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99)
2023(6221)
2022(4827)
2021(4702)
2020(3757)
2019(8269)
2018(8049)
2017(13714)
2016(8202)
2015(9313)
2014(8978)
2013(7829)
2012(7144)
2011(6577)
2010(6939)
2009(6262)
2008(6393)
2007(6193)
2006(5625)
2005(4765)
作者
(20113)
(16619)
(16575)
(16038)
(10485)
(7838)
(7651)
(6403)
(6322)
(6248)
(5669)
(5594)
(5465)
(5178)
(5134)
(5105)
(4850)
(4833)
(4820)
(4727)
(4199)
(4102)
(4070)
(3992)
(3965)
(3840)
(3782)
(3728)
(3473)
(3282)
学科
(23020)
经济(23004)
管理(20989)
(11939)
中国(10180)
(10176)
企业(10176)
教育(10164)
(8448)
环境(8415)
理论(7178)
地方(7155)
工作(6770)
(6532)
业经(6415)
教学(6368)
方法(5770)
(5426)
(5414)
生态(5353)
农业(5156)
学校(5059)
(5043)
(4838)
政治(4758)
(4720)
思想(4628)
思想政治(4437)
政治教育(4437)
治教(4437)
机构
大学(103976)
学院(97227)
研究(35435)
管理(31767)
(30304)
经济(29298)
理学(26292)
理学院(25903)
管理学(25038)
管理学院(24853)
中国(24490)
(23305)
科学(21326)
(19281)
师范(19172)
(16937)
(16328)
(16281)
中心(15980)
教育(15614)
北京(15264)
师范大学(15004)
研究所(14635)
(14321)
(13966)
(13781)
业大(13740)
技术(11766)
财经(11744)
研究院(10654)
基金
项目(64047)
研究(54275)
科学(49565)
基金(41526)
(35160)
国家(34784)
社会(31970)
社会科(29886)
社会科学(29874)
科学基金(29425)
教育(28081)
(26877)
编号(24142)
成果(22865)
(22430)
基金项目(21385)
课题(19034)
(16693)
自然(16327)
自然科(15779)
自然科学(15776)
自然科学基金(15443)
重点(15430)
资助(15399)
大学(15124)
项目编号(14656)
规划(14017)
(14006)
(13586)
(13579)
期刊
(40625)
经济(40625)
研究(34902)
教育(34122)
中国(32542)
学报(16088)
大学(14330)
(13918)
(13356)
科学(12944)
图书(12636)
管理(12542)
学学(10726)
农业(9919)
书馆(9720)
图书馆(9720)
技术(8883)
高等(8090)
职业(7895)
高等教育(6802)
业经(6601)
(6381)
金融(6381)
(5940)
财经(5884)
(5687)
论坛(5687)
(5414)
经济研究(5378)
资源(5346)
共检索到167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宋亚峰  王世斌  潘海生  
基于生态学的研究视域分析我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学科生态可以发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学科生态系统在不同层面展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多样化的结构特征影响和制约着学科生态系统功能的形成与发挥,呈现出学科个体的自我生长进化、学科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学科生态系统的动态调整与平衡等进化机理。为优化学科生态系统机能,推进"双一流"建设,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遵循固本培元、分而治之、系统协同、道法自然的治理逻辑,打造与培育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尊重学科生态系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引导学科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顺应与维护学科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姚思宇  何海燕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和时代主题。从"职能维—创新维"的角度分析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关系,从职能维度探讨建设过程中的职能耦合逻辑关系,从创新维度探讨建设过程中的互利共生逻辑关系,并提出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学科作支撑,建设一流大学必须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一流大学建设应以学科建设为载体,对学科知识进行发掘、综合、应用和传播,通过科学研究推动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在不同层次上的交叉融合,提高学校的科研、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莉芳  
一流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处和难处是课程教学。课程学习具有基础性作用,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内在逻辑是坚持教育性与研究性相结合,这符合教育规律,也是政府和经济社会需求的反映。论文借鉴比较经验,基于一流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内在逻辑,从明确课程建设价值、注重学生需求、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下功夫等方面提出了提升研究生课程教育性和研究性的实践举措。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俊芳  王博书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与地方城市双促的新型办学模式,一流大学异地办学活动备受社会关注。异地办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发展空间受限的困局,也部分满足了一些地方城市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并赋予所在城市以特定的创新气质和文化禀赋。但作为大学母体的衍生组织和新创空间,异地校区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着多元主体间的利益不一致、学科资源享用不均以及空间区隔等问题。大学异地办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利益调适和结构调整过程,应关注各利益主体间的共生点,完善大学制度整体设计,以真正实现多主体的增值效应。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敏  
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最具有显著类群识别特征的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是其必然的战略选择。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要科学厘清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价值旨归,直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困惑,把握必须遵循的应然导向,从坚持立德树人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突出特色优势构建和谐共生的学科生态体系、瞄准核心关键构建多维度的科技创新体系、扩大社会影响构建双向循环的开放合作体系等四个方面持续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务农  娄枝  李永鑫  
