念、增强了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获得了行业企业强有力的支持、创造了更多国际交流合作的机遇。在此基础上,滑铁卢大学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就。在既要扎根中国大地又要放眼全球的办学实践中,滑铁卢大学的办学特色对我国高校通过特色办学创建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潘明星  陈校堂  杨安丽  
增值税链式内控机制是增值税制正常运行的基础,符合"控制论"的原理。我国增值税链式内控机制缺失问题是导致增值税漏洞的主要制度因素,本文认为,我国增值税链式内控机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可以完善: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规范增值税抵扣政策,调整增值税两类纳税人分类制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德鑫  
本研究力图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入手,探讨我国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历史演变的基本逻辑。研究发现:从历史观来看,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内外因结合催发下的产物,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从结构观来看,集权治理的政府控制逻辑一直贯穿始终,大学缺乏自主发展的内在土壤,市场的中介协调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我国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政策制定与实践过程中表现出诸多矛盾冲突。在我国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上述矛盾冲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青根  沈红  
一流大学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水平及其增值高于非一流大学。一流大学的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入门时"与"出门时"的双重优势。一流大学本科教育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产生增值的影响更大且一流大学A类比B类的影响要大。推进和实施一流大学的一流本科教育,应着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一流大学有条件有能力在培养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上发挥主体作用,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成效应列入一流大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光礼  
近年来,国内已有多所大学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然而,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界定。英国泰晤士报的大学排名认为,社会声誉高的大学就是世界一流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大学学术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杜宁凯  刘清伶  陈铸芬  
从历史上看,美国政府创办公立大学的目的是增加人们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将这些大学的教学、科研使命导向更实际、应用性更强的学科。因此,优秀公立大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其提供受教育机会,更重要的是其大规模提供公众负担得起的教育机会。旗舰公立大学受到重视,应该不仅仅因为其学术品质卓越,还因为它们成倍地增加了获得卓越教育的机会。现在,如果我们优秀公立大学要坚持服务公共利益的使命,我们必须以新方式思考跨行业乃至跨国界的合作关系,因为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越来越是全球挑战。如果我们将全面应对这些复杂的全球挑战作为我们的集体责任,那么我们必须致力于在无论是公共还是私营机构之间建设新型伙伴关系,并通过各种方法来提升世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