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85)
- 2023(10193)
- 2022(8470)
- 2021(8050)
- 2020(6705)
- 2019(15378)
- 2018(15067)
- 2017(27779)
- 2016(15226)
- 2015(17729)
- 2014(17437)
- 2013(17015)
- 2012(15888)
- 2011(14692)
- 2010(14877)
- 2009(13912)
- 2008(13889)
- 2007(12507)
- 2006(11195)
- 2005(10248)
- 学科
- 济(60864)
- 经济(60769)
- 管理(44781)
- 业(36823)
- 企(30375)
- 企业(30375)
- 方法(23140)
- 中国(22693)
- 数学(20218)
- 数学方法(20015)
- 财(17163)
- 制(16836)
- 农(16078)
- 贸(13440)
- 贸易(13430)
- 业经(13189)
- 易(13179)
- 体(11698)
- 银(11449)
- 银行(11438)
- 行(11060)
- 融(10877)
- 金融(10875)
- 教育(10781)
- 学(10778)
- 地方(10420)
- 环境(9844)
- 农业(9826)
- 体制(9663)
- 务(9310)
- 机构
- 大学(219454)
- 学院(210662)
- 济(94407)
- 经济(92649)
- 研究(80196)
- 管理(75529)
- 理学(63697)
- 理学院(62859)
- 中国(62011)
- 管理学(61781)
- 管理学院(61339)
- 京(48324)
- 财(46312)
- 科学(43375)
- 所(39230)
- 财经(35456)
- 中心(35129)
- 研究所(35016)
- 经(32495)
- 江(32207)
- 北京(31643)
- 经济学(30905)
- 农(30439)
- 范(29753)
- 师范(29528)
- 院(29395)
- 经济学院(27533)
- 业大(26579)
- 财经大学(26468)
- 州(24797)
- 基金
- 项目(135153)
- 科学(107623)
- 研究(103959)
- 基金(99554)
- 家(86094)
- 国家(85419)
- 科学基金(72645)
- 社会(68436)
- 社会科(64785)
- 社会科学(64771)
- 基金项目(51021)
- 教育(49727)
- 省(48969)
- 自然(43550)
- 划(42913)
- 自然科(42536)
- 自然科学(42524)
- 自然科学基金(41805)
- 资助(41036)
- 编号(40622)
- 成果(36418)
- 部(32598)
- 重点(31418)
- 制(30683)
- 课题(30494)
- 国家社会(29384)
- 教育部(28742)
- 发(28723)
- 大学(28675)
- 中国(28255)
共检索到347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文艳林 于惠芳
中国博士后制度历经20余年发展,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而又面临诸多问题;"一流大学"建设加快步伐而又一时难以摆脱重重困境。两者应协调发展,在促进博士后事业的发展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关键词:
一流大学 博士后 体制改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科蓉 李春景
本文从制度的角度阐述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世界一流大学是个发展的概念,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理念与制度;制度的差距是我国最大的差距;以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为价值取向的制度创新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熊庆年
中国的高水平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究竟有多大,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都是很有益处的。不过值得提醒的是,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了那些难以量化、非显性的因素。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大学文化建设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玲玲 蔡三发
只有构建一流的制度支撑体系,才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章程结合高校办学历史和文化积淀等,在内容上凸显特色。制度权威的真正确立不仅在于其完善程度,而且需要敬畏之心。2015年10月,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建立健全高校章程落实机制,加快形成以章程为统领的
关键词:
一流大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广岭
本文通过对中国与美国及OECD大学研发经费的地位与规模、来源结构、支出结构三类指标和中国与美国前100名大学研发经费的比较,阐述中美两国大学研发经费的相关制度,特别是经费来源及获取方式、研发组织管理的不同,分析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面临的问题,进而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杰
21世纪,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衡量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大学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已经成为创新人才最集中的高地和创新活力最富足的沃土。中国研究型大学能否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出创新力,取决于其是否具有持续激励创新的能力,并始终保持学术追求导向的制度环境,以及是否能建立可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管培俊
对于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而言,大学制度与人才资源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治理结构是根本之根本,人才是关键之关键。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实施人才战略,是加快一流大学建设两个彼此关联的重要方面和关键要素。我们既要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形,也要借鉴国际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探索大学有效治理的模式和人才发展战略,以期对高等教育宏观政策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大学 一流大学建设 内部治理 人才战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敏
是否拥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学已成为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将建设一流大学与服务国家紧密结合已成为各国校长的共识。文章以巴黎十一大为案例,重点介绍了巴黎十一大成长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程,解读了法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政策和经验,以期为我国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冯友梅
改革完善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是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队伍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各地各高校积极探索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评价制度改革亟待进一步完善,尤其需要国家层面政策文件的宏观指导。《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恰逢其时,对新时期高校办学具有全局性、基础性的影响。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阎凤桥 闵维方
本文从历史和国际视野审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话题,探讨其中蕴含的制度和组织意义。大学是一种受制度环境影响明显的组织形式,国家与大学之闽的关系构成大学最基本的制度环境,影响其办学行为和绩效。本文基于制度理论的分析视角提出四个命题,利用文献资料予以阐述:第一,国家监督型的高等教育系统容易产生分化,兼顾规模和质量目标;相反,国家控制型高等教育系统在将公平目标作为优先选择时,不得不以牺牲效率甚至质量目标为代价。第二,精英大学容易存在于国家监督模式以及持精英主义政策下,不易存在于持平等优先主义的国家控制模式下。第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光斗
谈谈一流大学的建设张光斗对“211工程”的认识党中央、国务院倡导建立“211工程”,要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一百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力争下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也为我国在科技上争得...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龚放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必须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与创新方面有所突破。研讨现代大学制度,应当厘定现代大学制度整体设计和机制创新的主要依据,既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创新的“应为”,也要实事求是地探讨“可为”之举。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现代大学制度创新的契机。进入“985工程”的高校应借助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的成功经验和机制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方面整体设计,多校联动,以提供改革思路,产生示范效应,引领全国高等学校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
大学制度创新 一流大学建设 多校联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凤昌 王艳
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指标。在哈佛大学担任10年校长的陆登庭教授在谈到"一流大学"概念时,用四个"一流"加以概述: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一流的评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发展,传统计划经济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青
美国的博士生培养体系普遍被认为是高质量的,其严格的筛选和淘汰制度值得我国借鉴。从博士生评价质量观的嬗变入手,梳理了美国分流淘汰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实施效果。随后以康奈尔大学作为研究案例,通过采集康奈尔大学的学位条例、政策文本和院校新闻,研究提炼出博士生分流淘汰制度运行机制的三个典型特征:学术逻辑主导下的考核过程、考核责任主体权责分明以及具备法律效力的保障制度。通过对康奈尔大学博士生分流淘汰制度的全方位呈现,从完善制度约束,遵从学术逻辑在博士生培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推进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方式,分类嵌入分流淘汰制度两方面为我国博士生培养制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少波
后发国家的高等教育在发展意识、资源网络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后发优势。在新科技革命浪潮之中,中国现代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既具有普遍性的后发优势,又在组织与制度、社会与生态、文化与学统上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如何因应数字化时代,以数字思维和数字技术抢占未来先发契机、革新中国大学办学治学模式、延展和重构跨越式发展的后发优势是重要的时代课题。近年来,浙江大学将数字化改革作为主线,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的质效、科研创新的活力、文化传承创新的深度以及大学智治的水平,为中国大学以更大的后发优势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提供实践案例。
关键词:
数字化 一流大学 后发优势 发展新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