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75)
- 2023(16807)
- 2022(14682)
- 2021(13784)
- 2020(11736)
- 2019(27175)
- 2018(26628)
- 2017(51306)
- 2016(28006)
- 2015(31689)
- 2014(31462)
- 2013(30676)
- 2012(27950)
- 2011(25110)
- 2010(25162)
- 2009(23034)
- 2008(22358)
- 2007(19509)
- 2006(16906)
- 2005(14932)
- 学科
- 济(108264)
- 经济(108116)
- 管理(81738)
- 业(75437)
- 企(63587)
- 企业(63587)
- 方法(50311)
- 数学(43798)
- 数学方法(43137)
- 财(30070)
- 中国(28690)
- 农(28538)
- 业经(23937)
- 制(23744)
- 学(23265)
- 地方(22131)
- 贸(19187)
- 贸易(19179)
- 理论(18994)
- 农业(18920)
- 务(18770)
- 财务(18687)
- 财务管理(18646)
- 易(18544)
- 企业财务(17697)
- 和(16747)
- 技术(16726)
- 环境(16597)
- 银(16192)
- 银行(16143)
- 机构
- 大学(393695)
- 学院(386161)
- 管理(152337)
- 济(152251)
- 经济(148851)
- 理学(132594)
- 理学院(131050)
- 研究(128819)
- 管理学(128428)
- 管理学院(127711)
- 中国(93513)
- 京(83359)
- 科学(79372)
- 财(71455)
- 所(63684)
- 农(60903)
- 中心(58600)
- 业大(58002)
- 研究所(57992)
- 财经(57129)
- 江(56336)
- 范(52994)
- 师范(52483)
- 北京(52431)
- 经(51987)
- 农业(47511)
- 院(47347)
- 经济学(46009)
- 州(45336)
- 财经大学(42774)
- 基金
- 项目(269516)
- 科学(212449)
- 研究(197305)
- 基金(195966)
- 家(170612)
- 国家(169264)
- 科学基金(145769)
- 社会(124133)
- 社会科(117583)
- 社会科学(117551)
- 省(104606)
- 基金项目(104004)
- 自然(95315)
- 自然科(93103)
- 自然科学(93081)
- 教育(92747)
- 自然科学基金(91356)
- 划(88591)
- 资助(80677)
- 编号(80259)
- 成果(65623)
- 重点(60552)
- 部(60073)
- 发(56364)
- 创(56036)
- 课题(55648)
- 创新(52201)
- 大学(52085)
- 教育部(51937)
- 科研(51753)
- 期刊
- 济(163730)
- 经济(163730)
- 研究(115503)
- 中国(77527)
- 学报(62287)
- 科学(56532)
- 管理(56143)
- 财(55612)
- 农(54690)
- 教育(51166)
- 大学(48983)
- 学学(44940)
- 农业(37810)
- 技术(33968)
- 融(30489)
- 金融(30489)
- 财经(27818)
- 业经(25714)
- 经济研究(25526)
- 经(23760)
- 问题(21122)
- 图书(20538)
- 业(19750)
- 科技(18609)
- 版(18495)
- 理论(17868)
- 技术经济(17660)
- 资源(16468)
- 统计(16335)
- 现代(16326)
共检索到566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窦心浩
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差异普遍存在于各国,但在我国的受关注程度远高于其他国家。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异问题与独特的分地区招生制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一流大学升学机会地区差异问题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不同高考制度对机会均等状况所造成的影响,由此探讨分地区招生制度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
名牌大学 升学机会 地区差 招生制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广岭
本文通过对中国与美国及OECD大学研发经费的地位与规模、来源结构、支出结构三类指标和中国与美国前100名大学研发经费的比较,阐述中美两国大学研发经费的相关制度,特别是经费来源及获取方式、研发组织管理的不同,分析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面临的问题,进而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学谦 李金龙 裴旭 万明
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8541个研究生招生专业进行分析,发现学位类型、学习方式和学科门类三个维度下的不平等现象以不同形态影响着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机会平等的实现进程。总体而言,入学机会不平等主要源于学术学位、全日制和自然科学招生专业,其中,轻度不平等高校倾向招收推免生,而不平等度较高院校则较为歧视同等学力考生,其原因可归结为基于考生出身的制度性偏倚或歧视。故此建议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首先对学术学位、全日制和自然科学中的不平等招生专业进行"定点清除",然后排查其他维度下的不平等专业并对其不合规、不合理条件予以修正,最后秉承机会平等的人才观和制度观设计"不偏不倚式"的研究生招生制度。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阎凤桥 闵维方
本文从历史和国际视野审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话题,探讨其中蕴含的制度和组织意义。大学是一种受制度环境影响明显的组织形式,国家与大学之闽的关系构成大学最基本的制度环境,影响其办学行为和绩效。本文基于制度理论的分析视角提出四个命题,利用文献资料予以阐述:第一,国家监督型的高等教育系统容易产生分化,兼顾规模和质量目标;相反,国家控制型高等教育系统在将公平目标作为优先选择时,不得不以牺牲效率甚至质量目标为代价。第二,精英大学容易存在于国家监督模式以及持精英主义政策下,不易存在于持平等优先主义的国家控制模式下。第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喆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012年7月4日报道,今天官方监管机构——英国公平入学办公室(Office for Fair Access)警告说,尽管花费数亿英镑试图促进贫困学生进入大学,但是一流大学仍然未能招收足够多的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公平入学办公室指出,一些热门院校录取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娟 杨冬