当我国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入关键阶段,对一流学科建设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估即上升为重要议事日程。一流学科监测评估的视角是克服"指标意义上"的一流学科建设,实现"制度意义上"和"文化意义上"的一流学科;监测评估的视域包括一流学科生成的表征条件、制度条件和文化条件三个层面;监测评估的观测点即由上述三方面展开的参考性指标体系。但监测评估的参照指标是柔性的、开放的,在实施中既要参照设定的目标又不囿于设定的目标;监测评估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也要依靠在地专家观察员的"人文眼光""内部眼界""日常介入"和"深度描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广林  
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学术逻辑和社会逻辑两种价值取向。学术逻辑要求遵循学术内在的发展规律,坚持学术标准,以取得原创性成果为目标;社会逻辑要求把握社会需求,满足社会需要,以解决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目的。认为理想状态是最大限度地维持一定张力,在互动中互促互进,既要立足世界学科前沿,重视"闲逸好奇式"知识探求,进行基础性原始创新,又要瞄准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注重重大尖端技术的研发与转化,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做出重要贡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梦卿  刘博  
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历史性跨越具有全局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应用技术大学是现代经济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科学技术更迭的重要技术技能支撑。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立足一流学科、创设一流专业群、构筑一流师资、培养一流人才,进一步建设一流应用技术大学,有利于为提升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形成扎实牢固的"塔基",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柳贡慧  
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要求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明确提出了"双一流"大学建设的任务要求。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地方大学应当积极投身于"双一流"建设,弄潮搏击,主动作为。这是创设"双一流"进程中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必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阎亚军  杨波  
学科在高校中处于基础地位,各种改革和建设都必须以学科为基础。高校智库建设,需要以学科为基础,遵循学科逻辑。在学科逻辑视域下,我国高校智库在实际建设中面临着来自学科文化、学科组织、学科资源等方面的障碍。为了突破这些障碍,更好地建设高校智库,应培育发展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促进学科对话交流;加强学科组织互动协调,缓解组织权力冲突;多元拓展经费来源,灵活配置研究人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德全  
学科范式的确立与完善是推进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前提。中国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个面向新文科格局、对标世界一流、凸显中国特色的长期性发展过程。新文科时代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面临缺少体现一流学科特质性概念、学理性框架、科学性范式的困境。因此,在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应然层面,基于新文科建设“大、新、用、跨”的新理念,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充分彰显“大学科”思想,促进学科建设开放创新、发挥学科扎根教育实践的实用动能、推动学科界域横跨的共生发展与知识融合,积极建构学科概念与学科体系的理论逻辑。由此助推学科范式的逻辑生成,确立教育学科独立且独特的身份地位。未来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在学科交叉与分化、守正与创新、技术与人文、本土与国际的不断融合中,通过求同存异的必然努力,充分彰显教育学自身在新文科背景下的重要学科价值与独特学科身份。努力构筑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扎根逻辑,确立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跨界理念,强化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人文价值,形成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系统结构,以创生新文科时代中国教育学的理论逻辑与学科范式,推进其世界一流学科的有效建设。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光斗  
谈谈一流大学的建设张光斗对“211工程”的认识党中央、国务院倡导建立“211工程”,要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一百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力争下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也为我国在科技上争得...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旭东  赵英  
在"双一流"建设逻辑中讨论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学科,本文提出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教师教育学科存在组织、制度、学科缺位、认识等困境,建构了双一流逻辑中的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内涵和价值,认为从"双一流"建设逻辑来看,师范院校之"师范"二字,必须而且只能体现在教师教育特色之上;而教师教育特色在根本上又必须体现在一流的教师教育学科上。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是师范院校提升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匡正教师教育弱化之谬,主体性参与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回应国家、区域对一流教师重大需求的必然选择。本文讨论了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路径,包括学位点建设路径、组织建设路径、项目建设路径、队伍建设路径、专业与课程建设路径、文化建设路径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乌婷  权凯  
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建设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需要若干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这是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文章研究了高校财务治理对一流大学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适应中国特色一流大学建设需要的角度探析,提出了高校财务在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方面创新的措施及建议,以期对突破中国特色一流大学建设的"瓶颈"问题,加快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进程有所裨益。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钟秉林  
"双一流"建设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方式正在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教育国际化进程等都给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是把握建设实质和内涵,构建和完善择优遴选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动态调整机制、统筹协调机制、自主办学机制和监督问责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