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67)
2023(9951)
2022(8228)
2021(7716)
2020(6210)
2019(14393)
2018(13978)
2017(24032)
2016(14390)
2015(16238)
2014(16193)
2013(15066)
2012(14564)
2011(13788)
2010(14414)
2009(12826)
2008(12704)
2007(11758)
2006(10962)
2005(10323)
作者
(39418)
(32790)
(32728)
(31032)
(21105)
(15624)
(14931)
(12864)
(12600)
(12235)
(11269)
(11099)
(10743)
(10524)
(10386)
(10260)
(9861)
(9669)
(9662)
(9499)
(8743)
(8252)
(8068)
(7787)
(7636)
(7456)
(7446)
(7272)
(6742)
(6654)
学科
(53856)
经济(53798)
管理(27711)
(27264)
中国(24932)
教育(22648)
地方(19010)
(18601)
企业(18601)
(17851)
(13644)
方法(13405)
业经(12968)
理论(12674)
农业(12596)
(12340)
数学(10782)
地方经济(10638)
数学方法(10509)
(10220)
金融(10219)
发展(9743)
(9718)
(9710)
银行(9698)
(9645)
贸易(9633)
(9614)
(9568)
教学(9504)
机构
大学(197971)
学院(191834)
研究(79040)
(68841)
经济(66945)
管理(58882)
中国(52912)
理学(48819)
理学院(47907)
科学(47784)
管理学(46518)
(46363)
管理学院(46114)
(42022)
师范(41751)
(40824)
教育(39714)
研究所(36862)
师范大学(34133)
(33504)
中心(33380)
(32849)
(32634)
北京(31296)
(28399)
(26802)
业大(25789)
技术(25702)
农业(24995)
财经(24519)
基金
项目(117537)
研究(96449)
科学(93200)
基金(78247)
(67387)
国家(66571)
社会(56856)
科学基金(54862)
社会科(53422)
社会科学(53409)
教育(52992)
(48978)
(43548)
编号(42582)
成果(39681)
基金项目(39581)
课题(35185)
(32505)
自然(31747)
资助(31452)
自然科(30987)
自然科学(30977)
自然科学基金(30386)
(29554)
重点(29060)
(26963)
发展(26553)
规划(26252)
(26023)
(25187)
期刊
(89429)
经济(89429)
研究(75748)
教育(67565)
中国(59598)
(32373)
学报(29963)
科学(27527)
大学(24735)
管理(23523)
(23384)
农业(22406)
技术(20333)
学学(20240)
(19135)
金融(19135)
职业(15663)
业经(15463)
经济研究(14048)
财经(12163)
图书(11995)
(11868)
(11656)
论坛(11656)
(11399)
问题(11009)
(10664)
技术教育(9788)
职业技术(9788)
职业技术教育(9788)
共检索到331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金晨  胡耀宗  
我国一流大学以主体身份参与教师教育,既遵循一流大学办学的社会需求逻辑,也顺应了教师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目前一流大学教师教育的发展困境表现为非师范类院校教育学科力量薄弱,师范类院校的教师教育资源优势被削弱,大学内部教师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中小学对教师的需求脱节。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国家重点大学发展战略缺失教师教育布局、精英化的资源配置模式使得教师教育在一流大学中处于弱势。我国应依据教师教育的政策导向、教师职业的社会需求以及教育学科规律,积极推动一流大学发展教师教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黄蓝紫  
“双一流”建设方案基于大学、学院、学科三重逻辑对构建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了宏观统筹,教师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当前,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教师教育体系构建面临着三重困境:大学层面,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举办教师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学院层面,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设立教师教育专业机构的数量薄弱;学科层面,教师教育的一流学科支撑力度不够。究其原因,大学原生职能中教师教育的空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对教师教育的束缚,以及优势学科评估对教师教育的冲击均对上述困境的产生造成影响。前瞻未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教师教育体系构建,需要在制度层面确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教师教育体系的机构和学科制度保障;在机构层面建设一轨多级的教师教育专业学院体系,探索教师教育多元模式;在学科层面,加强一流文理学科、教育学科和教师教育学科的耦合共生,共同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许元真  
在历史的变革中,教学与科研已成为高校的两大重要职能。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高校对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发展的中流砥柱,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笔者剖析了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状态,分析了现阶段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并结合外部环境探讨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青年教师面临的发展困境。针对此现状,在"自身"层面上,青年教师应合理定位自身角色,促使教学、科研平衡发展;在外部环境层面上,学校应在资源配置及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调整,全面助力青年教师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蒋馨岚  
学术性是学术职业的根基,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坚持学术性,推进学术职业的发展。目前学术职业发展中存在自主性缺失、学术伦理失范、学术职业的市场化和实用性等困境,需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加强大学治理改革、回归学术职业的初心和梦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蒋馨岚  
学术性是学术职业的根基,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坚持学术性,推进学术职业的发展。目前学术职业发展中存在自主性缺失、学术伦理失范、学术职业的市场化和实用性等困境,需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加强大学治理改革、回归学术职业的初心和梦想。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柯伯杰  熊卫雁  叶会元  
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一直强调提升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对发展高校科研、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选取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四所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心进行研究,阐释了教师专业发展在四所大学的长期实践及其对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的积极意义,由此总结并提出一系列提高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实践经验和关于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亚辉  
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与教育基金发展的中国路径"研讨会上,财政部科教司、教育部财务司、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的有关负责同志,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多位专家学者和教育基金管理者,针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苏洋  赵文华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海外分校在世界各地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由于其优质的教育资源、良好的国际声誉,受到教育输入国的青睐。本文选取世界前100所大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建立海外分校的目的、价值取向、办学特征,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卫  
中国高等教育要上质量、上水平、由大变强,需要由一批高水平一流大学来引领。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大学,我的想法如下:一、中国大学发展:应走一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双轮驱动的混合型道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杰  
党的十八大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八大报告关于教育发展的有关论述,高屋建瓴,意蕴深刻,对于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十八大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八大报告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这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方向。十八大强调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大中  
改革、发展,建设一流大学王大中在去年暑期党政干部会上,学校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有期限的奋斗目标,即到2011年,争取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这是我校今后一段时间发展的一个历史性的目标。这个目标的提出,对全校起了巨大的激...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星博  
从一流大学的作用与评价指标的关系入手,提出了评价一流大学的三个基本原则,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指标及社会知名度、社会美誉度两个角度探讨了如何评价一流大学的社会贡献问题,最后指出一流大学的建设必须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和推动作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宝存  
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比较性的群体概念,大家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并不都是按照一种模式发展起来的,而是经历了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历程,它们探索着不同的发展模式,实现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曾庆伟  
2015年11月,国务院公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标志着国家"双一流"的号角奏响了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冲锋号";也标志着中国大学建设开始回归理性,从注重量的发展、外延式扩张开始转向质的提升。和外延式发展相比,内涵式发展不是显性的,但却是实质性的、科学的、可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彭庆红  
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重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文化发展问题。世界一流的大学的文化功能不应是低层次的文化传承与研究 ,而必须使这些重点建设的高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开发、整合、创新与传播中心。要建设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中心 ,必须抓住重点、加大投入 ,围绕世界性前沿课题或特色课题来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基地或中心。同时 ,要加强图书资料建设 ,加大文化交流力度 ,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