"申请-考核"制已发展为我国高校博士生招生的主流通用制度,明确"入口端"的博士生核心能力是选拔高质量博士生候选人的基础和关键。以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2021年博士生"申请-考核"制招生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利用Nvivo 11采用扎根理论建构了学术型博士生的核心能力框架。结论表明:整体上,学术型博士生的核心能力框架包含3个维度、5种核心素养以及29个基本要求。其中,专深和通用知识是基础,政治态度与学术志趣是导向,科研能力和创新潜力是核心。这对未来学术型博士生招生的启示有:第一,指标化的研究能力并非评价的唯一与绝对标准,学术型博士生招生应注重学术志趣、品格和潜力等软实力考核;第二,合作研究是学术创新的重要内驱力,应重视博士生的合作能力考核;第三,跨学科人才培养是趋势,应加强博士生的跨学科能力考核。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罗立祝
根据报录比这一指标对高考招生、保送招生、自主招生、艺术院校招生、高考加分以及独立学院招生等招生制度所产生的农村家庭子女与城市家庭子女之间的入学机会差异进行量化比较,发现高考招生所造成的城乡差异最小,而保送招生与自主招生所产生的城乡差异最大。运用社会冲突理论对不同高校招生制度所产生的城乡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城市家庭子女因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本、经济资本或权力资本,往往在越是招生标准缺乏刚性与招生程序不够严密的招生制度中,越能比农村家庭子女获得更多、更优质的入学机会。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曼丽 李明
本文采用多个案比较法,通过对英美10所一流大学教师管理政策文本的分析,基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维度,重点探究了国外一流大学的教师的"育"(Training&Development,T&D)、"留"(Motivation&Retention,M&R)管理机制。研究发现,英美一流大学的教师队伍管理呈现以下共性特征:虽然在教师招聘过程中秉持严苛的选聘标准和严谨的选聘、任用程序,但是在教师任职过程中,大学会依托专门的教学机构提供多样化的教师培训与开发服务项目;同时在严控质量、有序晋升过程中,注重综合运用物质和精神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传毅 程哲 杨佳乐
以美、英、德、澳、日、中六国的精英大学联盟中的院校为研究对象,从学位授予规模、学位授予结构和学科培养条件三方面对各国一流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发现:一流大学往往是研究型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数占学位授予总数的比例基本在40%以上,博士学位授予数占研究生学位授予总数的比例大多超过了10%。此外,一流大学进入ESI排名前1%的学科数往往在15个以上。但不同国家、院校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关键词:
一流大学 精英大学联盟 研究生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管培俊
对于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而言,大学制度与人才资源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治理结构是根本之根本,人才是关键之关键。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实施人才战略,是加快一流大学建设两个彼此关联的重要方面和关键要素。我们既要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形,也要借鉴国际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探索大学有效治理的模式和人才发展战略,以期对高等教育宏观政策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大学 一流大学建设 内部治理 人才战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蕾
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加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成为民族国家提高国家竞争力与高等教育水平的有效手段。沙特阿拉伯与哈萨克斯坦两国致力于改革大学治理模式、实施奖学金项目、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建设立足本土的世界一流大学体系。尽管两国路径不一,但均采取协同顶尖高校与高等教育系统、平衡世界标准与本土特色、调和传统集权与学术自由的发展策略,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试点,推动高等教育系统与国家社会的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俞蕖 刘波
研究型大学是在现代科学研究组织化的过程中崛起的,组织制度是其组织化的主要体现。不同国家的研究型大学的组织制度存在差异,以德国和美国为典型代表,从19世纪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到20世纪美国成为新的科学中心,大学的组织制度差异对科学中心的转移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型大学的学术岗位制度是其组织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重点分析了德国和美国两种不同的学术岗位制度,从制度移植和理念变革等方面对研究型大学学术岗位制度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进而为国内高校的学术岗位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学术岗位制度 变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晓云
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国外高校招生制度的特点、高校招生录取模式 ,总结了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现状 ,就高校招生制度进行了中外比较 ,针对我国高校招生制度存在的招生形式多样化、入学标准多元化和考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高校 招生制度 选拔 比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建如
通过对中、日、韩三国考试制度的概述与比较可见,传统文化是制约建立全国统一考试制度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坚定走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道路,严格把住招生入学的质量关,并将高考制度改革的重点放在考试内容上。
关键词:
中日韩高校 招生制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文艳林 于惠芳
中国博士后制度历经20余年发展,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而又面临诸多问题;"一流大学"建设加快步伐而又一时难以摆脱重重困境。两者应协调发展,在促进博士后事业的发展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关键词:
一流大学 博士后 体制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