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31)
- 2023(5905)
- 2022(4788)
- 2021(4680)
- 2020(3755)
- 2019(8713)
- 2018(8727)
- 2017(14752)
- 2016(8602)
- 2015(10181)
- 2014(10338)
- 2013(9549)
- 2012(8883)
- 2011(8036)
- 2010(8582)
- 2009(7465)
- 2008(7683)
- 2007(7334)
- 2006(6667)
- 2005(5997)
- 学科
- 济(24640)
- 经济(24607)
- 管理(21516)
- 业(14814)
- 企(12398)
- 企业(12398)
- 中国(11632)
- 教育(10725)
- 理论(9191)
- 农(8891)
- 教学(8611)
- 地方(7647)
- 财(7114)
- 业经(6845)
- 制(6427)
- 方法(5955)
- 学(5798)
- 农业(5671)
- 学法(5470)
- 教学法(5470)
- 工作(5332)
- 和(5044)
- 银(4889)
- 银行(4884)
- 行(4656)
- 学校(4476)
- 政治(4443)
- 思想(4370)
- 融(4341)
- 金融(4340)
- 机构
- 大学(105922)
- 学院(103896)
- 研究(35491)
- 管理(32740)
- 济(31630)
- 经济(30325)
- 中国(28465)
- 理学(25624)
- 理学院(25185)
- 京(24892)
- 管理学(24322)
- 管理学院(24102)
- 江(21130)
- 科学(21109)
- 范(19501)
- 师范(19346)
- 财(19069)
- 中心(17528)
- 所(17429)
- 州(17179)
- 北京(16543)
- 教育(16431)
- 技术(16307)
- 职业(15538)
- 师范大学(15077)
- 研究所(14918)
- 农(14709)
- 省(13986)
- 院(13650)
- 财经(12848)
- 基金
- 项目(58585)
- 研究(51528)
- 科学(43999)
- 基金(35774)
- 家(29534)
- 国家(29137)
- 教育(27955)
- 社会(27720)
- 社会科(25706)
- 社会科学(25698)
- 省(25305)
- 编号(25101)
- 科学基金(24356)
- 成果(23584)
- 划(20734)
- 课题(19799)
- 基金项目(17908)
- 年(17784)
- 项目编号(14913)
- 资助(14578)
- 大学(14362)
- 重点(13799)
- 性(13761)
- 规划(13522)
- 自然(13414)
- 一(13154)
- 研究成果(13120)
- 自然科(13028)
- 自然科学(13026)
- 自然科学基金(12766)
共检索到198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黄文辉 刘敏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德秀
刘延东国务委员的重要讲话紧紧围绕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内涵和任务,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明确阐释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方位、奋斗目标和发展路径,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明晰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谈三点体会和认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光礼 蔡三发 徐贤春 王顶明
"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国际标准与国际参照。在全球两大高等教育体系中,盎格鲁-撒克逊体系传统上遵循市场逻辑,奉行自由主义理念,认为世界一流大学是自由竞争的产物。罗马体系遵循行政逻辑,奉行国家主义理念,强调世界一流大学的产生是政府指定的。东亚地区的高等教育具有浓厚的欧洲大陆体系色彩。与此相适应,盎格鲁-撒克逊体系实行院校自主的改进性评估,罗马体系实行政府主导的问责性评估。"双一流"建设需要国际可比指标,我们可以通过世界大学排行榜的元评估解析出有用的评价标准。"双一流"建设的元评估包括技术性维度和合法性维度。通过对QS、THE、U.S.News、ARWU的元评估,发现世界大学排行榜在技术性标准上存在缺憾,在合法性标准上严重不足。因此,不能直接将其作为"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和成效评价的依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方守恩 曹文泽 谢辉 蔡三发
上海市启动高原高峰学科建设计划,率先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开展部市共建部属高校计划与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计划,双管齐下推进"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建设应该进一步细化相关建设管理办法,全面贯彻落实建设任务和改革任务。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凤莲 安洪溪 江丕权
早在1977年夏天,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要抓一批重点大学。重点大学既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在邓小平同志这一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国内一些高校提出了“为把××大学办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的口号。清华大学校长张孝文同志在中共清华大学第八次代表大会(1988年)上提出了“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建设一流大学”的奋斗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平祥 刘辉 谢书山 汪华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提出的要求,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紧紧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出农业大学必须全面理解双一流建设内涵,系统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准确把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结合华中农业大学教育教学实际探讨有效推进"双一流"建设改革实践。
关键词:
农林教育 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 改革实践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大中
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为全党全国提出了宏伟目标和工作方针。党的十六大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近年来,在中央科教兴国战略指引下,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快速发展,其中实施“211工程”和“985计划”,创建若干所具有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川生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深入动员和全面部署,为全党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重要遵循。教育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提出,教育系统要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强化宗旨意识、树立群众观点,改进工作作风、转变管理职能,营造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教育环境。我们要深刻学习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殷朝晖 郑雅匀
学科是系统化、逻辑化的知识集合体,学科建设的本质是促进知识的发展。知识发展的逻辑是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知识可以被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者的相互作用和转化是知识创新的关键。而隐性知识由于具有高度个性化而难以格式化的特点,其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一流学科建设存在着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这将会影响隐性知识的转化效率,阻碍知识创新。美国哈佛大学在重视显性知识发展的同时,兼顾隐性知识的生产和转化,成功地抓住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机遇发展学科,为我国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因此,在我国"双一流"建设进程中,我们应关注知识生产模式2和3对于学科建设的影响,从关注促进学科隐性知识的转化、加强学科回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提高学科组织知识管理的能力等方面加强学科建设,以实现学科跨越式发展,进而推动"双一流"的建设步伐。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光斗
谈谈一流大学的建设张光斗对“211工程”的认识党中央、国务院倡导建立“211工程”,要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一百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力争下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也为我国在科技上争得...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龚宏富 陈民
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校友文化是传承学校精神、扩大学校影响、增强学校合力、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载体。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办学35年来培育了4万余名学子,他们中多数已成为省内外各类金融机构的领导与业务骨干,是学校凝聚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惠 张梦琦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法国也在应对全球化挑战并摆脱自身发展困境过程中对高等教育实施了重大改革,探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法国模式。本文以索邦大学为典型案例,阐述该校实施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规划:基于"卓越大学计划"的治理模式、职业导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及世界一流跨学科研究平台的战略实践。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梅红 宋晓平
在"双一流"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文章对比了学科评估指标与双一流重点建设任务的契合情况,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坚持中国特色、依据两个导向创新学科评估体系;开发体现"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立德树人,融入体现教育价值观、人才使命感与责任心的评价指标;探索体现"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具体评价指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进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的多科性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确立本科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坚持奉行"以本为本",确立"全人教育"理念,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跨学科培养人才,国际化办学,用"互联网+"开展本科教育教学。从这些理念出发,学校着力开展了以"专、实、博、雅"为特色的本科法学教育创新实践工作:创新模式,打造"专"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协同育人,以国际化发展培养"博"闻视野;孕育人文精神,打造高"雅"有灵魂的通识教育体系。把中国政法大学打造成为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的世界一流法科强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秉林 胡和平
自1911年建校以来,清华大学在百年历程中始终与国家共命运、与民族齐奋进、与时代同步伐,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光荣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弘扬"行胜于言"校风,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作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新时期,学校主动适应时代要求,确立了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